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56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56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6 善后(终)() 
一场群情激昂的大朝会最终以朝臣被一杀一吓,外加五六人乞骸骨去职为结局。

    从鬼门关走过一回后,金堡对皇帝又敬畏又感激,在陈邦彦之事上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但不再坚持弹劾,还有自责反省之意,并向皇帝上了一份声情并茂的悔过奏疏。

    金堡作为言官里的领头人物,他的带头叛变给了言官队伍们一个狠狠的打击,短时间内仓促间聚集起来的小团体濒临瓦解。

    朱由榔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手段会让金堡变得如此拾趣,投桃报李,不仅免了他死罪和君前失仪之罪,还大大褒奖了他一番,并官升两级,提为礼部郎中,补了洪士彭的缺。

    同时,对剩下几个依然坚持处置陈邦彦的死硬派言官和清流,朱由榔又分别寻了几个由头,将他们或迁或贬,调离了中枢。

    至此行在中反对陈邦彦所作所为的言官和清流们元气大失,小团体四分五裂。

    朱由榔趁势下达了一道令旨,诏谕两广内凡被点到名的士绅和勋贵宗亲,只要主动将侵占的卫所军田交还给朝廷,朝廷则对其罪责既往不咎,一月后若还没交,朝廷将依律严惩,绝不宽宥。

    这是针对陈邦彦斩杀士绅的善后补救之法,诏书一下,朝中百官大喜,以内阁首辅翟式耜为首纷纷大赞天子仁德,颂扬之声一举压过了之前对陈邦彦的讨伐之声,清流言官中剩下的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见风向不对,要么改换门庭,要么加紧尾巴,不再上串下跳了。

    一连串组合拳下来,一场讨伐疆臣陈邦彦的巨大风波终于被皇帝平息下来了。圣谕占田不追责,士绅百官都得到了安抚,皇帝的声誉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处在广西的靖江王见陈邦彦并没有因为被言官弹劾而去职,再加上皇帝不久前颁下的主动交田免罪的谕旨,最终只得老老实实的把侵占的几千顷军田上缴到了巡抚衙门,还被额外追缴了积欠的十几万两白银,虽然实际数额远不止这么多。

    而各地的卫所在经过陈邦彦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后,世袭将校落马无数,那些世袭指挥使、千户百户们因为卫所制的没落,营兵制的兴起早没什么政治地位,在行都也没有有力的党援,是贬是杀不过是巡抚大员陈邦彦一句话罢了。

    短短一两个月之内,通过抓捕刑杀,抄家追缴,陈邦彦就得到了黄金九万三千六百两,折合白银约一百二十余万两,还有白银二百一十余万两,共计约三百三十余万两白银,奇珍珠宝无算。

    此外还有精细粮食四万五千余石,十个卫,二十个千户所共清理出军田三万三千余顷,共约五十余万亩。

    其实明初时朝廷严禁民间用白银交易,一直到了弘治朝,禁令才有所松动。

    真正大规模银钱通用,那是万历朝之后的事了。那也是因为西班牙崛起,从南美运来大量高品质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否则中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贵金属来满足日益达的商品经济需要。

    此时的一两白银购买力约合后世的人民币三百元之多,一个县官年俸银不过四十五两。寻常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也用不到十两。

    三百三十余万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十亿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那个人均年收入普遍只有千把元的时代算得上一个天文数字了,由此见那些乡绅豪强和世袭将校积累的财富有多少庞大。

    明末确实是很吊诡的情形,一边是民间富裕,白银大量涌入,一边却是官府一贫如洗,连皇帝也要穷的当裤子。

    由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财富向少数权贵官僚高度集中,“三年清(不是指清朝,是清廉的意思)知府,十万雪花银。”是这时候的真实写照,而陈邦彦查抄到的脏银赃款也正是这句话的有力旁证。

    追缴到的金银粮食统计造册完毕后,除却救济广西灾民所用外,剩余的陈邦彦派出两千侍卫亲军通过水路,四百多条大小船只,立即将其输往中枢,解救中枢的财政危机。

    清理出的军田也被一一造册,作为无主官田,预备留给皇帝赏赐有功将士和军士屯垦,各地卫所中剩余的残兵老卒被原地收编为屯田军,作为第一批的屯垦队,以后屯田军直接就地取粮,不耗中枢粮饷,可以大大降低中枢的财政负担,屯垦出的粮食七分自留,一分作为军校官俸,两分押解到中枢,作为粮饷的一部分发给侍卫亲军和巡防营。

第117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段时间内朱由榔也没闲着,政务之余,他一口气拨了五万两内帑银子用来购买木料、器械、棉纱原料,让匠户营的匠户们制造了五百多台新式四锭纺纱机,在匠户营旁边开了个皇室专办纺纱作坊。

