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1132部分

重生完美时代-第1132部分

小说: 重生完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隆·马斯克点了点头,说:“我们的车量产之后大概有40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在城市中工作的白领,每天日通勤里程一般不会超过五十公里,这样一来,这辆车基本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一周,一周充一次电,只要家里安装充电桩,基本上就足够用了。”

    李牧问他:“你说的安装在家里的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是多少?”

    埃隆·马斯克说:“按照我们目前的规划,特斯拉轿车一旦量产,首先会向车主附带普速充电桩的安装服务,这套充电技术门槛不高,功率在5…10千瓦每小时左右。”

    李牧点点头,说:“这样的话,充满一辆电池容量在80…100千瓦之间的特斯拉轿车,大概需要8…15个小时不等。”

    “没错。”埃隆·马斯克说:“基本上一个晚上就可以把电充满。”

    李牧问他:“如果我要从这里去洛杉矶怎么办?据说好像有五六百公里的里程。”

    埃隆·马斯克说:“很简单,把你的特斯拉停进你的车库,然后开上你的燃油汽车出门。”

    李牧又问他:“如果你本身就把自己定位在燃油汽车之后,那你未来还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埃隆·马斯克认真的说:“李总,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们也慎重的考虑过,长远来看,我们的发展必然是希望对燃油车进行替代而非补充。”

    说着,埃隆·马斯克又道:“不过,从眼下来看,我们想直接跟传统汽车企业对战,难度太大,所以要一点点的稳步发展。”

    李牧看着埃隆·马斯克,忽然有点迷。

    这哥们眼下难道没有用特斯拉去冲击整个传统燃油车行业的想法?

    这么说来,他应该是一边做,一边不断调整思路。

    怪不得在产能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就先把特斯拉推了出去。

    李牧说:“你现在给特斯拉轿车的定位,就像是在没有加油机辅助下,战斗机的使用方式。”

    “换句话说,理论上这车续航能到400公里,那用户最大活动半径就是200公里,就像无加油机辅助的战斗机,计算作战半径的方法一样,超过这个活动半径,基本上意味着没法再回到出发地点。”

    埃隆·马斯克点了点头,说:“现阶段是这样,不过我们现阶段的目标用户也确实没有强烈的需求。”

    “我们的用户定位是精英群体,收入高、学历高,社会责任感也高,就像丰田普锐斯,美国燃油价格这么低,美国人普遍习惯大排量燃油汽车,普锐斯的燃油经济性真正在钱上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它不受大部分民众的喜欢。”

    “大部分民众不喜欢普锐斯,但是,它对那些高收入但有环保意识的精英群体吸引力却很高,你可以到硅谷、斯坦福、哈佛、mit看看,多数it工作者和大学教授,都喜欢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车,对普锐斯这种混动车的认可度极高,如果你去看了,你可能会觉得,丰田把所有的普锐斯都卖到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和大学里了。”

    “所以我们的第一阶段目标用户,就是这帮开普锐斯的人,他们的生活简单,两点一线,社会责任感爆棚,追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一辆续航三四百公里的豪华纯电动轿车,对他们的吸引力一定会非常大。”

    李牧摇了摇头,说:“埃隆,你现在的眼睛太聚焦了,这样反而不好!”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要用飞的才可以() 
听到李牧批评自己太聚焦,埃隆·马斯克多少有些尴尬。

    他一直不觉得太聚焦是什么问题,在他心里,聚焦才更容易成功。

    因为聚焦,往往意味着更专业,就像是自己聚焦可回收的运载火箭,聚焦纯电动汽车,在他的认知里,自己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

    不过,面对李牧,他虽然心里有些不太认可,但嘴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非常谦逊的问李牧:“李总,那你的意思呢?”

