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无冕之王 >

第14部分

重生无冕之王-第14部分

小说: 重生无冕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五六个涨停板之后,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在强烈建议广大股民抓紧获利为安,不断叫嚣这只股的高位风险。但结果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专家们越是喊跌、唱空,但这支股票就越是义无反顾异军突起,以超常规的黑马姿态一路逆势上行,股价很快就过百了。

    郭阳要利用这支股票赚够一百万以上,将自己的启动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到两百万上下。

    “阳阳,看什么呢?咋,你也炒股吗?”周冰温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郭阳转身望着一袭白色长裙不施脂粉干净清纯的佳人,嗯了一声,顺手指了指报纸上的“金虹控股”道:“我买了点金虹控股,涨势还不错,看样子应该能赚点钱!”

    周冰只是扫了一眼,没有太在意,她对股票不感兴趣,也对赚钱不赚钱的没什么概念。她笑吟吟地依偎过来,顺手递过一瓶冰镇矿泉水来,然后掏出自己的手帕,温柔地为郭阳擦拭着额头上的细密汗珠。

    一辆红色的神龙富唐缓缓驶过来,停在路边。冯琦在驾驶室里探出头来,挥挥手:“郭阳,小冰,来,上车!”

    郭阳拉起周冰的小手,两人一起上了冯琦的轿车。

    冯琦一边开车一边笑着跟郭阳和周冰打招呼,郭阳这才意识到,原来冯琦竟然是要邀请自己和周冰去冯家用晚餐,这意味着冯琦的真正目的是想要介绍自己跟她的父亲冯元良大师认识。

第二十六章 冯大师的关门弟子(2)() 
冯家在刚刚开始规划建设的新区,一个中档小区。郭阳前世与冯琦打过交道,但与隐于市井的冯元良先生却只闻其名未谋其面。

    郭阳更没有想到的是,以冯元良这种大师的身份地位,冯家的住宅却是普通的一个单位——东西两套两居室,中间打通,而装修就更加普通了。如果不是墙壁上四处悬挂的字画卷轴,如果不是房间内随处可见的陶器瓷器和各类文玩器皿陈列,郭阳很难相信这就是冯元良大师的家。

    冯元良穿着白色真丝绸缎的唐装汗衫,慈眉善目,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趺坐在客厅茶几之后,眼前摆着一盏清茶。听到有人进门,老人并没起身招呼,继续眯着眼气定神闲地闭目品茶。

    “爸爸,这就是我跟您说起过的郭阳了,北方晨报的记者,在瓷器鉴别上很有眼力。”冯琦招呼着郭阳和周冰,为冯元良介绍道。

    冯元良的双眼缓缓睁开,眸中精光一闪,郭阳只觉老人深邃的眼神在自己身上一扫而过,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面对这位久负盛名的大师,郭阳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几分压力。

    冯元良摆了摆手:“坐吧。小琦,看茶!”

    郭阳向周冰使了一个眼色,小心翼翼地坐在了老人对面的红木沙发上。与郭阳的略有紧张相比,周冰很放松,她虽然乖巧地坐在那里,好奇的目光却始终在客厅东侧那面屏风背后的包骨架上,那琳琅满目的各式造型的古器和玉具上来回游走。

    冯元良深邃的目光紧盯着郭阳,轻轻道:“听小琦说,你在明清瓷器赏鉴上很有些功底?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喜欢瓷器和文物古董,也算是异类了。”

    “冯老过誉了,我不过是业余爱好,杂七杂八地看了些书,既没有实践,也没有经过名师指点和系统训练,哪有什么造诣……”郭阳斟酌着自己的言辞,神色平静。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传统国学和文玩鉴别方面,冯元良是毫无疑问的大师,郭阳知道自己在老人面前或许连学徒都谈不上,再怎么谦卑都不夸张。

    冯元良沉默了一阵,突然又挥挥手道:“小琦,你去取我的那个青花龙纹莲瓣碗来!”

    冯琦一怔,旋即苦笑一声,然后蹑手蹑脚地起身去老人的书房,捧着一个精美的匣子出来。冯琦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青花瓷龙纹莲瓣碗来,几乎与孟天祥买到送给薛春兰的赝品如出一辙,单凭肉眼是难以分辨的。

    “年轻人,你看看我的这个藏品如何?”冯元良似笑非笑。

    郭阳哦了一声,知道老人要考校自己。他从冯琦手里接过那个莲瓣碗来,小心翼翼地摆在自己面前的茶几上,然后他半跪在地毯上,开始仔细观察。

    从釉面、釉色、花纹、规制、款识,郭阳一路查验下去,都没有发现半点造假的痕迹。他甚至还用手指轻轻敲了敲莲瓣碗的瓷面,侧耳伏着听了听回音,忍不住暗暗惊叹起来。

    这应该是真品吧?如果赝品能仿制到这种程度,仿制者的功夫绝对是鬼斧神工,这样的玩意耗费之大,其实比真品更有收藏价值了。

    但郭阳心头却有一丝淡淡的狐疑,始终拿不定主意。正是因为这碗实在是太像了,没有任何瑕疵,精美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反而让他心头的疑窦挥之不去。

