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58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58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接受左梦庚投降的阿济格下令左梦庚带领麾下将领前往北京朝见天子的时候,金声桓并不在场,而是被留在了江西。金声桓很清楚,一旦上京面圣就将意味着可能永远地丧失兵权,金声桓不想失去兵权,所以他主动要求率领所部兵马为清朝开疆拓土,收取江西。对于金声桓的这个请求,阿济格同意了,因而他授予金声桓镇守江西军务总兵官的职务,并让金声桓与同样刚刚投降自己的原大顺军将领王体中一起行动,充当清军攻取江西的先遣队。

    金声桓字虎臣,原为世袭军户,隶属杨嗣昌诸营。清人陷辽东,声桓全家被俘,只身入关,成为明总兵黄龙裨将,后投左良玉军中。由都督同知升总兵官。南明福王监国,左良玉沿江东下,声讨马士英。良玉死,随其子左梦庚降清,也是一员能战之将。

    阿济格奉令还朝之后,金声桓便以镇守江西总兵官的名义留下来,与大顺军降将王体中一道,开拓江西。

    这个王体中本为大顺军镇守德安白旺的部下,弘光元年,李自成突然遇难,大顺军内乱,他杀了白旺向阿济格投降。

    金、王二人在弘光元年五月下旬抵达九江,声称满洲兵二十万将至,以威压招降了南昌,但是他对王体中的骁勇善战深感忧虑。闰六月,清廷剃法令到达江西,金声桓率部积极响应,但王体中却拒绝剃头,金声桓便联络了王体中手下参将王得仁杀了王体中。

    王得仁外号王杂毛,原来是大顺军白旺的部将,王体中杀白旺向阿济格投降,他也就跟着投了过来,仍旧在王体中手下任游击。就是他,与金声桓内外勾结杀了王体中,并镇压了闹事的部众,如此,也就成了金声桓的副手。

    王得仁手下的部队都是大顺军精锐,战斗力比金声桓的部队还要强上几分。金声桓通过一番设计,最终兼并了王得仁部,两部合一,金声桓也就有了五万能战的队伍,其中嫡系人马三四万人,收编的杂牌部队比较多,总兵力扩充到十几万人。

    在这十几万人里面,既有原来的明军也有大顺军余部,既有左良玉的其他部队,也有江西本地的明军,他们虽然投降满清,但大多是迫于形势,无论对满清还是对金声桓,忠诚度并不高。

    之后,金声桓攻克抚州杀永明王朱慈炎,取吉安,俘明巡抚邝昭回南昌,又占领广昌、袁州,不费满人一兵一卒,即攻取了除赣州以外全部州县。

    隆武元年(1646年),攻克江西全境以后,清廷仅委任金声桓为镇守江西等地总兵官,王得仁屈居副将。

    金声桓履行了自己当初的承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平定江西大部分地区的他没想到最终得到的仅是一个镇守江西等地总兵官的委任状,而为了前途搞掉老领导的王得仁则更惨,只是得到了一个副将的职务。

    于是,金声桓向清廷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严正的交涉,他自认独立攻克江西全省功大,再三请求清廷另颁敕书,授予他“节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权力。

    结果兵部驳回了他的要求,并且规定“剿抚机宜事关重大者,该镇应与抚、按同心商略,并听内院洪督臣裁行。”

    不过,鉴于朝廷还没来得及向江西派出官员接管,那些土地尚未完全落入己方手中,所以清摄政王多尔衮稍微做了一些妥协,但是也只是限于口头上的。只将他的官衔由镇守江西等地总兵官改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虽然实权没什么变化,毕竟官位升了一级。

    当外镇抚司的镇抚使将这些从江西搜罗到的情报送到朱由榔手中时,朱由榔心中一动。

    他知道清廷用人的准则是首重满蒙,而后是辽东的汉人,再然后才是入关后投降的,即便如此,江北即降的尚在江南降将之上。金声桓打下了大半个江西,却只得了个江西提督的位置,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结局也似乎应证了他的猜想,当清廷任命其为江西提督的朝命下达后,金声桓大失所望,内心里埋怨清朝刻薄寡恩。特别是金声桓、王得仁在收取江西郡县时凭借武力勒索了一批金银财宝,成了暴发户,清廷新任命的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看得眼红,危言耸听,胁迫他们献上钱财。权力和金钱之争,使金声桓、王得仁对清廷的不满日益增长。所有的怒火仿佛火山下的暗流,蠢蠢欲动,只等着爆发的机会。

    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导火索往往是一件小事情。

    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正月一天,巡按董学成放肆地向王得仁索要一个歌妓。因为王得仁没有立即答应,董学成立即大骂道:“我可以让王得仁的老婆陪我睡觉,何况一个歌妓?”王得仁听说后按剑而起,大叫:“我王杂毛作贼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人间大伦,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于是提剑跑到董学成的府第,将董砍成碎片,然后去拜见金声桓,逼使金声桓摊牌。

