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462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462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进咕哝道:“搞得这么神神鬼鬼的,真有这么厉害?”

    李奈对此只是笑而不答,海汉的火炮有多厉害,他可是亲眼见证过的。普通的山贼流寇就罢了,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大明正规军,遇到海汉提供武装并亲自操练的这支李家庄民团,也占不了什么便宜。现在番禺县衙根本不敢插手来管李家庄这片地区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里的民间武装力量其实已经远胜官方,再加上李家现在在广东都是数得上号的富豪,睁只眼闭只眼每年就能有银子拿,谁还愿意多管闲事。

    严明君早先当过多年的地方官,对于这些民间武装的状况有着更切身的体会。事实上民间武装在各地都有,只是程度差异而已。而李家庄这里的确要算是严明君所见过的极致了,这里民团士兵几乎是清一色地配发了海汉产火绳枪,所穿的灰色军服也与海汉民团一样,只是海汉民团的军服在衣领、胸口有着代表军阶的徽章,而李家庄民团却只在胸口缝着一个白色的李字族徽。

    李奈早已成家,在李家庄也有自己的一套宅院。李家与海汉合作之后,李奈作为狂热的海汉文化爱好者,将自家的宅院也按照驻广办的样式进行了翻修,什么锅炉房、卫浴设备、排污系统,统统都是照搬的海汉样式,全部在三亚订做回来的。如果算上运费、安装施工的费用,他这套宅院的价值可比在三亚买的别墅昂贵多了。

    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有不少富户都或多或少地在家中安装了海汉出产的各类生活设施,但像李奈这样彻底改造自家住所的也还是极其少见,花销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需要订制的东西并不是拿银子就能解决的。如果不是跟海汉上上下下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也很难让生产车间专门抽调人员去做这些订制的小批量甚至是单个的产品。

    而这些特殊的订制品在外人的眼中,那就着实有些了不得了。进院子之后看到庭院中的水泥小径倒也罢了,严明君在罗定州的时候也曾见过,但到书房看到一尺见方的平板玻璃所镶嵌的对开木框玻璃窗,落地式的镶嵌玻璃门,他的确是吓到了。进屋之后,再看到书案上的各种海汉玻璃文具,严明君的目光便被牢牢地吸住了。

    海汉人所推出的玻璃文具,他当然也有几件藏品。当然了,那也并非他自己掏腰包购买的,自然有人会将这些时下文化圈流行的物件当礼物送来。严明君对这种晶莹剔透的文房四宝也是十分喜爱,也动过长期收藏的心思,然而他打听过海汉玻璃文具高级版本的价格之后,就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打算——高级定制版动辄就是几百两银子,他一年的收入顶多买个两三套就没了,实在玩不动。

    然而李奈家中书房的这些藏品,却让严明君着实开了眼。他虽然买不起实物,但图鉴却是看过的,那些限量推出的特别版本,几乎都能在这间书房里找到。

    “峻古兄也喜欢这些海汉玻璃文具?”李奈见严明君进了书房之后就两眼放光,自然知道他在意的东西是什么,当下便主动开口问道。

    严明君叹道:“不瞒传荣兄,在下虽然有这方面的喜好,但怎奈银子吃紧,只能买点便宜货来收藏。像传荣兄这里的高级套装,在下是万万买不起的。”

    李奈笑道:“无妨,峻古兄若是看上哪套,在下便当作饯行礼赠与峻古兄就是。”

    “这如何使得!”严明君赶紧推辞。

    李奈摆摆手,示意不用再就这事辩论下,邀请两人入座,然后让下人去斟茶拿糕点来。

    “这玻璃文具什么的,我李进一个粗人是看不懂的,不过李公子这书房的门窗倒是别致,这价钱恐怕不菲吧?”李进注意的点仍然在那平板玻璃镶嵌的门窗上,在他看来这玩意儿的实用性可比那些玻璃摆设大多了。

    “市面上的价钱自然是很贵的。”李奈点点头应道:“不过在下与海汉人打了几年的交道下来,也还算是有点交情,他们给我供货的价格,自然是要比市面低得多。像这两扇檀木框镶嵌玻璃门,放到市面上估计得千两左右,但在下大概三百两银子就拿下了。两位去了琼州岛之后,若是要购置房产,添置这些海汉出的新奇玩意儿,可托当地的‘福瑞丰’商行代为采购,价格一定比你们自己找海汉人购买更为便宜。”

    严明君苦笑道:“这买扇门就得几百两银子,要买个院落还不得上万两?”

