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

第653部分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653部分

小说: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兮都呛着了,叫皇上那句“侄媳妇、孙媳妇”给说的。

    皇帝也笑,“嗯哼,绵德、绵恩两个都到娶媳妇儿的年岁了,他可不是一堆侄媳妇、孙媳妇呢?”

    婉兮垂首,鸟悄儿道,“……也是。谁能想到,皇上五十万寿这年,还能生下这么个小儿子来。”

    皇帝不以为忤,反倒大笑,“那才是最好的呢。长女、小儿,都是当爹娘的最爱的不是?”

    婉兮含笑点头,悄然四处踅摸,看皇上究竟给了个什么碗啊。

    还是皇帝自己揭晓了,“玉蕤比你还仔细,怕将那碗给(卒瓦)了,她顺手给收起来了。”

    皇帝便叫玉蕤,玉蕤忙笑着进来取。那碗其实都没出这暖阁,就在暖阁坐炕上的“湘妃竹带屉小多宝格”的抽屉里呢。

    玉蕤仔细地将玉碗捧出,婉兮已是低低惊呼一声,“是痕都斯坦的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来自蒙兀儿与鄂斯曼等地(印度北部、土耳其),此地所产玉器细腻华丽,擅以纯净之玉色搭配繁复层叠的花叶纹,光洁丰美;有时器表镶嵌金丝及各色宝石,灿烂富丽;部份作品并追求薄可透纹的效果,巧夺天工。

    酷爱玉器的皇帝,极爱痕都斯坦玉器,曾赞颂过“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时人也皆说“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因是玉器本身已是用料考究、巧夺天工,价值便已极高;又因是西来,在中国极不易得,故此甚至可说是捧着银子都不容易买得到。便是宫里,所存也不多;皇帝还要令内造办处的玉作进行仿制。

    故此这会子一见皇上给小十五的是一件痕都斯坦的玉碗,婉兮已然惊讶。待得捧过来,看见了那玉碗上的刻字,婉兮便是低低惊呼一声儿,“爷这首御制诗……奴才倒是隐约有些印象。”

    那仿佛是乾隆二十一年前后,朝廷大军第一次平准部的前后,皇上写的这首诗。那会子皇上还曾经为这首诗,亲自做过序言:“回部叶尔奇木、哈什哈尔初役属于准噶尔,为所拘絷,因我大军戡定伊犁始释之,令归所部。其长伯克和卓,遣使求内属,此其所贡也。”

    皇上诗序中的“叶尔奇木”就是叶尔羌,“哈什哈尔”就是喀什。此两城彼时正是大小和卓兄弟所有,故此这玉碗便是彼时大小和卓兄弟所进献!

    虽然此时大小和卓早已不在人世,回部之乱也已经平定,可是这个玉碗所承载的一段历史,还是将这个玉碗与其他的玉器区分了开来。这不仅是一个玉碗,更是朝廷一段历史,也更是皇帝的武功一件。

    婉兮便有些红了脸,忙道,“他就一个刚满月的小孩儿……爷将这么珍贵的玉碗赐给他,他若是给(卒瓦)了,那当真糟了!”

    皇帝便笑,轻轻握住了婉兮的手,“瞧你说的,一个玉碗和咱们的儿子,孰轻孰重?(卒瓦)了便(卒瓦)了,只当听个响儿了!总归大小和卓兄弟早已正法,回部已然并入我大清版图,这便是千秋万代,谁都不可以再更改!”

    婉兮心下还是不妥帖,“他终究还是太小……不如爷暂且替他存着,等他将来长大了,懂得了朝廷用兵准部回部的意义去,爷再赏他,可好?”

