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656部分

重生完美时代-第656部分

小说: 重生完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李牧却用自己整合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打造完整技术闭环的思维模式,一点点说服了钟鑫华。

    李牧在资源整合上的强大实力,也让钟鑫华明确的意识到:作为海康威视的亲生父母,无论是钟鑫华,还是海康威视、52所,都没有能力把“海康威视”这个孩子养好。

    万事最怕对比,自己养孩子,能保证孩子吃饱饭,有个书念,觉得就已经不错了,但是跟有实力的人对比之后才发现,自己没钱给他吃好的、给他穿好的,也没钱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没钱送他出国留学、更没钱给他一笔丰厚的起步资金让他自己创业,差距立现。

    虽然海康威视在将来强大无比,但是在眼下,海康威视成军还不到一年,他们根本不可能具备真正的远见与自信,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将来会有多强大。如果海康威视的团队,希望这个孩子最后平庸的碌碌无为,他可以不接受自己的建议,但如果他希望这孩子能够成为人上人,唯一的机会就是把孩子过继给自己,因为这些他满足不了的,自己都能满足。

    为了让钟鑫华心甘情愿,李牧直接戳出了他们最大的痛点:“你们现在缺钱搞研发,更缺钱搞硬件,自己连生产前端摄像设备的能力都没有,将来怎么给用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如果一旦有竞争对手可以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你们拿什么在市场防守?”

    这确实戳中了海康威视最大的痛点,缺钱,而且是缺大钱!

    李牧不提整套解决方案还好,一提这个概念,正好戳中了钟鑫华心里最郁闷的一处。

    整个海康威视都很希望能够做成一个产业链,钟鑫华做梦都希望,海康威视能够有一家自己的摄像设备生产企业,但是眼下海康威视根本没有能力涉及摄像设备的生产,这需要的资金成本太高,无论是海康威视还是52所都拿不出来。

    正是因为没钱玩硬件,海康威视当初才选择了“编解码技术”以及“后端储存产品”这两个研发成本较低的领域意图弯道超车,但是马力不足的车,超起车来也不容易,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轰鸣,就是提不上速,这种感觉很是痛苦。

    李牧趁热打铁,说:“如果海康威视愿意接受并购,我给未来的新公司投两亿资金,这其中的一个亿可以用来收购一家有一定实力的摄像设备生产企业,剩下的一个亿给你们共同研发,争取搞出一套完善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出来!至于后面的宣传、销售,你们完全不用操心,我会把我所有的资源都无条件导入进来,不算入估值。”

    钟鑫华心动了。

    他心动的速度,比李牧预想的要快得多,而且丝毫不加以掩饰。

    钟鑫华并非商人,也不是资本家,他是一个科研人员,虽然脱离了事业编制,但是这么多年做科研工作的习惯没有改变,他自己并没有太高的利益追求,所有的追求,其实都在于希望能够让海康威视发展得更好、能拿出更多行业领先的技术以及解决方案。

    对于一个扎根科研的人来说,充足的科研经费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是今天李牧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一口气拿进上亿的研发资金,钟鑫华已经恨不得立刻做主、答应李牧的要求了。

    李牧从钟鑫华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狂热,这种眼神,像极了当初自己看《绝命毒师》第三季第五集,当大毒枭gus带老白来到他为其打造的制毒实验室时,老白看到各种超高规格制毒设备时的那种兴奋与狂热。

    他坚信,像钟鑫华这种人,就是后世社会中最为缺乏的所谓“匠人”,自己许诺他能赚多少钱的意义不大,许诺能给他多少钱、让他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给他的研究带来多大的改善与促进,这才是最能吸引与打动他的地方。

    ……

    翌日一早,海康威视会议室。

    钟鑫华用激动不已的语气对所有人说:“这可是两个亿的现金啊同志们!李牧说了,这笔钱将以企业账面资金的形式,在合约签订之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直接汇到未来的牧野威视的账上!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答应牧野威视的并购,我们将立刻从眼下几百万投资都拉不进来的局面,转变为账面上拥有两亿可用资金的土豪级企业,虽然我们的股份占比低了很多,但是两亿资金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对海康威视眼下的核心团队来说,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搞科研,而不是搞资本,他们原本心里不接受并购的那根弦,在两亿资金的震慑下,一个照面就碎成了齑粉。

    海康威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想以一千五百万估值,牺牲20%的股份换三百万现金进来,但是被很多资本拒绝了,这当初对这帮国家科研所出来的天之骄子打击非常大,他们在那个时候才第一次认识到,资本市场的规律非常残酷,只为逐利,基本上不会为他们的学历、为他们的资历埋单。

