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376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376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力科忍住笑道:“你大概是昨晚上在西苑那边洗鸳鸯浴洗出感冒了吧?”

    何夕干咳了一声道:“昨天那不是为了跟府衙的刘师爷攀交情才去西苑的吗?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哪里有什么鸳鸯浴!”

    有何夕的属下在场,马力科倒也没有继续再让何夕难堪。等何夕布置完工作,龚十七退出房间,马力科才开口道:“老何,刚才跟你开句玩笑,说正经事,昨天你去跟刘师爷谈的结果如何?”

    何夕摇摇头道:“没有预计的那么顺利,这个刘迁算是个老狐狸,暗示了他好几次都跟我装糊涂兜圈子。看样子是打算要从我们手里捞些实惠的好处才肯松口了。”

    马力科道:“实惠的好处?他有没有给你报价?”

    “没有,不过我侧面打听了一下,找他帮忙的价格还挺高,不需公文的五百两,需要广州府衙发公文出来的,一千两起。”何夕哼了一声道:“以前那个马师爷还没退休的时候,办事的价钱可比这低得多。去年让广州府衙给我们的移民宣传发公文背书,也只花了五百两银子而已。”

    “价钱高点低点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得把执委会交代的事情先办成。”马力科在驻广办待了差不多一年,领导的气质也慢慢凸显出来了:“虽说执委会没有给我们规定限度,但这事要是能办成了,那也算得上是你个人和我们驻广办的一件大功了!”

    马力科口中所说的“大事”。就是前段时间执委会所讨论的议题之一,关于是否开始向大明官方推销海汉所产的军火。虽然这个议题目前还尚处在项目调研的阶段,但执委会已经给驻广办打了招呼,让他们提供一些比较可靠的参考资料,这其中除了明军的制式装备数据、武器制造能力、军队训练水平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其他那些比较具体的情报,何夕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收集到较为确切的数据。但关于可行性这种命题,就稍微要麻烦一些。向大明出口武器要比现在海汉与福建水师之间的地下军火交易麻烦得多,与海汉交易的福建水师实际上就是许心素的私军,只要许心素点头拿钱,就可以很任性地买买买。但想让大明向海外采购军火的流程会有很大的不同,仅仅只是走通军方的路线是不够的,还必须走通文官这条渠道,由地方文武官员一起向中央朝廷上书,成事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以何夕这种海商身份,自然没有资格进官衙里去跟地方官们直接商讨生意问题,所能做的也只有先打通下面的一些关节,一层一层地把消息递上去,由官府的内部人员去对官员们进行说服工作。

    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麻烦也非常消耗人力财力的,而这件事的性质又不能随意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于是身为海汉安全部部长的何夕也只能亲自披挂上阵,到第一线上与广东官府的代表进行接洽。而且由于军火交易这个话题非常敏感,何夕在一开始并不敢直接抛出正题,只能先拉拢关系,把目标拖下水之后再来商谈正事。

    原本何夕在广东官府里也多少经营了一些不上不下的关系户,不过前任两广总督下台之后,也顺带就消失了一批人,由新任总督的人马逐步顶上位置,于是何夕不得不再次重复以前做过的事情,慢慢来打通这些复杂的关系网。当然了,在这种酒幌交错、灯红酒绿的社会场合,原本就比较不羁小节的何夕偶尔也会顺带着享受一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反正当不当正人君子,这些钱都已经作为行动经费的一部分花出去了,与其浪费倒不如好好享用一下了。

    而现在的马力科也不再像以前在驻崖办的时候那么看不惯何夕了,一方面是因为来到广州之后,生活不再像崖城时期那么苦闷,有了很多的消遣方式和地方;另一方面,多少也是因为两人地位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当初马力科在驻崖办就是主任,调派到广州来接任施耐德的位置,实际上已经算是稳稳地升了一级,驻广办与驻崖办听起来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一把手也都是主任职务,但实际上的权限差异却相差巨大。而何夕当时在驻崖办连二把手都算不上,在穿越集团内部也没有得到一个很明确的职位,来了广州之后虽然提升到副职,但实际上对驻崖办的内部事务并没有行使过太多的管理权。

    但妙就妙在何夕在驻广办虽然只是副职,他在穿越集团内部的职位却是非常特殊的安全部部长,就行政级别而言肯定比马力科高出一档。所有穿越者都很清楚这个接受执委会垂管的单位其实就是海汉的情报机关,而负责管理这个机关的何夕,无疑算得上是穿越集团内部数得上号的特权阶级了。

