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230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230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弟使用各种公司的名义进行反清活动。

    这种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机构跟陶东来所说的经济实体组织完全是两码事,而真正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机构,其实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的。当然了,穿越集团的出现也顺理成章地改写了相关的历史,让作为经济实体存在的“公司”提前了两百多年出现在东亚地区。

    王勤对陶东来半文半白的解释只听了个六分懂,不过他也已经明白海汉人口中的“公司”与自己过去所知的“公司”并不是同一回事。而这个所谓的“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听起来虽然有些拗口,但既然是海汉人牵头主事,那想必应该还是有些内容的。

    王勤干咳了一声道:“陶总,贵方的这个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

    “王老板可以称这个机构为‘琼联发’,我们也知道全称实在太长了一点。”陶东来笑着提示道。

    “琼联发?这个名字听来还不错,联发联发,联手发财!”王勤顺口打趣了两句,然后接着问道:“那不知贵方打算如何经营这琼联发公司?”

    “首先我们会准备好一些开发项目,然后对加入我们这个机构的各个商家进行募资,商家们所出的资金将按比例折算成该项目的股份,除了会每年获取经营红利之外,出资者还可以在该项目的经营范围内享受到诸多的优惠待遇reads;。”陶东来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文书递给了王勤:“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开始运作的一些项目,王老板可以先看看。”

    王勤接过来,见封面上写着《崇祯元年琼联发经营项目概览》,随手一翻,第一页便是总纲,分为了路矿、农林、基建、海运四大部分,每个部分下面又列出若干个项目。

    王勤瞟了一眼“农林”下面的项目列表,就有“琼州中北部蚕桑养殖推广计划”、“琼东南经济林木种植计划”、“崖州地区蔗糖产业布局”、“琼州油料作物种植区规划”、“南海香料作物营销方案”、“琼东南禽畜养殖计划”等等十几条,每条后面都还注明了“详情请见附件”的字样。

    王勤又看了看自己最关心的“海运”,这个大项下面所列的小项目比“农林”还多,密密麻麻地足足列了大半张纸。王勤粗略地扫了一下,其中有“海汉造船技术推广”、“南海海运业规划”、“造船业五年规划”、“海员培训规范化方案”、“海上安全保险制度推广”等等,最后甚至还有“战船外销计划”、“海外据点的设立与经营”等等耸人听闻的项目。当然这些东西无一例外也并没有附上具体的内容描述,但仅仅只是看这些题目,就足以让人心中发痒了。

    王勤上次去胜利港的时候,也毫无例外地被港湾中停靠的那些大铁船给震慑住了。但凡亲眼见识过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铁船,一般都不会再对海汉人的造船技术抱有任何的质疑。而且胜利港修了那么大一片造船厂,看样子海汉人也真是打算在海运上大干一笔了。

    王勤回过头再看那“路矿”、“基建”,也无一不是排满了各种经营项目,看得出海汉人对这个计划已经做过非常充分细致的策划。

    王勤拿着文书端详了良久,才又开口问道:“陶总刚才说出资者除了经营分红之外,还可以享受到经营项目的优惠待遇,不知这是怎么个优惠法?”

    陶东来解释道:“这个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而定,比如王老板参股矿山,那么今后从我们这里购买精铁的价格就会享受股东才有的内部折扣。如果投资我们的造船业,那么以后从海汉船厂订制海船的价格也会照这个规则处理。我们所给予的优惠,都是很切合实际的方案,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正可以拿银子来衡量的。当然了,至于具体的优惠幅度,那也要视占股比例的多少而定。”

    王勤所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指着文书上一处问道:“这个‘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又是何意?”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胜利港地区建设的一种新兴陆路交通手段,在运输能力和输送速度上都大大优于传统的方式reads;。我这么说王老板可能听得不是太明白,如果方便的话,王老板下月可到胜利港一看究竟。这东西好不好,到时候一眼便知。”陶东来也知道这事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与其在这里说得天花乱坠,倒不如让对方到时候去看看实物。

    轨道交通的一期工程最快在三月底就会竣工,而相关的工程并不会就此停下,轨道工程会在今后数年内随着穿越集团统治区的扩张而逐步外延。不过修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都相当巨大,因此执委会也将这个项目划到“琼联发”的众多规划项目当中。

    王勤的确不太明白陶东来所说的“轨道交通”是什么概念,但修路这件事他倒是听明白了,当下便追问道:“陶总,这修路要如何个经营法?难不成向路上的行人收费?”

