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58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58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那牙商帮着出了一个主意:“两位老爷既然自称是海外客商,在下以为不妨给他们二人赐姓‘海’,两位意下如何?”

    “好像可以……但怎么听起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何夕跟张广还没回过味来,两名少年已经磕头道谢了。何夕从牙商手中接过写着“海大富”字样的契文,苦笑着道:“我们给他起这样的名字会不会太恶毒了一点?”

    新鲜出炉的海大富和海大贵却没法体会到主人的心情,对他们来说这真是极好的名字,谁会不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大富大贵呢?这两位新主人看起来似乎挺和善的,想必自己的苦日子也终于算是到头了。

    虽然招了两名少年仆役,但原本打算买个丫环的计划却没能实现,两人又去市场上转了几圈,老婆子到是看到一大群,小姑娘一个都没见着,最年轻的仆妇看样子也有三四十了。

    张广不禁有些丧气道:“以前看那些古装剧,这种时候总该有些卖身葬父,插草为标的小姑娘出现了,怎么咱们转来转去看了半天,就没一个能入眼的呢?”

    那牙商虽然听不懂什么叫“古装剧”,但张广话里的不满之意他是听明白了,赶紧解释道:“两位老爷有所不知,这地方的小姑娘本来就不多见,一月也不过七八个的样子。不过两位若是真想买个丫环,那请明日再来此地,应该会有所收获。”

    “明天是有什么不同?”何夕问道。

    “明日是本月举办圩市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这里赶圩,届时可能便会有一些为生计所迫的家庭来此卖儿鬻女。”牙商毫不避讳地介绍道:“如今崖州城外的地七八CD在几家大户名下,有些无钱无地的人家就只能卖了儿女换粮,去偏远的天涯、凤凰乃至榆林一带开荒种地。”

    “那如果我们能提供食宿,招一些没了生计的人去远点的地方垦荒,你觉得可行吗?”何夕敏锐地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立刻追问道。

    “若是不出琼州岛,又能有一碗饭吃,在下觉得应该还是能招到不少人。”那牙商也是极为聪明之人,听出了何夕的弦外之音,马上又补充道:“两位老爷如果有意大量招收人手,在下可在此地长期代办。”

    “价钱怎么算?”何夕立刻展开了谈判。

    “按招收的人数,一钱银一人如何?”牙商大着胆子报了个价。

    何夕摇摇头道:“太贵。每百人结算一次,五两银。”何夕毫不犹豫就把报价砍下去了一半。

    “八两银,在下可保证每月不低于二百人。”牙商稍稍做出了让步,并且加大了砝码。

    “七两银。可以马上先付你一半作为定金。”何夕寸土必争,讨价还价的架势非常专业。

    “成交!”牙商咬着牙答应了何夕的条件。

    何夕笑了笑,掏出银子付了定金,同时安慰道:“你不要觉得这价钱吃了亏,你一年要是能给我引进七八千人,那可就是四五百两银子了。”

    牙商苦笑道:“崖州一地不过两万余人,哪有那么多愿意外出垦荒的无根之人,老爷您真是说笑了。”

    何夕摇头道:“你做生意不能那么死板啊,崖州居民有限,你还可以去别的地方找找嘛,北边的儋州、临高、琼州府城,东边的文昌、万州,都可以去试试嘛。我只管按人头收人给钱,至于你的人从哪里带回来的,那是你的事情了。”

    那牙商眼睛一亮:“如此说来,倒是一个极好的办法。只是需要联络各地同行,恐怕还得花费一些时日。”

    “那没关系,我们长期在崖州住着,你可以直接来找我们。”说罢何夕便将驻崖办的地址告知了牙商。

    “若是有人问起,不知这垦荒的去处何在?”牙商倒是没有被这笔大生意砸昏头,对于这些细节问题也没忘记问个清楚。

    “榆林以东,胜利港。”何夕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他。

    “胜利港?据在下所知,那处海湾一向荒无人烟,何曾有过港口?”牙商一脸的愕然。

    “过去没有,但现在已经有了。”张广抢过话头,自豪地说道:“记着这名字,一两年之内,整个琼州府都会知道胜利港的存在!”

    回驻崖办的路上,张广依然有些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潮澎湃:“老何,我今天可是真服了你了,你本身的专业工作就不说了,搞商务谈判也这么强悍,我看不比马力科和邱元差啊!”

