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802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802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迪门的眼光的确不差,事实上在1631年海汉使团造访漳州的时候,船队中就有另一艘双体帆船“闪电号”,并且在攻打南日岛的作战中的确充当过侦察船的用途,只是那时候荷兰人尚未参战,不知道有这回事而已。不过在海军有了专门的轻型侦察船之后,两艘双体帆船都很少再承担军事任务,倒是以北美帮为首的一帮人在休假时驾船出海逍遥的时候比较多一点。

    不过如果认为这两艘船上没有装备重型武器,战斗力不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船上的底层武器舱里不但有m249班用机枪,有时还会带上轻型迫击炮和rpg,再加上北美帮的各种先进武器,其战斗力甚至可以抵得上小半支舰队了。虽然现在船上就宁崎一名穿越者,没有给他的队伍配备什么重武器,但武器舱里依然还是有十几支后膛装步枪,水手们随时都可以根据形势需要变身战斗小队。如果真在海上遭遇突发状况,船上所配备的电台也可以随时联系海南岛各地海岸的驻防部队,在最短时间内就近获得支援。

    “飞速号”驶出榆林湾之后,果然远处海面上有两艘探险级的帆船同向而行。不过“飞速号”还得稍稍放慢航速,那两艘船才能跟上来。

    范迪门见船已经绕过榆林角驶向鹿回头半岛方向,他在事前也是做过些功课的,当下便主动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崖城?”

    “没错,总督阁下可以看一看,昔日被大明国用来流放犯人的囚城,今时今日的面貌。”船都已经出海,宁崎对于第一站的目的地也无隐瞒的必要了,坦然告知道:“事实上在大明的行政版图上,整个三亚也都是属于崖城的辖区。”

    “但那已经是过去了,不是吗?我想现在当地的官府应该是听命于你们的执委会,而不是大明国的朝廷。”范迪门当然能够想到崖城的状况,毕竟整个海南岛都在海汉的控制之下,这些名义上暂时还属于大明的地区在实际上听命于谁,并不是一件难以判断的事情。

    在穿越到这个时空的当月,立足未稳的海汉就派出人马前往崖城,与当地官方进行了接触。崖城算是海汉最早打开的一处市场,后来与广东商家所建立的贸易关系,也都是通过崖城的商家辗转达成的。而崖城的地方官员,也是海南岛官场上投靠海汉最为彻底的一帮人,自从罗升东、魏平等人开了头之后,崖城官场无论文武,自上而下,统统都陆续易帜成了海汉的“帮凶”。

    这七年下来后续继任的知州、同知、通判、参将等等,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拜会来胜利港拜码头,先得到海汉执委会的认可之后才会去崖城赴任。而对于离任的官员,海汉也会视其在任期间的表现,给予一笔数额不等的“安家费”,但数目肯定是大大超过其从朝廷拿到的饷银。

    崖城当地的治安、户籍、田产、税收、司法等等事务,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由驻崖办全面接手,当地衙门与海南岛上其他地方官府一样,基本沦为了一种象征性质的图腾,已经没有了实际的运作机制和职能。按照海汉民政部在去年完成的统计资料显示,崖城地区常驻人口中的归化民比例已经超过了八成,社会结构和群众基础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尽管对崖城的状况有一定的预计,但当他们抵达当地时,范迪门还是对当地民众的反应大吃一惊。

    过去的崖城水寨在几年前就已经人船皆无,全都转行为海汉跑海运去了,只留下一个编制挂在大明兵部下面吃空饷。而崖城水寨的所在地,位于宁远河入海口的港湾,如今也变成了本地的客货综合码头。“飞速号”抵达的时候,码头上已经人头攒动,全是听到消息来迎接执委会大首长的群众,粗略一看至少也有六七百人之多。

    当宁崎步出船舱出现在后甲板的时候,岸边的人群爆发出了一阵喧嚣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已经听说了海汉在下个月即将立国的消息,而此次巡视崖城的可是执委会的大官,放在大明那差不多大学士这类的高级职位了,而且海汉没有皇帝,能在执委会里做官的基本就是到头了,这种大人物近年已极少会出现在崖城,也难怪民众会如此兴奋了。

    范迪门虽然听不懂岸上群众呼喊的内容,但看到这些兴奋的面孔也能想到是怎么回事,海汉高官在本地的威望也由此可见一斑。他在上任之后也曾到巴达维亚周边地区巡视过,希望能够从附近依附于东印度公司的土著部落多引进一些劳动力,以用于重建巴达维亚城的工程,但他在当地所收获的更多的是白眼与冷漠,那些口头上臣服于东印度公司的部落并没有什么出手相助的打算,至于眼前这种受到当地民众热情欢迎的场面更是从来都没遇到过。

