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48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48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倒是办得真不错。”施耐德接过房契,不由得夸赞了罗升东一句。罗升东能说得这么详细,就已经证明他对此事非常上心,并不是随随便便找一处房子就糊弄过去。

    “这房子来路干净吗?”任亮毕竟是警察出身,他考虑的侧重点更多是安全方面。执委会稍后就会派出人手去崖州常驻,这房子要是有什么问题,那可能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干净!肯定干净啊!”罗升东忙不迭地解释道:“您看这房契上的房主,到崖州城一问就知道,这位可是从北京城发配下来的人物。如今得了朝廷的起复,赶着要回去复职,这才给我便宜了几十两银子。”

    看看船上的货物已经卸得差不多,施耐德抬手看了下时间道:“到午饭时间了,罗把总,一起随便吃点吧?等下会有人给你的船员送饭过来。”

    罗升东上次跟施耐德等人在崖州城已经吃过一次,现在倒是少了许多拘束,当下便应承下来。而任亮有看守职责在身,不便随意离开。

    胜利港这边自然没什么酒楼饭馆,就算是执委会委员也只能吃工作餐。施耐德带着罗升东来到一号基地的食堂,这时候得到消息的陶东来也乘船刚刚回到这里。三人便取了餐盘,打了饭菜,找了块树荫的地方围坐到一起。

    罗升东是第一次在这边跟穿越众一起吃饭,见他们吃饭居然不用碗碟,却是拿着这么一个精钢大盘盛装饭菜,也是觉得十分稀奇。不过这吃饭的形式虽然粗鄙,但饭菜的味道却是极好,就算崖州城里最顶级的“南海居”,罗升东也没吃出过这样的味道。他所不不知的是,“南海居”的大厨能用的调味品不过是以油盐酱醋糖为主,而穿越众的厨房里却有各种后世带来的调味料和香料,做出来的饭菜味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罗升东跟穿越众接触得越多,就越发觉得这些人身上存在许多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矛盾。明明拥有不少能工巧匠,住的房子却十分简陋;吃饭看似毫不讲究,但这饭菜的味道却说明他们对美食有着极深的研究;善于经商贸易,却不去人口密集的广州发展,偏偏要待在这山沟里安家。种种奇怪之处,都让罗升东觉得无法理解。

    陶东来见他脸上表情怪异,便随口问道:“饭菜不合胃口?”

    罗升东回过神来,连忙应道:“不是不是,这味道是极好的……只是在下心中尚有许多不明之事,不知陶长官可否赐教?”

    “你问吧,我尽可能回答你。”陶东来心说只要你有好奇心那就好办,不然老子还不好找机会给你小子洗脑。

    罗升东寻思片刻,便拣了几件自己觉得奇怪的事向陶东来询问。陶东来和施耐德听完之后都是大笑不已,搞得罗升东一脸的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话。

    陶东来笑完之后,才对罗升东反问道:“你所说的这些,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觉得我们既然是有本事的人,为何要窝在这个地方过这种苦日子,对吧?”

    “正是如此。”罗升东见陶东来点出他想问的本意,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想法,连连点头道:“就在下所见,各位都是身怀大才的人物,以陶长官的本事,治理一州一府之地也不在话下,施长官要想富甲一方,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可为何各位要躲在这山沟中与山民共居?”

    陶东来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反问道:“就你所见,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些事,如果交给崖州官府来做,需要多久?”

    “这个嘛……”罗升东心道海汉人在这里修港筑堡,拦河建坝,开荒屯田,都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崖州官府恐怕很难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劳作,当下便老老实实地应道:“若是崖州府组织劳役来此大兴土木,恐需经年累月才会有现在的局面。”

    罗升东这话的确不是吹捧,如果是崖州府自己组织人手来这边开工,就算是全用免费的劳役不需付出工钱,那动工之前也首先得解决这数百人的吃喝拉撒睡,而且将这些人手、工具、建材以及后续的各种生活生产物资运来此处,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之不像海汉人有那么多奇怪的机械可用,一切以人力完成的话,恐怕真得要干上一两年的时间才会有现在的局面。当然,其实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状况,因为要不了半年,消耗如此之大的工程就足以压垮崖州府的财政了。

    “那你可知道我们来这里多久了?”陶东来继续问道。

    罗升东点头道:“在下曾听劳改营的任长官说过,前次与贵部发生误会之时,其实是贵部到这里第二天而已。如此算来,到现在也不过五十余日……”罗升东说到这里似乎悟到了什么,但又模模糊糊地抓不住要领。

    “你也亲眼看到了,我们要做的事,可以用大明官府十倍百倍的速度做好。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必要去贪恋富贵和安逸的生活环境?只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在这地方建一座新城出来,比崖州更大更漂亮更舒适,你说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崖州?知州大人能让我们在那里划块地方出来自己建城吗?要不了几年,这里就会成为整个海南岛乃至整个南海最繁华的城市……”

    陶东来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接着说道:“最重要的是,这里将会是属于我们的城市!”

