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71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71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崖州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发配地,一座城里不是犯人就是犯人的后裔,就算抓起来价值都不大,在这种地方办案,也很难立下什么功劳。据我所知他们几乎不插手地方上的事务,一般的案件都是地方巡检司在处理。”

    何夕顿了顿,接着说道:“官府方面,这一任崖州知州的能力看起来并不强,但工作还算是用心。当我们第一次组织移民之后,他还派了个幕僚到驻崖办来了解情况。”

    “哦?那位知州大人对你们所做的事情是持什么样的态度?”陶东来饶有兴趣地问道。

    “支持。跟我们预计的一样,官府方面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崖州的社会矛盾,让大量的无业人员能够有一个求生的渠道,这对维持崖州的社会安定是一件好事。”说到这里,何夕话锋一转道:“不过那个幕僚也代表州衙提出了条件。”

    “提条件?说来听听看。”陶东来笑了笑,并不是很在意这件事。在制定穿越计划之初,筹委会的众人便已经推想过当地官府得知穿越集团之后的种种反应,并且由此来制定各种应对预案。

    明朝大举发兵来攻自然不太可能,因为穿越集团并不打算以军事入侵的形式出现在三亚,明朝的军队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来发动一场战争。当时筹委会并没有想到穿越第二天便发生了罗升东突袭榆林渔村这种意外,但要说起来其实也是出于误会,若不是立功心切的罗升东将穿越众误认为海盗,这场战斗其实根本就打不起来。果然后来的形势发展仍然与筹委会的推想一致,知道了海汉人存在的明军水寨和崖州驻军也根本没有发兵来攻的意图。

    既然不会发生战争,那么崖州方面将三亚这边重新纳入到治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当时筹委会认为如果双方能保持和平相处,并且对方了解到穿越集团在三亚的影响力,那么崖州方面必然会派出官员甚至是小股驻军到三亚地区常驻并设立地方管理机构,至少要在行政和税收上对三亚地区进行实际管控,否则对崖州的官员来说就是失职了。

    果然何夕接着便说道:“州衙方面希望能派出税吏来这边勘测耕地,登记造册,并且要照章纳税。另外他们想在这里成立一个巡检司,负责治安方面的工作。”

    陶东来点了点头,没有立刻表明态度,而是问起了何夕的看法:“你认为我们该不该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

    “我认为没有必要拒绝。”何夕的回答也很是微妙:“即便我们拒绝,州衙也不太可能因此而改变他们原来的打算,毕竟新开耕地和增加税收对地方官员来说都是政绩。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正面拒绝的后果,很可能会让州衙对我们的印象发生不好的转变。不管我们是否拒绝,州衙那边最终还是会执意派人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根本没必要拒绝他们,他们愿意派税吏,派捕快衙役,那就让他们派来好了。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地方,他们派几个人来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至于说纳税嘛……我觉得税吏到了我们手上,搓圆捏扁还不是随我们的意。收税……哪那么容易就把税给收走!”一旦谈到钱的问题,何夕的态度便变得强硬起来。

    陶东来对何夕的态度非常赞同:“到了我们的地盘上当然就得听我们的安排,那个什么巡检司,可以让他们派人来,我们直接划定地方圈养起来就是了。如果不听话,那就全送进劳改营里去!”

    何夕笑道:“陶总,你这打算可比我们预计的狠多了,我们这边合计出来的办法还是以收买利用为主,你这直接就一步到位,不听话就要挨揍啊!”

    陶东来摆摆手道:“不要在意那些细节,老何你再说说,现在驻崖办这几个人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大本营这边协助的地方?”

    “老马的工作能力的确还是挺强的,执委会没有挑错人。”何夕首先对驻崖办负责人马力科的能力表示了肯定:“老马不愧是在招商办工作过的人,也有比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现在把驻崖办的工作分配得井井有条,每个人的职责分工都已经明确下来。”

    “邱元嘛,毕竟是搞财务工作的,感觉平时比较抠一点,不过人还是挺不错的,也比较好相处。”

    “军警部这两个人,穆夏柏比较稳重一点,冯安楠相对要外向一些。不过我看他们在崖州都挺憋屈的,每天除了例行去观察崖州驻军的换岗情况之外,就是待在院子里训那几个仆役。看他们那架势,是打算要自己练一支童军出来了。”何夕笑着说道。

    “现在驻崖办一共买了几个仆役?”陶东来顺口问道。

    “就三个,两个小男孩负责打杂跑腿,另外专门买了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给赵晓若,倒也不是纯粹给她当丫环使唤,主要还是考虑着她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还是有个女伴比较方便。”何夕想想又补充了一句:“那小丫头家人都死在崖州大牢里了,所以买的时候也没花几个钱。”

    陶东来微微点头道:“花几个钱是小事,你们的做法是对的,当初只安排了小赵一个女孩子进工作组,看来执委会还是有一点欠考虑了。你接着说吧,张广和小赵现在怎么样?”

