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718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718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信息中无论哪一个,对于东海上的走私商和海盗们来说,似乎都算不上是利好消息。而海汉人接下来在六横岛东北方向采取的一连串清剿行动,似乎也印证了某些不好的猜测——海汉人想要的可能不止是一个六横岛而已。

    面对这种风雨欲来的形势,有意欲托关系找门路,趋炎附势者;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壁上观者;有不甘被外来势力压制,准备作困兽之斗者。各种心态,不一而足。不过真正的意见博弈并不是在舟山群岛展开,而是在宁波府这边的各种公私场合中。

    在东海舟山群岛站得住脚排得上号的势力,其实都与宁波乃至浙江的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地流入舟山群岛的银子,并不是全都进了海盗和走私商的口袋,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各种秘密渠道,送进了宁波的各处衙门和官老爷的府邸。因此对于东海上的局势变化,涉及到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身处法外之地的人,但凡有利益牵扯其中者,都在默默地关注着六横岛事件的发酵与进展。

    处于石浦港与六横岛之间的昌国卫是首当其冲的官方机构,因为出事的石浦所便是昌国卫下属的卫所。从地理位置上看,昌国卫卫城就位于石浦港以北仅仅二十多里的地方,马灵在战后所递交的报告便是送到昌国卫这边。

    昌国卫指挥使严国伟对于海上纷争一向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且他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主要的精力已经从治理地方、屯田戍边,转移到如何能在告老还乡之前利用手中职权多捞一点养老金,以便回到家乡之后能够做个富家翁,顺便给子孙多留下一点家产。

    严国伟手底下钱仓所、爵溪所、石浦所几个地方的千户会在每月按时将孝敬银送到昌国卫城这边,至于他们如何得来这些银子,是靠着军中吃空饷喝兵血的手段,还是与东海上的走私商进行非法交易换来,严国伟并没有兴趣知道。只要昌国卫所辖区域内风平浪静,没有发生大的事件,严国伟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守在自己的官邸收银子一直收到退休那天。

    但马灵递交上来的报告打破了这种平静的局面,说得直接一点,是突然出现在昌国卫辖区内的海汉人导致了这种变化。严国伟虽然一心向钱,但并不代表他是个只认得银子的老糊涂,能够稳稳当当收了这么多年的黑钱没出过事,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头脑和能力。严国伟很清楚六横岛的海沙帮是什么来头,也知道他们背后的靠山是谁,对于海沙帮向石浦港和石浦所城发动突然袭击这件事,严国伟根本连报告上的一个字都不相信。

    海沙帮的李罗头虽然是个粗人,但并不是疯子,事实上严国伟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因为每年李罗头都会安排让严国伟到六横岛去“秘密巡视”,不但照顾得十分周全,而且临走都会献上一笔不菲的大礼。在严国伟看来,李罗头可不是那种分不清地位尊卑,吃不准自己有多少份量的糊涂蛋,他在六横岛上赚钱赚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发兵去打石浦所城?海沙帮的后台就是军方的人,难道他李罗头吃撑了变着花样作死不成?

    严国伟对海沙帮及石浦所城的状况都很清楚,这两方打起来,海沙帮肯定是占优的,但想在短时间内攻下石浦港和石浦所城,却也不太可能。马灵就算再怎么吃空饷,石浦所始终还是有保底的部队编制,职业军队要依靠城防工事对付一帮民间武装分子还是没问题的。再说这昌国卫城距离石浦港不过二十里,急行军一个多时辰就到了,海盗哪里来的勇气冒着颗粒?反过来说,就石浦所那几条破船,又怎么可能一路追杀海沙帮追到六横岛上,最后连海沙帮的老窝都给端掉了。海沙帮要是真这么不堪一击,早就被他们的邻居三林帮给吞并了,哪等得到石浦所去下手。

    零零总总的各种不合情理之处太多,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了此事中的第三方海汉人。严国伟身为三品武官,消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对于海汉人在南方的种种事迹自然比下面的人更为了解,他知道这些所谓的海外汉裔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而且武装水平和作战能力都极高,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就连前些年在福建猖獗一时的十八芝也败在他们手下。海汉人到了这里,那吃苦头的只会是他们的对手了。

    海沙帮是怎么招惹到海汉人已经无从考证,但严国伟认为马灵在没有请示自己的前提之下,选择跟海汉人站在同一阵营,这样的态度似乎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石浦港出事之后马灵并没有向昌国卫这边求救或是报告,攻打六横岛一事更是没有知会过昌国卫这边,也没有要求距离六横岛更近的钱仓、爵溪两个卫所予以配合,而是过了数天之后才交了一份公文过来说明情况。而马灵本人甚至以“战事未平”为由没有亲自出现,似乎根本就没有把严国伟这个上司放在眼中。