    冯元良耐心地坐在那里,目光平静,等待郭阳的判断。

    冯琦眸光闪烁,坐在那里微微有些紧张。

    她把郭阳推荐给父亲,但她自己也拿不准郭阳会不会通过老人的考验。冯元良一生所学造诣高深,眼光自然极高也极挑剔,只要他有一点看郭阳不顺眼,那就不要再提半点收徒的事儿。

    而作为业内名宿、一代大师,他的考校难度之高也可想而知。

    郭阳迟迟没有能做出判断,目光闪烁不定。

    这让冯琦多少有点失望。但她旋即又如释重负,想来也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专业是新闻传播,你怎么能指望他在古玩瓷器鉴别上有太高的造诣呢?

    冯元良淡淡道:“年轻人,如何?”

    郭阳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道:“冯老,小子觉得这是水准极高的仿制品,烧制时间不超过二十年,绝非古物。”

    冯元良勃然大怒,霍然起身冷冷道:“你这是说老夫收藏了一个赝品喽?老夫数十年的鉴赏把玩,眼光还不如你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大师风范云淡风轻的冯元良突然变脸,周冰吓了一跳,她扯了扯郭阳的胳膊,陪笑着打圆场:“阳阳,你再仔细看看,冯老怎么可能收藏赝品啊,你肯定是看错了,赶紧给冯老认个错吧!”

    周冰在这方面自然是一窍不通,更不感兴趣。但她觉得以冯元良的身份地位,以他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没有半点可能收藏假货。自己两人来人家家里做客,引得主人不快,就没什么意思了。

    周冰没有注意到,一旁的冯琦却面露震惊和惊喜之色。

    郭阳长出了一口气,他回望着貌似暴怒的冯元良,眸光渐渐变得无比清澈平静。他本来还不是很确定,因为这个龙纹莲瓣碗是他生平仅见的难以鉴别的器皿,但冯元良出乎意料的当场发作,却让他坚定了赝品的判断。

    “冯老,请恕小子无礼,个人判断,这是赝品。”

    冯元良冷笑着缓缓坐下,“你倒是说说看,这龙纹莲瓣碗假在何处?年轻人,老夫眼里不掺半点沙子,你要在老夫面前信口雌黄,可小心老夫将你逐出门去!”

    郭阳笑了笑:“冯老,您是大师,小子就斗胆班门弄斧了。明朝瓷器多为青花,但受原材料和当时烧制技术的限制,色调很不稳定,不适合在器具表面刻画人物,过多渲染色彩,所以有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也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陷。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穿一件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但这个莲瓣碗,内侧的书生惟妙惟肖,颜色复杂,层次鲜明,衣袂飘飘如同仙去……这是明代颜料和工艺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小子断定,这是仿品。”

    “但这即便是仿品,也是出自现代大师之手,工艺之精美、烧制之完美,远远超越真品。”

    郭阳的话听得冯琦眉飞色舞,而冯元良眸中神光湛然,却是陷入了异样的沉默之中。

    周冰有些坐立不安,扭头看到冯琦喜笑颜开地向她微微颔首,让她稍安勿躁,不禁有些愕然。

    冯元良坐在那里轻叹一声,缓缓点头:“年轻人,你的眼光没有错。这是老夫十年前亲手仿制的一件龙纹莲瓣碗,可能是因为老夫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在这种细节上留下缺陷。不瞒你说,这个碗老夫让很多人把玩鉴赏过,其中不乏业内名家,但你是第一个勘破缺陷并敢说真话的人。好,很好!”

    冯元良说的没错,这些年不一定没有人看破,但为了逢迎和恭维冯大师,没有人说出真话来。

    “年轻人喜欢此道,本就是少之又少,而浸染此道又别具慧眼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你明知这是老夫仿制,当着老夫的面不说假话、不畏权威,品性也可见一斑。”

    “年轻人,老夫从业数十年,深谙此道孤寂,曲高和寡。见到一个品学堪可造就的后辈更是难得。老夫有意收你为门生,传承老夫这门手艺,你可愿意?”