    陶东来笑道:“没错,就是你说的这样。至于怎么个收法,到时候你看了就知道了。”

    王勤完全想象不出海汉人如何向走在这条路上的人进行收费,便又换了个问题道:“我看这还有修建民房的项目,据在下所知,民房大多是自己请工匠搭建,若是由公司来运作,这又该如何经营?”

    这个问题可就真的问到陶东来的本行了,陶东来也是一时技痒,便简要地从如何划地规划、设计施工到市场操作、房产营销扼要说了一通,听得王勤全程合不拢嘴。

    待到陶东来好不容易兴奋头过去,终于把房地产开发流程介绍完一遍之后,王勤才试探着问道:“陶总确定照此去做,当地民众就一定会花钱买房?”

    陶东来道:“胜利港地区所有的地都是我们的,现在当地民众的住房,也全部是由我们提供的,换句话说他们现在房子实际上并非他们自己的财产,你说如果能够买到属于自己的住所,而且比他们现在的居住条件好得多,这些人愿不愿意掏这个钱?”

    “愿意自然是愿意的,只是普通百姓要购买贵方规划的这种砖瓦大屋,只怕要有数年的积蓄才够。据在下所知,到胜利港讨生活的多半都是贫苦之人,要等到这些人存够买房的钱,那得等上多久?”王勤也不糊涂,并没有被陶东来这话给糊弄住。

    陶东来笑道:“这个好办,谁想要买房又没有足够的钱,那可以找我们借啊reads;!我们可以用很低的利息和很长的还款期来借钱给想要买房的民众,哪怕花十年、二十年慢慢还都行,这样就不用担心房子建好没人买了。”

    王勤摇头道:“陶总,既然你也说了这琼联发是要聚财生财,大家掏钱凑这股份,自然都希望能够尽快见到收益,这要是十年二十年才能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那这生意不做也罢。”

    “王老板你误会了,琼联发只是搞项目开发,借钱这种事不是由琼联发来负责的。”施耐德适时插话道:“我们这家‘海汉发展银行’,才是负责这事的正主。”

    “这又是怎样一个操作法?”王勤发现自己的脑子已经有点跟不上这几个海汉人的思路了。

    “如果有民众买房需要借钱,那就是找我们银行借,而我们会垫资把购房款付给琼联发,这样琼联发的股东们在卖掉房子的第一时间就能拿到收益。至于借款人的还款对象,那自然就是我们银行这边了。”施耐德微笑着给王勤解释道:“而我们银行,就靠吃这借款的利息来维持费用。”

    王勤想了想,摇摇头道:“还是不妥,这些普通民众既无积蓄,又无土地,拿什么抵押给你们银行来借款?难不成拿自己这条命么?”

    “王老板,你忽视了这个交易过程中真正的交易物品啊!”陶东来摇摇头,对于王勤的智商表示了遗憾:“房子!至始至终,交易屋都是房子!”

    王勤一拍手道:“对啊!直接拿房子作为抵押,若是还不起钱,那银行就把这房子收回去抵债了!好主意,好主意啊!”

    房中其他几人都是相视而笑,这种在后世被视为生活常识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却被视为绝妙的赚钱主意。其实这倒不是王勤的脑子太笨,实在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商家并没有运作大型房地产项目的概念,商住性质的房产开发在这里完全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新兴行业。而穿越集团中有陶东来这种业界人士坐镇指挥,相关的开发项目想不赚钱都很难。

    。。。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三百零一章 利益相关() 
当然要搞这种开发也不是嘴皮子上说说这么容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具体的困难。 比·奇·中·文·网·首·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土地归属权,私人盖房肯定先得买地,盖在自家地皮上的房子才会具有合法性。而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买地盖房再卖给别人住的这种概念,所以陶东来所提出的这套房地产开发方案对于王勤来说显得太过复杂了一些,光是其中的各种操作细节,就花了很长时间来逐一进行解释。 这个产业要想在现在的大明境内推广,势必会面临各种难题,有操作能力的商家对搞地产开发未必有信心,民众也未必会对这种新兴事物买账。但在穿越集团执政的三亚地区,可操作性就强多了。