    马灵所辖的石浦所城被人攻破,丢了价值几十万两银子的货物,然后又攻击了有浙江都司大人物当靠山的海沙帮。在连续犯了两个大错之后,马灵居然还不向上司寻求庇护,而是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在处理善后事宜,严国伟认为这种状况只有两种解释,一是马灵已经疯了,二就是他现在找到了更为有力的靠山——比如说参与此事的海汉人。

    严国伟放下已经被他翻看得皱皱巴巴的这份报告书信,拿起了刚刚送抵的另一份公文。这是从浙江都司送过来的加急公文,内容是让昌国卫尽快上报石浦港及六横岛所发生的状况,并要求参与此事的军官立刻赴杭州府当面汇报。从这份公文的遣词造句来看,严国伟认为都司那边的大人物真的有些急眼了。不过这也难怪,毕竟海沙帮的产业是其利益所在,海沙帮一倒下,每年送到浙江都司的银子估计起码要少个几十万两,换作自己也得跳脚。

    浙江都司那边接到的消息恐怕还有些不尽不实,难以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远不如严国伟在昌国卫这边看得明白。如果仅仅只是石浦所与海沙帮之间的利益纠葛,那倒是好解决,严国伟这边就能直接安排让马灵跟李罗头碰个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酒桌上当着自己的面说清楚。但现在有海汉人这个第三方的介入,这恐怕就不是浙江都司一纸公文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海汉人会听浙江都司的指令吗?严国伟认为不太可能,福建那边的军方高层恨不得能把海汉人供起来当神仙拜,甚至连澎湖都送给了海汉人当贸易港,享受如此待遇的海汉人又怎么可能对浙江都司低下头颅。如果他们真的尊重浙江明军,就不会把昌国卫视若无物,径直去了六横岛抄了海沙帮,直到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才让马灵发了一纸文书过来。

    马灵的公文中提及了此次攻打六横岛的任务是由明军和海汉协同完成,并且还有六横岛上的“海商林氏兄弟三人”也参与了此事,这就将事情进一步复杂化了。严国伟知道这封书信在递交到自己案头之前,肯定就有人提前看过,并且消息应该已经在外面传扬开了,说不定浙江都司新的问责公文已经在路上了。

    “又不是本官下的命令,这个责任本官可背不起。这海汉人来势汹汹,本官也不想招惹这群煞星。”严国伟哼了一声,吩咐道:“先安排杭州来的信使住下来,就说本官正在调查此事,一旦有了消息就立刻起草公文答复都指挥使司。”

第867章 转移焦点() 
严国伟的应对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换句话说就是拖,拖到形势变得明朗为止。六横岛的事情,目前他只能看懂个大概,知道海汉人、石浦所、三林帮这三伙人已经勾结在一起,但其中具体是什么状况,接下来形势会如何发展,他暂时还难以作出明确的判断,也不想冒着承担责任的风险去做决策。

    浙江都司那边虽然是昌国卫的上级机关,但他严国伟堂堂卫指挥使,也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小人物,至少在象山县这一亩三分地上,他说的话肯定比浙江都司的公文管用。除非浙江都司自行来人调查处理,否则六横岛这个事情的官方解释,还是要着落在昌国卫这边。到底是民间私斗还是官兵剿匪,严国伟并不想急于把这件事定性,因为他隐隐有一种预感,海汉人的出现所将带来的不仅仅只有麻烦,或许还会有某些潜在的利益。那三林帮的林氏兄弟和石浦所的马灵都是趋炎附势之徒,绝不可能平白无故就跟海汉人绞在了一起,其中必定还有某些促使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客观因素。

    但拖归拖,严国伟也不会傻傻地坐等,他下令派出人手,分别去石浦港和六横岛的新双屿港打听消息,并且命令钱仓、爵溪两个卫所进入备战状态。明面上还给石浦所发去一纸公文,对马灵的做法加以勉励,并要求他尽快到昌国卫这边说明具体情况。严国伟知道马灵多半不会回应召唤,但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其表明昌国卫的关切态度,免得这帮人一直将昌国卫视若无物。