    就行动的自由度而言,别说马力科,就算是虞尧、萧良这些军方派驻广州的军官,也比不了拥有极高决断权力的何夕。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上次抓捕锦衣卫探子的行动,军方人员还得配合何夕的指挥来采取相应的手段。如果说驻广办有明暗两面,那么明的一面是马力科当家,而暗的一面就是何夕说了算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口碑的威慑力() 
虽说两人是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一个领域的工作,但说到底马力科能管的范围仅仅只是广东,而何夕手中的权限却能够涉足海汉势力所能到达的所有区域——甚至是在遥远的巴达维亚,正处于草创阶段的南洋情报站,其行政归属也是在何夕所领导的安全部旗下。

    再加上情报部门无孔不入,无所不管的特殊性质,马力科这个驻广办一把手也并不能再像驻崖办时期那样稳稳地压着何夕一头了。好在何夕也并不是一个喜欢争权夺利的人,事实上他对于自己的政治地位看得很清楚,由于安全情报部门的特殊性质,这个主管职位极有可能就是他今后在政治生涯上的顶点了——毕竟能像另一个时空中普京大帝那样由情报部门头子转化为国家领导人的状况不可复制,除非他今后愿意放弃自己的本职去走职业政客的道路。

    不过何夕可并不想丢掉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他当初选择加入穿越行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构建出他心目中的情报帝国。而当时几名主持行动的筹委会成员的确也在来到这个时空后给予了何夕非常大的权限,让他能够有机会从零开始构建海汉的专属情报机构。对于何夕来说,安全情报方面的工作远比单纯的从政更有吸引力,何况目前海汉的官僚体系中的顶层结构已经趋于稳定,这一届执委会阵容起码在今后几年中都会较为稳定,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动。

    所以目前马力科和何夕之间并不存在政治利益上的冲突,反倒是因为驻广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绑在了一起,两人间的关系较崖城时期要融洽了许多。马力科很知趣地将大部分与广东官府打交道的外务都留给了何夕处理,自己只主抓商贸、移民方面的工作,不过与大明进行军火贸易这件事的确事关重大,就算马力科没有亲身参与到谈判过程中去,这事的成败得失也都还是会算上他的一份。因此对于昨晚的谈判进程,马力科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关心。

    “不过也不尽然都是坏消息。这个刘迁虽然还没有松口,但他也没有很明确地表示说办不了,应该还是有机会的。”何夕对于自己昨天的工作进展倒并没有完全失望。

    “就算他办不了这事,也有可能会为了从你手上套取好处而故意拖着你。”马力科提醒道。

    “的确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何夕点点头承认了马力科的说法:“不过我想他如果只单纯打算从我们这边骗点钱财,那应该会提前掂量掂量这样做的后果,毕竟得罪我们的人,往往结果都不是太美妙。”

    海汉人善于预测天机变化的传言。从前年他们初登广东就已经在民间传开,而后的大明皇位更迭、阉党在鼎盛期突然倒台、两广总督换人等等大事件。无一不是验证了海汉人的这种玄乎能力。尽管真正从海汉这边得到第一手消息的人寥寥无几,但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传言在民间经过传播之后的效果才更加神乎其神。特别是在广东的上层社会当中,有相当多的人都相信海汉人的确掌握着某些可以预测未来的特殊本领——这自然也是有李家大力吹捧的原因在其中。

    诸如此类的传言一传十,十传百,时间一长,慢慢便成了民间某种约定俗成的看法,即海汉人的这种本领足以让他们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凡是想跟他们做对的人。免不了就会莫名其妙地倒大霉。并且这种说法还被有鼻子有眼地联系上了近两年广东发生的各种大事件,以证明其可靠性。

    例如在皇位更迭之后突然倒台的魏忠贤,据说就是因为当初阉党分子为了拿到限量出售的海汉特产上贡给魏阉,在广州对海汉人吃拿卡要,贪得无厌地索取好处,最后惹怒了他们,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权倾一时的阉党自魏忠贤以下全部被新帝崇祯清查起底。曾经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也因为被控十大罪在被押解回京途中自缢而亡。而且他死后也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宽恕,崇祯下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把头颅悬挂在河间府示众,并且其党羽也一并查处。当时两广这边官场上因为牵连阉党而被拉下马的人,前前后后也陆续栽了二三十位。