    皇帝却轻笑,将那玉碗推回婉兮手里去,将她的手指头都扳下,叫她稳稳妥妥地攥着那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便是为他庆贺这大满月呢。他小,自然不能喝酒,那爷就先给他一个玉碗存着就是。”

    皇帝抬眸,含笑凝望婉兮,“……那几年,爷用兵西北,心下百般煎熬。若没有你陪在身边儿,爷都不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如今西北终于平定,爷便是有些什么想赏给你的,可是想来想去,都觉着没有这一件儿最有意义。”

    皇帝攥紧婉兮的手,“这几年啊,无论是你对那位热依木夫人的仰慕,还是后来和贵人进宫以来的种种,爷都记在心里呢。这个玉碗,是爷给孩子的,也是你应得的。”

    婉兮垂眸,早已泪盈于睫。

    皇帝却笑,“更何况,方才是你说的,‘碗里江山’,那这个玉碗啊,咱们小十五就更推辞不得了!”

    (八千字求月票啦。这个玉碗现在台北故宫~)

第2390章 50、面对你,心跳好快(毕)() 
玉蕤将玉碗取了出来,递给婉兮之后,这便掩门而出。

    背后,隔着暖阁的雕花隔扇门,她听得见婉兮与皇帝之间的笑语。那样的呢哝情长,那般的柔情蜜意。

    她立在门边,仰起头,望着头顶那片如花锦簇的天棚,便也笑了。

    她流连只一刻,这便垂下头去,拂开背后那温暖的密语,疾步走出殿门,站在廊下。

    婉兮已经有皇上和十五阿哥陪伴,她自不用再担心了;她倒是还记挂着婉兮方才给她的一句交待,叫她派个人去南三所那边瞧瞧永瑆和永璇去。

    她站在灯影里,抬眸瞧见翠鬟过来伺候,她想了想,便还是吩咐翠鬟,“你去找蚂蚱,借一套哈哈珠子太监的衣裳,到阿哥所去一趟,瞧瞧八阿哥和十一阿哥。”

    永寿宫里的人,那南三所的人怕也都认识个大概了。永寿宫里的人,也唯有她手底下这几个新进宫的,还能脸儿生些。

    只是这个时候儿终究天色已晚,叫一个官女子去阿哥所,总归有些不方便。她这才叫翠鬟去换上太监的衣裳。

    翠鬟只约略一想,这便也明白了,朝玉蕤一礼,低声道,“主子放心,奴才临走,再抹一把锅底灰在脸上。”

    玉蕤手底下的官女子,都是玉蕤亲自挑教出来的,尤其是翠靥和翠鬟这两个近身伺候的,玉蕤听了便也笑,“也别抹太黑,否则反倒更惹人注意了去。终究是在宫里,太监仪容齐整是最起码的规矩。”

    翠鬟含笑蹲礼,“奴才知道了。”

    。

    翠鬟手脚麻利,不多时便找完了蚂蚱,借好了衣裳,穿戴好了。外加,连锅底灰都在脸上抹好了。

    只是记着主子的提点,自然不是实打实将锅底灰都抹在脸上,而只是将灰在两手掌心儿里匀开了,轻拍在面上,将女子五官眉眼之间天成的灵动秀丽,借此掩盖住罢了。

    翠鬟“打扮”完了,走到水缸边儿瞧了一眼,这便去找刘柱儿拿了永寿宫的腰牌。

    刘柱儿也是不放心,这还叫宫里一个新进来的哈哈珠子太监,诨名叫“小咬儿”的,陪着翠鬟一起去,也省得翠鬟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害怕。

    翠鬟带着“小咬儿”走了,蛐蛐儿便觑着刘柱儿乐。

    刘柱儿一瞪眼,“偷着乐什么呢?别当总管不是总管,我可跟你绷起来脸我跟你说!”

    内廷主位们的寝宫里,太监的级别也是跟着主位走的。原来婉兮是嫔位、妃位的时候儿,永寿宫里太监为首的,品级也只是首领太监。自打去年婉兮晋位为贵妃,永寿宫里的太监之首,那也是成为总管级别了。

    蛐蛐儿便赶紧作揖,“对对对,我都得叫‘刘爷爷’。至于那小咬儿啊,那就是您老的‘提喽孙儿’。”

    宫内凡事都讲尊卑、规矩,太监们的小世界里的等级就更是严谨。屈戌这话儿说的半点儿都没错,可是刘柱儿在自己宫里却不爱讲这些。总归主子关起门来都跟一家人似的,他又装什么大瓣儿蒜不是?

