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97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97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后,行都肇庆城内的上到九卿大臣,下到士绅商贾,都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即便是“主战派”的代表人——内阁首辅瞿式耜,其主张抗鞑,收复河山的欲望固然强烈,但是鞑子毕竟凶名在外多年,鞑子数十万大军南下,兵力强盛,气势汹汹,远比那降将李成栋麾下的两三万兵马难对付的多。

    特别是南下的大军里还有不少是野蛮凶悍的真鞑子,战力非同寻常,即便亲征大军养精蓄锐多时,心中仍旧不免惴惴。

    所以这次的亲征行动,许多人并不看好,私下里认为天子太过轻浮莽撞,有欠稳重。

    亲征大军拢共四五万人马,南下的清军却号称“三十万”,虽然实际兵力不见得有那么多,但怎么也不会少于二十万吧,即便大明在湖广那里还有八九万留守人马,两军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万兵力。

    还没南下的鞑子数量多呢!

    更别说在湖广还有几万留守的鞑子部队,在兵力上怎么看大明也占不到什么优势,何况那湖广那八九万留守人马大多是收编的闯营余部,一个个目无法纪,跋扈难制的,关键时刻他们肯不肯出死力,还是两说呢!

    一个不好,可能就和当年的江北四镇一样,鞑子大军一到,立刻望风而降!

    今上的这次亲征怎么看都像是另一个“土木堡”事变呢?

    不少有志之士心下一阵惋惜,今上求治还是太过心切了,行事太过鲁莽,有欠思量!

    两广一些因为之前勾结卫所军将,涉案私吞军田被朝廷整治,因情节不是很严重而侥幸保得一命的官绅土豪们却兴奋难言,他们呼朋唤友,把酒临风,暗自弹冠相庆,并借机在民间造谣湖广局势危急,亲征大军不幸战败,天子已然被鞑子俘虏了,还发表诗刊文章,暗讽朝中奸贼当道,以致大明江河日下,民不聊生,并极力吹蛊鞑子的凶残,善战,混元一宇势不可挡云云……

    直到首辅瞿式耜忍无可忍,用强硬手段压制,出动了锦衣卫抓人,他们的行为才有所收敛,不敢再明目张胆的造谣蛊惑人心了,否则两广一带怕是早就谣言四起,乱成一团了。

    自三顺王和鞑酋谭泰的数十万满蒙八旗大军先后南下湖广,江西后,行都肇庆城内可谓是一日三惊,生怕战败的消息传来,不少朝官大臣已经悄悄往乡下转移财产,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心理准备了。

    就是见识过御营整肃军容的左都御史吴贞毓,兵部侍郎陈子壮、户部尚书严起恒、御马监庞天寿、司礼监杨守春等皇帝的心腹文武内臣,心里都和瞿式耜一般,或多或少有些惴惴不安,对北上抗鞑的数万亲征大军,不敢报以完全的信任,对方毕竟是凶威赫赫的满洲鞑子。

    他们都是忠于大明的臣子,不管形势多么恶劣,主观上,他们依旧希望大明的军队能挡住鞑子锐利的兵锋,哪怕最后只是一个僵持的局面,能保住岭南这最后一块国土,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他们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了天子的五万御营兵身上,湖广的那些闯营余部,藩镇兵马能发挥多少作用尚且不可沽,但是御营亲军的战力他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底的,粮饷充沛、训练充足、战斗经验丰富,外加士气高昂,不比三顺王的那些二鞑子战力差多少,就是对上真鞑子,只要诸将肯效死力,未尝不能一战!

    当年的九边数十万大军,如果不是因为朝政腐败,常年拖欠粮饷,军中怨气横生,将士们缺衣少食,几乎是顶着饥饿上战场,松山一战也未必会败给那些鞑子。

    大军出征后的那些日子,以瞿式耜为首的帝党心腹心里大多沉甸甸的,每天都是强打着精神处理政务。在患得患失中,前线终于传来了大捷的军报。

    几波传信兵露布以闻,从湖南走官道入广西,先后经过桂林、平乐、梧州,再到广东行都肇庆,一路高喊着“大捷”,飞骑入京。

    两广各州府的士绅百姓们,在看到报捷的使者后,先是惊讶,继而一片欢呼雀跃!

    得知益阳一战,天子带着亲征大军击败五万清军主力,并阵斩一千多真鞑后,瞿式耜等人张大了嘴吧,颇有些难以置信,再三确认后,才知大捷的消息确实为真。终于大舒了一口气!

    在他们看来,亲征大军能逼退鞑子,守住湖南不失已算是侥幸,没想到竟然一战击溃了鞑子的主力,顺带着还俘杀了包括一千多真鞑在内的上万鞑兵,不仅守住了湖南,还夺取了益阳、常德等多处军事重镇,威逼湖北!

    得到这个意外的惊喜,瞿式耜不顾首辅大臣的形象,拍案大叫,激动地不可自制。益阳一战,力挫强虏,朱明江山可续,朝廷有望偏安矣!

