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491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491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一鑫不清楚有关部门为了拿下这个水寨花了多少银子出去,但从这些战船的状况来看,至少这笔钱算是花得物有所值,买回来的并不是一堆破烂,而是军方实实在在能用得上的东西。

    “先把这些船都封存起来,另外布置一个排,就住在这码头上守好这些船。”陈一鑫在清dian完这些船之后就下达了命令。虽然现在算是接手了这些船,不过民团暂时还用不上它们,毕竟现在还没有新兵分配到这里来受训,当下首先要处理的还是新安水寨的人事问题。

    陈一鑫代表海汉军方宣布的安置政策当然不可能让每个当事人都感到满意,在他离开会场之后,也的确有人试图叫嚣闹事。然而陈一鑫手底下带的兵几乎都是参加过李家庄守卫战,攻打担杆岛,万山港守卫战等几场恶战的老兵,他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理念就是“天大地大执委会最大”,脑子里可没有什么大明官兵高人一等的概念,看到有人试图闹事立刻就操家伙上了。在放倒了几个不安分的家伙之后,原本蠢蠢欲动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开始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军方的指示,选择自己的出路。

    经过两天时间的统计,新安水寨现有的近三百名隶属于大明水师的人员中,有将近五成的人选择了继续留下,另有近三成的人选择去海汉军方推荐的海汉海运部做事,只有两成左右的人选择了拿完遣散费走人。不过至于想留下的人是不是能如愿以偿,那还得看他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海汉海军的专业考核测试了。

    除了处理好新安水寨的接收工作之外,港岛北部这块区域其实还有一系列的工程也需要陈一鑫参与指挥协调。

    首先便是新安水寨的改扩建了,这个地方如果仅仅是维持以前的驻军规模,那倒是勉强够用了,但这次海汉海军调了五艘战船驻扎到这里,尽管都是“探索级”,但却已经使水寨里的空间变得十分拥挤,而这显然不符合海军对军港使用方面的要求,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

    另一个近期将会动工的军事用途工程,就是水寨近在咫尺的鲤鱼门水道两岸的岸防工事了。筲箕湾对岸就是大陆,与香港岛之间形成的这条狭窄水道,是几乎所有珠江口以东船只进入珠江水系的必经之路,而珠江流域的船只要去往福建方向,也全部都得从鲤鱼门通过。扼守住这个要害水道,几乎就等同于控制了福广两地大部分的海贸往来,不管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角度来看,掌握这个地方的控制权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在狭窄的水道两侧修建岸防工事,海汉这边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从早期的胜利港、铁炉港、黑土港,到近期开发的镇南港、金兰港,海汉军方一向都是将以炮台为主体的岸防工事当作了殖民地的主要防御手段。这种做法虽然投资大,施工期也比较长,但胜在火力输出强大,一般的武装商船甚至战船都很难跟密集的岸防炮台火力正面抗衡。而且这种炮台建成之后,使用维护也比较简单,相比海军的长期投入要小得多,并且耐用性也很好,只需将火炮随着科技树的攀升不断升级就行了,而炮台本身至少可以用上好几十年。

    鲤鱼门水道的条件对修建岸防工事而言可谓得天独厚,水道最窄的一段距离大约有七百米左右,而两岸相距仅仅五百米左右,而两岸地形也是最适合建立岸防炮的丘陵,坡度不算陡峭,完全可以用货船将建材和施工人员从岸边输送到坡地上,施工难度比当初修建榆林角炮台的时候还要小得多。

    唯一的问题的是对岸仍是广东新安县控制的地区,海汉目前还不便直接将炮台架设过去,所以一期工程暂时只能在筲箕湾旁边的坡地上实施。但在这个范围内,海汉现在出产的岸防炮布置在岸边任何一处都完全可以做到无死角火力覆盖,所以即便是单独在南岸修建炮台,也足以覆盖这片水道了。

    更何况旁边紧挨着就是海军驻地,只要高处的瞭望哨示警,海军的战船完全就可以及时出动,就近堵住水道,让对手根本无法冲过这片火力密集水域。

    从三亚派过来的现场勘测人员在看过地形和土质之后,就给陈一鑫拍胸脯打了包票,只要建材和劳动力到位,这个设计方案为二十门火炮的炮台工程年内就能完工,顺带着还能把山ding的瞭望哨所和山脚的补给坡道给一并修完。

