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399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399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的。

    “李兄,这只是民团海军舰队中常驻本地的一支而已。”林南不无卖弄地说道:“我海汉民团如今共有三支舰队,一支常驻本港,护卫琼州西、南两条海岸线的安全。另一支常年往返于珠江口与本地之间,打击海盗并为众多的商船民船提供免费护航。还有一支舰队位于安南海岸,在那边守护我们的多处海岸港口。”

    “三……三支舰队?”李清扬确实被林南主动爆料给吓了一跳。如果这样规模的舰队复制三倍,那别说琼州岛的大明水师了,只怕连广东境内的水师加上也不够看的。如此说来,之前海汉民团在珠江口大胜海盗的传闻应该也是真的了。

    “凡我海汉商贸所至之地,俱在我民团海军护卫之下!”林南继续炫耀道:“放眼整个南海,再无第二支势力可与我民团海军相匹敌!”

    李清扬叹道:“我若是处在罗升东的位置上,只怕也早就想要脱了那身军服了!”

    身边有这么一支强大且不受控制的海上力量,作为崖城水寨肯定是十分尴尬的,斗肯定斗不过海汉人的舰队,顶多也就只能装着看不到,玩玩自欺欺人的把戏。此时李清扬倒是觉得罗升东这人还挺豁达的,居然抹得下脸皮抱上了海汉人的大腿。至于崖城水寨嘛,在看过了海汉人的这支舰队之后,李清扬也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的意义不大,站在私心来说,当个盐贩子对罗升东这种人来说或许才是一条更好的出路。

    “闪电号”很快就划过了军港,驶入了榆林角的海峡口。这次不需林南再进行提醒,李清扬已经注意到了两岸的坡地上那连接成片的岸防炮炮台。

    由于距离已经相当近,李清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炮位上黑洞洞的炮口,粗略一算至少有几十个炮位之多。林南在旁边问道:“李兄认为胜利港这防御水平如何?”

    李清扬心道我若不是来胜利港的时候被关在船舱里,没看到这港湾外的炮台,也不至于在安全部的牢房里待了这么多的时日,要是早点看到这些东西,只怕早就降了!

    在港口附近修筑这种岸防炮台,需要花费多少的钱财和人力,李清扬还是知道个大概的。整个大明的海岸线上,修筑了岸防炮台的地方也是屈指可数,而且从未听说过有私人自行修筑这东西的——就算有钱修也没地方去买这么多的大口径火炮。

    这岸防炮可不比得军队中所用的火炮,还可以根据战事来调整位置,机动灵活地对敌人实施打击。岸防炮说白了就是一个固定火力点,如果不能做到完全覆盖战场,那么设置岸防炮的意义就不大了。而要实现这个作战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炮射程,相应的铸炮难度也就水涨船高了。

    李清扬早就知道海汉人有私自买卖枪炮火器的行为,但他先前还是想得比较简单,认为大概也就是土制三眼铳或是小型土炮的水准,然而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能够自行铸造岸防大炮,这就已经说明了海汉人的军火制造水平到达了什么样的地步。而这海峡两岸连片的炮台,显然不太可能是海汉人修出来吓唬人的,他们布置在这里的火炮,大概是真的足以覆盖住这条进出胜利港的航道了。

    在数十门火炮的覆盖射击之下,大明水师是否有可能安然冲过这道宽度仅百丈的海峡?李清扬认为机会微乎其微,更何况还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会在海面上列队用炮口迎接客人的到来……那画面太美,李清扬已经无法想象。

    “这里的一切,都在执委会的庇护之下!”林南看着李清扬有些失神的面孔,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

第477章 处境相似() 
李清扬在亲眼见证胜利港的实际情况之前,也对海汉人为何能够在这片地域内实现替代官府的统治感到不解,在他看来就算海汉人再怎么有钱,能够收买地方官员为其提供庇护,但终究民还是民,怎么可能让官府听命于他们这群外来者。 ☆→,但亲眼看过海汉人的舰队和炮台之后,李清扬对于这群武装海商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他们手中掌控的力量早就超过了本地的官府,没有选择在这里分疆裂土自立政权,地方官府就已经要拍手庆幸了。这些战船、炮台,以及还尚未见识过的海汉民团军,全都是执委会在这里实现统治的基础,而大明朝廷现在还存留在这里的印迹,大概就是已经形同虚设的巡检司和水师衙门了。