    何夕正色道:“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回到家里就不要再随便说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以前好歹也干过几年经警,商业谈判方面的基本技能还没丢完,今天也是恰好碰到这机会而已。明天把大家都叫上,一起过来看看这边的圩市究竟是什么情况……顺便也让小赵来自己挑挑看,能不能选到合适的丫环。”

    由于大富大贵两个仆役没什么个人物品,于是一行人又去城里转了一圈,给他们买了换洗衣物和被褥。张广还跑进街边一个小酒馆打了三斤白酒,说是晚上拉大家一起庆祝一下今天的“重大成果”。到了驻崖办之后,何夕将两个少年的住处安排到临街的铺子里——反正现在驻崖办也没什么产品出售,这小小的铺面一直关着,暂时就给两个仆役当作落脚之处。两个少年倒是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妥,自己便在铺面里寻了几块木板搭了床铺。

    天黑的时候,成员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驻崖办。马力科首先发现家里多了两个明人少年,便询问是怎么回事,张广就将今天的经历择要说了一遍。马力科听完之后不由得叹道:“还是老何够专业,心思也灵活,换了别人去未必能把事情办得这么漂亮。”

    众人在饭桌上交流了一下今天各自的收获,果然只有何夕和张广二人的战绩最为显赫。其他人虽然也有跟本地的明人进行交流,但大多都流于表面,并没有收集到什么值得重视的信息。军警部的两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对三处城门的换防值勤情况作了详尽记录,并且打算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以确定崖州驻军的这套警备体系是否长期保持一成不变。

    被何夕鼓动走内眷路线的赵晓若虽然在几家卖女性用品的铺子转了大半天时间,但除了买下一堆首饰和女红之外,似乎也没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据她自己说倒是跟几个女子搭过腔,但口音上的差异成了交流的最大障碍,到最后也没能弄懂互相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能作罢了。何夕对赵晓若的表现却大加赞赏,他认为一个女孩子能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独自外出行动,已经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不应再苛求进展速度,毕竟赵晓若学的是护理专业而不是邦女郎。

    马力科和邱元各自拜访了几家商铺,对崖州的消费市场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调研。根据他们的调研结果,崖州目前的经济状况存在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量的土地及社会财富集中在极少数本地官绅手中,土地的兼并速度加快导致本地无产无业人员数量迅速上升,而这与何夕张广今天所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也是相对应的。

    马力科指出,目前崖州的经济状况对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只是因为本地特殊的社会性质,靠着军事力量的存在才能勉强维持住平和的局面。崖州一地的卫所军加上水寨的水师官兵,总数超过两千人,与本地人口比例达到了一比十,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以崖州的出产,负担这样规模的武装力量可谓十分困难,结合本地的经济状况变化趋势来看,只有一个结论——久必生乱。

    崖州乱与不乱,对于远在胜利港的穿越集团来说并没有十分直接的影响。不过驻崖办身处其境,却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利用眼下的局面,为穿越集团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第89章 锦衣卫(一)() 
要搞清楚崖州的经济状况走势不良为何是受到本地土地兼并严重的影响,首先得明白明末的土地兼并究竟是一个什么的社会现象。

    明末土地兼并状况对于当时社会形势所造成的影响,在后世也是被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普遍的看法都是认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从而使得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而由于自耕农是当时国家税赋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失去土地这项赖以生存的财产之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此而大幅减少。另外手握大量土地资源的地主阶级越发强大,对封建中央集权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中,除了一部分转化为地主的佃农之外,还有许多人成了到处逃荒要饭的流民,而这些人一遇到社会动荡,往往会扮演一点就炸的火药桶——流民跟流寇之间,真就是只是一字之差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疯狂出手兼并土地的除了地主豪绅之外,还有大量的王公勋戚这种特权阶级,利用一纸皇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无数百姓的土地收入到自己名下。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一次赐给封藩河南的福王土地两百万亩,让河南的耕地几乎被他一人包圆,后来河南土地不够数,还从山东、湖广划出一部分地皮给福王。而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下令拨给桂王、惠王、瑞王和遂平、宁国两公主的庄田,少的几十万亩,多的甚至达到了三百万亩。当时的耕地开垦很有限,这样自然会有一些州县出现无地可拨的窘境,居然还要勒令当地百姓分摊这空头地租,时称“无地之租”,也算是刮出了花样,刮出了水平。