    纺纱需要的纺纱工也选定好了,匠户营里有不少懂纺纱的家眷,朱由榔决定让她们做第一批,开工后以计件制的方式每人月薪三钱到三两不等。有银钱为饵,那些家眷们非常踊跃,能多一份钱粮补贴家用,自然乐意得很。这也算是一种变相补贴匠户营的方法,人手不够再在城里招募,这年头,有口饱饭吃大家就趋之若鹜了,更别说还有不菲的工钱拿了。

    纺纱作坊的主事,朱由榔决定选赵氏去做,这个妇人不仅脑子好使,而且是个纺纱能手,负责领导纺织棉纱最合适不过。

    负责纺织棉纱的人虽然有了,但负责到外面卖棉纱的人却还没有着落,也难怪朱由榔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手了,毕竟负责卖棉纱的人不仅要保证忠诚,还得懂如何做买卖,得有从商经验,衙门里不管是朝官、胥吏,还是内监,侍卫,都无法胜任这个职位。

    正在他万般无奈之际,匠户营的刘匠头大胆禀报,他有个亲戚叫严遵美,是桂林城里的一个小牙商,虽然混得不怎么样,却有几十年从商经验,是个精于算计的老商户,他可以想办法把他招揽到行都,帮皇家负责买卖棉纱的工作。朱由榔闻言不由大喜,嘱咐刘匠头不惜一切手段,务必把那亲戚招揽到手。刘匠头最终不负所望,将他那亲戚连同十几个精于商事的伙计都招揽到了行都,朱由榔随即任命那个叫严遵美的牙商为商贸主事,负责棉纱的销售买卖事宜。

    因为资金欠缺,内帑暂时还没钱购买海船,所以纺纱作坊制出的棉布,麻布以内销为主,目前刚起步,作坊生产出的棉布和麻布的数量并不多,即便两广因为战乱经济不景气,行情不好,也完全能消化的了。

    几天后,陈邦彦派出的运送钱粮的船队到达了行都,虽然感觉抄家所获定然不少,但真的得到具体的数额时,朱由榔还是惊呆了。

    “三百多万两!竟有那么多!”

    难怪那些老兵油子和流贼都喜欢抢掠了,自己辛苦经营不仅费时费力,前期收益还少,远不如抢掠来钱快,来钱多。

    不过这是很短视的行为,抢掠所得终有限,坐吃山空,抢得再多会被消耗掉,只能得一时之块,却不能跟经营“种田”一样,享长远之利,生生不息,故为智者所不取。

    一下子得了三百三十多万两的巨额财富,看着整箱整箱的金银从船上搬入户部库房,掌管户部的严起恒笑得合不拢嘴,短时间内中枢终于不必为钱发愁了。

    朱由榔也很兴奋,脸上挂着近来少有的笑容,径自来到后宫。自从穿越成了永历皇帝,他一直在为求活而忙碌不息,战时亲自挂帅,征战一线,平时则忙着处理政务,批阅奏疏常至深夜,几月来几乎很少涉足后宫。

    因此,当王皇后闻报皇帝到来,喜出望外,迎在门首把朱由榔接进寝室。她挥手赶开了宫女,自己亲手为朱由榔卸去了翼冠、龙袍,换上轻薄飘逸的丝绸便服。

    “皇上今日春风满面,定有什么喜事,能否略述一二,让臣妾分享?”

    “呵呵,知夫莫若妻。”朱由榔笑着说:“近月来,中枢缺粮缺饷,可把朕愁坏了,幸赖陈卿不负所望,整顿卫所,追缴钱粮十分得力,旬月之间就给朕筹到了三百多万两银救急银子,现已全部解入户部库房,朕终于可以缓口气啦!”

    王皇后见朱由榔兴奋不已,凑趣道:“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妾恭贺皇上喜得俊杰。”

    朱由榔哈哈一笑,道:“外面天色不错,走,随朕去后花园逛逛。”

    说完朱由榔兴奋的拉着王皇后的手,往后花院走去。

    内宫的后花园里,朱由榔与王皇后并肩走在青砖小道,青砖按照“人”字花纹镶成的甬道蜿蜒于轻松翠柏之间。

    茂密硕大的树冠遮住了火红的夕阳,只在缝隙中漏下一缕缕光亮,大小不等,稀密不同的亮点儿点缀在青砖路上,别是一种风味。

    两人手拉着手,似乎把跟在身后的内侍宫娥们忘记了,仿佛整个世界里只有他们两人一样。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走到了园心的小亭里,已有宫娥摆好座位,圆形的石桌上铺着桌布,摆了四盘点心和两盘水果。