    至于施工的劳动力要从哪里来?陈一鑫并不担心,在拿下香港岛之后,海汉的移民速度也将会较前几年有所加快了。

    随着海汉在大陆地区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执委会对于仅有的李家庄移民营地的规模已经感到不够满足了。虽然李家庄附近的地还有不少,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建,但其问题在于辐射的地区较为有限,而且李家庄附近的水道较为狭窄,不宜建设大型的码头,这也就限制了当地的航运规模。现在每月运个两三千人,再加上几十船货,倒是问题不大,如果以后航运规模进一步加大,那么李家庄作为人口中转站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了。再加上这地方始终就处于广州城的眼皮子底下,做事还是有诸多的顾忌,执委会是早就有心在珠江口水域的离岛建立一处大型的转运dian了。

    最适合这个用途的地dian莫过于香港岛,这里的位置不仅扼守珠江口,而且可以辐射到粤东地区,由福建方向过来的移民也完全可以先在这里集结,进行甄选鉴别之后,再分别运往海南岛的各处地方安置。

    当然了,穿越头两年的时候,执委会也就只能流着口水想一想罢了,毕竟那时候自身实力还较弱,无法控制香港岛这么大的区域,而且也没有把握能够吃得住大明,不会引起广东官府的反弹。不过现在海汉的翅膀已经逐渐硬了起来,对于海汉来说,拿下香港岛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港岛建立新移民转运基地的计划,便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589章 举手之劳() 
香港岛面积近八十平方公里,虽然有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现阶段难以开发的山地,但其位置扼守珠江口,与大陆之间既有水道屏障,但距离又近到不会影响两地间的贸易往来。∈♀小,。。o以香港岛为据dian,进可辐射福广两省,退可据守岛上要塞,对海汉而言的确是条件极佳的前进基地。

    虽然看着岛上地方不大,但实际上岛北仅与大陆隔着一道狭窄水道的区域还是有大片的平缓地形可供开发,从后世的铜锣湾一路向西直到中环、上环、西环,这么一大片的地区至少也能安置个几万人。而执委会对香港岛的规划中,这个地方并不会设置大型的生产单位,在民政方面主要是承担海贸货运与移民转运的任务,并不会大量就地安置人口,因此岛上的可开发地区面积至少在未来的十多二十年内应该是够用的。而到了那个时候,海汉显然不可能再会为这么一dian地皮的问题所困扰了。

    当然了,关于香港岛的开发资金来源,也已经提前作了相应的安排。从前年开发镇南港开始,以众多广东富商为主体的大明投资集团就已经上了海汉这条“贼船”,在南部地区有限的土地被瓜分完之后,尝到投资甜头的后台老板们便一直在打听海汉什么时候才会北边动手,口袋里的银子早就已经生了脚要往外蹦了。

    说实话,大明商人的投资热情还是大大出乎了执委会的预料,原本以为将大明国土据为己有的这种行为就算不遭到明人公开的抵制,估计也很难得到太多的支持,但很快穿越者们就发现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利益的份量也一样是大大超过了礼义,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节操之类的东西早就被抛诸脑后了。

    在四月的周年大会之后,海汉商务部对外公布了香港岛招商方案。当然这种所谓的对外其实也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并不是像安民告示一样在门口贴个布告就完事,而是将与海汉有贸易往来的对象分门别类,然后把准备好的招商内容投送到这些商户手中。

    这套做法有一dian类似于邮件营销的味道,当然海汉的准备更为充分,不但对客户的经营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内容推送,而且还准备了各种小型的酒会、诗会、茶话会,由商务部的人面对面向客户们解说细节。类似“福瑞丰”这样的大商家和资深合作伙伴,更是有商务部的专员登门拜访,向其说明这次招商的大致情况,顺便也了解一下商家对这种安排的感受。

    商务部得到的信息回馈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绝大部分大明商人都认为只要朝廷没有立法明令禁止,那么跟着海汉人就能稳赚钱的买卖有什么理由不做?

