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03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103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因为站在国家利益出发点上,我们才接手运十!别的不说,给运八充足的经费,能否改型达到百吨级的飞机?”谢凯的话,让苏兴国没法反驳。

    运八的总师欧阳绍修在这里。

    他们比谁都清楚,运八不可能具备大型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潜力。

    “苏联的图…95,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188吨,只要配套生产能力发展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型到百吨级?”作为总师,欧阳绍修根本不认同谢凯的话。

    “欧阳总师,这点我不否认。”谢凯点头,反正国内在三十年后,也没有发展出上百吨的涡桨飞机。

    苏联那样强悍的技术实力,为了达到三倍音速的飞行时间,人家用不锈钢制造出了苏…25!

    国内没有发动机。

    整体设计的经验技术同样不能比。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人没法跟苏联比,哪怕苏联人在一些领域的技术不如欧美。

    “民航客机,军用运输机,各国有多少采用涡桨飞机?随着科技进步,战争势态的发展,对于后勤补给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涡桨飞机能达到要求,各国为何拼命发展大型喷气式飞机?”谢凯的问题,让欧阳绍修无法回答。“涡桨飞机的费效比更高。”

    涡桨飞机会被淘汰,即使苏联的图…95,那也不过是五十年代的老型号了。

    现在只有一些改型,而没有新型号出现。

    “大飞机,关系到国家的国防战略安全,国内唯一110吨级别的大飞机,就是运十。现在自筹经费继续发展,有限的经费,不可能提供给别的不相关项目。我们双方的合作,建立在运十得到改进、发展基础上的。”谢凯再次强调。

    “所以,合作方式是我们开发项目,贵方作为分项目技术承接人,提供符合要求的技术成果。”郑宇成补充着说道,“要不然,没得合作。”

    “运十已经没有了生产工人跟生产厂房。”苏兴国提醒着郑宇成。

    借用秦飞的厂房跟设备生产,组装甚至都得秦飞的技术工人负责。

    “没有生产厂房,只是暂时的。至于没有技术工人,这就是笑话。只要我们达成协议,科研团队跟技术工人将会在第三架运十完成组装,可以飞起来后,一同来这边。”马凤山早就知道404的计划。

    麦道得到的5703厂,熟练技术工人至少有一半会跟随着过来。

    剩下的一半,等到麦道培养好了,同样也会过来。

    “如果不愿意合作,我们不介意出资再修建一个总装车间。”郑宇成的话,掷地有声。“那不需要多少经费。”

    秦飞的人通过军方的渠道知道郑宇成现在手中握着数千万经费,即将到账的还有上亿,并不认为他这话是吹牛。

    一个组装车间,并不需要投入多少。

    生产线在5703厂的那架运十组装完成后,都会因为不适合麦道的组装而被废弃,到时候项目团队将会搬迁。

    这些是属于运十项目的配套设施。

    运十如果没有人接手,被废弃了没人有意见。

    现在归属404,那东西就是404的。

    “我们这边没有的设备呢?”苏兴国问着郑宇成。

    “5703厂能搬过来的,就从那边搬过来;如果不能的,就重新生产。”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将会建设一条远比5703厂更先进的大飞机总装线。如果达成合作协议,这条线将由我们出资,我们双方共同使用。”

    要合作,肯定得给秦飞好处。

    运十生产线搬迁过来,秦飞得到的好处不仅是承担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跟技术提升,更大的好处是404帮他们建造一条大型飞机的生产线。

    他们在后续研发更大型飞机的时候,这方面的投资就不需要了。

    孙道乾等人一阵眼神交流后,没有直接作出答复,而是请郑宇成等人参观他们的运八生产线。

    “运八的生产车间,就可以组装运十,很多的设备可以共用,把他们的生产线升级到可以组装运十的程度,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跟投资……”在前去运八生产车间路上的时候,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介绍着秦飞生产线的情况。

    这段时间在秦飞,一行人一直都在全面考察秦飞生产线跟运十的差异,分析是否适合生产运十。

    若是不适合,要在秦飞的生产车间组装运十需要增加一些什么设备,投入多少,都是他们必须考察的。

    “那小子不像推出来当挡箭牌的,对于大飞机的认知,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欧阳绍修对着身边的孙道乾说道。

