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39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139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国荣在一边有些尴尬,各个单位现在都在找关系,希望能拿下来,沈鸿部长整天都在应付他们。

    到目前为止,总体负责的二重也不清楚404的人对这项目怎么想,郑宇成说是要去蓉城看大熊猫,谁都清楚他不过是去躲清闲。

    “很多技术水平都相差不大,以前搞大会战,会按照各个系统领域,把业务分配给相关单位。沈鸿部长对这方面很有经验,可现在依然头痛。国家投资的不会太多,主要得单位自筹部分经费,一旦他们的设备配套跟不上,就会严重拖累整个大压机的建造……”褚国荣说道。

    几人到了招待所的食堂里,这会儿人不少,大多数都是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有些坐在一起高兴地交流,有些则是跟旁边不远处的人如同仇人般对视。

    “这些都是?”谢凯走在门口,就发现招待所食堂里面气氛的不对。

    二重的招待所能住下这么多人?

    “都是,国内顶级的单位,不少都在这里了。”褚国荣点了点头,他知道谢凯在这项目中话语权很大。

    “褚总,来,一起喝两杯!”一桌坐着七八人,大多数都是四五十身材消瘦的干部,其中一人见褚国荣进来,站起来笑着招呼。

    “唐主任,我这有朋友,就不叼扰了,你们喝着!”褚国荣摇头说道。

    不少人跟褚国荣打招呼。

    那桌的人倒也不强求,一路上,不少人打招呼。

    褚国荣把几人带到了二楼的包间里面,才清静过来。

    “褚总,除了提供原材料的钢板钢锭,铸造件浇筑你们这边没有什么问题吧?”等待上菜的时候,谢凯看似随意地问着褚国荣。

    原本八万吨大压机,所有机械部分都是在二重加工生产的。

    当然,最后这台八万吨的大压机也是安装在二重的模锻大压机厂房中。

    “这次的浇筑非常困难,根据设计图,有好几个主要零件重量都是上百吨,特别是活动横梁,根据计算,仅仅是活动横梁的中梁,就需要超过六百吨的钢水……”褚国荣对这台压机并没有郑宇成等人乐观。

    “所以呢?”谢凯依然平静。

    郑宇成有点迷茫。

    “即使任何单位拿到手,最后依然得根据目前的技术实力做出调整,升级技术能力……沈鸿部长现在就是在考虑这方面的情况。”褚国荣开口说道,“如果把65000吨大压机降低到45000吨,技术难度将会小很多。”

    “这问题不用说了,没得商量!”郑宇成毫不犹豫地说道。

    在之前,就已经强调了,而且65000吨大压机的设计图同样有了。

    谢凯则是没有去反驳。

    无论二重是为了他们的私心,还是为了别的,事实应该是如此。

    大压机对于国家工业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军方同样也是在往里面投资,国家工业部门甚至给予配套支持。

    从这些方面看,当初下马大压机,问题应该不仅仅是众多的战机导弹项目下马。

    “这事情,我们再找沈鸿部长谈谈吧。”谢凯示意郑宇成不要着急,恰好这时候菜上来了。

    已经快九点了,郑宇成心中不舒服,也没喝酒,很快几人就吃完饭,随后去找沈鸿。

    沈鸿所在的房间门口,围了不少人,都是前来说情的单位。

    好不容易,几人才挤进了沈鸿的房间。

    “我们必须降低制造难度。65000吨大压机制造难度太大,很多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沈鸿见着郑宇成,第一句话就让郑宇成变了脸色。

    “沈部长,您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郑宇成急了,“这东西投资本来就不小,我们如果制造小的,以后需要更大的大压机,需要的成本……”

    郑宇成完全想不到,为什么仅仅只是离开一天多的时间,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我跟众多单位的负责人都讨论过,他们对于自己的情况了解的非常清楚。六万五千吨大压机的很多零部件制造,都是目前国内无法解决的……”沈鸿的脸色很严肃。

    “可以组织技术攻关啊!整合大家的力量,集中一起想办法。当年搞万吨大压机,不都是这样干出来的?”郑宇成急切地说道。

    沈鸿看着他,脸上很是无奈,“我们都想。就连45000吨大压机,也需要组织技术攻关,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搞出来。”

    “之前您可不是这样说的……”郑宇成看着沈鸿。

    “我只说过,有可能,这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宇成同志,工业基础,大家都清楚。当年的那种赶英超美的想法,不应该再在这个时代出现……”沈鸿看着郑宇成,语重心长地说道。

    谢凯的心脏如同猛遭雷击。

    这段时间,随着各个项目的顺利展开,基地的资金越来越多,他跟郑宇成等人都开始变得膨胀起来。

    郑宇成说的理由是正确的,甚至他也觉得,只要能凝聚全国的力量,没有什么是干不出来的。

    想想当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国内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靠着算盘计算各种参数,搞出了蘑菇弹,搞出了导弹!