    正月二十七,金声桓、王得仁先发制人,擒杀江西巡抚章于天、江西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等不愿追随反清的官员,并邀姜曰广起义,宣布反清复明。江西反正之后很短时间里,湖北、安徽、山西、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反清浪潮高涨。

    不到一个月,广东的李成栋也因为累积的不满爆发,跟着宣布反正归明,天下局势顿时为之一变,江西,两广陆续回归版图,原本岌岌可危的南明永历政权,形势突然一片大好。

    可惜的是历史上的永历皇帝太过无能,中枢赢弱,又党争不断,一片混乱,没有能成功统合这些反正的势力,将他们联合起来,拧成一个拳头对抗清军。

    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金声桓在江西孤军抵抗了清廷的十几万满蒙主力,长达八个多月之久,最终弹尽粮绝,城破被杀,殊为遗憾!

第121 天下局势(五)() 
前世的历史如此,今世既然穿越了永历皇帝,就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了,现在的中枢形势经过他一番奋力拼搏后,要比历史上的永历朝廷好太多了,因为他的强势和合理的疏导,中枢一直没有成规模的党争,内耗不算严重,尚能拧成一个拳头一致对外。

    而且中枢还直辖了两万人左右的禁军和三四万的巡防营,实际控制了广西和半个广东,颇有些实力。中枢的威权也在和李成栋的一系列战争中逐步建立了起来,再没哪个军阀敢轻易挑衅。永历朝廷也不再是一面遥奉的旗帜,而是各地的疆臣和兵头名义上和事实上的共主。

    如今三顺王一顺公的十万大军即将南下,朱由榔深深地明白,单靠中枢的两三万兵力和湖广的那几个军阀兵头断难与之争锋,必须要整合其他势力,共同抵抗,才有一线生机。

    环顾南方诸省份,他发现可以争取的对象其实并不少。

    如湖广的忠贞营、贵州的献忠余部、江西的金声桓、广东的李成栋,福建的朱成功、江浙的鲁王和张煌言。

    湖广的忠贞营大约有五万左右的精锐战兵,首领像袁宗第、李过、高一功等人还是有一些能耐的,实力不容小觑,好在已经投诚明廷,正归堵胤锡节制,可以一用。

    献忠余部里的首领李定国、刘文秀两人都是有着强烈民族观的忠义之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死后,他们就顺势归顺了永历朝廷。尔后遵从皇帝圣旨,发兵湖广,两蹶名王,终成一代抗清良将。如今他们流落贵州,粮饷缺乏,处境窘迫,只要倾心拉拢,未尝不能招降。

    而江西的金声桓和广东的李成栋此刻对满清都已十分不满,也正是招降纳叛的好时候,一旦成功,大明立时又能得到七八万大兵。

    至于福建的朱成功和江浙的张煌言,对永历朝廷来说则有些鞭长莫及,而且他们各为其主,还没有尊奉永历为主,所以收为己用是不太可能了,只能想办法与之联合,阻挡一下东线的清军,使之不能长驱直入,减轻一下大明中枢来自东部的压力。

    朱由榔相信,到时候只要统合平衡好诸方势力,不使内耗,未尝不能与满清一决雌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强势且能服众的中枢。

    好在他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充实中枢的财力和军力,一切都还来得及,朱由榔当机立断,召来外镇抚司掌印魏广川,令他即刻安排得力细作入广东、江西和贵州,重金高爵许诺,伺机招抚三地有意反正的军政大员和义军首领,重点放在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金声桓,王得仁和李成栋几人身上。

    魏广川领命而去后,朱由榔又召来了亲信大臣——左都御史吴贞毓,下旨任命他为招抚使,领着行人司一干行人,前去福建和浙江说服朱成功与鲁王共同抗清,吴贞毓聪慧机智,既有忠心,又有辩才,朱由榔希望他能不虚此行,顺利完成任务。

    吴贞毓出行前一天,朱由榔在行宫设宴,亲自为其饯行,吴贞毓感激涕零,表示不完成帝命,誓不回朝。然后便带着行人司诸人及五百水师官兵乘坐着几艘海船,从海路北上福建,前往南澳,金门等朱成功驻节之处。