    当然了,也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有资格参与到海汉对香港岛的开发计划中来,能够得到消息的基本都是跟海汉有着较为密切贸易往来的商户,新玩家想加入这个游戏,除了要有可靠的老玩家引荐之外,还得在海汉银行中存入一定数目的信誉保证金才行。

    广东木材商人陈林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比别人晚了十多天,这倒不是他没有相应的资格,而是正好在三月就去了福建那边做买卖,最近才返回广东。而这个时候商务部的首批投资商资格登记都已经结束了,陈林从福建回来一得知这个消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镇南港,去拜访在本地主事的海汉高层。

    陈一鑫在筲箕湾接收新安水寨的这一天,陈林便来到了镇南港管委会,先照着规矩递了名帖,登记了身份,在门房里等着传唤。如今的镇南港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规,各方面都是按照标准的海汉港口管理制度在运作,商人们办理日常的进出港货物装卸手续只需到相应的部门就行,只有少数另有要事的商家,才会专门递帖子求见海汉官员。

    这管委会所在地是一座传统样式的宅院,共有三进院子,以前是本地唯一一个大地主的住所,不过海汉人到了这里之后便收购了这座宅院,将其作为了管委会驻地。第一进院落便是办理各种日常事务的地方,但在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归化籍人员。第二进院落则是海汉人专属的办公场所,外来人员必须先进行登记申请才能入内拜访。最后一进院子则是本地几名海汉官员的住所,那更是寻常人去不到的地方了。

    陈林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就有工作人员来请他进去了。进到挂着“管委会主任办公室”牌子的厢房之后,陈林便深深作揖道:“小人陈林,见过游主任!”

    “陈老板坐坐坐,都是熟人了,不用这么客套!”目前在镇南港当主管的是游益汉,他在镇南港筹建之初就被执委会从驻广办抽调过来担任临时领导,后来因为本地的开发进程较为顺利,游益汉也就因为指挥有功,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当了本地的主管领导。

    虽说镇南港地方不大,常驻人口也很有限,在这里当领导似乎比不上别的州县,但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知道,镇南港小是小,可生活条件并不差。首先各种必要的生活设施,如卫浴设备、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讯联络系统等等,这里也都按照大本营的标准配置齐全。其次这地方虽说没太多高档餐饮场所,但南来北往的商船不断,在获得食材的便利性方面超过海南岛不少,管委会小灶的菜单甚至比驻广办还要丰富一些,游益汉在这里当了一年多的领导,体重比在广州的时候还增加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这里往来的流动人口不少,而且不管是大老板还是普通水手,几乎都是手头有闲钱的人,消费能力远胜普通渔港小镇,因此镇南港这小地方倒是五花八门什么乐子都能找到,镇子上有好几家拿到海汉许可的青楼,定期还会从广州等地送来一些新鲜货色,生意也是相当不错,包括游益汉在内的几个穿越者,三不五时的也会去光顾一下,解决生理需要。

    当然在心怀大志的穿越者面前,生活条件优劣都还是次要问题,今后仕途的前景才是每一个外派人员真正所在乎的问题。游益汉对于自己的状况看得非常清楚,镇南港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其作用是同在珠江口的李家庄和万山港无法替代的。而且香港岛拿下之后,随着海汉影响力的不断向北扩张,本地的海上贸易量估计会翻上若干倍,届时执委会决定由谁来管理运营这片港区的时候,在广东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对于本地状况知根知底的游益汉无疑就具备了极大的优势。

    不过在此之前,游益汉也必须先处理好手上的工作,特别是海汉商务部对港岛北部的招商运营工作,他作为本地的主管领导也是有责任在身的。

    陈林对游益汉而言的确不算生面孔,毕竟双方在这两年里打交道的次数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了。两人第一次见面,还要追溯到镇南港刚刚开始运营的时候,陈林作为新安水寨派来的说客,试图劝说海汉一方放弃在岛上驻扎武装人员和船只。不过当时陈一鑫出面表态,并没有给大明军队留什么脸面,直接给出了堪称苛刻的几个条件,将水师的活动范围限定在港岛以北,并且不允许他们干涉海汉的事务。

    不过自从那次的经历之后,陈林也意识到了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而正好海汉大兴土木也需要大量的木材,陈林便抓住这个机会,跟海汉这边做起了木材生意,一两年做下来倒也赚了不少,甚至也在镇南港投钱租了块地皮,盖了一座仓库存放在此转运的货物。

    跟海汉人做生意的时间长了,陈林自然慢慢就知道了这伙人的实力有多可怕。海汉所拥有的可不仅仅是显露在外的火枪、火炮和战船而已,陈林认为他们无孔不入的商业体系也同样威力强大,起码在广州治下的这些县,没有哪个知县敢在自己地方上查封海汉人的货物。这倒不是害怕海汉人报复,而是这些货物的主人往往都跟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就是官员在背后倒腾生意赚钱。

    像李家庄所在的番禺县,海汉人几乎就可以在当地横着走了,当地人十有六七,都在为海汉人做事打工——这个数字甚至包括了番禺县大部分吃公家饭的人在内。相比那些可怕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