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102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102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上就没有遇到过。

    即便遇上了也是个别脑子不太灵光的南蛮子将领主动带着手下来送死的。面对着那些不知死活的明军,都不用满蒙八旗主子出手,凭他们汉八旗已经绰绰有余,大致都是一喊就上,一上就杀,那些南蛮子则是相应很配合地一触即溃,一砍就完。

    可是当今日见识到了这支来路不明的南蛮子突袭部队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施力者和受力者的关系在战争之中竟是这么容易便可被调转的。

    这一次终于轮到了他们这些打惯了顺风仗的汉八旗兵丁去感受那被敌人屠戮的恐怖了。

    此时的明军的精锐兵丁已成功形成了四面的合围。把金砺及数百汉八旗亲卫分割包围在了战圈之中,

    围在金砺身旁的数百个八旗亲卫被焦琏带头一阵狂揍后,士气大沮,渐渐抵挡不住从四周涌上的明军,露出了败象,一个个被砍翻在地。

    在亲卫誓死保护下的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砺心胆皆寒,却仍在负隅顽抗,大清八旗的荣耀不容许他投降。

    金砺部下的八旗兵丁毕竟能征惯战,经历过大风大浪,最初的慌乱过后,他们很快就从打击中清醒过来,数十人一队,结着阵势,一股又一股,从四面八方向中军主帅大帐靠拢过来,人数渐渐超过焦琏的千余精锐步骑。

    副将刘穆之带着骑兵队,连劈带砍,全力阻击,不让清兵们靠拢过来,战斗进入最关键时刻。

    PS:焦琏神射有史实记载,并非虚构,曾一人斩杀射杀了二十多个李成栋的亲兵骑士,并率数百亲骑冲击李成栋部野战方阵,七进七出,斩首上千级,击溃李部兵马,追杀数十里,堪称‘南明赵子龙’,历史有时候往往比更荒诞,因为南明历史不被世人熟知,致使这位南明经制军里的第一虎将名声不显,不被世人所知。

第199 阵斩鞑酋() 
    ps:分水关守将陈虎已经被剑客改为了李成栋义子李元胤。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伤亡的增加,刘穆之和众将士的阻击越来越感到吃紧。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死鞑子主帅,破坏其指挥中枢,夜袭得来的战果也许就将付于东流。

    焦琏也明白这一点,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刀一刀飞速收割着清兵的性命,想要尽快突破金砺的亲兵防卫,杀死金砺。

    而金砺此时已从最初的惊慌中恢复过来,发现夜袭的明军人数明显处于劣势,心情大定,知道只要能多坚持一会,他的部下就会都聚拢过来,仗着兵力优势,反败为胜。

    因此,金砺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挥舞着长刀,拚命敌住渐次围上来的明军长枪。

    形势越来越紧张,胜利的天平已不再向焦琏这边倾斜,鹿死谁手,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清军的后营突然冒起股股浓烟,冲天大火骤然升起,熊熊火光把营盘照得亮如白昼。

    就在大火燃起的瞬间,金砺及其亲卫们明显神情一慌,心神略分,焦琏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从亲卫手中取过一杆长矛,奋起神勇,疾驰数步,连拍带打,逼退了金砺的护卫亲兵,然后一声断喝,疾如闪电的矛尖越过数米的空间,对准金砺的胸膛直刺了过去。

    金砺惨叫一声,丢掉长刀,左手本能地掩住了被长矛刺中的胸膛,从马上跌落在地。

    因为有铁甲护身,焦琏的长矛固然锋利,依旧没有破开铁甲的防御,只是被强大的冲击力撞得胸口阵阵疼痛。

    金砺身经百战,不是等闲之辈,跌下马后趁势在地下连打了几个滚,站起身子就直奔另一匹战马,意图跃上战马溜之大吉。

    焦琏见状冷哼一声,双腿夹紧马腹,善解人意的坐骑骤然发力,如旋风般追上金砺。

    焦琏拔出腰刀,在坐骑掠过金砺时,顺势向他脖颈处,沿着盔甲间的缝隙砍去。他的亲兵紧紧围在坐骑四周,用腰刀和盾牌十分配合的帮忙挡住金砺的亲卫上前营救。

    金砺眼见刀光闪来,本能地抬起左手遮挡,但怎能挡住削铁如泥的钢刀?

    刀光闪过,一颗大好头颅冲天飞起,鲜血顿时顺着脖颈处的刀缝喷涌而出,溅了焦琏满身满脸。

    刃上洒下一溜血滴,金砺临死前的惨嚎尚在喉咙口未及呼出,已然人头落地。

    阵斩了鞑子主帅后,焦琏勒住坐骑,胸中涌起万丈豪情,用长矛将金砺的头颅高高跳起,嘶声狂叫:“尽忠报国,誓杀鞑虏!”

