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100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100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落实下去,强行实施,诸臣不配合,软抗,必会使得效果大打则扣。

    保险起见,他决定先把厘捐的事先放一放,不敢贸然做出决定。

    朱由榔皱眉道:“除了征收厘捐,难道就没有其他法子可解燃眉之急了么?”

    “臣有一策,或许”

    严起恒犹豫着奏道。

第194 捐纳() 
    “爱卿但说无妨。”

    严起恒鼓起勇气道:“眼下经济崩溃,田政初整,而军费又是刻不容缓,臣觉得,不妨捐纳以充国用。”

    “朝廷公然卖官,无异于饮鸩止渴,此议不通!”朱由榔叱责道。

    物以稀为贵,皇帝就是靠金钱和名爵来笼络驾驭臣子的,名爵一旦泛滥必然贬值,甚至冲击体制,进一步破坏大明纲纪,如果朝廷公器再不值钱了,那些文臣武将还会有效忠的动力吗?

    说到底,卖官鬻爵乃饮鸩止渴也,在福建和浙江,隆武和鲁王统治的地区,名爵泛滥成灾,由于官职太便宜,三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个部司,后来甚至减至百两,部司以下更不用说了。虽然都是空衔,既无俸禄又无衙门,但几乎所有略有余钱的人都像买时髦的物件一样出钱弄个官衔,以至于衙门审案时,边两旁站立的皂隶都称职官,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种现象传到朱由榔的耳朵里,使他气愤异常,这样的政权能中兴大明那就真的见鬼了!

    所以凡是从江浙南直隶及福建南渡而来的文武官员,非特旨任用者,全部要经吏,兵二部审查甄别,凡是没经过正规科举途径,没有走朝廷铨选程序的买官者,永历朝廷概不承认,一律视作无效!

    余者经过正规科举途径,有举人或者进士名分的官员,则视具体情况降三级到五级候补待用,候补期间只发俸禄不授职事差遣。

    好在大明官俸向来低得可怜,全部降了几级后,三品以上的几乎没有了,到手的俸禄就更没多少了,朱由榔也不想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得罪死了,姑且先花点钱养着吧,也费不了几万两银子,等吏兵二部筛选完后,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当是提前退休,给点退休工资了。

    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了和鲁王政权争夺士大夫集团的拥戴,光隆武一朝,短短不到两年的功夫,隆武皇帝就封了几十个内阁大学士出去了,滥封滥赏无度,如果不做降级处理,现在内阁早他娘的济济一堂,人满为患了!

    见皇帝有些震怒,严起恒还是鼓起了勇气说道:“臣,臣说的不是卖官,而是‘捐功名’”

    “捐功名?怎么说?”朱由榔有些诧异的道。

    “两广、云贵及湖广多有未开化之地,文教,财力虽远弱于江南,各府县商贾,乡绅子弟依旧热衷科举应试,以博取功名为荣。

    万历年间艰难时,朝廷组织捐纳,各省商贾,乡绅子弟纷纷慷慨捐纳,以挂监生或贡生之名炫耀乡里,朝廷立得金银钱谷数百万两。

    如今湖广、江西前线,二十万大军征战沙场,与鞑子厮杀,军费开支靡大,中兴大业危悬,朝廷户部拮据,正是国朝最艰难之时。

    臣以为既有祖宗前例可循,朝廷可派吏部专员前往各州府组织捐纳,凡缴纳钱粮合格者,可挂名监生或贡生(不经考试便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名额和资格,类似于今天各大学招收的自费生),划入仕籍。科举时,可与秀才生员同席科考,以博取举人、进士之名份。

    捐纳虽属无奈,却强于收刮百姓,请陛下明鉴!”

    “容朕想想。”朱由榔心里迅速权衡着利弊。

    广东靠海,商贸发达,盐业兴盛,有财力的海商和盐商数量定然不少,广西,湖广与之相比虽然要穷不少,近三百年的太平日子下来,定然不缺土豪乡绅。

    监生或贡生等同于秀才功名,不仅拥有可以不用服役、见官不跪,还可以进入国子监进修等诸多特权,还能和其他的正式秀才一同参与科考,直接省了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

    岭南文风滞后,想考功名的乡绅和商贾子弟却不少。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秀才的比比皆是。

    如果朝廷组织捐纳功名,他们肯定会趋之若鹜,毕竟向外明码标价出售的只是最初一级的等同秀才的功名,而那些可能会真正影响帝国根基的举人、进士的名份,最终还是要靠考的。

    如此不伤根基,却能解了朝廷燃眉之急的方式确实不错,虽然比隆武和鲁王政权那样直接卖官鬻爵的效果要差了不少,好歹能收罗到不少银子,最主要的是,朱由榔隐隐从中看出了另一点奥妙。

