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43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143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航等部门不是都有吗?”杜胜峰不明白。

    郑宇成倒是知道谢凯的心思,“小谢的意思是,在基地里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上端材料加工,到后续的机械加工,尽量都在那个基地或者周边区域完成。”

    配套集中,将会省却一大堆的经费。

    “这个得跟材料研究所等单位沟通。”杜胜峰一说这事情就没法做主,要跟别的单位沟通,搞得郑宇成非常不满。

    “咱们先不着急,总能想到办法的。”郑宇成见谢凯发愁,安慰着他。

    谢凯苦笑,“我着急个啥?”

    杜胜峰看着两人,不明白他们说的什么意思。

    一行人在离开了西航的时候,直接往秦飞而去。

    锻压基地将会建设在秦飞旁边,也是属于平原地带,建设锻压基地倒是比较合适。

    “郑主任,您来了?”马凤山亲自来迎接几人。

    “马总,你不是在二重那边?”谢凯好奇,马凤山不是在二重张罗着弄大压机的事情么?

    啥时候回来的?

    “研究所正在组织往这边搬迁,第一批人员这几天就会过来,得准备好一切。”马凤山解释着,“小程在那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研究所的同志什么时候过来?”郑宇成问道。

    “今天晚上那边就上火车了。”

    “马总,咱们那架运十样机组装到什么程度了?”谢凯担心的是5703厂车间里面的那架飞机是什么情况。

    国内跟麦道的合作,在五月份就会签约。

    签约后,麦道就会开始对5703厂动手了,必须得赶在这个时间前把他们的那架样机组装完成,而且还必须完成地面测试工作,让飞机能从沪市飞到秦飞的试飞机场里面。

    “正在加班加点组装。应该可以在五月底完成组装。”马凤山看着谢凯,不明白他这会儿怎么问这个,年前他向郑宇成汇报过啊。

    “能在五月之前组装完成吗?必须拥有起飞能力!”谢凯有些着急。“麦道跟国内的合作,现在谈判到了最后阶段,如果不出意外,可能会在五月份就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谈了太多时间了。”

    “这么快?”郑宇成一脸担忧。

    麦道公司进来,绝对是来者不善的。

    “没有听说啊,不过过年前这段时间,5703厂的领导跟沪市的主管领导们往首都跑的时间不短。年前麦道的人到组装厂又参观了一次。”马凤山也皱起了眉头。

    “怎么,你们跟麦道之间有什么矛盾?”杜胜峰在一边听得糊涂。

    麦道是干啥的?

    “矛盾大了去了,可以说不共戴天!”郑宇成恨恨地说道,“如果不是他们,我们何至于得借用秦飞的组装车间跟厂房?”

    “麦道公司干啥的?”杜胜峰真不知道麦道公司。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他们进来了,运十给他们腾地方呢……”谢凯简单给杜胜峰解释了一下。

    他可不因为杜胜峰是领导干部就给他解释,而是有目的的。

    “杜主任,您在铁路系统关系如何?”谢凯的问题跨度太大,一时间让几人都有些搞不清楚他的目的。

    “还行吧,如果你们要运输啥东西,搞几个货运列车批次没有问题。如果是车皮,就更好说了,全国各地,只要火车能到的,你们开口就行。”杜胜峰这还真不吹牛。

    作为主管一个区域的国防科工委主任,跟铁道系统关系肯定得好,毕竟很多的军事物资都需要通过铁路运输。

    “你是想在麦道进来之前就把运十的相关设备全部搬走?”郑宇成明白了谢凯的目的。

    马凤山在这事情上,没法发表意见。

    “搬厂?”杜胜峰问道。

    “对,5703厂里面的运十生产线,那些设备,都是国家投资的,运十的配套装备,很多都是运十这样大飞机专用的,秦飞这边都没有。后面要组装新的运十,或者对前面的样机进行关键部位的零件更换,需要重新生产……”谢凯点头说道。

    运十生产线,根本就没法用于麦道的生产。

    麦道进来,这些生产线的命运就是被废弃,堆放在一边生锈什么的。

    “这样干,到时候会不会出事情?”马凤山有些担忧。

    “马总,您应该清楚,一旦他们双方签署了合同,5703厂所有的一切就都得归属新的合资公司!没有签署合同的时候,都是属于运十项目,我们搬迁,谁都不能说什么!当然,没人知道更好。”谢凯说道。

    从一开始就准备留个空壳子给麦道,谢凯并没有觉得这事情会有什么不地道的。

    麦道进来本就没有安好心,如果说他们来帮助中国发展民航飞机制造业,估计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的。

    “你们到时候准备好,列车什么时候需要,提前三天给我打电话。”杜胜峰舔了舔嘴唇,对着谢凯跟郑宇成说道,“那些设备是搬到这边吧?”

