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422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422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又分不清哪些是真海汉人,哪些只是归化民,但对他们而言,海汉人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几乎每天都能在街上看到几个。完全没必要围观。

    海汉在府城并没有开设零售类的商铺,这也是现阶段海汉商业系统在外运作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绝大部分商品都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方式来建立销售渠道,让大明的商人能够从海汉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中分得一杯羹。而这些大明代理商的存在,也为海汉商品进入大明的市场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甚至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执委会手中一支可用的力量。

    例如驻府城办事处虽然正式人员编制还不到四十人,但整个琼州府城接受海汉雇佣,为海汉跑腿办事。以及直接利益相关者,少说也有两三千人之多。这些人在数万的府城人口中看起来比例不大,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背后那些隐藏的间接相关者。

    如海汉私盐在本地的经销权,就掌握在海南卫指挥使的小舅子手里,这门生意每年至少可以给他家带去五千两银子的收益;而总揽了海汉玻璃文具在本地销售渠道的,则是知府大人的亲外甥,这门生意真的可以说是躺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其他的诸如此类的关系户还有至少十几家,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海汉商品在府城的经销权,这些既得利益者并不会反感海汉商业体系在本地的运作,反倒是期盼着三亚那边能够定期地推出新的产品,以便能让他们的商铺有新的炒作点。

    由海汉自行经营的店铺不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海汉银行。作为琼州岛上的主要销售市场,财政部在琼州府城也开设有一间支行,初期主要就是结算三亚与琼州府城之间的货款,方便那些专门来回于两地之间的海商。不过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展,目前银行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替商人们结算货款而已,印刷了定额面值的银票已经开始逐步在市面上流通起来。

    现在海汉银行在琼州府城发行的定额银票跟广州支行在当地发行的银票是一样的,分为十、五十、一百三种面额,不记名不挂失,随时可到海汉银行兑换等额现银。这种小额银票在推出之后就得到了商界的普遍好评,即便是开始有所怀疑的人,在验明身份之后,被请到银行的地下银库中看了窖藏在此的十万两库银之后,也大多打消了原本的疑虑。根据海汉银行所提供的数据,目前琼州商界的交易当中使用海汉银票作为支付手段的比例,已经高达近五成了。

    然而官府对海汉银行这种不声不响就掌握了本地经济命脉的做法,却丝毫都没有警惕感产生——对于官员们来说,把通过各种门路收上来的银子放在城外由海汉民兵荷枪实弹把守着的银库里,远比在自家后花园里刨个大坑埋在地下,然后每天晚上为此担惊受怕要好得多。反正需要用银子的时候直接给海汉人传个话,将银票交给他们,银行的运银车半个时辰之内就会把足额现银运到指定的地方交付。

    相关的部门经过了两年多的运作之后,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商业渠道为其他的渗透工作铺路。结合了政治、文化、经贸等领域的推广于一身,这一整套运作体系所能产生的作用,远比单纯的贸易关系要强得多。海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等,一直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个体系渗透到府城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当中。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这里距离三亚稍远,不太可能像崖城那样,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就被海汉迅速同化,然后架空当地官府,实现了事实上的吞并。事实上海汉在海南岛上的整个扩张趋势也随着地域距离的变化而呈现出进展程度上的差别,距离越近,海汉控制的程度就越高,距离越远,海汉在当地的影响力就越有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零五章 环岛考察结束() 
海汉在琼州府城经营了两年多时间,但迄今为止影响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而执委会最为看重的政治影响力,仍然极为有限,远远比不了海汉在琼州岛南方所控制的那些州县。 虽然海汉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已经日渐显著,并且也在府城官场中建立了一些亲海汉的势力,但想要影响府城的政治形势还力有未逮,至于说策反官员,直接献城之类的,更是希望渺茫。

    何夕和王汤姆每天回到住处之后讨论形势,都认为这个地方到最后只怕还是得用武力手段来解决。而琼州府城城防坚固,即便是民团军有备而来,也未必能在极短时间内打下这座坚城。而琼州府城所在的海峡对面就是大陆,航程还不到二十海里,为了防御明军从大陆调集援兵,从海上封锁琼州海峡是必须采取的手段,民团海军到时候倒是可以派上一定的用场了。