    李牧斩钉截铁的说:“特斯拉的定位,不应该是消费者的第二辆车、更不应该是燃油车的补充,它应该想办法成为没车人的首选车型、有车人的换代车型。”

    说着,李牧又道:“你想做到这一点,除了提前做好产能储备之外,还必须现在着手,想办法解决快速充电的技术问题。”

    埃隆·马斯克现在给特斯拉轿车的定位,就是“战斗机式”的使用方式。

    也就是说,理论上这车续航能到400公里,那用户最大活动半径就是200公里,就像无加油机辅助的战斗机,计算作战半径的方法一样,超过这个活动半径,基本上意味着没法再回到出发地点。

    但是,他不觉得200公里的作战半径有什么问题,因为在他看来,200公里已经足够了。

    不过他确实是在按照“用户第二辆车”的标准,来定义这200公里,如果用第一辆车或者唯一一辆车的标准来看,200公里是远远不够的,翻一倍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埃隆·马斯克创立特斯拉初期的思维误区。

    他觉得,特斯拉的成本很高,造出来一定是中高端车型,对喜欢开日系轿车或者美系皮卡的北美用户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消费不起,而能消费起这辆车的人,家里至少有一辆车打底,甚至有可能是多辆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足够了。

    而且,美国本身就是长在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他们动辄就开车跨州旅行,每年可能都要去几次拉斯维加斯、去几次迪士尼、去几次国家公园,在这样的需求下,如果只有一辆车,400公里的“作战半径”也不够。

    毕竟燃油车的理论作战半径是无穷尽的,加满一箱油不过也就五分钟而已,纯电车怎么都不可能比得了。

    所以,特斯拉在他眼里,就不是一个要面对所有汽车用户的产品,能吃下高端用户市场,就已经很厉害了。

    可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跟李牧说自己的看法,他怕李牧对这件事的定位太高,高到超出这件事本身的实际能力与意义。

    看着埃隆·马斯克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牧认真的说:“埃隆,我们一起做事情,你就不要再带着创业者的思维了。”

    埃隆·马斯克不解的看着李牧,创业者不带创业者的思维,那带什么思维?

    李牧看着他,说:“无论任何一个行业,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是赤脚上路,思维核心都是开源节流、积少成多,从0做到1是突破,从1做到2是发展,十年做到10就算是创业成功了,就像华夏一句俗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但是,别人可能需要积跬步,我们需要吗?我们不能走路,连跑都不行,要用飞的才可以!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花钱买一架飞机,实在不行造一艘火箭,然后能飞多快飞多快。”

    说着,李牧微微一顿,又道:“你记住,我们要做的是乘法,不是加法,哪怕我们经营不善,整个项目最终乘以0、甚至乘以负数,我也可以接受并且承担后果,但是我不能接受我们一点点的做加法。”

    埃隆·马斯克微微一怔,明白了李牧话里的意思,立刻开口道:“李总,我明白了,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尽快开始大功率充电技术的研发。”

    说着,他又道:“我个人想法是把充电效率提升到20千瓦时以上,这样的话,用户的充电时长就会大大缩短,一辆车在四到五个小时之内即可充满。”

    李牧嗯了一声,嘱咐道:“思路是对的,但野心不够,如果未来能解决100千瓦时,甚至200千瓦时功率的充电设备,让一辆特斯拉能够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充满电,或者补充80的电量,那就真的离大成不远了。”

    埃隆·马斯克惊讶的说:“这样的话,我们不但要研发快充技术,还要在电池组的管理上进行大幅度的优化调整,而且,100千瓦时以上的充电效率,对电网负荷太大了,如果几台100千万时的充电桩同时运作,功率能抵得上一个几百人的社区用电,很难大量铺设。”

    李牧笑着说道:“既然我们已经给用户安装了普通功率的充电桩,那为什么还要在小区这种地方建大功率充电设备呢?”

    说着,李牧又道:“大功率充电设备,不是让用户回家休息的时候使用的,它就像是加油站,是给用户中途补充能源的,把它们建在高速公路上、建在酒店、机场、车站附近,甚至可以建在远离市区却又备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上。”

    埃隆·马斯克说:“我懂您的意思,但这种大功率充电桩的供电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光是电网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李牧笑着说道:“其实一点都不难解决,把电网的问题交给电力公司去解决,我们只要让电力公司有利可图,剩下的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打个比方,华夏电价是4毛钱一千瓦时,我们可以按每千瓦时1元的费用向车主征收,因为是可以在中途快速延长续航的超级充电站,再加上超级充电站的附加费用,用户肯定是可以接受这个价格的,这笔钱,我们前期可以一分钱都不赚,全给电力公司,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高价卖电的出口,他们何乐而不为?”

