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617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617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而这个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的岛屿地势较为平坦,足可以轻松地安置下数万人在岛上临时居住。

    目前白沙岛上已经规划建设了五个移民营地,可接纳移民数量一万二千人。虽然暂时只有设计接纳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已经是海汉治下地区除三亚大本营之外最大的一处移民基地了。

    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要是马打蓝人没能顺利地在战场上部署那么多的投石机,那么战争进程或许就将会完全不一样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两支军队的作战方式和风格,现在都已经搜集到了详细的资料供海汉参考。虽然不知道他们以后还会不会玩出别的花样来,但海汉军方肯定会对其现有的作战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

    当然了,这种程度的战备并不意味着海汉近期就会对南洋地区动手,毕竟在南洋作战所需投入的资源实在太大,而且海汉今年的发展方向重心也并不是在南方。

    时间进入九月,福建方向的事务正在逐渐增多,特别是今年大陆移民的引进工作,执委会已经将福建定为了主要渠道之一。大明中原和胶东地区的战乱制造了大量的战争难民,而执委会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从大明接收难民,引入到自家治下地区定居。对于连生存都已经成为问题的难民们来说,只要有一口饭吃,放弃自己曾经的国籍似乎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海汉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充当救世主,不但能够大量引入人口,而且也可以更多地获得大明官方的好感。

    当然这个计划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施的,海汉自身的海运力量并不足以将触手伸到遥远的北方,因此还必须要通过转运转卖的方式,才能让北方的难民来到南方。而且海汉在福建谈不上有什么根基,甚至连类似番禺李家庄那样的大型移民转运基地也没有建过,并不具备接待大量移民的能力。直到五月拿下澎湖之后,海汉民政部才将筹划已久的福建移民转运基地的方案投入实施。澎湖这地方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归属于大明,但实际上已经是完全由海汉掌控和支配了,在这里处理大明移民的输入输出,毫无疑问要比在福建沿海方便得多。

    在进行了三个月的基建工程之后,澎湖的移民转运基地终于开始投入了运作。出于安全和管理上的考虑,移民基地并没有建在澎湖本岛上,而是建在了北边的白沙岛上。白沙岛与澎湖岛之间仅仅只有不到两千米距离,既可以对岛上环境进行隔离,又可以很方便地运送人员和物资。而这个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的岛屿地势较为平坦,足可以轻松地安置下数万人在岛上临时居住。

    目前白沙岛上已经规划建设了五个移民营地,可接纳移民数量一万二千人。虽然暂时只有设计接纳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已经是海汉治下地区除三亚大本营之外最大的一处移民基地了。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743章 移民交接() 
“所有人拿好个人物品,排好队列,依次下船,不得拥挤!男的跟着黄旗走,女的跟着白旗走……”民政部的工作人员拿着铁皮喇叭,站在木箱上对刚刚下到码头上的难民们不断地大声重复着行动规则。虽然到了地方之后该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接收环节,这些难民在航程中就已经听过不下十遍,但到达目的地之后还是会有不厌其烦的宣传在反复提醒他们。

    海汉从穿越当年就开始从大明引进移民,迄今为止也已经运作了好几个年头了,各种突发状况都遇到过,因此对于如何管控新到埠的移民也早就有了整套的应对方案。码头上不但有维持秩序的警队,还有负责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的大夫,负责照顾女人和幼儿的健妇,清点个人物品并登记姓名的民政人员等等,一个一个的环节各司其职,在码头上就尽可能排除掉移民群体可能隐藏的一些隐患。

    刘振国虽然把清单交给了港务人员,不过他也并没有立刻放松心情,还是坚持在旁边守着,以监督海汉一方的接收过程。对他来说,这些难民中的每个人都是等同于真金白银,要是被海汉人挑出一些不合格的,那就是实打实的损失了。

    刘振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从北方运难民南下到福建,事实上七月的时候他就已经跑过一趟,不过那次的交易过程并不尽如人意,运到福建的难民中有近三分之一都因为身患疾病被海汉人判定为“不合格”,应得的报酬也大打折扣。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刘振国的交易热情,因为他从这种人**易中所赚取的利润可比别的生意高多了。