    冯元良的目光变得有些热切。

    郭阳定了定神,回望着冯元良。其实他从进了冯家的门开始,就已经猜到冯琦带自己来见冯元良的真正目的。而方才的考校,无非就是大师的考验罢了。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郭阳是不是滥竽充数,冯元良从他鉴赏莲瓣碗的言行举止上一眼就看得通透。冯元良本来没有指望郭阳能判断出结果来,即便判断失误也没有什么,因为看走眼的人多了去了。但郭阳却不能说假话,这是老人关注的重点。

    如果郭阳当面吹捧一番,冯元良不要说主动提出收徒了,连再跟郭阳说话的兴趣都会丧失殆尽,没准会变脸将他撵出冯家。

    郭阳的表现可圈可点,让冯元良心头窃喜,收徒的念头一旦滋生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漫天生长阻挡不住了。

    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无人传承所学,而现在能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上哪里去寻觅?一旦遇上一个,冯元良岂能轻易放过?

    因此,与郭阳的平静相比,反而是冯元良微微有些紧张,生怕郭阳会拒绝。

    “我……”郭阳实际上有点措手不及。浸染此道只是爱好之一,前世尚且如此,何况是重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他的目标变得更高远,要做的事太多太多,要让他专心跟冯元良学习并为之钻研一辈子,埋首在文化的故纸堆里,说实话他是不愿意的。

    冯琦比冯元良更紧张,她探手一把抓住郭阳的胳膊,急切道:“郭阳,我父亲一生所学后继无人,你……”

第二十七章 冯大师的关门弟子(3)() 
冯家父女热切和急切的目光交汇在郭阳身上。郭阳懂得老人的一番殷切,也明白冯琦的一番善意,他有心婉拒却又说不出口,左右为难。

    “冯老,我……我这只是业余爱好,我毕竟还有本职工作,可能拿不出太多的时间来跟冯老学习。”

    在郭阳看来,这已经算是变相的拒绝了。

    但他怎么能明白冯元良收徒传承所学的深深执念,他是年纪越大遗憾越深,这些年他一直在考察,却没有合适的人,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年轻人,他岂能轻易放过?

    冯元良哈哈大笑起来:“老夫当初也是业余爱好,你可知道老夫当年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后来才半路改行的,进了国家文物研究所……这不是理由,况且老夫也不是迂腐之人,只要你每周抽半天时间来老夫这里一趟,就足矣了!”

    郭阳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老人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再拒绝,未免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他起身恭敬地向冯元良鞠了一躬:“如果老师不嫌弃郭阳愚钝,那么,郭阳一定尽心尽力不让您失望就是!”

    冯元良大喜。

    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冯家的客厅之中,他收徒之心极为迫切,也没有拘泥于那些传统的收徒礼仪,只是让女儿冯琦立即打电话把长子冯庆喊回家来,设家宴庆祝自己收得关门弟子。

    冯家的保姆阿姨很快就拾掇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来,冯元良竟然取出自己存了十多年的一瓶年份茅台酒,看他那高兴的劲头,今儿个肯定是要不醉不休了。

    不多时,一身警服的冯庆风尘仆仆地进了家门。这个三十五六岁的高大汉子,身材魁梧,面部线条刚毅有力棱角分明,让郭阳见到他的第一眼想起了某个走红的男演员。只是冯庆身上发散着若有若无的官场气息,让人见了首先想起的不是警察而是官员。

    冯琦笑吟吟地为郭阳和冯庆两人互相介绍。冯庆是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已经坐到了实权部门副职的位置上,显然是前途无量了。难怪冯庆不肯接冯元良的班,与一堆不会说话的文玩古物相比,大概还是权力更具有吸引力。

    冯庆也显然听妹妹冯琦说过郭阳的存在,而看老爷子这么高兴,说明郭阳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虽然郭阳一个小记者的身份,在冯庆眼里上不了台面,但老爷子的门生就相当于是冯家的家人,副局长冯庆很快就调整心态接受了这位突兀出现的小老弟。

    酒桌上,郭阳举杯向冯庆敬酒:“冯局长,我敬您一杯!”

    冯元良敲了敲桌子,更正道:“什么冯局长,在家里他什么都不是。记住,郭阳,以后他就是你的大哥,小琦就是二姐!”

    冯庆苦笑:“老爷子批评的是,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是,就是大哥!”

    郭阳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笑着举杯道:“那我就敬大哥和二姐一杯酒吧!”

    “小师弟客气了,现在是家宴,你既然是老爷子的门生,那就是我兄弟,没话说!”冯庆很爽快地举杯一饮而尽,冯琦也笑着举杯啜了一小口茅台酒。

    但老爷子有些不高兴了,嘟嘟敲着桌面:“这是我珍藏多年的茅台酒,需要慢慢品味,你这样灌,简直就是糟蹋我的酒!”

    冯庆闻言简直无语了,当初他升官的时候也没见自家老头这么高兴过,有一次招待上级领导,冯庆想要从老头珍藏多年的茅台酒中捞一瓶,都被老头臭骂了一顿,再三不肯。可今儿个不过是收了一个外姓的学生,就高兴成这样,是不是有些厚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