    之前他就觉得利用404的经费来发展他们运八的项目很困难。

    现在已经彻底证实。

    郑宇成不了解情况,马凤山等人不知道404有多少经费。

    为了节约经费,保住项目,都容易被说服。

    谢凯不同,知道404的经费多少,更了解经费投入到某个项目的重要性。

    “这么说来,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合作?”孙道乾有些不甘心。

    “只要有经费,开发出那些技术,依然属于咱们单位。军方目前没钱投资,自筹经费很难支撑。”欧阳绍修说道,“他们的生产线建设在我们这里,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们的配套厂可以承接一些零部件的制造,设计团队可以挑战更高技术难度……”

    如果合作,秦飞可以得到最大好处。

    只不过,他们想要得到的好处远不止如此。

    秦飞的组装车间,相比沪市的运十组装车间,一点都不觉得小。

    车间跨度超过六十米,整个车间更是长达两百米,同时在里面生产十多架运八,依然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这车间,就足以满足运十的组装需求。”马凤山指着空旷的车间说道,“旁边的小型车间,秦飞的地面试验台跟运十不同,我们需要重新安置铁鸟试验台及电网络地面模拟试验平台等,一个车间足以装下所有的试验设备。”

    秦飞的车间环境等,非常符合运十的组装生产。

    这里是国内最大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军用大飞机生产单位,自然不会差。

    “只要你们同意,我们就开始着手先期的技术资料搬运工作跟生产线改进投入。”郑宇成参观过运十的车间,两相一对比后,觉得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我们404坑人,绝对没有人能坑我们404。”

178 豪气的郑主任买不起的设备(月票1400加更)() 
“作为同是研究大飞机的兄弟单位,你这话太伤人了。”对于郑宇成的话,孙道乾极其不满。

    即使知道,也不要说出来嘛。

    “我们可以从贵方租借厂房。”谢凯提出解决方案,“使用的厂房等设施,毕竟是由贵方投资建设的。”

    秦飞想要经费,少量经费让双方合作更愉快,完全没必要太抠门。

    专门建设一个生产车间,在404不需要地皮成本,各种物资的运输成本更高昂。

    周围也没有配套。

    秦飞一家厂,可以提供飞机所有零件的配套。

    运十不同,并没有自己专门的生产工厂,整个飞机项目,是全国航空系统30多家研究院所,20多家航空发动机相关领域单位,200多家航空的系统集成。

    运十远比运八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

    “这事情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上报上级批准。”孙道乾打着官腔。

    郑宇成对他打官腔极其不满,“这事情根本不需要上级批准,你们就能决定的事情,要合作就合作,给句痛快话。”

    这事情确实不需要上级批准。

    军方经费紧缺,有限的经费都是先紧着最核心的技术项目,给下面单位的自主权利下放不少。

    很多单位都是在探索挣钱的道路。

    一时间,孙道乾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

    “郑主任,这样的合作是大事,毕竟我们这是军工单位……”苏兴国赶紧解围。

    “说得我们好像不是军工单位一样。都是军方下属单位,我就不相信,上级首长会阻止兄弟单位的合作!”郑宇成咄咄逼人。

    运十必须找到一个落脚的地点。

    麦道即将入场,运十的生产线必须找个地方给麦道腾出位置。

    何况,运十有很多的关键实验没有做。

    秦飞这边配套完善,有能力提供做运十关键实验的条件。

    这是马凤山跟程不时这些时间考察的结果。

    “老郑,这事情,我们再讨论讨论。”孙道乾跟郑宇成担心的一样,运十借用他们的厂房,研发团队等,别到时候鸠占鹊巢,影响到了运八的发展。

    “……”郑宇成正要说什么,却被谢凯给阻止了。

    “等他们先考虑考虑吧。”谢凯说道。

    郑宇成跟马凤山等人都不了解他的想法。

    回到秦飞的招待所之后,一行人坐在了招待所的会议室里面讨论跟秦飞的合作问题。

    “马总,秦飞这边是否知道我们运十团队进入他们这边后的具体工作?”谢凯知道众人心中疑惑,并没有直接解释。

    他们担心合作影响运十,秦飞的人担心合作影响运八。

    运八的产量,一直都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只说是设计改型工作,并没有说我们的进一步工作是全面更换材料,重新对整架飞机进行设计,并把大量未做完的实验给补上……”说道这方面,马凤山有些尴尬。