    民众们显然并不是那么关心这里到底是隶属于大明还是海汉执委会,谁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谁可以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谁就能在这里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追随。而大明朝廷目前在这方面的作为,显然并没有能获得足够的民心。

    就算李清扬心中仍然不愿就此认输,他也不得不承认,跟着海汉这么一个老板做事,底气的确会非常足。有钱有势,又善于治理地方,这执委会比李清扬所知的那些分封到地方的皇室藩王可厉害多了。最重要的是这帮人根本就不是只在意敛财的商人,他们将大量的钱财都投入到壮大自身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权上,这种发展思路可不是普通商人所应具备的东西。

    李清扬现在就可以确认的是,仅凭海汉人的作战舰队和港口的岸防炮台,他们就能稳稳地守住胜利港这片地区,就算大明发兵来征讨,也很难在这片被海汉人经营得铁桶一般的地方讨得了好。

    连他这个专家都是如此的观点,普通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李清扬现在完全能够理解为何本地的民众对执委会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信赖和崇拜,这原因的确还是来自于海汉强劲的军事实力给民众和外界所提供的心理保障。

    李清扬若有所思地应道:“想必执委会旗下的海汉民团,也一直都是战无不胜了?”

    “没错!”林南点头应道:“我海汉民团自组建以来,攻不不克,从未有过败绩。说一个比较近的好了,今年三月渡海参与安南平乱之战,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安南第一坚城顺化,捣毁了顺化小朝廷,安南三十余万叛军就此被打散,南北分治几十年的局面也由此终结!”

    “你们参与安南内战的传闻竟然是真的!”李清扬吃了一惊,这件事他在广州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由于海汉民团跨海作战的战况并没有太多的外人知晓,因此关于这件事情的信息几乎都是来自于民间传闻,可信的程度并不高。李清扬当时认为这种事情多半是海汉人的某种宣传策略而已,并没有完全当真——大明官军当初在安南折了数万精锐,尚且没能打下这个看似原始实则坚韧的东南小国,海汉人何德何能,竟然敢宣扬自己征服了安南?

    李清扬一开始只是把这事当成是个笑话看待,但获释之后所接触到的状况,让他越来越正视海汉人在军事领域所具备的可怕实力。单单就凭自己亲眼所见的海汉武装水平,要实现跨海作战也并非不可能。然而跨海作战还在短期内攻破了人家南方政权的都城,这个战绩就非常吓人了,锦衣卫虽然是特务机关,好歹也是属于军队编制,李清扬也很明白这种客场作战的难度究竟有多大,林南竟然将此事说得如此轻松,李清扬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惊讶的情绪。

    林南笑道:“李兄大概只想到了执委会派兵去安南作战的种种难处,却想不出安南那些土鸡瓦狗的农兵跟我们民团军究竟存在着多大的实力差距。”

    李清扬默然半晌,才摇摇头道:“在下愚钝,的确很难想象出海汉民团是如何击败兵力差距巨大的对手。但海汉这跨海作战之事,安南的北方朝廷竟然就默认了?”

    “不是默认,是他们花钱雇请我们出手。”林南毫不掩饰地解释道:“为此安南朝廷向我们支付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人口,作为我们出手相助的报酬。”

    李清扬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海汉民团的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支民间私人武装的正常行为,但想想海汉的一贯作派,似乎又不应该是单纯地为了钱财作战才对,于是李清扬便向林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林南解释道:“我们在安南有很多利益,保持安南国内的稳定,也是在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再说安南国愿意为此向我们提供海岸线上的几处天然港区,这也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军事同盟?”李清扬追问了一句。

    “不单单是军事同盟。”林南接着说道:“在经济、文化和移民方面,我们也有全面合作。三亚地区的民众当中,现在有接近三成是来自于安南的移民,这个比例在去年的时候还曾经一度超过四成。比如我们现在这条船上,就有来自安南的船员。”

    “呃?可否介绍给在下认识一下?”李清扬一听便来了兴趣。林南刚才吹得那么玄乎,其实只要能找个安南人问问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在吹牛了。

    “武大副,请你过来一下。”林南起身招呼了一句,很快便有一名肤色黝黑的敦实汉子来到了李清扬面前。李清扬只是看他的样貌,便已经信了三分,这种宽鼻厚唇的脸型的确是典型的安南人面孔。