    “还好这地方距离海边近,要是像儋州那样,下了船还有二十里路,那我们海军就又得当观众了!”王汤姆伸了个懒腰,不无庆幸地感叹道。他跟何夕趴在书案上研究府城地形图快有三个钟头,直到告一段落之后才觉得精神已经困乏得不行。

    “海边还有琼州水师的营寨,打府城你们海军是肯定有活儿干的。”何夕不忘提醒他道:“这边可是琼州水师的主力部队,以前崖城那边的水寨顶多就是个支队而已。”

    “嗯,明天早点出发,去看看这水师到底有多大的实力。”王汤姆对此也显得很是兴奋,毕竟是好不容易才出现的一个新对手,海军明年能拿到多少军费预算,搞不好就得看这个对手的份量了。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王汤姆第二天去侦察完之后,回来就是一脸的沮丧:“还说什么琼州水师。我看比当初崖城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难怪出发前我去找罗升东问情况,他还跟我说什么不用担心……就这么几艘破船,我的确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驻守琼州的水师原本编制不小,各式战船共计有六十余艘,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布置在崖城水寨。然而府城这边的水师驻军状况除了船多一点之外,其实也并没有比崖城那边好多少。特别是罗升东后来将水师战船拉出去当走私船用。府城这边的水师也是有样学样,干脆就拆卸了船上那些年久失修已经不堪使用的火器。用来跑一跑货运生意,这样除了军饷之外,还能有一份不错的兼职收入,而且使用的船只又不需要自己出钱,对水师的军头们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王汤姆在水寨附近侦察到的情况也就不难想象了——水寨的军用码头几乎变成了货运码头,而卫所兵则是廉价的民夫,将各种货物装运到已经改装成货运用途的战船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货物都是海汉所产,这些东西将由战船运到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再发售给当地的商人去分销。

    如果琼州水师仅仅就是这样的水平,那王汤姆想控制局面就非常轻松了,届时只需派几艘炮船在南渡江入海口往江面上一横,这些所谓的战船来多少就只能沉多少。而这样羸弱的对手,显然无法满足王汤姆想要借实战练兵的打算。

    何夕听完他的抱怨之后不禁笑道:“事情要往好的方面想啊!对手这么弱,正好速战速决,执委会只要你完成作战目的。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的对手实力到底如何。”

    王汤姆摇摇头道:“我只是很可惜没有跟大明水师正面交战的机会,毕竟这可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

    “留着你的劲头,过两年打十八芝再用吧!”何夕笑了笑,没有再继续劝解下去。他算是看明白了,王汤姆这个人并不是不好战,而是一直想要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来过招。然而这样的对手在现今的琼州岛上已经不存在了。不管是大明官军还是岛上的黎苗两族。其实力都完全无法跟海汉民团正面对抗的确练兵的价值比较有限。

    两人在琼州府城所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足足待了一周之后,肩负的各种侦察任务才算完成。离开府城之后,船队由南渡江出海,继续向东航行,绕过海南角和景心角之后,折向南方。驶入文昌县境内。

    文昌在此时的琼州岛也算是一个大县,人口有两万多,单论人口规模比崖州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不过目前基本都是农业人口,经济水平还较为落后。这里的军事防御力量也相对偏弱,驻守县城的不过两三百名卫所兵而已,再加上年久失修的城墙和城防设施,根本就无力阻挡海汉民团军。从军事角度来说,这里其实算不上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地区。

    不过何夕和王汤姆的考察日程中依然安排了这一站,而且是执委会特别指定,这自然是有特殊的原因在里面。

    文昌县是整个海南岛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境内有铁、钛、钨、铝、煤、水晶、高岭土、蓝宝石、石英砂等十多种矿产,对于一心要建立工业化体系的执委会而言,这地方简直就是个宝库,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琼州岛西边的石碌铁矿。

    文昌当地的石英砂矿在穿越前那个时空中所探明的储量高达3亿多吨,而且采掘难度低,矿砂质量高,海汉现在的工业体系当中,玻璃、铸造、陶瓷等领域对于优质石英砂的需求量都非常高。另外当地的铝土矿储量也超过两千万吨,这可是工业部门日夜盼望着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建设部也一直在等着这玩意儿,有了铝热剂之后,现在的轨道工程中的焊接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军事部门也同样对铝矿的投产抱有极大的希望,铵铝炸药和铝热剂所制成的爆炸物,那可都是相当厉害的武器,就算是难以着火的目标,在铝热剂的作用下也仍然会燃烧起来,这绝对是攻坚战中克敌制胜的利器法宝。