    罗升东被他最后这句话震得心头狂跳,结结巴巴地说道:“此乃大……大明……属地……”

    “那也要大明能管得了这里才行。”施耐德一脸的坏笑道:“再过一两年,你觉得大明朝廷在这里会剩下多少存在感?”

    “这个……”罗升东被施耐德这话噎得还不了口。在他回去之前,就已经见到有许多黎族山民到海汉人的工地上混饭吃,而这些在历史上极其善于反叛作乱的蛮夷跟怀有野心的海汉人搅到了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几乎就是不言而喻了。

    “我大明国土万里,披甲百万,终非一城一隅之地所能抗衡!”罗升东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句话给自己壮胆打气。

    “那又有多大用呢?你也知道崖州本地的军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朝廷能把百万军队全运来崖州吗?不行吧!”陶东来毫不客气粉碎了罗升东的幻想:“大明朝廷能做的事,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会做得更好,你若不信,大可拭目以待。”

第73章 收买() 
罗升东张了张嘴,却连一个字都没说出来,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陶东来的说法。要论嘴炮功夫,十个罗升东都未必顶得上一个陶东来,不管是眼界、学识还是成熟的世界观,两人的水平都相差得太远。但就算辩不过对方,罗升东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

    陶东来也没有急着要乘胜追击的意思,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罗升东,要等着看他还能如何反驳。

    “但你们终究是外来者,而我大明才是这万里国土的统治者!”罗升东的每一次反击,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而且内容也显得越发的苍白无力。

    “你说的没错,所以我们并没有打算要武力推翻现在的朝廷。”陶东来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至少在如今的朝廷对我们采取敌对的态度之前不会那样做。”

    “你们……罢了,若是贵方只求通商贸易,不犯我大明天威,想来也不会有人主动找贵方的麻烦。”罗升东在船上看到火炮试射的场景之后,基本就已经绝了武力对抗的念头,眼下能做的也就是退而求其次,指望海汉人能出于利益考虑,主动保持和平,否则双方一旦开战,自己这个水师把总恐怕就是死得最快的。

    陶东来只是笑了笑,没有就这个问题再继续下去,转而问起了另一件事:“我记得你回去之前,曾经说过会送来十倍的人口作为你和你那些部下脱身的交换,我琢磨着怎么也该得有三五百人吧?不过我刚才问了一下,好像这次来的就只有五户船匠,这是怎么回事?”

    罗升东闻言起身,颇为严肃地抱拳道:“陶长官,说到这件事,在下也有一事相求。”

    “是你在崖州遇到什么麻烦,需要我们出力?”陶东来见他态度慎重,便也收起了笑容询问道。

    “在下还有四十二名下属在贵方劳改营服役,不知何时可以释放他们?”罗升东一边问,一边注意看着陶东来的脸色。

    陶东来会意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你是希望我们这边先放人,然后你再给我们送来你先前所说的犯人苦役,我理解得对吧?”

    罗升东口中连道“不敢”,却并没有否认陶东来的猜测。

    陶东来沉吟一阵才应道:“放人不难,但这些人回去之后,你能担保不会有人乱说话出卖了你?”

    罗升东一听便知这事有门,赶紧说道:“在下所求只是能让弟兄们重获自由,倒不需让他们全部返回崖州去。有一些嘴不严实的,便让他们在此处定居下来,其家眷也可随后迁来。在下此前自作主张,已经向参将大人和知州大人行文,建议在此地筑堡驻兵,以御南海海盗,如此便可合理合法地留下这批军士,回头还能以筑堡为由,从崖州继续调来劳役人口。”

    陶东来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道:“这办法倒是不错,但如果这些士兵中还是有人不听你调遣,一心想回去崖州,那你打算怎么办?”

    罗升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若是有人不遵军令,坏我边疆驻防重任,那自然是军法从事!”