    当时还有一个土地兼并的牺牲品,就是卫所军系统。作为以建设兵团形式存在的卫所军,在明后期已经逐步由军队变成了专业农民业余兵,而军屯的土地也大量被地方军头和王公勋戚所侵吞,屯田的军户也逐渐变成了这些人的农奴,景况甚至比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还悲惨得多。所以明末的卫所军中出现大量的逃役,导致军中空额状况严重,战斗力也下降到惨不忍睹的程度。执委会从很早之前就把卫所军的实力定位为战五渣,这其中并不是没有道理。

    《明神宗实录》中有记载,当时的全国耕地中,仅仅是皇室和官绅所占有的不纳粮的土地,竟然就已经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帝国失去了大量的税赋,致使整个明朝的中后期国家财政一直都处于非常惨淡的境地。崇祯上台后,国库每年的进账甚至还不如扬州的盐商。官富而民穷,绅富而国困,这样的国家在面对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时候,抵抗力能有几分,就不言而喻了。

    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制度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其实质就是农业经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以维护农业经济为根本,这样土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封建社会个人财富的象征,不管是官僚、地主还是普通百姓,都把土地当作了唯一的投资对象。而这就给予了有钱有势者足够的动力去不断兼并土地,这种趋势不是朝廷颁布几条发令,或是修改一些税制就能阻止得了的,唯一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就是从根子上改变土地所有制。

    驻崖办对本地形势变化的态度很明确,不能眼睁睁看着崖州的经济状况因为土地兼并而迅速下滑。这不仅仅考虑到崖州是穿越集团目前最大最主要的商品倾销地和人力来源,维持这里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对穿越集团意义重大,而且驻崖办也担心这里的治安局面一旦恶化,会引起外部的关注甚至是军事力量介入。对执委会来说,在目前这个打基础的时候让明朝廷对崖州这地方投入过多的注意力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现在所有人都很清楚崖州目前状况的根源是在土地所有制上,而想要改变这件事的难度相当之大。执委会可以在胜利港大本营附近大规模推行土地公有制,是因为那地方山高皇帝远,没人会管也没人能管,而且执委会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又具备了足够的权威性。但驻崖办想模仿执委会在崖州推行这套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问题并不在于要花费多少钱才能把崖州附近的土地收入执委会名下,而是土地公有制的存在本身,就是与所有的官绅阶级为敌,驻崖办这几号人明显还不具备这样大规模树敌的实力。

    短期内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大规模地将崖州无业无产的游民引入执委会治下地区,让这些人能有一个稳定的生计。这样去疏散存在潜在危险的人群,的确可以有效减小崖州治安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大本营对人力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何夕让牙商长期招收移民无疑是一招很妙的棋。

    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崖州官方对于穿越众在其辖区内公开地进行人口迁移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或许官员们会很感谢穿越众的出手让他们少了许多麻烦,但也很难说会不会有人跳出来质疑这种做法。要知道这地方的现任官员和卸任官员数量多得惊人,其密度之高甚至逼近了北京南京两城,这其中聪明人的比例肯定不低,说不定就会有人看穿了穿越众的“险恶用心”。

    众人商量许久,还是拿不出一个定案。最后还是马力科想出了一个折衷的主意,今后这移民的事情尽量不让驻崖办的人出面,而是找“安富行”或者“福瑞丰”去办,尽可能把驻崖办的影响力降低一些。

    主意虽然是定下来了,但第二天的圩市,驻崖办还是倾巢而出,打算先亲眼看看仆役市场的状况,确认一下未来可能达到的移民规模,同时对移民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等仆役市场这边的招工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套路,就可以交给本地的商行和牙行去操作了。

    这崖州南城门外的圩市是每月两次,附近的百姓都会乘着圩市的机会来采买一些生活用品,而指望寻个生计的无业者,也会在这天集中来到圩市上。工作组到了圩市之后,张广便熟门熟路地去找了昨天那牙商出来,直接丢了二钱银子给他。有钱果然就好办事,那牙商立刻按照张广的要求,把仆役市场里几个准备卖身当丫环的小女孩都集中到了一起,让他们进行挑选。

    这女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