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839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839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尧预计前往苗栗的船队规模,估计要比三亚来的这支船队还要增加一倍才行,因此在马公港调配船只和人员,也是一件颇为费时费力的工作。由于白克思的队伍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十天抵达澎湖,所以各方面准备工作的完成度还没有达到百分之百,预计至少也还得有个三四天才能出发。

    大部队暂时走不了,但至少可以派出一支小分队提前过去,规划好前进基地的部署,为后续跟进做好准备。摩根提出这个建议也得到了白克思的采纳,在十六日晨间,由摩根率领的先遣队便分乘两艘战船,携一艘货船和一艘补给船从澎湖出发北上。这支船队还顺便拖上了一艘蒸汽内河平底船和两艘驳船,打算找合适的时机沿后龙溪溯流而上,先确定一下航道的状况。

    从澎湖马公港到苗栗后龙溪入海口,航程约莫有一百海里,由于拖了几艘平底船,加上海况不是太好,摩根所率领的这支船队只能以较低的航速缓慢行进,足足走了两天才到达目的地。

    后龙溪入海口宽约千米,吃水深度在四五米间的海船都能顺利驶入,不过也仅仅只能在入海口水域活动而已,据说往上游行进大约一公里之后,水深就迅速降低到两米左右了,只能通行内河平底船。而且上游一些地方河滩极浅,可能还需要进行爆破开辟河道,才能让货运驳船顺利通过。

    前次虞尧带队来侦查的时候,只能测量一下大致水深,但对于是否能够通航驳船却没有十足把握。而且最近处于梅雨季节,后龙溪的流量也有所变化,必须要实地勘测才行。这也是摩根坚持要先派出小分队过来探路的原因之一,否则到时候船队去到上游才发现走不通,那可就误了大事了。

    虞尧向摩根提供了后龙溪流域的地图,以及他上次带队过来所选择的落脚地,摩根没有花太大的气力,就按图索骥找到了入海口南岸的这处泊地。

    虞尧上次来的时候还让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便于船只停靠的简易栈桥,但让摩根心头一沉的是,这座栈桥已经遭受了明显的损坏,至少三分之二的桥面都消失不见,立在水中的桩子也歪七扭八不成样子。

    摩根并没有急于让大船靠岸,而是放下小艇,先送了两个班的士兵登陆,一是确保岸边环境的安全,二是确认停靠处的水深能让大船靠岸。

    摩根登陆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查看栈桥的损坏状况。后续到来的船队势必需要有一些港口设施才能让物资快速卸装到陆地上,修建临时栈桥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能省则省,多建一座栈桥就多花不少人力和物资了。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摩根要亲自确认一下这座栈桥的损坏原因。

    如果仅仅只是自然原因造成,比如飓风或水流冲击等等,那还算可以接受,但查看的结果却让摩根的心情没法轻松下来,栈桥的木桩上有明显的金属工具砍伐痕迹,这绝对是人为造成的效果。看来在虞尧的队伍离开这里之后,某些人就采用暴力手段毁坏了这处栈桥。而根据虞尧侦查所知,这附近唯一的常驻居民便是对外来者怀有深深敌意的土著部落,也不太可能有别的来访者闲得蛋疼要去毁掉这座木制简易栈桥。

    摩根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个警告,意思是告知外来者不要再回到这里,因为你们已经被列为了不受欢迎的人。但这种幼稚的行为自然无法阻止海汉开发此处的决心,摩根确定了损毁原因之后,便下令随行的工兵和木匠尽快修复这座栈桥。

    摩根这支先遣队只有两个排不到百人的陆军兵力,各种后勤人员三十余人,技工十余人,随船队运来的物资基本都是生活物资和搭建营地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于没有了可用的栈桥,摩根的队伍在卸货时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加上天上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让江岸边一片泥泞,效率让摩根大感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在摩根登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指挥部的帐篷才终于在江岸边搭建起来。但此时天色已经渐暗,看样子是没办法赶在天黑之间将营地搭建完成了,大部分士兵还得回到船上再将就着过一夜才行。

    考虑到附近可能会有土著活动,摩根还是很谨慎地在外围设置了几处暗哨,并且用多段铁丝网在营地外围设置了环形防线。假如有人想要在夜间摸营,那多半都会被镶嵌着锋利钢片的铁丝网阻拦在外。