    “我看有戏。”说到这八卦新闻,就连一向城府较深的何夕也忍不住兴奋起来:“才去的时候我还觉得张广这小子不怎么起眼,时间一长发现他还挺有料的,会做蜂窝煤,会做泥水工,厨艺也不错,据说还跟着小赵学过急救术。到了崖州之后是天天跟在小赵屁股后面,我们都笑话他快成了小赵的影子了。我看小赵对他似乎也没什么反感,虽然两个人还没确定关系,但能看出来已经有点苗头了。”

    陶东来微笑道:“这个张广当初为了抢这个名额可是来执委会求爷爷告奶奶闹了好几次,最后连中箭的事情都搬出来谈条件。他要是拿不下小赵,辜负了执委会的期望,回头直接把他给发配到越南去!”

    何夕倒是十分敏锐,立刻捕捉到了陶东来话里的要点:“执委会打算要提前开海外分矿了?”

    陶东来应道:“这纯粹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煤炭输入都快断了,我们唯一的买法就是高价买煤,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货源的稳定。与其这么折腾下去,倒不如直接去开分矿。这件事执委会已经定下来,现在正在四处设法买船和雇佣水手。”

    “这开分矿可是大项目啊!”何夕面露担忧之色道:“不光是船只、人手,所用的矿山设备,开采工具也得全部从这边起运,而且隔着这么远,真要有事连救都来不及救!”

    “这也是被逼上梁山啊!”陶东来对此也很无奈:“先不说这事了,说说你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吧。”

    何夕点点头道:“这次我跟着商行的船回来,除了汇报前期工作之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打算跟着张掌柜的船去趟琼州府城。”

第110章 肥皂与火柴() 
“去琼州府城?你一个人?”陶东来愕然问道。虽然派人到海南岛北边的琼州府城去打探情况是迟早的事情,但对穿越集团来说也并不急迫,所以执委会一直没有急于安排此事,没想到何夕倒是主动提了出来。

    “陶总你不要紧张,我并没有打算要常驻在那边,只是跟着张掌柜去走一趟看看情况,顺便去拜访一下‘安富行’的老板,看看这家商行的实力究竟如何。”何夕想了想又补充道:“执委会不是打算买船吗?我想你们下午应该也跟两位掌柜谈过这件事了,我出面走一趟,也可以先看看船的质量,商谈一下价格。”

    陶东来想了想,缓缓点头道:“早晚都要派人过去,你先去打个前站也好。顺便也在那边雇佣些船工水手,待遇可以适当放宽一点,船一买到,开分矿的计划就要尽快展开了。”

    这下轮到何夕吃惊了:“这么快?这条航线可从来没人跑过,会不会太冒险了一点?”

    “我们已经安排了北美帮那两条船跑一趟鸿基港做实地勘测,等他们回来就要开始正式筹备物资和人手了。”陶东来叹了口气道:“开发初期的物资消耗估计会很大,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很繁杂,可以说算是一次微缩版的胜利港登陆了!你在外面也多帮着看看市场行情,如果觉得有什么商机,及时给大本营反馈回来。”

    何夕点点头道:“说到这个我还真有一点建议。我们现在往外销售的产品,除了食盐之外就是奢侈品,对日用品市场的开发完全是一片空白,是不是考虑一下利用现有条件开发一些薄利多销的日用品出来?”

    陶东来道:“你这个建议倒是跟执委会的打算不谋而合,我们昨天开碰头会的时候也正好谈到这件事。但很多日用品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大规模进行生产,只能一步一步来,而且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可不是明白生产工艺就能马上做出来的。”

    何夕被陶东来这话提取了兴趣,赶紧追问道:“那先给我透露透露,下一步准备开发什么产品来投放市场?”