    他明知道目前国家工业基础对于挑战65000吨大压机的制造完全不够格,为了在制造实力方面提高上去,郑宇成强行要求制造65000吨大压机,他没有任何的阻止。

    明知道郑宇成的性格张扬,他曾经在郑宇成搞回运十项目的时候就提醒自己,必须谨慎,否则404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可到现在,膨胀的自信心,依然让他开始期待弄出65000吨的大压机。

    甚至期待运十之后的改型,220吨大飞机出现,歼十,歼二十等……

    当年赶英超美的后果,谢凯清楚。

    最终国家用了多少年才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英国?即使在他重生的那个时代,经济总量距离美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说实在的,我们也希望能搞出65000吨大压机,可现实情况无法支撑我们的想法。”褚国荣说道,“如果强行上马65000吨大压机,再给我们十年时间来完善各种配套,提升技术实力,应该没问题的。”

    郑宇成的心中,这一刻根本找不到词来形容。

    满心的期待,最后都化成了泡影。

    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是笑还是哭。

    看着郑宇成跟谢凯两人表情各异,沈鸿也不知道如何出言安慰他们。

    “现在我们有两个方案,要么就搞65000吨大压机,时间上,没法保证;其次就是搞45000吨,三年内,可以完成制造。”

236 新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与回报() 


237 不得人心的招标(月票2250加更)() 
“传统制造工艺,技术性能更可靠,对吧?”郑宇成问道。

    沈鸿点头,眉头皱了起来。

    如果郑宇成要求采用传统的制造工艺来生产这台大压机,他们这么多工作就白做了。

    “不,我们采取新工艺。即使成本高一些,我们也愿意承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风险!”谢凯知道郑宇成的想法。

    运十的核心框架结构,45000吨的大压机就能解决,郑宇成原来是为了后续的项目,现在明知道不可行,就退而求其次。

    沈鸿的话,不仅让谢凯反省自己,郑宇成同样不是傻子。

    两人都被浇了一盆凉水,如果还不能醒悟,404基地就真的没救了。

    “他们不是说风险更高?我们先搞出45000吨的,解决目前我们的困境再说。”郑宇成对谢凯说道,“新技术什么的让他们自己去搞,去验证。”

    “我们未来需要65000吨的大压机,甚至更大的大压机。这点风险,我们现在如果不冒,也不会有别人去冒的。等到我们到时候需要,开始建造65000吨大压机的时候,我们还得面临使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谢凯对郑宇成解释着。

    郑宇成一下子变得保守起来,这是好事情。

    可他保得不愿意去冒采用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这就不是好事情了。

    “苏联在建造75000吨大压机的时候,采用非预应力结构,尤其是没有计算机进行模拟,所冒的风险远比我们更大。我们有计算机进行分析对比,即使出了问题,很快也可以进行更正,在三年时间内采用传统铸造工艺来完成建造……”沈鸿对郑宇成解释着。

    他希望郑宇成能同意采用新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让后面的6。5万吨大压机技术得到验证。

    “成本呢?”郑宇成问道。

    如果失败,再采取传统的工艺生产,需要的经费,至少是数千万甚至更多。

    “……”沈鸿没法回答。

    一旦失败,成本依然得由404来承担。

    用404的经费去验证华清大学跟二重的技术设计成果。

    “我们承担!”谢凯坚定地说道,“至少,这比我们直接上马65000吨大压机的成本将会减少很多。”

    谢凯说成本由404负担,郑宇成还能说什么?