    首先当地的土地归属权几乎都已经被穿越集团拿到了手上,已经被收买到位的崖州官方也不会在相关问题上主动刁难,这样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太可能出现地皮归属方面的纠纷。

    其次当地现在也的确出现了住房方面的刚性需求,具备了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客观条件。现在三亚地区的常驻人口已经过万,其中超过九成民众的居所仍然是以传统的木制船型屋为主,而且房屋产权都在执委会手上,民众对于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有很强的**。而随着三亚本地产业的繁荣,人口输入速度还会逐步加速,房产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根本不是房子卖不卖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得到了。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执委会里拥有陶东来这样的资深专业人士,在操作房地产开发项目上可谓轻车熟路。相比那些缺乏实际经验,需要摸索着前行的建设项目,房地产无疑是“琼联发”准备向未来股东们重点推介的对象。

    王勤听完陶东来的解说之后也是兴奋不已,手指慢慢在那本文书上摩挲着,如同抱着一块金砖似的。陶东来也不急着催促他作出决定,便静静地等着他考虑清楚。

    半晌之后,王勤才又开口问道:“请问陶总,要如何才能获得‘琼联发’的参与资格?”

    陶东来竖起三根手指道:“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行了reads;。第一,首先必须得是我们的贸易合作伙伴,并且在‘海汉发展银行’开有户头。”

    王勤点点头,这个条件的确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按他们所说那样每个项目都要募股、分红,那么操作起来金钱来往数量肯定非常大,海汉人自然是要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机构来管理这些资金才能放心。

    “第二,要在‘海汉发展银行’存入白银一万两作为信誉保证金。当然这笔钱并不是说不能取出来,只是如果取走保证金,那就是自动表明放弃在‘琼联发’的一切待遇。毕竟我们准备的这些项目都是投入巨大,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使坏,我想王老板一定也能够理解我们的苦心。”

    王勤微微皱眉,心道这可不仅仅只是保证金,而是在设准入门槛了。能拿出万两白银放在“海汉发展银行”当保证金的主,那自然身家不小,而想要跟着大户喝汤的人,这笔保证金就会将他们挡在门外了。而从这个小小的细节,王勤也能感受到海汉人的规划有多大了人家为了省事,根本就不打算带小朋友玩了,能进到这个圈子,获得“琼联发”股东资格的人,肯定都是有头有脸的富商豪绅了。

    “至于最后一点……”陶东来顿了一顿才接着说道:“参股的商家必须服从我们的股份认购方式。”

    “这是何意?”正在琢磨海汉人意图的王勤立刻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问道。

    “琼联发的所有开发项目,我们海汉一方都必须要占五成一的股份,剩下的四成九才会对其他股东发售。”陶东来解释道:“未来各种跟经营相关的决议,都将由‘琼联发’股东会来作决定,放到具体的项目上来说,那就是谁股份多谁说了算!这一点我必须先和王老板说清楚,免得日后为这个起了误会。”

    王勤心道这海汉人的心眼的确是多,这是想法设法要把经营主导权抓在手上了。不过海汉人这么做似乎也无可指责,毕竟项目是他们出的,实施地点也是在他们的地头上,具体实施操作的也是他们的人,作为出资的股东,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似乎就是等着收钱了。

    至于说海汉人搞的这些项目会不会出现亏损,王勤倒是半点都不担心。海汉人出现在广州已经有半年了,可从未听说过他们有什么生意做亏过的reads;。从驻广办开张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找上门希望能跟海汉人联营做买卖,可是都被海汉人婉拒了就算是跟海汉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福瑞丰”,似乎也还没有走到联营这一步。

    现在海汉人主动提出要招募股东联营,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只怕广州本地的富商们要抢破头。不过这三个条件,倒是能把门槛提升不少,毕竟很多人对于海汉人的真正实力还存有疑虑,未必敢把资金押在海汉人身上。也只有真正去过胜利港,见识过海汉人家底的这些敢于冒险的海商们,大概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参与这个联营计划。

    而王勤本人从看完计划文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要说服大老板,参与到海汉人的计划中去。这个“琼联发”最后能走到哪一步,王勤不敢妄言,但从海汉人的规划来看,有如此之多的项目要进行,“琼联发”成立后所将涉及到的资本恐怕会超过百万两。放眼整个福广两省数千里江山,这么大的买卖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至于能赚取的利润肯定也是天文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