    尽管是在荒郊野外,条件比较有限,但士兵们还是在天黑时分吃到了炊事班做出来的热食。对普通士兵来说,战时伙食要比平时好得多,至少每顿都能有一个荤菜打底,再加上有额外的作战津贴,执行任务期间倒也不是特别难熬。最关键的是海汉军一向战无不胜,士兵即便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也不会有太大的思想压力,所以军中的气氛倒不会因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武装冲突而显得沉闷。

    摩根是海汉穿越者中为数不多还没有建立新家庭的单身汉之一,当初一起从北美来到这里的几名单身伙伴,也都各自有了家人儿女,但摩根却一直没有遇到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虽然这几年下来他的汉语能力已经足以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但他个人的审美还是更喜欢金发碧眼的西方姑娘,对于东方女子的风情总是觉得兴趣欠奉。在三亚期间也有人曾替他牵线做媒,但最终摩根还是没有选择成立家庭。

    也正是因为如此,摩根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精力要比旁人多得多,他在担任海汉第一医院医师的同时,也兼任着三亚医学院的讲师,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军方的狙击手教官。这几年中经他之手所训练出来的狙击手已经过百人,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在各支部队服役中。由于狙击手的特殊本领,不管在哪里都是指挥官们的宝贝,只要运用得当,利用狙击手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是能够实现的事情。

    虽然在苗栗的任务可能很难让狙击手派上正经的用处,但这次摩根从三亚出发时还是带上了他现在带的十多名学员,作为他们的一次超远程实战训练课程。而国防部对此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狙击手这种特殊兵种的训练,也就只有摩根这么一个行家里手,他的想法基本就是官方意见,也没人质疑这样的拉练所能取得的训练效果。

    摩根派出去在营地外潜伏的暗哨当中,就有他的学员在内。作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独立行动、蹲点守候、监视目标都是基本功,过去一向都是在三亚的基地里训练,也难得有机会接触到苗栗这样的自然环境,摩根也是要尽可能将任务期间的一切训练机会都充分利用起来。

    摩根虽然身为高官,但在这种环境下,晚餐其实也说不上丰盛,就是比普通士兵多了两条鸡腿,一杯红酒而已。这种在三亚酿制的红葡萄酒产量很少,几乎都是作为特供品内部消化完了,不会在市面上进行出售。虽然战时军中禁饮,但那些规矩都是给普通士兵制定的,像摩根这样的高官并不受其限制。

第1021章 先遣队(二)() 
摩根享用完晚餐之后,看看约定的时间已到,便让侍卫取来电台,由他亲自操作给澎湖基地发了一个电报告知目前的状况。虽然今天的登陆没出什么岔子,但因为时间问题还有大量物资没有来得及卸到岸上,摩根估计至少还得用一天的时间来卸货和布置这处临时营地。

    先遣队的任务之一,便是在这里建立起为后续到来的大部队服务的前进基地,这就意味着摩根还必须指挥手下的人马完成一些基建设施才行。比如划出物资仓储区和人员居住区,修建营地外围的防御工事,挖掘排水设施及储水池,搭建公共卫生设施等等。这些设施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实施起来也得要投入不少人力。好在摩根手下的两个排也并非菜鸟,加上刘山夏派了几个他手下的工头过来帮忙调度指挥,完成这些工作应当不会出现太多技术上的问题。

    摩根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麻烦其实还是天气,虽然赶着时间来苗栗的主要原因就是想利用这两个月后龙溪通航条件较好的时候把东西和人员抢运进山区,但这梅雨季节停不下来的降雨着实烦人。就今天所见的状况来看,入海口附近的河岸全是一片泥泞,要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开工修筑一些基建工程,进展速度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耽搁。摩根在电报中也要求澎湖那边能尽快加派一批民工过来,用增加劳动力来弥补天气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

    摩根将手下的两名排长和几名工头都叫到指挥部的帐篷中,向他们一一分派了任务。这种坐镇协调指挥多个部门共同运作的工作其实并非摩根所擅长,他更愿意抱着他的宝贝m200大枪在野外独自执行潜伏刺杀之类的任务,那种不受限制的自由才是摩根最为享受的时候。但可惜他在穿越后的多数时间都被限制在三亚,而且近几年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这次一听说有机会离开海南岛,摩根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要出来带兵。