    胯下坐骑很通人性,随着主人的喊声人立而起,仰首长啸。火光中,骑在战马上的焦琏威风凛凛,犹如下凡的天神。

    周围的明军士卒们看到这一幕大受鼓舞,也都跟着厉声嚎叫起来,胜利的天平又一次倾向明军。

    胯下坐骑明亮悠长的啸声尚在空中回荡,分水关城楼上骤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城门大开,守将李元胤率领三千步骑从城内冲出,无数火把前后相联,如同一条愤怒的火龙,越过护城河,直扑清营。

    主帅已死,失去了指挥和主心骨的清军见状再也没有勇气继续顽抗,绿营兵们首先溃散,汉八旗们跟着也丧失了斗志,纷纷朝数里外的柏嵩岭内逃去,企图借着深山密林和黑夜的掩护,躲避明军士卒的追杀。

    随着李元胤部的数千生力军加入,清军更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了斗志,战争很快就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戮,焦琏和李元胤的人马汇合在一起,如同奔涌的激流,无情地吞噬着清军大营内的残余兵丁。

    天亮了,红艳艳的太阳笑着跳出地平线,驱尽了夜间的寒冷。焦琏和李元胤在夜间都忙于指挥部下追杀清军,直到收兵时方才碰头。

    李元胤带着部下的几位将领,见到焦琏后真象是见到了救星一般,拱手行礼,声音哽咽道:“末将盼总兵大人前来,真如大旱之望云霓!”

    随着金砺的三万大军压境,分水关的形势日益吃紧,千斤重担压上年轻的李元胤肩头,使他生出力不胜任的感觉。

    尽管他早已派人请求朝廷火速增加兵力和运送粮饷军备,可是远水一时难解近火,外加行都兵力单薄,守卫肇庆已是勉强,一时之间并不能派出援军增援,只能从湖广调集部分兵力前往分水关增援,焦琏部虎贲军将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奉旨前往增援的。

    行都的首辅瞿式耜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把分水关将士们的粮饷及时供应上,剩下来的也只能靠李元胤自己了,在这种情况下,守关的军士们士气普遍不高,他们大部都是李成栋南下时收编的原明军降军,战斗力差不说,对朝廷的忠诚度也不高,逃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如果不是守将李元胤尽忠尽责,用数百亲兵拼死弹压,那些守关兵丁们指不定已经献城投降了。

    李元胤想守无援军,想撤又负不起弃关脱逃的罪名,更对不起对他器重异常的天子和把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义父李成栋,正在进退两难之际,焦琏率虎贲军八千多精锐步骑赶到,却没有直接入关增援,严防死守。

    反而藏军柏嵩岭,利用清军主帅金砺的大意,打了一场漂亮的夜袭战,直接阵斩了清军主帅金砺,击溃了清军主力。

    “焦帅胆略过人,夜袭鞑营,阵斩敌酋,俘敌杀敌过万,元胤实是敬佩至极!”

    “李副戎谬奖了,如没有李副戎率领分水关军民守住城池,并及时出城接应,何来大胜?李副戎少年英雄,也不赖嘛!”

    “呵呵,焦帅实在过谦。倘若没有焦帅一举击溃鞑子主力,分水关被破只在旦夕之间。”

    说罢,李元胤一躬到地:“焦帅实是分水关上万军民的救命恩人!”

    “不敢当,不敢当!”焦琏扶起李元胤:“全凭参战将士万众用命、浴血奋战,方能获得大捷,实非焦某一己之力,李副戎再如此说话,岂不是要焦某自寻地缝?”

第200 歼敌庆功() 
    ps:订阅实在太少了,追订不过百,剑客决定开启,还请书友们见谅。。

    防盗开启后,剑客会在十分钟后把内容改正过来,起点app客户端,qq阅读,创世的书友们如果看到了防盗版内容,不用心急,请耐心等待十分钟,然后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就可以看到更正后的内容了。

    ……………………以下是,与正文无关。

    清咸丰五年。

    北雁南飞,金风送爽,深秋不知不觉地来临了。

    这一天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四野岑寂。正是大西南所谓“晒秋傻子”的时节,正响午的秋日头,显得格外的酷热,那火轮般的秋日头,晒得官道两旁的荒草快要着了火。

    偶尔见到的几株野花,也都焉巴巴的蜷缩着,没有了一丝精神,原本便行旅萧条,商贩裹脚的官道上,此时更是几里都望不见一个人影。万籁俱寂中,只有野草地里的“知了”不时的发出几声清脆地鸣叫。

    突然间,幽静的官道上,响起了一阵急促而杂沓的马蹄声。远处烟尘处,二十几个身着灰色短褂的年轻汉子在一名身着紧袖青色箭衣男子的带领下,骑着矮壮结实的小滇马,风一般地疾驰在官道上。彼此起落的马蹄,溅起了漫天的黄尘。