    后来海康威视能够挣扎出来,还是靠一款新开发出来的视频处理板卡起死回生,但因为行业空间就这么一点点,所以说是起死回生,也就是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但还是没能真正渡过生存危险期。

    对一个几百万现金都弄不进来的团队来说,一下子有两亿资金可操控,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给把一个在饥荒中挣扎许久的难民,丢进了高端丰盛的自助餐厅,对只想要半个硬馒头的难民来说,这么多美味食物简直幸福的不知道该如何下嘴。

    海康威视的创始团队,整体上是一个坚持以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为主的创业团队,对他们这种创业方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李牧承诺的两亿资金,对整个团队的吸引力都大的出奇,简直是有着超乎寻常的魔力。

    海康威视的负责人,同样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陈恩超,此刻难掩激动的问钟鑫华:“李牧这两亿资助金,咱们团队做得了主吗?或者说,能做多大的主?”

    钟鑫华说:“最少五千万由我们做主的。”

    陈恩超问他:“为什么是五千万?”

    钟鑫华说:“李牧希望拿出一亿左右的资金,用来收购一家摄像设备生产企业,搭配我们海康威视在中后端的技术积累,直接把整个视频监控产业链彻底打通!”

    这句话一出,满堂皆惊。

    李牧要收购摄像设备生产企业一起并入未来的牧野威视?这可真是太好了!要知道这是海康威视一直以来最想尽快涉足的硬件领域!但是苦于没有实力,所以只能在中后端领域苦苦挣扎。

    这时候,钟鑫华又补充一句:“而且李牧承诺,具体收购哪家摄像设备生产企业,可以由咱们来做主!”

    陈恩超瞪大眼睛:“李牧真这么说?!”

    “千真万确!”钟鑫华连连点头,说:“李牧还说,在收购之后,剩下的钱全部用作研发资金!将近一个亿啊同志们!全部拿来做研发,这么大的魄力去哪里找?现如今别人投我们两百万,都对我们的业绩有明确要求,可李牧直接拿一个亿给我们做研发资金,就算到时候要和前端设备生产企业平分,也有差不多五千万的研发资金能最终落到咱们海康威视的团队头上,这么多研发资金,放在之前咱们谁敢想?咱们拿到这笔钱之后,能做多少事?能搞多少研究?”

    真正具备匠心的人,永远不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几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为匠人的脑子里最重视的,一定是自己产品的品质与口碑,而不是单纯的利润。

    海康威视将来的十几年里,或许会不断的商业化,但是,在这种企业起步的最开始,匠心一定是整个团队最重要的海康威视这几十名出身科研所的研究人员也是一样,他们现在想的,就是如何研发出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硬件以及更好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钱、资本,反而是没有那么的重视。

    陈恩超沉默片刻,忽然站起身来,说:“五千万估值,超出我们实际预想的估值差不多一倍了,又有足够的研发资金以及李牧整个生态的强力支撑,这才是最适合做大事的土壤,你们先回岗位继续工作,鑫华你陪我去趟所里,跟所里好好聊聊!”

    钟鑫华心下一喜,下意识的追问:“陈总,你这是答应了?”

    陈恩超急不可耐的说:“我恨不得现在就跟李牧签合同!可关键这么大的事我说的也不算,心动不如行动,你跟我一起,咱们现在就去所里汇报!”

第978章 蔚澜的私心() 
来杭城之前,李牧根本没想过拿下海康威视竟然会这么简单。

    为了防止跟海康威视打车轮战,他刻意带了林清雅和丁正林两个人一起,结果自己只是跟钟鑫华见了一轮,就在第二天收到了钟鑫华的反馈。

    海康威视,以及上级单位52所已经完全答应了李牧的并购意向,将整个海康威视连人带专利,全部并入未来的牧野威视架构内,占牧野威视20%股份。

    海康威视这20%的股份,其中有超过80%归属于52研究所,不过李牧不去在意这些细节,并购国有企业,有国有研究所占股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鉴于“牧野威视”还只是李牧一个口头承诺的虚拟公司,所以海康威视暂时还没办法跟李牧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所以双方专程签了一个意向书,以及一个基于意向书的框架协议,随后李牧就立刻把“牧野威视”注册的事情交给了林清雅与丁正林。