    四月二十八日,在六横岛上逃亡多日的海沙帮头领茂木忍与手下出现在岛北部地区。他们是在寻找补给的途中被驻守的三林帮帮众发现,很快被赶来的上百名武装人员围困在了一处民舍中。在进行了象征性的劝降后,三林帮帮众发动了进攻,最终茂木忍及其手下二十七人全都战死,首级全部被砍下来用盒子装了,当天便送到岛南边的联军指挥部报功。

    “林行这人办事倒是稳当。”钱天敦命人查验了送来的首级后,对于这个结果也还比较满意。虽然用了四天时间才消灭了这股残匪,但这是在联军基本没有介入的情况下,由三林帮自行组织完成的行动,能达成这样的结果也算及格,至少在此期间茂木忍等人没有在岛上再给联军制造出什么麻烦。

    “钱将军,这批首级是否也一并送去昌国卫?”马灵就是负责查验首级的人,听到钱天敦夸赞林行虽然有点不甘,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请示道。

    前几天在六横岛上收割的一波人头,昨天已经用船送去了昌国卫,没想到今天就又割了一波新鲜的。这也是指挥部转移外界注意力的一个手段,这么多首级送到昌国卫之后,那卫指挥使如何处理就会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是上报战功还是责难手下滥杀,这难题就交到马灵的上司严国伟手上了。

    “送,当然要送!”钱天敦吩咐道:“但这次不要只送人头了,等下你去军需处领一万两银子,一起送到昌国卫去,看你那上司收还是不收。”

    “以小人的了解,严大人就算不收这些人头,银子还是肯定要收的。”马灵应道。他大致也能琢磨出海汉人的意图,是要借着人头和银子投石问路,试探严国伟的态度了。

    第一次送去的上百个人头,无疑是对严国伟的一种警告,让其不要轻易介入六横岛的事务。而第二次送去的既有人头又有银子,那就是看严国伟如何选择了。如果严国伟收了银子,后续的事情就还有谈判的余地,如果他态度坚决,不愿与海汉这边合作,那想必海汉人也会有别的手段对付他。但说到底马灵还是希望严国伟不要一时糊涂,招惹了海汉这尊大神,不然海汉人一怒之下再攻了昌国卫,那可就没法再像石浦港一样编个故事来摆平了。

    “他只要肯收银子就好办。”钱天敦点点头道:“跟昌国卫沟通的事情,我就交给你自行处理了。记住,你觉得上司对你不利的安排,你都可以选择不用搭理。你现在为我们做事,谁要让你为难,我们就会为难他,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多谢钱将军照顾!”马灵忙不迭地应道。

    虽然给海汉人办事有点低声下气的感觉,但至少海汉人说话算话,说罩着那就真是罩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昌国卫发来要求马灵去说明情况的公文直接送到了六横岛上,钱天敦看过之后,当着马灵的面就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里,淡淡地说了一句“不用搭理”,这霸气震得马灵当时都没敢作声——起码严国伟当着他的面,绝对不敢把浙江都司发来的公文如此处理。

    当然了,海汉人原本就不受大明官府直接管辖,不给这个面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马灵明显能感觉出海汉人不像其他海外来客那样对大明保持了足够的敬畏,而是随时都是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马灵就这个问题后来还私下跟林行讨论过,林行当时的回答也挺有意思:“你有海汉人钱多吗?你动武打得过海汉人吗?若是都比不过,人家有优越感不是理所当然?”

    林行的话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话糙理不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双方目前的实力对比状况。大明虽然疆域辽阔,但具体到一省之地,除了人口肯定比海汉控制区要多,其他可供比较的参数多半都处于下风,特别是取决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经济和军事方面,海汉更是具备了绝对的优势。马灵和林行这些海汉体制之外的人并不了解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但他们的确已经在短暂的接触中感受到海汉在这些方面所具备的超强实力。

    这两人一个是武装走私商,一个是戍边军官,对于来到浙江的这支舰队需要花多少金钱打造,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至少有一点是两人已达成了共识——浙江官府绝对没法兴建并维持一支同样规模的作战舰队,更不要说把它派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环境中作战了。而海汉人在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纯熟也表明了他们绝非单纯依靠犀利枪炮才能打仗的暴发户,而是训练有素,作战目的明确的职业军队。大明的京营精锐或许可以与之一战,但浙江这边却很难有哪支部队能够与其匹敌了。

    官军都难以匹敌,更别说东海上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民间武装了。林行在见识过海汉民团收拾海沙帮的过程之后,已经确信舟山群岛不会再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止海汉行事,唯一不能确定的,大概只是海汉民团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平定这片海域罢了。所以他给马灵的建议,是牢牢抱紧这条大腿,必要时争取把昌国卫上上下下一起拉下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