    捐功名可以大大既笼络当地的士民之心,只要他们买了朝廷的功名,便等同于绑在了大明的战车上。

    大明好,他们买的功名才有价值,大明要是亡了,他们的利益也将严重受损,从此,彼此将利益一致,有利于民心归附和稳定政权。

    想通了这层道理后,朱由榔不由对严起恒有些佩服了起来,感慨其对政治策略应用的灵活和办事手法之巧妙。

    半晌后,朱由榔方默然的点了点头:“今年两广,云贵,湖广各省捐纳监生和贡生资格,朕声明,只限今年,还有什么生财之策?都说一说。”

    朱由榔之所以把捐纳限定在一年内,倒不是多么珍惜监生和贡生这些名份,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的经济道理,捐多了,价格就高不起来了,控制数额才能卖个好价钱,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

    “臣另有生财之道。”建议被皇帝采纳后,严起恒有些兴奋,胆子不觉又壮了三分,他忙再接再厉道:“历朝先皇滥赏宗室无度,动辄数十万两或田亩千顷,如今中兴之业可期却国用艰难,臣请追夺历朝先皇‘滥赏’宗室之金银钱谷,以做军费。”

    他之所以敢冒着得罪天下宗藩的风险提出这个建议,是有原因的。

    明前期宗室藩王权力很大,不仅手握重兵,而且在封地上临民之权,可以节制所在地方的文武官员。然而自永乐之后,宗室藩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就逐渐被削夺,宗藩逐渐成为无所作为,徒拥虚位,图有高爵而仰食县官的寄生群体。

    明成祖起自藩王,在他即位为帝之后最担心的就是其他藩王步己后尘,表面上改易了建文帝的一系列政策,然而实际上在削藩政策并没有改变。

第195 追夺烂赏(第一更!)() 
    永乐以后,为了防范藩王作乱,在对其给予丰厚禄米,维护天家亲亲之义的同时,针对宗藩的各种限制也陆续出台,比如亲王封国后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出到封国,以后非奉诏不得进京。

    藩王们在封地上也有很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无故擅离封地,即便出城省墓,也得事先申请,在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不能制止或及时上奏,相关官员全部从重仗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与有司饮酒,不得结交有司;

    若就这些还罢了,更离谱的是,宗藩不得参政、任官,从事士、农、工、商等四民之业。可谓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不得无旨进京,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即奏请先革为庶人,然后发往凤阳高墙圈禁,同行之人,发往边地卫所充军;

    藩禁一朝严过一朝,一直到嘉靖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如宗室子弟不得擅离境外,有居住乡村者,虽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画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所,下审理所,定罪议罚;从郡王至仪宾以下,不得与文武官员往来结交及岁时宴会;请名,请婚也很严格,未经准许,只能乎乳名,不得婚嫁。

    直到万历之后,藩禁才有所松动,允许无爵位在身的宗室从事四民之业,朝廷也因为国库空虚,以致有爵位在身的宗室禄米发放日渐不足,对于他们偷偷从事农、工、商之业赚钱补贴家用的犯禁行为,大多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有爵宗室参政、掌兵和结交官府这些仍旧属于严禁的行为,一经发现轻则严斥,重则圈禁凤阳府高墙。

    明末大儒顾炎武在论及宗室的时候,曾说:“国朝为宗藩者大抵皆溺于富贵,妄自矜骄,不知礼仪。其至贫者游手逐食,糜事不为,名为天枝,实为弃物。”

    这一针见血之论,活脱脱的勾画出了明代宗藩的尴尬处境。

    自从李自成起义,到如今大明南北二都先后沦陷,仅剩南天一隅,封藩在北方各地或南方湖广,江西等地的藩王宗室不是出逃就是被杀,几十万滞留在当地的宗室更是几乎被杀绝,宗藩的势力原本就不强,至此之后人数急剧减少,经济政治势力更是空前衰弱。

    严起恒想到了追夺滥赏的主意,这让朱由榔饶头,大明三百年,封了三百多个藩王,到了现在几乎被杀光了,侥幸逃难到行都肇庆,没被杀的十几,二十个亲,郡王也都失去了藩国,穷困落魄,全靠朝廷接济生活。

    真正还保有藩地,拥有着巨额财富的藩王目前只有湖南武冈的岷王、广西桂林的靖江王、广东韶州的淮王三个了。

    他们都是传承自太祖朱元璋时期,承袭了数百年的老资格宗藩,各个富可敌国,家资数百万两,囤积粮食数十万石,如果不是朱由榔带兵抵抗清军保住了岭南这些疆土,他们这些财物都要便宜了清军,被他们席卷而空。