    “其他人知道我们搞的项目吗?他们能接受吨位降低两万吨?”郑宇成转移了话题。

    “我们公布的就是建造45000吨的大压机。”沈鸿平静地说道,“我们没法承担挑战制造65000吨大压机失败的后果。”

    国内对于这种顶级的制造装备,一直都是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

    工业基础薄弱,投资巨大,国内需求的又不是特别迫切。

    当然,这是对不了解技术生产领域的人来说的。

    军工系统的人,都清楚这种装备意味着什么。

    “那就这样吧。”郑宇成的回答有些无力。

    谢凯看着沈鸿,却有想法,“沈部长,关于这次任务分配,您是如何考虑的?”

    本来沈鸿同意出面亲自主持工作,谢凯他们就不应该对任务安排指手画脚。

    中国没有谁比沈鸿对于这些大型项目的工作安排更合适。

    “原本是计划下放到各个有经验,技术基础好的单位。不过现在我也在愁这事情,外面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大家现在都缺项目。”沈鸿一说工作安排,就有些发愁。

    以前搞九大套的时候,完全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大家都有着计划任务,对于这些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他们的管理者根本就不太感兴趣。

    现在不同,技术难度越大,意味着他们能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

    “咱们采取招标的方式,您看如何?”谢凯试探性问道。

    “招标?”沈鸿跟褚国荣都是有些不解。

    这个项目如何招标?

    “把整个大压机分成各个系统,可以按照功能部件或者零部件类型的不同而去划分……机械部分,我们提出设计方案跟建造要求,各个有实力的单位以他们的势力自己报价,报需要的时间……”谢凯仔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希望整个生产过程是可控的。

    市场化,国内一直在开始搞,但是依然有着很多的企业是在靠着国家计划订单在生存。

    如果按照沈鸿的想法,即使把任务下放到各个单位,他们都不一定会有紧迫感或者太大压力。

    “按照市场化进行运行?”沈鸿问道。

    谢凯点了点头。

    褚国荣脸上变得惊喜起来,如此一来,多少单位有实力跟他们二重的人竞争?

    在全国范围内,二重在这方面的技术经验跟技术基础都是顶级的。

    之前郑宇成一直都拒绝跟他们一起吃饭喝酒,让他们无法找到机会跟郑宇成他们沟通,从郑宇成这边拿下项目。

    “对,我们单位本身就是市场化道路探索的单位。自筹经费,自负盈亏……”郑宇成也明白了谢凯的意思,“既然要承接我们的项目,他们就不能只拿经费不干活,即使最终无法按时间提供我们需要的零部件,他们也不承受任何的惩罚。”

    沈鸿一时间有些为难了。

    技术攻关大会战,本来就是全国各个单位协同搞,工作安排很不容易。

    必须让各个部门,各家单位放弃他们的一些利益更想法。

    谢凯提出来的招标,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他觉得,这将会受到所有人抵制。

    “这事情大家不一定能接受啊。”沈鸿想了想,苦笑着说道。

    “是否能接受,我们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提出来。能接受的留下,无法接受的离开。如此一来,我们也不得罪人!”郑宇成平静地说道。

    国企那些毛病,他比谁都清楚,原本404也是他们的一员。

    在缺乏经费的时候,只要先拿到项目,搞到经费,至于后续,慢慢地拖着。

    到了最后,甚至不得不继续投入研究经费。

    如此一来,项目跟经费最终到了有关系的单位,不一定能到已经开始市场化的单位。

    按照老爷子的说法,让一部分得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

    经费不多,不可能还如同以前那样吃大锅饭,甚至让别的单位把404有限的经费挪用了。

    “这样也行,按照你们的要求来吧。明天早上八点半,在二重的大会议室里面要求所有过来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先提出这个看看大家的反应再说。”

    沈鸿考虑了好一阵之后,才开口说道。

    褚国荣一直在场,原本就希望他们二重把整个项目全部吃下呢。

    现在好了,404的人自己提出采用招标的模式进行,他们的这种想法就有了实现的机会。

    “你的这办法,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在一开始谈判过程中,需要的时间就多了。”郑宇成对谢凯提出的招标模式,很满意。“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国内最好的技术合作。”

    “也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很多单位可能无法接受我们的这条件。”谢凯没有郑宇成这样乐观。

    “怎么会呢?他们要是技术实力不够,把我们的项目拿下,最终拖累了进度,会被罚款的……”郑宇成说道,“我们的压力也将会减轻很多。”

    原来的计划中,是404基地提供所有的经费。

    现在谢凯改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