    运十的问题,只有项目团队跟少数人清楚。

    这几天运十进行高频率的频繁起降,让他们担忧越来越大。

    国外民航飞机主要结构件是以特种铝合金7075等为主整体锻压成型,国内没有与之性能相当的铝合金,就只能用军用飞机的LC4顶上。

    这种铝合金易裂、而且裂纹扩展快,抗腐蚀性差,而且不耐疲劳。

    在生产试制跟试飞过程中,这种问题就频繁暴露出来。

    更不要说整体大蒙皮用小蒙皮拼接,整体锻件用小块锻件焊接等毛病。

    在天上飞的那架运十,最为关键的整体结构疲劳强度实验都没做。

    目前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到处乱飞,整个团队的心在飞行时间快速累积的时候,也越来越紧张。

    运十,这个本该下马的大飞机项目,由于没有做疲劳寿命实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守估计飞行寿命只有200个小时!

    是的,只有两百小时。

    404接手前,就已经飞行了177个小时,接手之后几次大航程的飞行,让飞行时间在昨天晚上的这次飞行之后,达到了201。5小时。

    再继续飞,没有完善的准备工作,谁都不敢再放飞。

    这一点,运十设计团队知道,404的核心管理层也清楚。

    秦飞却不知道,他们以为,运十团队进来后,将会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他们试探了多次,询问我们的生产数量。”程不时苦笑着说道。

    “使用寿命两百小时的飞机,我们能生产多少?”郑宇成嘴角抽搐。

    今天运十的飞行时间超过两百小时,他的心都悬着。

    一直到飞机降落,才放下悬着的心。

    如果有选择,他真心不愿意坐运十这样的专机。

    他甚至有些恨马凤山,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告诉他运十的使用寿命保守估计只能飞两百小时。

    马凤山跟程不时都是脸色尴尬,很想说200小时只是保守估计,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这几天,对运十进行全面的检查,该更换的部件就进行更换,机组成员跟技术保障团队一定得确保安全。”谢凯没说是保障飞机安全还是人员安全。

    “只要有任何隐患,我们都不会让它起飞的。”程不时点头说道。

    他们知道,一旦飞机在天空失事将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飞行寿命两百小时的飞机,穷得叮当响的军方哪里用得起?

    搞出了预警机,军方也不会要的。

    “这点咱们知道就行了。国外在民用7075航空铝材方面不限制国内采购,下一批的制造全部采用进口7075的航空铝材。”谢凯对着马凤山等人说道。“该出的钱,一分不能少!”

    “整体结构件呢?”程不时问道。

    很多关键设备,国内没有。

    比如,五万吨以上的大压机。

    “国内最大的模锻机是西南铝厂73年投产的3万吨模锻机,我们的主体结构件需要至少五万吨以上的模锻机,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得拥有更大吨位的模锻机,至少得65000吨……”马凤山看着郑宇成说道,“如果经费充足,或许我们可以从苏联采购一台65000吨的大型模锻机。”

    “既然这东西这么关键,咱们就买一套呗。”郑宇成漫不经心地说道。

    谢凯顿时就跳了起来,“想都别想!”

    老家伙还真敢说。

    65000吨的模锻机,一台的价格都是上亿,美元!

    整个404基地把所有家底都卖了,也买不回来一台。

    “不就是一台机器嘛,你反应这么大干什么?”郑宇成无法理解谢凯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马凤山本来就没报希望,一直都注意着谢凯的反应呢。

    “法国飞机配件制造商AD公司为了向空客提供合格的关键结构件,在76年时向苏联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订购了一台65000吨多向模锻液压机,附加条件有些什么不知道,不过价格超过了两亿美元……”谢凯知道郑宇成不清楚这东西的价格。

    “啥?一台机器值两亿美元?还是76年?”郑宇成吓得站了起来。

    在他的认知中,一台机器顶天也就几百万美元了。

    谢凯并不鄙视郑宇成。

    404基地以前没有跟航空航天相关的项目,即使有,也不需要郑宇成解决,不知道航空航天产业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就是大压机情有可原。

    “你以为呢?”谢凯看着郑宇成,“即使把我们404给卖了,我们也买不起。全世界,加起来估计也不会超过40台……”

    郑宇成有些尴尬。

    苏联即使愿意卖,他们也真的买不起。

    “其实我们的运十飞机,4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