    我们完全可以用我们的项目,去找他要加州政府的补贴。”

    埃隆·马斯克感叹道:“这样一来,电网的问题确实好解决,但是李总,超级充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成本,应该都不会太低,我们将来可能要在全球建几万甚至几十万台这样的设备,可是电价的差额给了电力公司,我们自己就没有利润了,这么高的成本,没有利润,又要做设备维护,我们很难支撑啊。”

    李牧提醒道:“把电价差让利给电力公司,是为了促使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供电问题,我刚才也说了,我们前期把差价都给他们,但是在中后期,需要逐渐拿回一定比例。”

    “你不要忘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推崇的趋势,我们可以去跟各地政府沟通,争取一些政策上的补贴和扶持。”

    “别的不说,就说加州,施瓦辛格马上就要上任州长,他当选前一直在大力呼吁环保问题,我们的产品正中他的下怀。”

    “我们可以争取让州政府给加州每一位购买特斯拉的用户一定的补贴,也可以让州政府给我们一定的减税,甚至可以让州政府免去超级充电桩用电的消费税和公共事业税;我们也可以把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全部外包给加州的某一家公司,然后帮助这家公司争取州政府的减税补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全线降低我们的成本,而且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

    上辈子新能源的各种补贴五花八门,李牧虽然没直接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但身处燕京,也了解了许多。

    国家和政府对环保确实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才会给新能源汽车各种各样的补贴,给厂家补贴,给消费者补贴,甚至减免购置税,李牧相信这不只是华夏,也是全球的一种趋势,现在,特斯拉要走在新能源行业的前列,更应该全力争取各地政府的补贴与帮助,这样一来,更能让特斯拉快速腾飞。

    埃隆·马斯克被李牧说的两眼放光,鸡贼如他的人也不曾想到,特斯拉的背后竟然有一个隐形的超级杠杆,可以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但前提是,特斯拉一定要发展的快、发展的好,不然一旦其他企业意识到这根超级杠杆,一定会不顾一切的蜂拥而至。

    李牧继续点他:“我不管你现在正在研究什么样的车型,超高端的也好、中高端的也好,你一定要把你需要的技术吃透然后做到合理降维,比如你的电池,你的电机,你的车架与底盘、你的电控以及所有的电子系统,先做到80分,然后就不要从80分往100分去做了,而是要从80分往60分去做。”

    “要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从而降低整辆车的参数和价位,从超高端,降到高端、中高端,再降到中端,如果我们能造出一辆跟凯美瑞差不多价格、差不多舒适度的车,又跟凯美瑞价格差不多,那我们躺着都赢了。”

    埃隆·马斯克连连点头:“李总,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李牧嗯了一声,说:“差不多明年,我会着手在华夏收购一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然后根据特斯拉的需求,对生产线进行彻底改造,将来一旦我们的车通过测试,就能立刻投入量产。”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就职典礼(上)() 
李牧希望特斯拉能够在技术上使劲向上突破,这是为了将来能够对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降维打击。

    就好像法拉利在f1上拼命砸钱一样,以他们的技术积淀,把f1的技术拿过来,稍微做做减法,就是一辆价值不菲的法拉利跑车。

    不过在李牧看来,这降的还远远不够。

    如果要让自己来做,自己就一路降到跟卡罗拉一个级别。

    也就是说,特斯拉的技术,上要能跟法拉利这种超跑正面刚,下要能直接跟卡罗拉这样的车型在性价比上叫板。

    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特斯拉本身要不断的进行研发与革新之外,自己还得提前做好基础布局。

    卡罗拉跟法拉利有可能归到一个集团名下,但不可能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所以,自己得提前做好产能布局。

    李牧心里有几个备选,国内的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吉利、长城,都先试着收一波。

    只要收了其中一个,就有了在国内生产乘用车的资质以及生产线,然后就迅速扩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新型平台,为特斯拉的量产做好准备。

    一旦特斯拉成熟车型问世,自己就立刻在国内推动与国家电网合作超级充电站的事情。

    上辈子特斯拉其实活的很苦逼,超级充电站几乎是一个一个建。

    在李牧看来,这种基础设备,哪能一个一个建,至少得一百个一百个的建,不但要铺设一线城市,还要铺设干线高速,要从新能源汽车刚起步的阶段,就尽量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说到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