    朱由榔给王皇后剥了个橘子,王皇后娇羞的接过了橘子,撕下一块,轻轻放入了口中,朱由榔也拿起一个橘子开心得吃了起来,两人一边聊着趣事,一边吃着橘子,欢声笑语不断,等橘子吃完后,朱由榔命人将盘子撤下,又让内侍宫娥们退下,亭中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两人心有灵犀般的起身离座,来到亭子边有靠背的座位前,面向夕阳,靠座在一起,王皇后的右肩依偎在朱由榔的左胸前,口中喃喃的道:“难得皇上今天这么高兴,且把国事放开,让臣妾好好伺侯皇上,高高兴兴过上一天。”

    “好,朕马上叫人传旨,即便有天大的事,一律留待明日处置。”

    太阳经过了一天辛勤的劳作,仿佛累了,落在西边的地平线上,满脸通红,发出的光芒已失去了白日的炎热,却把天空中的云朵染成了万千彩霞。

    这一天,朱由榔与王皇后腻在一起,寸步不离,一直在后花园游赏,直到暮色降临大地这才回寝殿。

    晚上,因为心情高兴,朱由榔特意让典膳司多添了几道菜,穿越后面对死神的威胁,他脑中的那根弦一直紧绷着,难得有如此轻松愉悦的时候,前世不怎么饮酒的他,今晚却在王皇后的陪侍下连喝了四盏绍兴‘女儿红’,王皇后也陪着喝了一盏。

    酒后,内监宫女们撤去了残羹冷炙,随即携来热水侍奉俩人沐浴,沐浴完之后,王皇后挥手把宫女内官们都赶到了殿外,关上殿门,轻轻吹灭寝室内多余的灯火,只在塌旁留了一盏,幽幽照亮床卧。

    朱由榔第一回喝了这么多酒,有些不胜酒力,他坐在床榻上,醉眼惺松地就着烛光打量着王皇后,王皇后此时已经退去了冠服,身上只穿了一件薄如禅翼的素色内衣,曼妙的身段在昏暗的烛光下若隐若现,挺翘丰盈的臀儿浑圆,大腿光润细嫩,一股淡淡的芬芳扑鼻而来。

    朱由榔猛吞了一口唾液,越瞧越觉得她美艳,他温柔的为王皇后退去了衣服。

    王皇后感受到了朱由榔炽烈的****,她的心砰砰直跳,脸色绯红,呼吸越来越急促,却没有阻止朱由榔的行动,任凭他退去了自己身上最后的一件遮羞物,肆无忌惮的打量着自己身无寸缕的身体。

    朱由榔再也忍不住,一扑而上……

    时间消逝了,天地间仿佛只留两人如火一般的爱欲在熊熊烧燃着,并在烧燃中渐渐融为了一体。

    PS:这是阉割版的,想看一扑而上后的具体内容,可加群241626717。嘿嘿,你们懂的。

第118 天下局势() 
大明永历元年八月(西历1647年,清顺治四年),朱由榔君臣筹到救急的粮饷后不久,天下的局势对大明已是非常不利了。

    由于四川督师王应熊意外病故,川南一地的大小军阀割据自雄。四川因为距离明廷中枢太远,又长期处于抗清前线,朝廷鞭长莫及,武将大多军阀化了,而四川督师王应熊又意外病死,没了文臣大吏制约,大小军阀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朝廷对四川几乎失去了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再任命一位德才兼备的四川督师以收拾残局,朱由榔考虑再三,决定起用赋闲在乡的文安之担任四川督师。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

    朱由榔起用文安之,靠的就是预知历史的前瞻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文安之在永历三年奔赴行在,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担任四川督师,走到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义军——夔东十三家抗清。独撑危局。一直坚持到1659年,政治能力很强。

    其资历和能力都足够担任封疆大吏。而且其在湖北三峡,由湖北入四川也也比较方便。

    云南的情况也比较糟糕。

    由于土司沙定洲作乱。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都当了沙定洲的俘虏,沙定洲占领昆明以后,自称“总府”,“总府”是明黔国公世爵的一般称呼。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谒缙绅。滇中豪右投为谋划者甚众”。沙定洲派兵追拿沐天波,在楚雄被杨畏知集结的军队击败。他在西进失利之后,发兵收取云南各地,在不长时间里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氏。

    沙定洲轻而易举地攫得了沐府累世蓄积的财富。“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佛顶石、青箭头、丹砂、落红、琥珀、马蹄、赤金皆装以箧,箧皆百斤,藏以高板,板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余库,他珍宝不可胜计。定洲运入本峒,累月不绝”。他因此发了一大笔横财。

    云南距离广东太远,千里迢迢,道路崎岖,朱由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补救,他诏令云南副使杨畏知出任云贵总督,协调各地土司剿灭沙定洲。

    在云南这个地方,黔国公沐天波的地位无可替代,大小土司都只认黔国公的世袭铁券,沙定洲虽然占领了昆明,但是沐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