    为首的青衣男子身材魁梧,大概二十来岁,英武粗犷,棱角分明的黑脸上,掩饰不住令人害怕的凶悍神色,他叫王岳,是滇省宣威州秃头梁子山境内的一名积年悍匪。

    秃头梁子山自磨盘山分支北行绵亘百余里至马白河滨突然而止,如一刀截断而无头者,故曰“秃头”。其因山势险恶,又界滇黔之交,故而山内有成百上千的土匪窝点盘踞其间,互为勾连。土匪构成也是极为复杂,既有穷凶极恶的顽匪,又有生计破产的农民,还有处于半农耕半游猎状态的苗人。土匪下山,往往一呼百应,挟裹当地土民,旗帜喧天。又因乱世的到来,气焰更是嚣张,所过之处,焚村灭乡,官府不能制。

    脸上细密的汗珠不断地被抹去,身上的汗水却源源不断的产生,浑身衣裳全湿透了,沾在身上难受的要命,可王岳对此却是全然不顾,只是兴奋的对着苍天,不断地连连大吼!

    身后二十几名壮汉,大概是受到王岳情绪感染的缘故,此时也都放声大吼。几十人的吼叫声汇聚在一起,有似雷鸣,震耳欲聋!

    众人吼过之后,其中一个年轻的汉子用马鞭使劲的抽了一下马,马儿吃痛之下玩命的狂奔,不一会儿边越过了前面几骑,冲到了王岳跟前。

    “大哥!是不是快到了?”

    王岳点了点头:“不错,再过几十里,出了老光山就到了,不过,要记住一点,路过村的时候尽量别惊动到别人,只要别像现在这般肆无忌惮就行!”

    年轻汉子边踹着气边笑道:“大哥我知道啦,这回家就是不一样,大哥还知道小心别惊动着别人,是不是怕遇着熟人面子上过不去啊?”

    听到他如此说话,其他人顿时大笑了起来。

    王岳黝黑的脸上挂着舒心的笑意,嘴上却道:“混小子,等到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咱们这是回家了,记得给我收敛点!”

    话音未落,天空突然发生异变,王岳等人上方突然聚集了一大片黑云,云层中一道妖异的闪电撕破苍穹,急劈而下,无巧不巧击中王岳的脑门,短暂的凄厉尖叫之后,王岳翻落下马。

    “大哥(三当家的)……”众人一阵惊慌失措之后,赶紧勒住马缰绳,飞速地下的马来,动作快的已经抱起了王岳,将他放到了路边安全的地带。

    脱掉衣裳,反复检查了几遍,王岳全身上下除了发丝上有一点焦痕之外,其他地方没有一处伤痕。摸了摸心跳,十分缓慢!探一探呼吸,极其微弱!怎么办?众人心里很是着急,这种情况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过。

    谢天谢地,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王岳自动苏醒。

    众人见状,欣喜若狂:“大哥(三当家的),感觉怎么样?”

    刚才还生龙活虎的王岳,此时面色蜡黄,双眼无神,还有点呆滞,缓缓扫过他们的脸庞,好久才恢复了一丝神采,声音却十分微弱:“你们是谁?”

    众人闻之骇然失色,惨了,当家的失忆了,竟然连自家兄弟都不认识!

    一声轻轻的咳嗽声将依旧沉浸在惊骇中的众人拉回了现实,一个人从人缝里挤了出来,矮小干瘦,一双狡黠灵活的小眼睛扫了扫众人后,目光回落到王岳的身上:“当家的,你还记得我吗?”

    王岳眼珠微转,盯着他看了几眼,迟疑了一下,不自信地说道:“你……你是二狗子?”

    “对,俺是二狗子!”刘二狗喜出望外,稍稍欠开身子,手指其他人:“当家的,看看他们,可都记起来了?”

    这时蹲在王岳最前面的年轻汉子再也憋不住了,涨红着脸,大声吼道:“大哥,你可记得我?”

    “你……王……王康……我的弟弟?”

    “是我,是我,大哥是我!”王康激动地流流满面,大哥果然是大哥,忘记谁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亲弟弟!

    之后王岳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基本正确,他的眼神又迷糊起来,喃喃道:“我是谁?我……我是不是叫王岳?云南人?”

    脑海里一团糟,一面清理因灵魂融合后涌现出来的陌生记忆,一面用古怪的眼神扫视众人,辨认每一个面孔。

    这具身体的主人王岳出生于云南宣威州陡山坡村,家里有良田四五百亩。此外他爹还是个马锅头(马帮的首领),经营一个小马帮,做些茶盐贸易,故而家里比较富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有很多回民也都经营马帮,不过规模不大,他们经常和王岳的父亲拼伙做生意。

    马帮,有专业帮和拼货帮之分。专业多系一单独私家长期经营的马帮,拥有的驮马数量很多,手下的实力也很强;拼伙帮由几个甚至十几个不大的马帮合伙组成,

第201 风险与利益并存!() 
    大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五日。

    当长安一行使者到达山南东道兴元府寿王别居时,天色已渐渐暗淡了下来,暗红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