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756部分

重生完美时代-第756部分

小说: 重生完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的,老子是李牧老师的粉!谁敢欺负李牧老师,就他妈是欺负我!”

    “求大神快把这批影视公司的混蛋人肉出来,老子要去找他们单挑!为李牧老师出气!”

    很快,网上针对这些影视公司的口诛笔伐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所有网民都群情激奋,恨透了这帮试图阻碍影视行业发展的影视公司!

    随后,每一家影视公司老板的资料都被人肉公布了出来,网民不知道这批人里到底都有哪些人参与了扼杀牧影票务系统的行为,所以为了避免漏伤,大家干脆一个不留的发动全面进攻!

    各大影视公司老板的电话号码被泄露出去,随后电话立刻被愤怒的网民打爆,除了打电话痛骂他们之外,更多打不进去电话的网友开始玩起了短信轰炸,一时间把所有影视公司老板的手机都逼得关了机。

    更高层的领导也了解到了整件事的经过,立刻向影视行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发布文件,非常明确的要求他们:决不能人为阻碍影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任何倒行逆施的行为都必须立刻改正并且设法补救,同时警告相关责任人,任何时候不允许再犯这种错误!

    管理部门迅速做出补救措施:立刻宣布撤回针对牧影票务系统的相关处罚决定,同时驳回所有业内人士的联名举报,同时声明,将绝对遵循市场规律,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一夜之间,局面便被李牧彻底改写!而他手中还握着一份新鲜出炉的详细名单,这上面有所有参与联名举报,甚至在网上抹黑牧影票务系统的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

    真正的反击,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1129章 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写下《如何扼杀一场进步》这篇文章的时候,李牧就已经决定,要跟这几十家影视公司对抗到底。

    此时此刻,牧影票务系统的胜败,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这套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李牧要借这个机会,把这种传统行业试图利用政策打压新鲜事物的做法彻底干掉,给这些既得利益者一次强力的打击,让将来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

    未来,会有更多像牧影票务系统一样的新鲜事物,对传统行业发动革命式的冲击,在李牧看来,只要新鲜事物合情合理合法,那么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冲击虽然残酷,但却是社会进步以及行业发展的必然,自由市场应该尊重每一次新鲜事物所发起的冲击,并且尊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但是,如果让既得利益者开了先河,让他们意识到产品、模式竞争不过对手的时候,可以借政策之手扼杀对方,那这个行业将来必然走向弯路。

    即便是移动、联通这样的运营商,也无法抗住手机wifi所带来的冲击,更无法抵抗微信带来的革新,虽然在手机wifi的问题上,他们没能坚持太久,但依旧影响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速度,如果在那个时代,华夏的国行手机就开始普及wifi功能,那么华夏的移动互联网必将更早起步,而且wifi的硬件设备也将更早迎来蓬勃发展。

    谁也不知道在那个阉割手机wifi功能的年代里,有多少优秀的产品和企业被扼杀于无形,如果那段时间手机硬件功能没有被阉割,或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诞生一个甚至多个百亿、千亿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或许华夏移动互联网能够更早的走向世界追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甚至打造出在西方移动互联网领域里举足轻重的软件应用,虽然这是个假命题,但依旧让李牧感觉细思恐极。

    所以,在李牧能力范围之内,他不希望华夏互联网行业在奋起直追的阶段,遭遇到任何不该有的阻力,这是他作为一个两辈子互联网人,这辈子对互联网不可推卸的责任感!

    牧影票务系统,是这辈子国内第一个与实体行业产生全面对抗的互联网产品。

    对其他产品来说,它们虽然会对一些实体产业带来影响,但由于发育时间短、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所以极少会上升到从市场到行业、再到从业人员的全方位对抗,更无法上升到政策层面的对抗,但是牧影票务系统成功做到了,所以,面对这些群起攻之的影视公司,李牧必须要保住它!

    现在,上级领导部门忽然转变态度,从管制变成肯定,这基本上就已经确保了牧影票务系统不会再受到任何政策冲击,牧影票务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就彻底被解决,那些影视公司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彻底丧失对牧影票务系统的干扰能力,但是这多余李牧来说,还远远不够!

    因为李牧的根本目标不光要保住牧影票务系统,还不能让它受到一丁点委屈!