    “这位武森武大副,之前便是在安南军中任参将之职,李兄有什么疑问,大可向他提出来。”林南言简意赅地替他作了介绍。

    这个在“闪电号”上担任大副的安南人,自然就是当初在顺化战役中被民团俘虏的南越水师将领武森了。武森自从被阮经贵劝降之后,很快就分配到了海运部。由于他的身份还比较敏感,暂时没办法进入海军,但军方又不想浪费了他身上的本事,就将其临时安置在了“闪电号”上当实习船员。

    武森当然也没有让上司们失望,凭着他多年的航海基础,很快就掌握了驾驭这种新式帆船的基本技巧,并且被王汤姆亲自下令提升为大副。至于他此时的心态,早就跟刚刚被带到三亚时有了巨大的变化。林南让他接受李清扬的提问,还有意提到他之前的身份,武森也并没有表现得很在意。

    李清扬抱拳一揖道:“武兄即是安南军官,为何又会来到三亚当了船员?”

    武森自嘲地笑道:“是安南军官没错,不过在下却是败的那一方。来这里嘛,最初也不是自愿的,战俘并没有挑三拣四的权力。”

    “是在下失言了!”李清扬赶紧道歉。他心里只想着海汉与安南朝廷之间有合作的协议,对方派军官过来常驻似乎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倒是忘了海汉跟安南的南方小朝廷还干了一仗。至于作为战俘被抓到这里来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问题他根本不用去问武森,自己就很明白答案了。

    “无妨。”武森摆摆手道:“在下最初被抓来的时候也觉得各种不服,不过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从首长那里学了不少东西,才知道自己过去真是井底之蛙。承蒙首长们不嫌弃我粗笨,还给了重新做人的机会,在下现在对执委会只有感恩之心。”

    李清扬听他这个口气,与先前碰头的罗升东、魏平简直如出一辙,当下便转移话题问道:“先前林兄说今年海汉与安南曾有过交战,不知武兄可是亲历者?”

    武森点点头道:“在下的确亲历了顺化一役,见证了首长们所说的碾压式进攻。不过这顺化之战倒也并非是海汉参与进来的唯一一战,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数次参战经历。若不是海汉民团介入,北方朝廷大概早就已经被灭掉了。只可惜南方朝廷空有三十万大军,却完全无法防住为数不过几千的海汉民团,一次次地在战场上失败,最终连都城都丢了。”

    林南和武森口中声称的三十万大军,李清扬并不太相信,以安南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南方朝廷能养个十多万军队大概就是极限了。真要有三十万军队,别说打仗,光是后勤就足以吃垮了他们的国库。不过即便三十万这个数字水分严重,但肯定要比海汉民团的规模大多了。而武森亲口承认战败的事实,倒是基本证实了林南之前的说辞。

    武森接着说道:“败军之将,只会面临战后的清算。像在下这样的人,即便不死也是囚禁终生的命。如今能有机会继续在海上谋生,在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李清扬忍不住问道:“海汉民团,真的如此可怕?”

    武森苦笑道:“不是可怕,是让人绝望。你可以在战场上看到你的对手,但你却永远没有伤到对方的机会,海汉的火炮和火铳在百丈之外就开始收割士兵的性命,根本就没有与他们面对面交战的时候。我们原本以为可以凭借兵力的优势硬生生把这个差距填平,但一千人、两千人、三千人……这样无休止地填进去几千人命之后,海汉的炮弹和铳弹依然无穷无尽地发射出来,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李清扬追问道:“听说顺化乃安南国第一坚城,正面战场不敌海汉民团,那你们踞城而守,总是能行的吧?”

    “并没有什么鸟用。”武森摇摇头道:“所谓坚城,也只是对过去的作战方式有用,但民团军一来,就直接把城墙给轰塌了。城墙都塌了,这城还怎么守?再多的人也挡不住海汉的炮弹,守下去也是白白送死,所以城破之后,守城的部队有很多都直接投降了。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朝廷不够忠心,而是完全看不到半点获胜的希望。”

    “借口!”李清扬对于武森的这种说法并不信服,自古以来战死沙场的将士多了,难道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就不战了?要是那样谁还会在战场上拼命杀敌。安南军队的这种做法,在李清扬看来其实更多的还是贪生怕死,当然了,海汉民团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压倒性优势肯定也是原因之一。确实想想也很可怕,双方在武力上的差距甚至用人命去填都填不平,而这种单方面的屠杀对士气的打击无疑会相当大。

    武森苦笑道:“我知道你现在会怎么想,其实我武森也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当初在顺化城外驾船向海汉民团发起决死冲锋的时候,我麾下数百人都抱定了必死之心。怎奈实力悬殊巨大,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海汉民团,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