    谢凯脸色怪异地看着他,感情这家伙是因为这个才帮忙。

    “我们还有别的地方安置那些设备么?第一架运十已经停飞了……”谢凯叹了一口气。

    一边的马凤山也是脸色尴尬。

    有了充足的经费,运十却不敢随便飞,现在每飞行一次,都必须做出更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下一次飞行的时候,飞机不会在万米高空就这样解体了。

    “这事情还真得张罗了。”郑宇成说道。

    马凤山见两人都盯着自己,“加快速度,在三月底就能完成组装,地面测试能在二十天内完成,只要没有大的问题……”

    “在完成组装的时候,一些不再需要的设备,就准备打包,逐步运输走,马总,5703厂那边的领导们,就得靠你们给他们打招呼了……”谢凯说道。

    “这事儿我找个时间去一趟,毕竟不是小事。”郑宇成见马凤山为难,主动把事情给揽过来了。

    干这种坑人利己的事情,他最擅长了。

    “这事情得低调一点啊。”谢凯提醒郑宇成。

    把5703厂给搬空,弄走一批熟练工人,这些事情一旦被发现,肯定会起很大波澜的。

    “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熟练技术工人弄到这边。”郑宇成说道,“组装一架运十,要不了多少人。逐步有工人辞职下海,谁都没法阻止不是?也不容易被发现……”

243 即将解体的第一架运十(月票2450加更)() 
“熟练技术工人,也是生产线的一部分对吧?难道我说的有什么错?”郑宇成见周围的人都憋着笑看他,尴尬地问道。

    “没错,这想法很好,非常好!”谢凯憋着笑,“老郑啊,你不觉得你太阴险了么?要是麦道的人知道了,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满世界追杀你?”

    “怎么就成了我阴险了?当初可是你出的这个主意。”郑宇成诧异地说道。

    说把5703厂搬空,如何操作,明显是谢凯这小子提出来的啊。

    当然,他也提过,绝对没有谢凯说的方案那样完善。

    “得,这咱们还要不要干正事儿?”杜胜峰心中暗自惊讶,难怪郑宇成走哪里都带着这小子,不是省油的灯啊。

    亏得没有得罪这小子,否则以后什么时候被阴了,自己都不知道。

    “秦飞这边的这架运十现在什么情况了?”郑宇成一边走,一边问着马凤山。

    两百小时的安全飞行时间过去了,到现在,第一架试飞的样机已经飞了237个小时,主体框梁结构焊缝的位置已经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纹了。

    现在如何解决这架样机,是重新弄了之后继续试飞,获得更多飞行数据,还是干脆就全面停止试飞,等到另外一架组装完成后接着试飞,必须得拿出主意。

    “我们的意见是重新焊接,然后继续试飞!”马凤山沉重地说道,“新的那架很多问题无法暴露出来。”

    “咱们这个不是经过了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构强度的计算数据跟实际数据差多少?”谢凯问道。

    运十在他们接手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这些问题了。

    所以没有谁再去追究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或者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他们都清楚,缺乏大压机,生产出来的核心部位结构件无法达到设计的强度。

    上百吨的飞行重量在天空中不断地进行飞行,让飞机承受所有重力的关键位置出现裂纹,大家心中都是有数的。

    “实际上的情况跟模拟分析得出的数据相差不大。另外一架飞机组装完成之后,安全飞行时间可以提高到三百小时,这对于商业飞机来说,也是于事无补。”马总说道。

    “能提高这么多时间?”谢凯好奇,“不都是采用相同的加工方式跟装配方式吗?”