    这帮影视公司想曲线救国、借刀杀人,单单粉碎他们的阴谋怎么能够?必须要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现在,李牧手里握着大量的内幕资料,只要曝光,绝对会让这几十家影视公司的老板名誉扫地,其中几个始作俑者恐怕将立刻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李牧现在还没有决定立刻放出这些资料,不是他心有不忍,而是最好的时机尚且未到!

    说到最好时机,在这件事上,刚从美国万里迢迢来到华夏、加入牧野科技的ben。clarkson给了李牧一个极好的建议。

    ben。clarkon…valley…azine》杂志担任主编,对互联网的理解极为深刻,所以李牧才把他挖过来,给他成立了一个战略研究办公室,让他来担任总顾问,这个战略研究办公室,其实就是李牧的智囊团,是他的第二大脑,职责就是为他思考、为他纠错、为他做一切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分析。

    对于这次牧影票务系统被影视公司联手抵制的事件,ben。clarkson给李牧的建议是:只要政府明确不再限制牧影票务系统的发展,那就尽量让这件事在海外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ben。clarkson的理由是:现在牧野科技已经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yy用户遍及世界各地,所以大家对牧野科技、对李牧的关注也是全球范围的,所以如果把牧影票务系统在国内遭到传统行业联手抵制并且试图借政扼杀行业进步的事情传递到海外,一定能带来非常大的世界影响力,到时候必然好处多多。

    首先,新闻事件能够增加曝光率,对企业的知名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件事情闹得越大,牧野科技就越能更多受益;

    其次,扼杀进步是全世界都非常抵制的事情,牧野科技可以借此在全球范围内博得更多的同情与好感;

    再次,扩大影响力,将对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影视公司带来更巨大的打击和更深远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前为牧影票务系统在全球做普及推广,为将来的全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牧影票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先进的革新,它的发展空间完全不会被局限在华夏,而且以现在世界电影票房的发展情况,越是发达国家,电影消费者的比例就越高,人均观影次数、人均贡献票房这些关键数据也就越高,正因为如此,这些群体对牧影票务系统的潜在需求也就越大!如果把这个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炒热,那牧影票务系统就彻底火了,到那个时候,整个北美、欧洲的民众都将提前了解到牧影票务系统的先进之处,未来牧影票务系统想进军全球票房市场,阻力也就瞬间减小了无数倍。

    ben。clarkson不但提出了这些建议,还对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他看来,这么做必然是好处多多,但是有一个必然前提,就是一定要等政府明确不限制牧影票务系统的发展,这是牧影票务系统的发展原则,它可以对抗整个影视行业,但决不能违背作为裁判的政府管控,想打影视行业的脸,就必须确保裁判不吹哨,如果裁判吹哨判犯规,无论是不是误判,自己都必须严格遵守。

    现在好了,裁判已经宣布不再干涉擂台选手的打法,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了!

    ben。clarkson的提议给了李牧极大的提示,如果把这次事件放在国内层面解决,只能算是击败了进犯的对手而已,自己得不到任何多余的收获,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动作搞大,直接吸引全世界的瞩目,提前为牧影票务系统的全球化做好铺垫!

    如果这次时间真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那么作为事件核心的牧影票务系统一定会让发达国家的民众惊奇无比并且充满期待!

    于是,李牧立刻与ben。clarkson商讨,一方面让他去联系更多的西方媒体,一方面让yy海外的运营团队将事件始末、相关资料以及李牧的博客翻译成各国语言,做好全球化推送的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这次事件中宣传牧影票务系统,李牧安排孔令宇,让人重做了一份逼格极高的演示视频,来演示用户如何利用牧影票务系统选片、购票、取票、观影的全系列流程,务必要给发达国家的民众带去一种极大的震撼,让他们惊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华夏,竟然在日常生活领域,拥有如此先进的解决方案,就像是后世让发达国家民众羡慕不已的共享单车、手机支付一样,让他们先对牧影票务系统产生同样的羡慕心理。

    李牧与ben。clarkson指定的具体执行计划,是等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再将那些影视公司的卑劣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公布出来,给他们一个想都想不到的超级惊喜、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这个时候,几乎国内所有影视公司的老板正在焦头烂额的应对来自整个社会的狂轰滥炸。