    带兵打仗当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此次任务中还需要协调指挥其他的非军事部门,摩根的军衔虽然不低,但在此之前最多只是在战场上指挥过连级编制的部队,并没有真正独立指挥过大型任务。此次海汉在苗栗地区预计投放的人员超过一千五百人,需要深入内陆几十公里建立长期据点,这样的任务对他来说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但摩根也深知自己现在在军中的表现机会不多,要是不做点成绩出来,今后能在国防部捞到带兵的任务只会越来越少,而他又不甘在三亚提前养老,所以对于这次的任务也是特别的重视。在分派完工作之后,摩根又开始研究地图,考虑设计进入内陆山区的行动方案。

    从目前的临时营地沿着后龙溪向东进入内陆大约十公里,这条小河将以直角转向南方,而在这个直角的内侧,是一片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冲积平原。在这片冲积平原的西侧,是名为猫里山的丘陵地区,同时也是大甲族猫里社的所在地。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这个社的人口约莫有七八百人,在平原上也开垦了少量田地,是苗栗本地最靠近海边的一个部落。事实上苗栗这个地名,就极有可能是来自于猫里社这个部落的名字。

    按照虞尧的说法,他上次带队进入后龙溪勘察地形的时候,猫里社的土人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明显的敌意,甚至双方曾在林间出现过短暂的对峙,但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猫里社的土人会怎么看待海汉这些“入侵者”,摩根对此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对方不太可能会转变态度欢迎自己的到来。事实上就连目前营地所在的区域也是猫里社人的活动范围,被人为破坏的码头栈桥,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这些土人的杰作。

    在后龙溪改道向南之后,要经过一段长达十余公里的路程,才再次九十度折转向东,进入山区。这个九十度角的内侧也同样是一片冲积平原,在其东侧便是台湾岛的中央山脉了。这两片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其实都是后龙溪从中央山脉中花费千万年冲刷出来的河谷平原,同时也是本地土著部落为数不多的耕地所在地。然而海汉要想保障后龙溪流域的安全,这两处平原的控制权是必须要拿在自己手里才行的,然而本地土著应该也不太可能会乖乖地把土地交到海汉手上,少不了会有一些麻烦出现。

    按照虞尧所提供的地图,摩根再一次对航道长度进行了测量,足足二十七公里,这个航程说长不长,但放在当下的环境中却是让摩根略感头疼。以蒸汽内河船的马力和航道状况来看,拖着驳船逆流而上能有四节左右的航速就算顶破天了,这就意味着整个航程可能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在进入山区之后,水道条件依然能保持通航能力直到最终目的地出磺坑,那么至少还要增加一个小时的航程。

    航道的长度当然不是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途中多耗费一点燃煤而已,那也不是摩根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如何保证这段航道的通行安全,就是一件比较考究的事情了。

    摩根当下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航道沿岸多部署一些武装据点,以分段负责的形式来保障整条航道的安全,但长达三十公里的航道要部署多少个据点才够用?十个还是八个?如此分散的据点所带来的指挥和补给问题,反而极有可能会成为另一种难以解决的麻烦。

    另一种办法就是为每一支往返于海边与出磺坑之间的船队都配备武装护卫人员,但一支船队需要配备多少名武装护卫才能确保安全,途中如果遭遇突发状况,又如何保证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增援?

    这两种办法都有比较明显的漏洞,所以摩根打算将其结合到一起使用,一方面在途中修筑据点派驻部队,另一方面也派遣一定数量的武装人员随船同行。

    航程中途据点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两处水流九十度折向的河湾了。整个航程中数这两个地方的水流流速最慢,必然也是最为危险的地方,掌控住这两处地方就几乎等同于规避了一半的风险。而如果修建起防御设施完备的据点,以海汉军在战斗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其实也不需要驻扎大部队,一个到两个排就足以控制局面了。

    当然了,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毫无疑问还是将潜在的隐患彻底逐出这一地区,但这种行动涉及到进入山区作战,而对本地地理状况尚不熟悉的海汉军队要完成这种任务显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摩根暂时也不想将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与土著部落的军事对抗中去,毕竟当下打通后龙溪这条航道才是他的第一要务,如无必要也不需主动与土著开战。

    到了半夜,雨势越发大了,摩根放心不下在外面值守的士兵,穿上雨衣带着侍卫出去巡视了一圈,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回到帐篷中歇息。

    第二天一早,先遣队各部便按照摩根的指示,开始分头进行施工。但因为一直在降雨的关系,涉及到需要挖土的基建项目都进度缓慢。摩根甚至不得不下令在划定的蓄水池区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