    北上招揽难民所需的粮食,全部是由海汉人提供,刘振国自己并不需要花多少成本。而这些人运抵福建交到海汉人手上之后,刘振国所得到的报酬也并不是银子而已,而是等值的各类在市面上十分紧俏的海汉特产。刘振国只消用船把这些东西运到北方沿海转手卖掉,利润立刻翻番。因此他在将第一趟所得的海汉货物销到北方之后,立刻就在当地又招揽了一批难民运回来。而这次他就比较小心了,专门挑选了身体状况较好的难民,以确保运抵福建与海汉人交接时的“合格率”。

    这一趟顺风顺水,难民们在途中的身体状况也保持得不错,刘振国估摸着至少能比上次的通过率高出不少,倒是要好好盘算一下回头向海汉人交易哪些货物更为划算。

    刘振国正打着小算盘,便听旁边手下提醒道:“老爷,海汉的首长来了!”

    刘振国回过神来,见一名年轻的海汉男子在几名警卫人员的簇拥之下正朝自己的方向行来。刘振国赶紧正正衣冠,上前行礼道:“草民刘振国,见过厉首长。”

    “刘老板不用客气!”刘振国口中所称的厉主任,便是上任不久的澎湖基地民政事务主管厉斗。

    厉斗与陈一鑫都是在今年五月澎湖战役结束之后接到了执委会的调令,从香港调到福建担任新的职位。这两人一文一武,在广东已经搭档了好几年,也慢慢洗脱了穿越初期的稚气,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执委会将这二人调到钱天敦手下做事,对其进行栽培的意图也非常明显。

    厉斗到了澎湖之后,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民政、基建和商贸,而移民工作无疑是他职责范围内的重点事务之一,因此虽然这批移民只有数百人,但他还是特地来到码头,亲自监督接收过程。当然他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承运移民的商人询问一下北方的状况,以便能对本地的移民接收手段作出适时的调整。

    “听说这批人是从淮安府运过来的?”厉斗也没有跟刘振国兜圈子的打算,寒暄两句之后便切入到正题中。

    刘振国立刻应道:“草民是在淮安海州招揽了这批人,他们大多是为避战乱,从山东青州府的安丘、诸城等地一路往南逃难进入了淮安府地界。这些人家园已被毁去,又不知登莱之乱何时才能终结,只能外出逃难。海州当地因有大量难民涌入,官府已难堪重负,草民去当地招揽难民南下,官府倒是很乐见其成。”

    始于1631年8月的孔有德部叛乱,迄今已经有足足一年之久。叛军不仅占领了登莱两州的城池,而且不时出击搜刮地方,似乎要比原本的历史上折腾得更为厉害。整个胶东半岛几乎无处幸免,大部分州城县城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乱之中。而因此背井离乡,向西向南逃命的民众,也多达数十万人。与山东相邻的江淮之地并没有受到登莱之乱的直接影响,而且又较为富庶,自然成为了一部分难民的逃难首选目的地。

    淮安府海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辖地与山东莒南接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山东难民南下进入江淮的第一站。据刘振国所描述,目前滞留在海州当地的山东难民,至少还有五六万之多,规模甚至已经快要与当地人口齐平了。

    这么多人涌入当地,仅仅依靠官府赈济显然很难长期负担,社会资源也不足以负担起突然暴涨的人口。因此难民们为了求一口饭吃,卖儿卖女卖自己的状况也比比皆是,毫不稀奇。刘振国去往当地招揽移民甚至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宣传,只消保证上船就有饭吃,就有许多人愿意在前途未明的情况下选择随船南下赌上一把。不管是去到什么地方,活下去总比饿死街头的下场要强。

    而这些难民基本都是在航程过半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去往的目的地是福建附近的某个大岛,在那里会有一帮乐善好施的有钱人雇佣他们做工或务农,今后的衣食都不用再愁了。虽然也有一些人在知道目的地后想要反悔,但刘振国哪会把这些已经上船的人再放走,只要是活口都统统一股脑运到澎湖,交给海汉人打理。他也知道海汉人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独门绝招,这澎湖岛上数以千计听命于他们的手下就是实例。

    厉斗听了刘振国的讲述之后,并没有多少轻松的心情。尽管北方似乎还有许多战争难民在等着海汉招揽,但这种状况极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变化,海汉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运作这件事。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个时候登莱之乱已经接近尾声,九月的时候叛军已经被包围在登州城中,十月的时候孔有德率部突围,弃船登船逃往辽东半岛,并在第二年投降了关外鞑子。如果说山东的战局跟历史上相差不大,那么战乱大概很快就要结束了。而那个时候在外逃难的百姓得到消息之后,肯定也还是会选择陆续返乡重建家园,而不是背井离乡地去往一个完全不可知的环境。