    陶东来竖起两根手指道:“一是肥皂,二是火柴。”

    肥皂这东西从历史上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用动物脂肪与草木灰来制造肥皂。而中国人制造肥皂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到南宋的时候,“肥皂”这一名词已经明确地出现在了当时的书籍当中。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肥皂的制法,宋人杨士瀛所著的《仁斋直指》也有非常详尽的肥皂制作配方。《金瓶梅》中曾提到“茉莉花肥皂”,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香皂了。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记载道:“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气经日不散。”古典名著《红楼梦》当中,也有对贾宝玉使用香皂的描写。

    不过中国人所使用的肥皂跟后世日常所见的香皂肥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生产效率和去污能力都远远不如后者,在民间使用非常普遍,毋庸置疑,肥皂即便是在这个比较原始的时代,仍然是一种市场潜力巨大的日用品。

    但率先在执委会上提出生产肥皂的部门并不是化工部或者商务部,而是军警部。军警部提出这个计划可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他们的目的相当明确,那就是通过生产肥皂来获取副产品丙三醇,也就是俗称的甘油。而甘油除了在医学、印染、食品、造纸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制造硝化甘油,即19世纪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所发明的安全炸药的主要成分。

    当然要制造硝化甘油炸药,仅仅有甘油是不行的,硫酸和硝酸同样不可或缺,而且就算穿越众的大资料库里有详细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要大规模生产炸药仍然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中间所需经历的研制过程,不知要比资料库里那些枯燥的文字说明繁琐多少倍,或许要等到好些年之后,甘油才能真正运用于军事领域。

    而军警部提出这个方案,倒也没指望能在短时间内就能生产出黄色炸药,只是想要将其作为未来军事科技的预研项目。但不管怎么说,肥皂或香皂的制造的确是一个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而且要投入生产也并不算太难。

    三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椰子资源,冶金车间已经根据执委会的要求生产了一套榨油设备,接下来便是建设一个小型的榨油作坊来专门生产椰子油。等过两三年农业部大面积种下的油棕开始结果,那么就还能再获得一部分棕榈油的补充,制皂所用的油脂根本就不用担心供应问题。而制皂所需的另一材料烧碱,只需等到水电站投入使用,便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这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单单从工艺上而言,大规模的生产肥皂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技术障碍存在。

    执委会通过肥皂的生产方案之后,化工部立刻便提出了火柴的生产方案。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制备火柴所需的各种材料都已经齐备,没有理由不生产这样一种生活必需品——即便不拿出去卖,穿越众自己也迟早会用到。

    制造火柴的原料并不复杂,主要是火柴头上的******、二氧化锰、硫磺等物质,以及涂有红磷的发火面。早在穿越之初,执委会组织工作队拜访黎峒的时候,就已经探明了位于内陆地区的大茅磷锰矿,这里的磷矿储量近千万吨,锰矿储量也有过百万吨,足以支持穿越集团的生产所需。

    只是目前限于交通条件,还只能进行小规模开采,然后由黎族山民用人力将矿石背到位于田独的选矿厂进行深加工,只有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在矿点附近开设选矿厂,才有可能把开采效率提升上来。不过就算以目前的生产效率,要满足生产火柴所需的锰、磷供应,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硫磺,目前还主要依靠进口,不过货源倒是很充足,甚至比煤还容易买到一些,毕竟硫磺不是生活必须品,不会出现像煤那么紧俏的市场走势。

    最为麻烦的是******,需要先用草木灰、硝石或明矾等含钾丰富的原料来制取钾盐,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之后来制成******。以目前化工部门的生产水平来说,暂时还不太可能大规模的制造******,这有可能会成为限制火柴产量的一个技术瓶颈。

    当然还有一些次要的问题需要一一解决,比如未来炸药车间的选址问题,如此危险的场所自然不能放到人口密集地区,哪怕只是预研炸药的实验室,也必须建在比较偏僻的山区。最后执委会在田独铁矿的矿坑附近,后世的颂和水库旁边,找了个山坳给军警部划出了一块地皮,作为未来的军械研发所。这地方远离居住区,就算炸翻天也不会伤及二号基地和一些主要的生产车间,旁边有一个山间湖泊,一旦失火也可以就近取水灭火。

    另外火柴包装也引出了造纸的需求,虽然到目前为止穿越众所带的纸张还有大量没有使用,并且很多场合仍然在依赖于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无纸化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