    陶东来闻言,心中对罗升东的观感倒是又上升了一截。罗升东这次回到胜利港,能主动开口为仍然在服苦役的属下求情,足见其人还是颇有些胆识义气,而且知道变通,也分得清事情轻重,的确是一个可以用心扶持的对象。

    罗升东就坡下驴,便顺着再问是否可以将当日战死的同僚和下属骨骸带回崖州,陶东来也一并允了,并且表示可以让木工房那边准备一些薄皮棺材。这些被穿越众击毙的倒霉鬼就埋在榆林渔村外的某处,算是罗升东错误决定的牺牲品,现在既然他有心帮这些冤死者把尸骨运回故里掩埋,穿越众这边自然不会阻拦。

    当天下午,陶东来带着罗升东参观了盐场公社和农场公社,这其实也是陶东来本人第一次到实地查看公社的生产组织情况。目前公社的人手已经重新补充到了征兵之前的水平,而因为征兵后再次向两个公社注入了不少新招入的青壮劳力,其比例相较于征兵之前甚至还有所上升。看着井然有序的劳动景象,罗升东也不得不再次承认,这些海汉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有章法而且效率极高,哪怕是种粮种菜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其精细程度也绝非本朝现有水平可比。

    盐场公社这边早就已经按照执委会的安排屯集了两千斤盐,准备交给罗升东去发卖试试水。施耐德是完全将罗升东当作了代理分销商来对待,以一百两银子的打包价将这批盐赊销给罗升东,然后让他以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一斤的价格在市场上发卖,也就正好是官定盐价的一半左右。等销完这批货下次再来的时候,再进行头一次的货款结算。

    罗升东一算,一斤盐至少能赚一百文钱,两千斤盐卖完之后,自己至少到手两百两银子以上,这可是相当于把总这职位四年的饷银了!就算除去途中的运输和渠道打点费用,这获利也是极为丰厚了。罗升东再一算自己的饷银,加上平日里的灰色收入,自己现在一年能不能捞到一百两银子,也还得画个大大的问号,看来这海汉人的钱还真是好赚!

    罗升东并不担心这些盐运回去之后如何出货,上次行动队离开崖州之后,罗升东便已经开始布置此事。目前崖州有两家盐商,贩卖的都是从儋州运来的官盐,成本上相较于罗升东从海汉人这里拿到的私盐要高出一截,如果他们敢将价格降到同等水平上,那基本就别想赚什么钱了,要跟私盐打价格战是必输无疑。而且罗升东也并不太担心竞争对手会因此而报官,因为大明军队向来都有私下卖盐的行为。

    按照大明兵部的条例,凡在军队里吃粮当兵的人,每月都有一定的食盐配额,这种配额只需用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就能从盐商那里买到,也算是当兵享受的福利之一。但这样一来,吃空饷的军头们便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这个条例来赚取市场差价,他们按花名册上的人头数买进低价食盐,将空头部分加价后再抛出。这种手段虽然不公开,但在军队、盐商和地方政府之间都是互相默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部队的军头们能借此搞一点灰色收入,盐商们则抱着互相利用的心态,用这机会拉拢与地方军头之间的关系。至于地方政府,只要没人闹事天下太平就好,反正收盐税的是户部,管盐政的是盐课提举司,跟地方政府无干。而盐课提举司根本跟盐商就是一伙的,盐商这边不发话,盐课提举司也乐得清闲。

    这办法虽好,但以往罗升东却没能利用这个套路来挣过外快,原因之一是他过去的军阶不够,在很多场合还吃不开,盐商也未必会卖他这个面子。其次是因为水寨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几乎是齐员满编,空额少得可怜,就算每个月都能顺利的买进卖出,靠倒卖食盐挣的那点钱也不够分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罗升东背后有了海汉人这个大盐商——尽管现在说“大”还稍微早了点,但罗升东毫不怀疑陶东来对他承诺的“下半年盐场日产将达两千斤以上”这种豪言壮语。

    罗升东现在非常感激老爹当年把他送去读了几年私塾,还学会了识数算帐,否则他现在恐怕都算不清自己一年到底能挣多少。崖州一地居民就有两万余人,按照海汉人的说法,人均年消耗食盐五斤,那就是十万斤上下,一斤私盐只挣一钱银子,这也是每年进账万两白银的买卖!

    这可不是当初在崖州城里嘴上说说的生意,而是实实在在银子已经送到了嘴边,让人根本就无法拒绝。罗升东一边心中默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边在施耐德拿出来的货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