    内臣司礼监秉笔杨守春,御马监掌印庞天寿等皇室家奴也是满脸泪水,对着湖广——皇帝朱由榔所在的方位叩拜道:“祖宗保佑,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当大捷的消息传遍两广后,各地到处鞭炮阵阵,响个不停,百姓们欢欣鼓舞,像过年一样,纷纷走上街头,舞狮子,耍龙灯,欢庆大捷。

    益阳之战——奠定大捷基础的最关键一战,在通过百姓们口口相传,到最后越传越神,越传越离谱。

    百姓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永历天子说得跟神仙一样,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把决战中立下奇功的李定国描绘成了一尊战神,身高一丈,持着数百斤战斧,一个人就斩杀了数百上千名鞑子,杀得鞑子抱头鼠串,在经过说书人一番演绎,立马就成了一部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神话演义,虽然故事荒诞无稽,百姓们依旧听得精精有味。

    自从得知数十万鞑子大军南下后,因为担心朝廷战败,他们过得实在太压抑了,所以一得到大胜的军报,众人的喜悦可想而知。

    唯有那些心怀怨恨的土豪劣绅们,一个个摇头晃脑,长吁短叹,简直可以用“如丧考妣”这个词来形容。外面百姓们的欢庆声听在他们的耳中是如此的刺耳,与他们恶劣的心情格格不入,朝廷兵马击退了南侵的清兵,意味着他们复仇彻底无望,被朝廷强制收去的那些军田再也拿不回来了!

第189 使命!() 
    八月初一日,当行都肇庆城内的军民得知亲征大军凯旋回师,即将抵达行都的时候,城内军民一片欢呼,万人空巷,纷纷涌向城外,迎接凯旋大军。

    鉴于主动迎驾之人太多,首辅瞿式耜不得不出动军士来维持秩序。

    官员们自首辅瞿式耜、司礼监秉笔兼掌文书房事杨守春以下,行都城内的七品以上朝臣、勋贵及内臣等,都被组织到了城外十里迎驾,洋洋洒洒上百人,乌纱罩顶,绯绿相间,好不热闹。

    众人这边刚刚到达迎接亭下,就看到官道上黄尘满天,步骑掺杂,人仰马嘶,逶迤里许,队伍最前面,却是打着醒目的明黄色龙旗和天子仪仗!

    “圣驾要到了……”

    在场无论官民,都是十分的紧张,原本纷纷攘攘的局面,一下子变得很是安静,众人不由自主的踮起了脚,把头伸的老长,翘首以待王师。

    瞿式耜轻咬着嘴唇,双拳紧紧握着,全身隐隐有些颤抖,显示了内心极为不平静。

    当他圆睁着双眼,看到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着元青色龙纹绢甲,正对着他微笑凝望的皇帝朱由榔时,心下立时激动万分,忍不住就地跪拜了下去。

    “臣武英殿大学士瞿式耜,叩见吾皇陛下!”

    “臣兵部侍郎摄尚书事陈子壮,叩见皇帝陛下!”

    “臣户部尚书严起恒……”

    “臣左都御史吴贞毓……”

    “臣吏部侍郎方以智……”

    “臣工部侍郎宋应星……”

    “臣礼部员外郎王夫之……”

    “臣行人司行人顾炎武……”

    ……

    大道中央,随着首辅瞿式耜的起头,众臣紧跟在后,以最郑重的姿态缓缓叩拜了下去。

    不用官员们特意吩咐,紧接着官道四周的士绅百姓们也都齐刷刷一片,主动叩拜了下去,山呼之声不绝于耳,响彻上空,虽然不甚整齐,但那虔诚的姿态任谁都是一眼看出来的。

    瞿式耜趴伏在黄土地上,眼角不觉间已有泪光闪烁。

    圣上凯旋而归,提心吊胆的日子结束了,他顿时觉得肩头重担一轻,人都有些兴奋得飘了起来。

    “大明三百年,果然人心尚存,不枉我貌死厮杀了几场啊!”

    骑坐在战马上的朱由榔,在看到官道两旁的官民们发自内心的热情姿态时,也是一脸的感动之色,眼神之中,似乎也俨然有泪花在。

    自穿越以来,征战厮杀了两年,风吹雨嗮,让朱由榔原本俊秀白皙的面庞变得有些发黑,不过眼睛却越发有神了。

    军民百姓炙烈的热情,让朱由榔十分欣慰,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今后更要勤勉奋发,驱逐满洲鞑子,光复南北二都,将濒临危亡的华夏气运扳回来!

    自满洲入关后,一路烧杀掳掠,圈地虐民,屠刀之下,人头滚滚!

    汉人百姓悲惨以极,死于鞑虏之手者难以计数,尸骨相枕,凌乱浮于四野。

    资料统计,在原本的历史上,明亡之后数十年间,汉人人口从5100万锐减至不到2000万,以致“国无完县,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这是明末清初全国各地的真实写照。

    有诗云:“昔时中原内乱时,满夷乘间夺汉室,中外当一家,留头不留发,南来屠城九十九,汉血染尽汉河山!