    毫无疑问,海汉与大明之间人种和文化都一脉相承的特点,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在大明境内的殖民统治,这是荷兰人在远东地区治理殖民地所永远无法具备的优势。

    宁崎登岸之后,本地驻崖办的工作人员和现任的知州等官员便赶紧上前参见。当初抽调了穿越集团中精英分子组成的驻崖办,由于崖城重要性的逐步降低,如今已经全部都换作了归化籍干部在运作。而最初在驻崖办任职的马力科、邱元、何夕、穆夏柏、冯安楠等人,如今也都成为了各个部门独当一面的干将,在海汉内部的说法中,驻崖办可算得上是一处仕途升迁的风水宝地了。

    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宁崎的行程只提前了一天通知驻崖办,但这种保密程度显然还不太够,否则码头上也就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围观群众了。不过驻崖办对于这样的局面还是有一些准备措施,几队民兵将民众挡在了外围,给贵宾留出了登岸换车的空间。这里到崖城还有大约六七里陆路,自然是乘马车过去会比较方便一些。

    现在的崖城虽然还保留着原有的城防设施和工事,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安排武装部队常年守卫城墙和城门了。崖城城内只驻扎了两个排的民团军,另外本地还有一个连的民兵编制,此外还有大约四十名不配备火器的治安警察,就是这里防卫力量的全部了。

    军方没有在这里部署更多部队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崖城早就不是海南岛南端的政治经济中心了,很多本地人在入籍之后都选择了前往三亚打工,毕竟那边的收入水平要高出不少。而此时生活在崖城的民众,则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地的移民,以安南与广东两地出身尤为居多。这些移民由民政部统一安排,组成移民村落编制在此落脚,而他们的营生便是近年来在海南岛上遍地开花的经济作物种植园了。

    “这道路两边种植的都是苎麻。”宁崎在前往崖城的马车上向范迪门介绍沿途的种植项目:“这种植物可以用来织布、造纸、制作饲料、充当药材,用途非常广泛。”

    宁崎的介绍还是打了一部分埋伏,苎麻的整个地方部分都可以用来提取乙醇,而麻壳可以提取化工工业中极为重要的精炼溶剂糠醛,这些产物可不是市场上用钱就能买到的。门捷列夫要在两个多世纪之后才会发布元素周期表,目前这个时代也就只有海汉才掌握了这些从植物中直接提取化学物质的技术。当然这些东西即便是说给范迪门听,他也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宁崎也是不想节外生枝浪费口水给他解释。

    范迪门的确不认识这种植物,也想象不到海汉人实际上是穿越来这里之后,在拜访黎峒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好东西,之后才慢慢开始推广种植的。但他透过玻璃车窗望向外面,看到公路两侧向外延伸到很远处的田地中全是种植的苎麻地,心中也对这种陌生的植物产生了好奇心。

    “农民种植这么大面积的苎麻,收获之后是卖给谁呢?有专门的商人进行收购吗?”范迪门顺口问道。

    宁崎应道:“你所看到的这些田地都是私人经营的种植园,由我们提供栽种技术支持,产出的苎麻会由海汉商务部出面收购。光是崖城附近,苎麻种植园大概就有一万多亩吧。”

    范迪门心想着玩意儿想必也是有丰厚的利润才能吸引到商人跑到这里来投资经营种植园,听宁崎的口气,专门种植苎麻的地区还不止这崖城一处。种植面积如此之大,海汉应该是对其有比较大的需求才对。不过奇怪的是范迪门回忆一番,却似乎想不起海汉出口商品的名单当中有什么麻类织物,看样子竟然是被其内部消化完了。

    快到崖城的时候,范迪门从车窗外又看到了另外一片种植园,不过这里栽种的植物不需宁崎介绍他也认出来了,是荷兰人在南亚殖民地也同样有在种植的甘蔗。

    三亚特酿一直是市场上最为畅销的海汉商品之一,其中一部分品种就是由甘蔗所酿制的朗姆酒。范迪门自然也品尝过海汉人的这种得意之作,他不得不承认其口感、包装和销售运作都远远超过了东印度公司同样在制作的甘蔗酒。抛开材料的差异不论,双方在制作工艺方面的差距大概也是难以追赶的。

    不过范迪门所不知的是,海汉人对于甘蔗的利用程度也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竞争对手,除了酿酒和制糖之外,剩下甘蔗渣也会全部用于制肥和造纸,这样下来一片甘蔗田所能创造出的价值,自然也远在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之上了。