    “零部件的生产在运十第一架样机试飞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就逐步在改善强度结构问题,装配的时候采取的工艺也有所提升。”马总解释着,“不过在主体结构件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大压机,大型锻件无法一次成型,最终依然都采用小锻件拼接的方式……”

    依然是关键工艺缺失造成的问题。

    “这么说来,只要大压机搞不出来,运十面临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郑宇成苦着脸问道。

    现在越想,越觉得当初太过理想。

    “是的,45000吨大压机搞出来,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主体结构部分的框梁结构,一次锻压成型,整体进行加工,才能解决这问题,否则无法解决结构强度达不到设计寿命的问题。”马凤山说道。

    几人已经走到了秦飞的运八装配车间外面。

    身体巨大的运十就这样孤零零地停在组装车间厂房外的巨大跑道上面。

    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来飞机里面的情况。

    马凤山的带领下,几人上了飞机,在飞机内部,特别是机身中部的位置,有些内饰已经被拆开,可以清楚地看到机身框梁的结构。

    一些原本运十团队的设计人员正在机舱内部进行着各种检查,不断在他们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着。

    “没有啥裂纹啊。”郑宇成无论怎么瞧,都看不到飞机大梁上焊缝上的裂纹。

    “肉眼看不出来,用放大镜就能清楚看到。”马凤山从旁边工作人员手中拿了一个放大镜递给郑宇成。

    郑宇成把放大镜凑近焊缝,自己再凑上去,就发现了里面细如发丝很短的裂缝。

    “上面的位置不是太多,越到机舱承受重量的位置,裂纹越密集。检查的时候就是发现了这些裂纹出现,所以现在才停止飞行……”马凤山带着几人从梯子下到机腹的货舱里面,指着底部的框梁裸露出来的位置说道。

    底部承受整个飞机重量的打量,由于不是一次成型,分段锻造之后采用焊接方法进行连接,形成一根长长的大粱,承受整个飞机的重量。

    有些地方,甚至不用放大镜,在手电筒提供的光亮下,就能看到密布的裂纹。

    铝合金表面加工光滑,有点异常都能看得清楚。

    “如果这架飞机要继续飞,就必须更换大梁。”马凤山看着郑宇成,小声地开口说道。

    “其他框梁结构不是也有了裂纹?”郑宇成不解。

    “同样有,一边测试一边进行更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数据。”马凤山说道。

    谢凯一直都在观察内部的各种主体部分结构,最核心的结构件有了问题,承受整个飞机重量的大粱有了问题,这架飞机已经没有继续飞行的必要了。

    必须得报废。

    否则,在下一次飞行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解体。

    “报废吧!”谢凯叹了一口气。

    谁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可又不得不接受。

    “更换大梁,框梁结构,可以重新飞行,并不影响安全。比起重新制造,将会节省至少四分之三的成本。”马凤山急忙说道。

    他们考虑的是成本问题。

    404自己筹资,让运十飞机能继续进行下去,他们不能不帮着考虑节省成本。

    “你的意见是报废?”郑宇成想要提醒谢凯,一架飞机的成本好几千万。

    即使主体结构无法使用,其他的一些东西还能用啊。

    “马总,我知道您是考虑节约成本的问题。如同您说的,只是更换大梁等,需要的成本也就不到千万,但是新的大梁跟主要受力的框梁如果无法解决强度结构问题,依然是采用原来的加工工艺,最终也不过再飞行三百小时……仅仅是更换这些核心结构件的成本,哪怕按照六百万算,一个小时也得两万块!”谢凯对马凤山计算着成本。

    这些费用,根本就不包括工时费用,试飞过程需要的燃油费用等。

    “可不继续飞,还有一些隐藏的故障不会暴露出来。”马总也清楚,谢凯说的事实。

    几人从飞机里面出来,站在一边看着这架静静停在跑道上的飞机,所有人都是心思复杂。

    外面光鲜的外表,没有任何人清楚内部的情况。

    如果把外面的蒙皮去掉,或许也会发现机身主体框架部分那些焊接位置会有着各种问题。

    没有大型锻压机!

    关键结构部分无法承受起飞跟降落时候的巨大冲击力。

    “起落架有问题吗?”谢凯问道。

    “暂时还没有检查出来,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至少还能再飞行300个架次。这是三万吨大压机锻造的,结构强度虽然跟设计的不相符,勉强能保证。”

    “这是不是目前关于运十,我们听到的最好消息?”郑宇成开玩笑地问道。“很多飞机事故,都因为起落架出现的。”

    却没人笑得出来。

    国家投资了五亿多的经费,到现在,出现这样一个结果。

    继续飞,谁都不敢保证在下一个飞行批次中不会解体。

    金属疲劳度,在没有达到本有的使用寿命的时候,除非有着外力因素,否则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一旦达到极限,开始出现裂纹,继续使用的话,这种故障将会快速放大。

    主体大梁断裂,整个飞机解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