    至于那位莫名其妙就被朝廷免职的两广总督李逢节。不就是因为他的大公子跟那位与海汉人私交密切的李三公子在酒楼起了冲突动了手吗?在百姓看来,李大人的突然下台,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坑爹事例,招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当时“福瑞丰”李家公开表示不会向总督府低头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认为李继峰挑战两广总督是自寻死路,然而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没过多久李逢节就被撤职替换。而朝廷新派来的总督王大人却据说与李继峰家里有着不错的交情。要说海汉人没有插手过这中间的事情,根本就没人会信,何况李继峰自己也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这两年“福瑞丰”蒸蒸日上的生意,是来自高人的指点,跟“福瑞丰”关系最为密切的高人,可不就是号称整个两广加上琼州岛最会做买卖的海汉人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海汉这边根本没有预测过的事情,也在民间达成了共识,认为是海汉有意所为。例如前一年李家庄遭受多路流寇联手围攻,这事本来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因为海汉民团及时到位提供了武力支持,而且最后打出了一边倒的可怕战果,民间有很多人在事后都认为海汉人这是早就预料到了李家庄会出事,因而提前就在当地设好陷阱挖好坑等着流寇来攻,从而才会打出了这样连官方都没话可说的大胜。

    总之最近两三年中但凡是招惹到海汉的人,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可言,而这种事情一旦形成了规律,对于人心还是有很强的震慑力的。因此何夕才敢给马力科打包票,认为对方并没有足够的胆子来跟自己玩花样。

    “不过刘师爷拖得起,我们可拖不起啊,执委会虽然明面上不催,但你注意看这次发过来的公文没有?上面写着‘为了尽早制定出明年的军费预算’,照去年的规矩。财政预算应该是十月十一月会出,那我们落实这件事其实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说起来也有点紧啊!”马力科不无焦虑地说道。

    “所以我才让龚十七赶紧从清远那边赶回来。”何夕倒是显得不慌不忙:“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说想办法挖一挖这位刘师爷的黑历史。”

    “他是外来户,这黑历史恐怕不太好挖吧!”马力科对何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没关系,实在挖不到。我们可以帮他制造一点黑历史。”何夕仿佛是早就成竹在胸:“他要是不合作,就想办法搞臭他。让他在广州待不下去。”

    马力科听到这里,便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了。何夕既然说有办法,那就肯定能搞定,至于具体是什么办法,马力科并不想去打听个一清二楚——何夕都说了是非常规的手段,那么肯定有一些违背普通原则的东西。马力科虽然不算是精神洁癖,但也并不想知道情报部门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两人就这个话题达成了基本的意见一致之后,就开始处理下一件公务。虞尧拿着一封公文走了进来,递到马力科手上:“这是今天早上刚到的船送来的执委会公文。内容是关于征收民兵的。”

    “征兵不是应该等我们把移民送到胜利港才进行的吗?”马力科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公文,开始查看其中的内容。

    这份公文是前次执委会的常务会议通过扩军方案之后签发的,其中的主要内容是通告各个驻外单位,有关于这次扩军方案的若干安排和调整。而与驻广办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条,便是执委会打算逐步放开驻广办的征兵权限,允许驻广办军事小组在广东地区就地征集民兵兵员。

    当然了,鉴于广东地区目前并不具备比较成熟的大型军训机构。而且属于政治敏感区域,这种征兵行为并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最有可能采用的方式,还是从移民中挑选青壮,以组建地方巡防队的形式来打擦边球。而且这些在大陆地区征招的兵员在进行简单的基础训练之后,还是会按期分批调往胜利港军事基地,接受比较专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见识到海汉这个团体的强大实力。以三亚地区的繁荣状态对这些士兵进行比较彻底的意识改造。

    马力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公文,然后递给了旁边的何夕,他自己则对虞尧问道:“征兵是执委会的决议,这个我没什么意见,但有一个问题,征兵所产生的费用,从什么渠道走?”

    “财政部很快会有专项的补充军费调拨过来。相关的费用是走军委这边的账,马主任放心好了,不会影响到驻广办这边的经济状况。”虞尧笑着回应道。

    “你们军委倒是早就盘算好了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