    李牧到杭城并购一家安防监控企业的消息在互联网行业里不胫而走,很多人都不明白,李牧的跳跃性为什么这么大,从互联网做到物流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从互联网做到安防监控,这就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李牧在杭城的时候,燕京市局召开了一个声势并不算太大的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警方公布了一起发生在燕京的、骇人听闻的绑架勒索案,这起案件中,受害人蔚澜的信息以及帮助破案的李牧相关信息都被隐去,虽然无法聚焦到个人身上,但媒体以及大众还是被这24小时就破获的案件细节所吸引。

    在发布会举行过后的第二天晚上,燕京市局的顾江河局长,就给李牧打了个电话,上来便先寒暄,询问李牧最近在忙什么。

    恰巧,李牧正在从杭城赶回老家海州的路上。

    原本李牧跟海康威视签完意向书之后,打算今天和林清雅、丁正林一起乘飞机返回燕京,但是李妈刚巧给李牧打了个电话,听说李牧在杭城,就让他顺道回家一趟。

    李牧国庆假期也不提回家的事情,甚至跑去更远的杭城都不说回家看看,在海州的李妈表示非常的不满意。

    李牧一见老妈不满意了,急忙二话不说的答应下来,准备“顺道”回家一趟。

    这一顺道,就顺的有些远了。

    杭城到海州开车至少要五个小时,没有飞机,李牧没办法,只能临时找赵贤良帮忙,从他公司借了两辆车,让王元朗三人陪自己回一趟海州。

    李牧下午六点钟才启程从杭城返回海州,这次回去,除了父母知道之外,李牧没有通知任何人,包括苏映雪。

    晚上八点,当李牧正在车上昏昏欲睡的时候,接到了顾江河的电话,一阵寒暄之后,李牧问他:“顾局,您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有什么公事?”

    顾江河哈哈一笑,说:“是啊,具体是这样,昨天新闻发布会上,把案情公布之后,市局的新闻中心今天接到好几个影视公司的电话,他们对整个案情的始末非常感兴趣,希望购买上次绑架案的版权,希望能够拍成电影,我把这件事跟部里的领导请示了一下,没想到部里的领导也很支持,所以倾向于由公安部出资一部分,再选一家靠谱的影视公司,双方共同出资来拍这部电影,所以我打电话过来,就是希望能够征得你跟蔚小姐的同意。”

    李牧一听说要拍电影,顿时便下意识的拒绝道:“顾局长,我觉得拍电影这种事就算了,我不太想把上次的案子弄得世人皆知。”

    顾江河说:“我们觉得这是件好事啊,也算是给社会一个震慑,让潜在的犯罪分子意识到,再隐蔽精妙的犯罪行为都会被破获。”

    李牧说:“顾局,你们要顾及到蔚澜的感受,作为受害者,她心里一定存有阴影,如果你们执意要拍这部电影,对她的影响一定非常大。”

    顾江河连忙说道:“李总你说的很对,蔚小姐作为受害者,必然是要被高度尊重的,我们觉得,你作为案件的深度参与者,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所以特意打电话来,先咨询一下你的个人意见。”

    李牧心情有些不爽,总觉得顾江河以及他的领导想把这件案子拍成电影,这心态多少有点自私,于是他语气有些生硬的说:“顾局长,这种事儿你咨询我的意义不大,就算我答应,蔚澜都不可能会答应。”

    顾江河忽然呵呵一声,笑着说:“李总,不瞒你说,蔚小姐已经答应了。”

    “什么?!”李牧瞬间被闪了一下,感觉就好像下楼梯的时候估计错误,原本以为下到了底,没想到还有一个台阶、一脚踩空时的那种感受。

    顾江河又重复了一遍,道:“蔚小姐已经答应了,给你打电话之前,我们新闻中心的一个女同事就已经跟蔚小姐沟通过了,蔚小姐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还说这对提高社会治安有一定帮助,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李牧莫名火大:“顾局长,你们怎么能跟她提这种要求呢?这也太不为她考虑了吧?你们把社会治安、人民安全的这种大道理摆出来,就算是她不答应,怕是也会被你们逼的答应了!”

    顾江河忙道:“李总,拍电影是部里的意思,我们征求蔚小姐同意的时候也确实非常委婉也非常为她考虑了,本来我是想亲自给蔚小姐打电话的,但是考虑蔚小姐可能会排斥,所以才让我们新闻中心的女同事跟她沟通,而且据我们那位女同事反应,蔚小姐答应的非常干脆,对影视化改变的唯二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隐去真实身份。”

    李牧觉得顾江河说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