    如果把这三个藩王的家资都追缴了,保守估计也能弄到个五六百万两财货,数十万石粗细粮食,大明中枢至少两年内不用担心军费粮饷不足而出现财政危机了。

    但是那几个藩王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冒然追夺可能会引起民间物议,朱由榔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但严起恒坚持认为,可追夺数百万两银钱,以解燃眉之急。

    除了大额度的军费,各省整编改组地方卫所兵或镇兵,重建营伍,裁汰老弱,训练新军,淘汰冗官,改革军制、官制等等都需要大笔的银钱周转,而且刻不容缓,甚至首辅瞿式耜也支持朝廷追夺宗室的滥赏。

    “无罪而夺,难堵悠悠之口啊!”朱由榔内心虽然很赞同,早就想把那些帝国的寄生虫灭掉了,表面上还不得不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显然既想得实惠,又不损害自己的名声,得罪那些皇族宗藩们。

    瞿式耜也对那些宗室藩王没有一点好感,当初主政地方时,就对那些宗子横行藩国,跋扈乖张,奢靡铺张的行为深恶痛绝。

    特别是靖江王和岷王那几个太祖远支,在大明国运江河日下之时,不思捐济家资报国,反而深藏野心,趁着局势混乱,大肆招募狼兵,拉拢土司部落,收买地方文武,培植势力。

    在南都沦陷,弘光殉国,帝位无主时,靖江王更是野心膨胀,趁机造反,攻掠州县,败坏局势,大搞窝里斗。

    当初被靖江王俘虏后,关键时刻,如果不是焦琏及时反正助他逃脱牢笼,可能已经被靖江王杀害了。

    于公于私,瞿式耜都想把这几个不安分的远支藩王收拾了,消除朝廷后方的隐患,如果说之前局势艰难,人心徨乱,朝廷忙着抵抗清军,还没有精力去对付他们的话,现在湖广、江西都在拉锯,守势初步已成,时机显然已经成熟了。

    瞿式耜决心已下,心态已经很是稳定,他淡然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事交于老臣便可,追夺滥赏的命令就以内阁的名义发出!”这么说是打算替皇帝做这个背负骂名的恶人了。

    望着瞿式耜坦然坚定的眼神,朱由榔心下不由暗暗点头,他觉得自己当初的判断没错,这个瞿式耜在对待某些事上,立场固然有些狭隘偏执,私心也有一些。

    作为一个人,生存于浮幻的人世间,谁会没有一点私心呢?只要大节无亏,能时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行了。

    朱由榔最看重瞿式耜的一点就是,敢于担责,勇于任事,做事一丝不苟,毫不颟顸推搡,尽心尽责,哪怕能力有限,至少不会随意的打折扣,跟其他人浮于事,只知道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政客官僚有本质的区别。

    朱由榔考虑再三,最终默认了诸臣追夺宗藩烂赏的提议。

第196 救援分水关(第一更!)() 
    PS:春节后正式复更,剑客拜求订阅支持!

    散朝前,他深深的凝望了一眼“议政堂”正中高挂的“卧薪尝胆”四字匾额,然后面对众臣,发表演讲:

    “昔日越国当年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妻子,大臣都做了吴国人质,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忍辱偷生,谋虑复国,十二年后终于一雪前耻。

    今日我大明山河残破,南北二都沦陷贼虏,止剩岭南一隅,崇祯,弘光,隆武诸帝先后殉国,国运跟越国当年何其相似!

    朕登基两年之间,鞑虏穷追猛打,数次大举南下,一战两广,二战江西,三战湖广,意图一举灭我大明!

    以至于朕堂堂天子,不得不效仿武夫,奋力搏击,不避锋镝,亲冒矢石,数度置身危难之间,顾命不暇,命运比那越王勾践又强到哪里?”

    众人聆听朱由榔的训话,心里都分外难过,早有内侍点燃一大把香,分给众人,朱由榔接过香火,向“卧薪尝胆”四字施礼,道:“国耻昭昭,天日昭昭,朕愿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光复河山,恢复中原!”

    众臣举香膜拜呼喊:“卧薪尝胆!恢复中原!卧薪尝胆,恢复中原!”

    “朕对目下时局,有一个基本判断。”朱由榔插放香火,回身继续道:“月前湖广会战,江西会战已让鞑子看到我大明尚有一战之力,让鞑子从此不敢再小觑我大明无人,朕以为,只要我方前线大军粮饷军资充裕,最少也能博个对峙之势!”

    “陛下所言极是,益阳一战,力挫强虏,南昌又拉锯了数月,鞑子费尽心机,终不得破城而下,足可见民心所向,众志成城!”瞿式耜附和。

    朱由榔点头:“既然所见略同,那今后朝廷方略也就明确了,先集中各方力量,抗住鞑子锐利的兵锋,守住湖广和江西等前线要地,再招揽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