第974章 生产力差距() 
马车驶入城内之后,范迪门注意到这里的街市并不像三亚城区那么热闹,街上行人不多,不过倒是保持了海汉治下特有的街道整洁。街边不时能看到五人一队的黑衣治安警察,这种严阵以待的架势或许是跟大人物宁崎的到访有关。

    “看样子城里的居民并不多。”范迪门随口说道。

    宁崎应道:“现在住在崖城里的多是在本地任职的官员,在这里有经营项目的商行代表,以及我们派驻到崖城的人员。至于在城外种植园工作的移民,他们都是集中住在城外的移民安置村,一般只有需要到官方机构办事的时候才会进城。”

    范迪门心道这种状况倒是与巴达维亚比较类似,当地的社会结构也是有钱有势的人住城内,而渔民、农民和其他手工业者则大多住在城外。

    宁崎和范迪门在崖城的落脚地是驻崖办的院子,不过如今的驻崖办因为机构职能完善的原因,编制规模已经扩大不少,不止是当初买下的那个小院落了,后来又在旁边买下了一大片地,新建了办公大院和居住区。而原来初代驻崖办人员居住的那个小院落,现在仅仅是作为仓储库房和档案中心在使用。

    驻崖办专门备着两间上房,只提供给来此巡视的首长居住。虽然这两间上房一年到头都未必能派上一次用场,但这种特殊待遇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所以也一直保留了下来。范迪门作为受到执委会邀请的“贵宾”,倒也是跟着享受到了这种特别的优待。

    这上房内所使用的陶瓷卫浴、热水供应、床上用品、家具装饰,全部都是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定制品,屋里甚至还有连接到蓄电池的插座,以便能让入住的首长方便地使用他们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范迪门虽然不是很能理解海汉这些高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但这些东西的好坏他还是看得出的,比如类似浴室中的海汉产全套青花瓷洁具,如果拿到巴达维亚的市面上拍卖,估计能换到一百五十到两百名身体健康的奴隶了。他个人最喜欢的倒是这房里不间断的热水供应,随时都可以进到浴缸里泡一个舒服的澡,这在湿热的东南亚地区来说真是相当不错的享受了。

    房里茶几上还放着几种特供的甜点小食,范迪门挑挑拣拣一阵,最后选了一颗牛轧糖。不过这种甜食似乎不太适合他,还没吃完就感觉有两颗臼齿开始隐隐作痛了。范迪门赶紧倒了一杯茶,将嘴里尚未完全融化的牛轧糖一股脑直接冲进肚子里,这才感觉好受了一些。

    范迪门在房里休息了片刻,宁崎便来邀请他赴宴了。这次造访海南岛,范迪门算是见识了海汉人的宴席文化,每天除了早饭之外,午间晚上都安排了档次规模不等的宴席,军方、商务部、海运部、民政部、执委会办公厅等单位依次出面相邀,饶是范迪门自认身体不错,这头几天也是在宴席上喝得七荤八素有些招架不住。他原本还以为出来做环岛考察可以避开这些场合了,想不到刚到第一站崖城,便又有宴席等着了。

    “宁先生,这宴席的安排是不是太频繁了一点?”范迪门苦笑道:“我才来你们的地方几天,参加宴席的次数已经比过去一年还要多了!”

    宁崎正色道:“这接风宴是驻崖办的工作人员安排的,我事前也不知道。如果我们拒绝出席,很容易让下面的人多心,所以还是例行出席一下好了。”

    范迪门自己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自然也能理解这种职场上的关系,当下只能苦笑道:“去可以去,但不能再喝多了。”

    吃吃喝喝算是海汉官场上的一种特色了,在穿越众的带动之下,整个官僚体系从上到下都习惯于选择宴席作为沟通交流的场所。因为崖城这边有不少外来投资的种植园,所以作为本地主管机构的驻崖办与各方面人员打交道的时候也着实不少,吃吃喝喝都是很平常的活动,办公预算中也有专门的公关招待费用。像宁崎这样的大领导到地方上视察工作,必要的礼节性待遇也是得上全套的,接风践行总不能吃个工作餐就了事。如果省去这些繁文缛节,就算宁崎不会责怪,驻崖办的这些人也安不下心。

    当然了,范迪门的事前表态并没有成功地将他自己从宴席上的敬酒接力中拯救出来,本地大明官员、商行代表和驻崖办的干部虽然不敢灌宁崎的酒,但对这傻不拉几的西番蛮子下手倒是无需顾忌。作陪的七八个人轮流上阵,不多时范迪门便开始招架不住了。如果不是宁崎看看差不多才出面制止,范迪门大概得又双叒叕得被灌趴下了。

    而这顿接风宴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本地的考察活动行程不得不向后推迟到第二天,以便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