    刘柱儿便抬起脚给了屈戌一脚,“满嘴胡嘞嘞什么呢!还叫‘刘爷爷’,我今年才三十!”

    婉兮刚进宫那年,刘柱儿还只是御膳房侍膳太监的徒弟,还是个小哈哈珠子,人前人后地到处喊“姐姐”呢。这一晃,婉兮进宫二十年了,刘柱儿也陪着婉兮,从一个哈哈珠子长到了三十岁来。

    一听刘柱儿这么说,屈戌就放心了,就有胆儿继续说笑了,“……我瞧着您老对这位翠鬟姑娘倒是格外好嘿,姑娘出差事,刘爷又是谆谆叮嘱,又叫小咬儿陪着去的~”

    刘柱儿便是一挑眉毛,脸登时有些红。

    “你又瞎说!人家翠鬟姑娘虽是瑞主子位下的,可也是咱们永寿宫里的人不是?这么大黑灯瞎火的,你叫她自己一个儿往南三所去啊,那多老远啊!我叫个人陪着去,那是本分,怎么就叫你说成那个样去了?”

    屈戌嘿嘿一笑,赶忙道,“您老都是总管了,还都已经三十了,我就琢磨着,您老无论是品级还是年岁,都到了该惦记这个事儿的时候儿了……可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您老自不好意思动咱们贵妃主子位下姑姑们的心思去,终究那都是兄弟姐妹一样的人。”

    “可是……翠鬟姑娘是瑞主子位下的,又才进宫一年,刘爷您倒是正好儿可以……嘿嘿~”

    这就是宫中太监的悲伤之处吧。虽明知自己是残缺之人,更明白以大清宫规之严格,若是有半点非分之想,被查实了之后都是死罪。可是人一到了年岁,尤其是品级已然成为了太监中的上层,这颗心啊,便忍不住总有些活动。

    谁也不想一世孤单,也总梦想能有个人陪不是?

    刘柱儿叫屈戌说的,心下不由得微微一个晃荡。

    玉蕤是贵人,位下的女子有四个。只是玉蕤是今年才进贵人的,故此翠袖、翠衿都是今年才进宫的,年岁也小;比不上翠靥和翠鬟都已是进宫一年的了,年岁什么的,也略微开窍了些。

    而翠靥和翠鬟两个自己比起来,翠靥性子更持重些,而翠鬟则是更为轻灵秀美。故此以男子的视角来看,翠靥可以成为好姐妹,而眼珠儿却是忍不住盯着翠鬟转了。

    刘柱儿虽自己一时走神,却也瞧见屈戌一副瞄着看好戏的坏样儿,这便赶忙收回了心思,抬脚又踹了屈戌一记,“没差事了,闲的,是不是?”

    刘柱儿终究是刘柱儿,吃的盐比屈戌多得多,这便瞄一眼屈戌,便也是哼了一声儿,“我明白了……你从前是伺候几位哥儿的,拉旺阿哥和麒麟保阿哥,连同十一阿哥,都是你一并伺候的。如今哥儿们都各自散了出去,可是你总归跟十一阿哥的情分也还是深的。”

    “今儿听说了十一阿哥有事儿,你这颗心便也放不下。先前我派差事的时候儿,你恨不能跟着翠鬟一起去阿哥所,瞧瞧十一阿哥,是不是?可是我却没派你的差事,却叫小咬儿去了,你心下不痛快,这便故意在我眼前儿胡嘞嘞了!”

    屈戌心下佩服,却也赶紧摆手,“嘿,刘爷您千万别多心喽!我啊,是有那么点儿私心,想跟着一起去瞧瞧十一阿哥去。不过什么对您心下不痛快,那是万万没有的!”