    海汉所要做的事情,便是赶在这场战乱的影响结束之前,尽可能多地从北方引入移民。但截至目前,澎湖基地所接收的北方难民总数都还没有过万,平均每天到港人数不足千人,这甚至还比不上广东番禺李家庄移民转运中心在高峰时期的移民流量。

    当然了,广东那边的具体环境也不一样,毕竟从战乱区到番禺也就几百里地,难民前往当地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这些北方难民南下却需要比较大的决心,再加上足够的海上运力,才能实现海汉对移民需求。

    但由于航程实在太远,海况和沿途环境都不熟悉,海汉目前也不敢轻易派出自己的船队北上去那么远的地方运输移民。这可比不得当初在安南沿海运移民,那时候安南人几乎没有海上力量,就算知道海汉人的作为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而大明沿海各地多多少少也是有水师存在的,规模庞大的海汉船队进入大明北方沿海肯定会引起瞩目,也并不见得每个地方的官府都会像福广这边愿意与海汉合作。就算海汉不怕大明水师,但也不想因此而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厉斗皱眉道:“刘老板,有没有可能组织规模大一点的船队,一次多运些人过来?至于价钱你可以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因为送来的人太多就开始压价。”

    刘振国应道:“回禀首长,草民也正有此意。此次返回福建,草民已经联系好了多家关系较好的海商,向他们租借船只。等此次交易完成,草民再次北上的时候,就不止是这三条船了,起码是三十条船!下次再来澎湖,至少也给贵方送来三四千人才像话。”

    “这倒是还差不多。”厉斗闻言点点头,对刘振国鼓励道:“你要是单次运送移民的规模能超过三千人,我可以向上级申请,拿几种商品的淮安府特许经营权给你。刘老板懂我的意思吧?”

    “懂懂懂!草民先谢过首长!”刘振国立刻鸡啄米一般地点头应道。

    刘振国要跟海汉人做买卖,当然是早就下过工夫研究海汉人的经营之道。海汉货在大明如此紧俏,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其制作工艺精巧,别家难以进行仿制,另一方面也是与其独特的经营策略有关。每一种海汉货在一地往往只有一两家商行有货出售,而这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经营者在当地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出现,从而变相为经营这些商品所能获得的利润提供了保障。

    但凡能拿到海汉商品在某地特许经营权的商家,往往都能在很短时间内赚个盆满钵满。哪怕是火柴这种单价较低,利润看起来没那么丰厚的快速消费品,如果仔细计算一下其销量,仍然不难发现这种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江淮地区是大明境内排得上号的富庶地区,消费能力还在福广两省之上。而当地的海汉货大多都是福广和浙江南部的商人贩卖过去,并没有形成福广这边较为规范的经营模式。如果能够较早地拿下区域特许经营权,哪怕就是那么一两种商品,所能赚取的利润也是刘振国目前所不敢奢望的数字。听到厉斗开出这样的条件,他自然是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在哪里还能多租借到一些大型海船,一趟能多拉几千人回来,说不定海汉人一开心就多给自己几个州府的经营权了。

    当然了,本着鸡蛋不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安全原则,厉斗开出类似条件的对象可不止刘振国一人而已。目前在为海汉从事移民运输的商家,在福建就有七八家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自然是许心素旗下的海商集团。目前运抵澎湖的移民当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数量都是由许家完成的。而除了福建的海商之外,江浙一带也有两三家海商意识到了这种买卖中蕴含的商机,开始在两地间运输海汉所需的人口。

    当初民政部所制定的计划,希望能够在1632年年底前至少能从北方引入三到五万移民,照目前的输送速度来看,保底基本无虞,但想要突破上限,却还要下很大的工夫。而海汉为此也承受了比较大的经济压力,海汉需要付出十五到二十元的代价,才能完成将一名移民从战乱地区送到澎湖,再转运到海南岛的整个过程。而这仅仅还只是基本的运费和伙食费用的估价,并没有把澎湖岛上的移民营地建设费用等其他额外开支计算在内。

    澎湖基地最高指挥官钱天敦之前就曾经笑称,海汉今年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