    那些没有参与扼杀牧影票务系统的影视公司老板格外恼火,自己什么都没做,结果因为同行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也牵连其中,被网友骂了个狗血淋头,而那些参与其中的影视公司老板就更郁闷了,所有的愿望落空、所有的努力都鸡飞蛋打不说,还惹上了一身的骚,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愤慨的网友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影视公司在背后下了黑手,所以眼下整个行业都在为他们这批人分担着巨大的压力。

    《英雄》的出品方此刻也是焦头烂额,其他影视公司的嫌疑虽然无法确定,但是他们因为在票房上被《那些年》血洗,又在舆论上被牧野科技压榨的毫无生存空间,所以几乎每一个网友都认为他们逃不开干系,对他们的攻击就明显比其他人更强烈,就连张大导演也备受冲击,网上到处都在谣传,说是他心眼太小,嫉恨牧野科技以及《那些年》的成功,所以才暗中策划了扼杀牧影票务系统的行为。

    舆论的压力给了张大导演极大的困扰,但是合作伙伴却不给他调整的机会,眼看坑牧影票务系统不成,立刻开始忙起了自己的“正事”,跟好莱坞的哈维沟通《英雄》的北美发行权。

第1130章 震惊全美() 
哈维本身对这个电影是比较看好的,但他真正看好的不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也不是这部电影单纯的商业价值,而是深度操作的价值。

    哈维就像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整形医生,他能够一眼看透一部电影的五官,并且找到最好的整形方案,这样的改动看似微小,却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影片脱颖而出。

    对《英雄》,他也早就有了一整套的运营方案,这套方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昆汀的名字揉进这部电影里,然后用昆汀的名声去吸引北美观众的票房。

    因为哈维心里很明白,北美观众并不懂华夏武侠文化,他们只是看个热闹、看个视觉效果、看个异域风情。

    从视觉效果层面来说,《英雄》已经没问题了,现在缺的就是一点忽悠观众的噱头。

    正因为观众看不懂这样的电影,所以才最好被忽悠,如果挂上张大导演的名字,在北美投三千万美元宣传,未必能获得三千万美元的票房,但是如果挂上昆汀的名字,就算是只有三十万的宣传,也能获得至少三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就是昆汀的号召力。

    而且昆汀本身就是一个风格化极其明显的大导演,他的观众就算看完了他的影片之后狗屁不懂,也一定会到处宣扬这部电影有多么的昆汀风格、多么的牛逼,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看不懂昆汀,反而都以自己能够看懂昆汀为荣。

    哈维是昆汀的伯乐,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让昆汀跟自己合作,所以只要把这部影片拿到手,再加上昆汀的名字,这部电影就能够在北美大赚一笔,而且最关键的是,华夏人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北美票房都没有信心,这也就意味着,他有极大的可能低价买断这部电影,然后拿到北美热炒一番、大赚一笔。

    上辈子的情况也确实就是如此,哈维用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的壳子买断了《英雄》的北美发行权,所谓买断,就是用一个价格买下之后,东西就归别人所有,赚多赚少和原本的版权方没有关系了。

    如果哈维出一百万美元买断《英雄》的北美票房,那么就算最后哈维用这部电影在北美赚取了几千万美元票房,和张大导演以及出品方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除了那一百万美元买断费之外,唯一能够收获的就是名声,这是提升身价和吹牛的资本。

    但是,这样包装出来的《英雄》虽然票房创下了华夏电影史在海外的票房纪录,但实际上对北美用户来说,他们绝大多数是在为昆汀买单,可能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张大导演究竟是谁。

    原本《英雄》的出品方是希望尽快跟哈维确定合作,以免李牧未来万一咬住《英雄》不放,就会把它的海外发展路线也给断了,所以尽早把版权卖给哈维,就可以摆脱被李牧围剿的风险。

    哈维本身也是准备尽快跟《英雄》的出品方确定版权协议的,但是当他得知《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极其惨淡之后,立刻就玩起了出尔反尔的小把戏,决定用票房失利作为借口,想进一步压低早就已经谈妥的版权买断费用,这让《英雄》的出品方格外恼火。

    但是,张大导演却建议出品方能够暂时别去计较钱的问题,尽快先跟哈维建立起合作,因为哈维在好莱坞的影响力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