    ……

    永历元年九月初,湖南长沙府城,总督行辕后堂一遛三间的内书房。

    墙上挂着四轴古画:《轩辕问道》、《伏生坟典》、《丙午问牛》、《宋京观史》,显得很是古朴,典雅。

    屋内摆了张大理石镂金几案,几案上有一套茶盘和一个紫衫木盘子,茶盘里有一个茶叶筒和一套青花茶具,而盘子内则盛着一些干果糕点。

    还有黑漆泥金围屏,螺钿交椅,装饰着走兽图形的景泰兰博山炉,袅袅吐出沉檀的丝丝烟缕,若有若无的幽香在室内回荡。

    在几案的东面有一架倭金包边的四折屏风,将整个厢房一分为二,外间稍大些。有一个雕花的窗户,此时正支开了半边,一律夕阳照射了进来,使得屋内光线十足。

    临近窗户的地方摆放了一个书桌和一个管帽椅,书桌上摆着一份黄绫圣旨,还有景德镇的青花大笔筒,润州出的上等象管狼毫笔,除了文房四宝外还有书架、笔洗、镇纸等一应俱全。

    官帽椅上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盘领宽袖,胸背缀锦鸡褂子的紫袍,素玉的二品腰带,头上是漆纱展角的幞头,一张尖窄的小脸,面如官玉,一缕稀疏的花白胡须,一双细细的眼睛皂白分明。

    这个身材不高,很是清瘦的老者就是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军务的何腾蛟,南明朝的头号疆臣。

    明朝的总督都要加上都察院和兵部的头衔,以节制地方上的文武官员。以湖广总督节制西南五省的军务,自明朝开国以来还没有先例,不过自开府湖广以来,明军节节败退,早已退出湖北,连湖南的门户岳州都丢了,作为五省总督,其实和湖南巡抚没太大区别。

    何腾蛟字云从,出身书香门弟,在天启元年就中了举人,在南阳为官时在剿抚方面也有些作为,也由此认识了当时的唐王,后来的隆武帝。对这位南阳故人,隆武帝推诚相待,很快就由湖广巡抚擢升为湖广等五省军务总督。全权节制湖广军政事务。对隆武帝的圣眷,何腾蛟非常高兴,四处写信炫耀他和皇帝的特殊关系说:“新上为南阳故人,鱼水之合,吾辈皆有缘也。”自我感觉极好,颇有一点卧龙先生与刘先主风云际会之意。

    可惜好景不长,自会攻荆州战役失败后,湖广明军一蹶不振,年前隆武又驾崩了。

    这段日子以来,何腾蛟心力交瘁得将原本保养得很好的须发生生弄白了一半。如今五十余岁还未及花甲,却已是华发早生。前天,突然接到了天子擢升自己为东阁大学士,以兵部尚书入阁的圣旨,何腾蛟不喜反忧。

    PS:不出意外,南明皇帝后天要上架了,努力存稿,争取上架当天爆发一下。

第122 何腾蛟的野望() 
他和永历此前并没有什么交集,算不上亲信,无功而升事有蹊跷,以大学士入阁成为宰辅是所有文臣所渴望、所追求的最崇高的荣誉。

    何腾蛟虽然有着强烈的权利欲、升官欲,却有自知之明,并不认为在目前几年中,他立过什么显赫战功,值得赏赐,那么这个突如其来、非份的晋升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中是不是蕴藏着什么他无从了解的奥妙呢?

    而且从朝廷钦使的口风中,他同时也探到堵胤锡被戳拔为湖广总督的消息,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很可能是新皇对他这些年统辖湖广并不满意,想借升迁的方式将他调走。

    多年的官场经历,尤其是这几年他在湖广威福自操惯了,渐渐有些受不得拘束了,入阁虽好,却要时刻在皇帝眼皮子地下做事,还要受首辅、次辅辖制,如果不是皇帝的亲信,外加朝中没什么根基,手中能掌握到的实权并不大,事事都要仰他人鼻息。他在湖广手握十三镇二十万大军,一言九鼎,万夫景从,入阁成为大学士宰辅对其他文臣有着致命的诱惑,与他来说却还不如一个藩臣督师来的自在逍遥,特别是握有几十万大军的大明第一督师。

    明朝中后期以文制武,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各种各样的相关制度保证的,比如说,粮饷是军队的命根子,却都在总督巡抚手里捏着,武将见了他们自然俯首贴耳。

    到了战争不断的南明时期,武将的地位有所上升,像左良玉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但以文制武的制度并没有改变,实力不够的武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随着朝廷中枢的威信不断下降,各省的总督巡抚大权独揽,自成体系,这些文官反而沾上了军阀作风。

    然而圣命难为,他作为臣子也不能明着抗旨不遵,得使些迂回之策才好,何腾蛟心中不由暗思道。

    几天后,何腾蛟设宴邀请湖广诸镇总兵到总督行辕。

    其中包括黄朝宣、曹志建、张先壁、胡一清、赵印选、王允才,卢鼎,马进忠等等,再加上何腾蛟督标营的嫡系总兵董英,所谓的“湖广十三镇”除了远在桂阳的郝摇旗(郝进忠),沅州的王进才几乎都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