    刘柱儿便笑了,“瞅你那个样儿,还能逃得过我的法眼去?我啊,早就瞧出来你想跟着去,要不怎么翠鬟到我跟前来拿腰牌,你老远得瞟见了就跟过来了呢。”

    “我原本啊,还差点儿以为你是偷看翠鬟,故此看翠鬟过来,这才故意凑过来,没话找话说呢。”

    屈戌一听刘柱儿又成功地将翠鬟整到他身上来了,赶紧作揖摆手,“哎哟我的刘爷,您老是我爷爷还不成么?我可当真没有这个胆量啊。”

    刘柱儿这才笑了,缓缓解释,“我不是不明白你跟十一阿哥的情分,也不是故意不派你差事。总归你在咱们宫里年头也不短了,出来进去的谁都知道你是咱们永寿宫的人。”

    “你没瞧见翠鬟姑娘是故意穿了咱们太监的衣裳出门儿么,这便明摆着,瑞主子是不想叫阿哥所里的人瞧出来是咱们宫里的;可我要派你去了,这便跟在翠鬟姑娘的脑门儿上刻了咱们永寿宫三个大字儿似的。那翠鬟姑娘脸上的锅底灰,还不白抹了?”

    屈戌一听也乐,赶紧又是作揖打恭,“小子明白了。”

    说笑归说笑,说笑罢了,刘柱儿倒也沉下心思来,幽幽回想起当年的毛团儿来——若毛团儿还在,他便来不了永寿宫,此时说不定依旧还在御膳房。

    那这永寿宫的总管太监,便怎么都轮不到他来当的。

    而毛团儿当年离开宫里的缘故……刘柱儿便也沉沉叹了口气。

    那些事儿,距离他们这些当太监的,当真是太遥远了。毛团儿是幸运,但是他可不敢保准儿自己也能这么幸运。

    。

    夜色笼罩下的紫禁城,月光笼罩之下的铺着金色琉璃瓦的斗拱飞檐只剩下一个轮廓,越发显得庄严肃穆。而身边的两列红墙,也唯有被灯笼照亮的那么一小块地方能瞧出是红的,其余都被染成了墨色。

    翠鬟明白,若是这条路自己一个人儿来走,就算明知道每条长街、每个宫门都有太监守着,黑暗里不缺人,可是她也胆儿突不是。

    这样想来,她心下便更是感谢刘柱儿安排的妥帖,也越发感谢这会子陪在身边儿的哈哈珠子小咬儿了。

    “诶?他们为何管你叫小咬儿啊?”翠鬟含笑主动与小咬儿拉话。

    小咬儿今年还不满十岁,听着便是嘿嘿一乐,“不瞒姑姑,是因为小的在咱们永寿宫里年岁最小,原本该叫‘小幺儿’的。可是后来也不知怎么整的,爷们儿都说咱们宫里的内监啊,清一色都变成带翅膀的虫儿了。那小的就被大家伙儿叫成‘小咬儿’了。”

    翠鬟便也是笑,“小咬儿别看小,可不好得罪。我记着田间地头上的,那小咬儿一糊就是一大片,撵都撵不走,可不好惹!”

    小咬儿一听便极顺耳,哈腰道,“借姑姑吉言,小的将来也得学这个本事!但凡有主子吩咐的差事,我便一口咬住了,谁都撵不开、赶不走,非得办好了差事才成!”

    翠鬟不由得含笑点头,“有志气。就凭你今儿这句话,你将来必定有出息!”

    就这样一路说说笑笑,过宫门出示腰牌,顺顺当当进了南三所去。

    。

    南三所,既然名为“三所”,就是有三座院子,可以简单称为东所、中所、西所。

    永瑆住西所,小咬儿先到西所那边去探了个头儿,回来跟翠鬟说,舒妃在这儿呢。

    那翠鬟便自不方便进去,且有舒妃陪着,相信十一阿哥永瑆那边儿也没事儿了。

    小咬儿这便建议,“姑姑,那咱们去东所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