    单单冲着这些矿产资源,他们就必须得来这边走上一趟。倒不是需要他们过来探明矿藏的分布状况,那种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人去做。而是要来先看看这里的开发前景如何,比如当地的劳动力、土地、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等等状况,评估一下海汉如果要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矿业开采作业,需要投入多少的资源才行。

    船队停靠在八门湾入海口处的清澜港——当然现在并没有另一个时空中可以装卸火箭的巨大港口码头,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渔港。

    海边的渔民们看到海汉大船缓缓驶来,并没有觉得诧异,因为这地方是琼州岛东海岸一处重要的补给港。不管是从北南下还是从南北上的船只,大多都会将这里当作停靠补给点。而海汉船队抵达这里之后。将会把船上最后的一批货物发卖给当地居民,主要是一些廉价的生活用品,以及铁制的厨具、农具等等。

    海汉在这里同样设有办事处,但并没有委派穿越者在这里主持工作。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海汉暂时没有能力开发这里的矿产,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愿意来这个渔村常年蹲守了。

    不过这地方也并非艰苦到一无是处,清澜港附近海域就有大渔场,渔汛期长且海产品的品种繁多,像石斑鱼、马鲛鱼、龙虾、对虾、鲍鱼、鱿鱼、海参等经济类海产。在这里都有大量出产。王汤姆和何夕这一趟出来围着海南岛转了大半圈,还是在这里找到了最为新鲜的海产。王汤姆自然也没忘了自己的拿手活儿,指挥着船上的水手置办了海鲜烧烤大餐,然后全船队的人在离开清澜港之前吃了个够本。

    从文昌继续往南,所经过琼海、万州、陵水等地,基本就已经是属于海汉的控制范围了。海汉对这些地方的掌控虽然不如崖城那么彻底,但也几乎是半公开的了。只要执委会一纸文件,当地的归属权立刻就会易主。当然或许当地的少数人并不会欢迎海汉人的入驻,因为海汉人在治下地区搞土地公有制的名声已经传到了这边来,这对于地主阶级来说绝对是不受欢迎的政策。

    不过执委会倒并不是特别在意,民团军和治安警察处理这些事情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如果有人试图为此反抗执委会的统治。那么自然会有相关的部门出面教他们做人。而缺乏正规武装和军事化组织的地方小规模群体,在海汉民团面前根本就如同土鸡瓦狗一般,并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等这支考察团队回到三亚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630年的五月。自三周年庆祝日之后,执委会的工作大方向就开始调整为扩军备战,准备年内就要发动对整个海南岛的统一。当然在此期间,其他的基建工程也并没有拉下。昌化至石碌的轨道线,安南南部的港口建设,香港岛据点的完善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除此之外,为了预防与大明交恶之后,对方采取某些极端的措施,驻广办乃至番禺的移民转运点,都已经得到了执委会的通知,要求他们在八月之前,完成随时搬迁的准备工作。一些重要的资料和财产,可提前运送到香港岛地区。所有在大明统治区内工作的穿越者,也必须做好在动手前48小时内接到大本营通知后立刻撤离当地的准备。

    这个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驻广办现在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俨然成了广州城外的一处高端商务论坛,广州城商界的头面人物隔三差五就会来这里露个面报个道,同时互相交流一下最新的生意信息。各种大宗商品的供应需求消息发布地,已经从广州城里的茶楼酒肆,改到了城外的驻广办。

    “这简直就是为难我们啊!”刚升任了广东行政区首席行政官才一个多月的马力科晃动着手里的电文,有些忿忿地说道:“每天那么多人在驻广办进进出出,我们怎么可能掩人耳目撤离这里?我要是拿个两三天不出现,只怕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广州城的商圈了!”

    马力科的说法也并不完全是夸张的成分,作为驻广办的一把手,他的存在对本地商人来说,完全就是海汉政策的风向标,所有的新动向新政策,马力科都是第一手的发布者。而惯于跟海汉合作的商人们已经非常懂得这些信息的价值,能够早哪怕半天得到消息,所能获得的利益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