    读史到此不忍言,历史一长叹,千百年来为猪狗,汉家英雄起报仇,百万人头落,争得自由身……”

    满人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百姓不得已屈服于屠刀之下,卑躬屈漆,对夷首称臣,以保性命,求做顺民。

    至此之后,数百年间,华夏民族的尊严屡遭践踏,百姓被肆意蹂躏,文明在疯狂地倒退,民族的血性更是被屠刀阉割殆尽!

    我堂堂华夏子民,汉唐后裔,竟从此变得麻木不仁,如同猪狗般被人虐杀而不知反抗,其状何其悲也!

    位卑不敢忘忧国!

    朱由榔前世每次想到此时,胸中便会升起一股郁气,经久难散,愤恨难平!

    遥想强汉之时,帝国名将陈汤一声怒吼:“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睥视四方的霸气,让诸胡心胆俱裂,魂飞魄散!

    可谁又会想到,继崖山末日之后,华夏竟会再度沉沦,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彻底沦落到任由西方列强肆意宰割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

    倘若汉唐天威尚在,这些夷狄,谁敢造次?兵锋所指,谁敢不服?

    值此帝国衰弱,民族存亡之际,要是能出一位盖世豪杰,站在这浩浩苍穹之下,用铁肩担起那青天道义,力挽狂澜于既倒,那该有多好!

    也许是中华的前途太坎坷,死的人太多,被人欺负的太惨,所以连老天爷也不忍心了,专门开了金手指,时光回流,让朱由榔穿越到了这个黑暗沉重的时代!

    此时大明政权还在,华夏气运未尽,文明也未被完全毁灭!

    一切尚可挽回!

    百万人头落,誓争自由身!

    他要让大明百姓免遭鞑虏蹂躏,让人间惨剧不再蔓延!

    他要让江阴、扬州、嘉定、四川、南昌城外数百上千万汉家之血不白流!

    他要让满洲鞑子血债血偿,为沦陷区的数百上千万汉民复仇!

    从来没有哪一刻,让朱由榔生出如此强烈的使命感。

    吾在,当守土安民,荡平蛮夷!

    吾亡,亦身化龙魂,佑我华夏万世不衰!

    随着队伍陆续停下,卫士们撑起黄罗伞盖,朱由榔神色庄严的下了战马,上了步撵。

    衣甲鲜亮,武器耀眼,十分威武雄壮的拱圣营精锐军士充作御前仪卫。

    朱由榔步撵刚起,便有随行的鸿胪寺赞礼官大声喝令群臣和百姓平身。然后又是一阵山呼万岁之声。

    见礼完毕后,早有翰、詹、科、道组成的导引官们则引导着圣驾回京。士卒夹道而立,并分别在城外和皇宫四周驻营,以防不测。

    车驾所至,万民欢呼,声闻数里。

    士民以纱灯数百盏来迎,一路上不时有生员、举人伏谒于路旁。

    老百姓们奔走相告:今日五彩云现,昨日有大星夹日、江中浮大木数千株,这些都是瑞兆,看来国朝中兴有望了。

    先前数十万满洲大兵南下,人心多不安,至此天子亲统大军凯旋归来,士民这才欣欣然脸呈喜色。

    朱由榔回到皇宫后,为了鼓舞人心,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功宴会,并给全城的军民百姓派发了一定量的肉脯和粮食,阖城大哺一日。

    晚上,官兵们奉旨解除了戒严的命令,华灯初上时,从上空往下看,城中灯火点点,整个肇庆城几乎成了一个不夜城,无数的士民百姓在灯火下载歌载舞,表达自己的欢乐。

第190 明日歌() 
    宫廷宴会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时,已经过了戌时(晚上九点),酒酣耳热之际,朱由榔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妻子王皇后。

    等他来到后宫,事先已得到消息的王皇后忙备驾迎候在寝宫宫门前,见车驾快到面前,忙笑意盈盈的福了一礼道:“妾身在此迎候圣驾,恭喜陛下贼平振旅,凯旋回宫。”

    朱由榔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妻子,但见其明眸皓齿,脸上容光焕发,不复忧容。长长青丝挽成了一个高髻,发丝间插着一些金钗,身穿一件淡素比甲,露出的脖颈像洁白的凝脂,心中不由一动,忙笑道:“御妻快快平身。”

    王皇后一扭娇躯,如一株弱柳站在那儿,微风软吹身后披风,轻轻飘舞,直若仙子一般,朱由榔上前一搂细腰,两人相拥走向殿内。

    入了殿内,一股暖意迎面而来。朱由榔寻了个座椅稳稳坐下。

    王皇后轻咬着嘴唇道:“陛下出征的这些日子,可把妾身担心坏了。”

    见王皇后满脸的后怕之色,朱由榔哈哈一笑,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御妻不必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