    李奈正色道:“先前听说二位都是去儋州赴任,那地方的房价还没起来,两三千两银子应该就能买下不错的院落。不过再过一两年,这价钱就会直追三亚了,若是打算要购置房产,不妨到了当地之后便尽快出手。”

    “三亚?那不是海汉人的老窝?房子卖得很贵吗?”李进不明所以地追问道。

    “两进的院子,起价五千两,而且是不含任何配套设施,若是要全部置办齐备,价钱差不多得翻番吧。”李奈解释道。

    “这么贵!”李进吓得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广州城里的院子也卖不出这种价啊,那三亚所处之地如此偏僻,居然能卖出如此高价,莫非海汉人有强买强卖之嫌?”

    “强买强卖?”李奈笑着摇了摇头道:“现在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就算捧着现银去买,那也得排队等海汉建设部的房屋管理处放号出售才有。现在两广境内生意做得大的商家,十有七八都在三亚购置了房产,全是自己带银子去求购的,其中并无强买强卖的状况。”

    “当地房价如此吓人,为何商人还会趋之若鹜?”严明君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啊,为了做生意方便。”李奈继续解释道:“三亚的两处港口现在远比广州的珠江码头繁华,堪比泉州漳州这种大港。而且前往南洋贸易的商船,几乎都会将三亚作为中转站,当地的商业之繁荣,恐怕是两位现在凭空想象不出的。这买房花的钱虽多,但想想周围住的全是各种大商家,要谈生意也十分方便,这笔钱不消一两年就能赚回来了。能在当地买得起最好的住宅,也是一种财力的象征,对商人而言,在三亚买入房产是一种很划算的投资。”

    “就算是两三千两的房子,恐怕也买不起啊!”严明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为了能够抢下调任琼州岛的机会,打通各种关节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哪里还有钱能置办房产,去了之后多半也只能先住在衙门里了。

    “此事峻古兄无需担心,若你想要房子,海汉人自会为你准备。”李奈开始给严明君和李进下**药:“在儋州城内弄一处上佳的院落,帮你们把所有事情处理好,只需拎着行李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严明君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天上不会有白白掉下来的馅饼,当下便追问道:“那海汉人会有什么条件?”

    “条件应该会很简单,顶多就是让你们在地方政务军务的处理上配合一下。”李奈避重就轻道:“峻古兄大可放心,绝对不会要求你们做什么为难之事。”

    至于什么才叫做为难,是对地方上的事务睁只眼闭只眼,还是背叛大明朝廷,李奈并没有说明。只要这两人到时候伸手拿了海汉送出的好处,很多事情就不会再由得他们自己决定了。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李奈更希望可以说服他们,自愿地为海汉效力。

    “此事并不着急,还是等去到琼州岛,看看当地环境之后再作决定吧!”严明君也不是毛头小伙,不至于被李奈这么几句话一忽悠就被带了节奏,当下也没有急于表态。

    此时下人也送了热茶糕点上来,李奈便转换话题,与二人谈起了自己在三亚的各种见闻经历。对于生活在大明这个环境中的人而言,三亚的一切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严明君和李进也不例外。李奈所谈及的见闻,对他们而言完全是新奇无比,可以浮在海面的巨型铁船,能奔驰如飞的重型铁车,各种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不断地从李奈口中说出来,让他们都听得目瞪口呆。

    两人不时会打断李奈的讲述,就自己所感兴趣的点提出疑问,李奈也很耐心地一一加以解答。不过也有很多李奈自己都不太明白的问题,也就只能用“海汉秘术,不可外泄”之类的借口先敷衍过去。他想达成的目的可并不是对这两名即将赴任的官员进行海汉知识科普,而是要引起他们足够的好奇心,这也是当初宁崎教给他策略之一。

    只要外来者对海汉的种种奇迹产生了兴趣,那就很有可能在接触海汉文化和商圈的过程中被不断地进行洗脑式的意识灌输。在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洗脑之后,即便是有官身的大明官员,也很难再继续保持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不二。

第554章 又吃又拿() 
类似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海南岛上已经施用过多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官员,有关部门也总结出了不同的方式方法。 ±,例如罗升东的老丈人崖州知州章青,最初的时候也就只是想接着海汉人的力拿下知州的位子,然后给自己女婿一些方便。不过这只要拿了海汉的好处,手就很难再缩回去了,从最初帮助海汉人拿下榆林地区的地契,到后来把整个崖州都卖给海汉,其实中间也就一两年的时间而已。

    很难说他对朝廷没有丝毫的忠心,毕竟也是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成长起来的读书人,什么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这些忠君爱国的理念还是很牢固的。然而即便如此,在海汉循序渐进的收买拉拢手段不断的套路之下,自诩节操满满的地方官员们还是一个接一个地被拖下了水。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油盐不进的顽固分子,也基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

    在海汉势力所渗透的地区,当地官场上慢慢地就只剩下了亲海汉的官员,而当地的人口、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也就顺利成章地被海汉据为己有。当然这套办法的弊端就是进度太迟缓,跟不上海汉极速扩张的需求,所以执委会才会在此之前批准了“燎原计划”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实现对整个海南岛的实际掌控。

    虽然已经拿下了整个海南岛,但在根基未稳之前,执委会也并不打算跟大明朝廷公开撕破脸,因此放大明候补官员上岛赴任也是现阶段必须妥协的一个环节。但执委会认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慢慢套路这些新人,所以得要有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来控制住他们——比如软禁,或者是更直接的收买。

    如果说严明君和李进没有在李家庄码头遇到恰好过来办事的李奈,那么他们在抵达儋州之后,大概立刻就会被软禁起来,当地的管委会可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接触地方政务军务的机会。但李奈插手这件事之后,他们的命运也就在不知不觉间起了变化。

    李家庄军事主官萧良在宴会之后巡察岗哨,便看到了李奈带领这两名官员离开码头区域前往李家庄的登记记录,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和沙喜联系,才知道李奈是打算要给这两人“做做思想工作”。这种事作为官方来说倒是乐见其成的,对大明的逐步蚕食总不能像原本历史上野猪皮入关那样靠着杀杀杀来进行镇压,最理想的还是莫过于逐步收编改造大明的统治机构体系,特别是这些曾经在大明担任过地方官员的人。

    就算这些人的忠诚度有限,立场也不是那么坚定,能力也未必有多强,但这执政地方的工作经验却不是海汉执委会自行培养的归化民干部能在现阶段相提并论的。归化民干部的优点是听话,但缺点也同样如此,离开了上级的指挥,他们就很难作出什么自主的决定,特别是执政地方,对于没有当官经验的人而言,上任了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这就跟练兵一样,一个士兵要成长为将军,没有经过战火的历练是不行的。执委会手底下的归化民干部目前多数都还是士兵级别,想要让他们独立管理一州一县的地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即便是在海汉控制度相对较高的琼南地区,也仍有很多地方是由地方官府与海汉共管,海汉负责掌握政策大方向,地方官府负责管理一部分民政事务,在海汉的管理机构逐步完善之后,再慢慢进行这部分的权力移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执政经验的人才就显得格外珍贵了。执委会当初甚至不惜启用安南俘虏中的文官武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缓解这种特殊人力资源的匮乏现状。类似武森、阮氏兄弟这样的降将,在选择了归顺之后都很快就得到了任用。只要是能够有机会拉进自己阵营的对象,穿越者们并不介意花一点时间精力尝试一下,更何况这次是李奈主动提出的要求,并不需要海汉这边出多大的力气。做好了就当是拣个便宜,做得不好那也不会有人去埋怨他。

    李奈在接受“金盾护运”的管理位子之后,也亲自跑了两广境内的不少地方,以他跟各级地方官员接触的经验来看,这严明君和李进对海汉的兴趣是很明显的,甚至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李奈初识海汉人时的部分心态。因此李奈才愿意花费自己的私人时间,来结交这两名候补官员。

    三人一直攀谈到深夜,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次会面。李奈亲自将二人带到安排的客房,并指点了他们如何使用屋内盥洗间的自供水卫浴设备。两人自然是对这种一拧机关就有热水从铜制龙头里流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大干新奇,就连那安置在角落的陶瓷马桶也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李奈说道:“海汉人极好洁净,几乎每日工作结束之后都要沐浴,因此才设计了这种便利的热水供给设施。他们非但对自己如此,对普通民众也要求定期沐浴,每个居住点附近都有大型公共浴室。你们若是有机会去到三亚,便可发现当地民众的整洁程度远胜大陆这边的城里人。只是现在仍有人将海汉称之为化外蛮夷,也着实可笑。”

    李奈这倒也不是在帮海汉吹牛皮,在三亚地区定居的民众绝大部分都是归化民,肥皂这种日用品早就跟公共澡堂一起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当地人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