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228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228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瑞祥看着他,也是哭笑不得,“德行!赶紧走!前面那辆都不知道走多远了。让汽车走坦克跟工程车碾压过的路,谁特么再出轨,让他们滚蛋!”

    “徐总,咱们倒想要滚蛋啊。您瞧瞧,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没地儿去不是?要不,您老把运十给叫来,把咱们接走?”一名嘴唇开裂,脸冻得通红的年轻人笑嘻嘻地说道。

    “滚蛋!”徐瑞祥假意向着年轻人踢去,后者笑嘻嘻地往后一闪,“对了,梁总,运十咋还不来,让基地给咱们空投几只鸡呗。”

    “你知道不知道飞一趟这边得多少成本?每一克物质都是宝贵的!”徐瑞祥大怒,“要吃鸡,等回去了让你吃得想吐!”

    “徐总,不申请投鸡没事儿,让基地给咱空投点大白菜土豆啥的呗。当初在基地,这些玩意儿吃的都要吐了,现在天天都想着吃啊……”另外一名年轻人笑嘻嘻地说道。

    从国庆前一天出发,359坦克的测试车队从敦煌开始穿越沙漠。

    按照原本设定的路线,并不是直接穿越沙漠向着巴基斯坦直线开进,为了测试更多的地形,一直在西部疆域转折。

    山地,沙漠,戈壁,冻土地带等。

    测试到现在,已经两个半月了。

    两辆坦克,却有六七十号人进行后勤维护,跟着测试队伍前行的巴基斯坦技术人员,受不得这种苦,早在一个月前就返回了。

    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区域,为了避免被知道行程跟外界了解新型坦克的性能数据,测试车队一直都在远离城市的区域前行。

    没有PS定位,只能靠着地图跟指南针。

    所以,在没有公路的区域,走错路也是正常。

    一直过了来那个多月,才刚刚进入天山区域,行程也不过才一千多公里。

    359坦克测试不足的问题,以及各种零部件在低温天气下的使用等,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这边天气本来就严寒,到了晚上,没有营房,只能在帐篷中,如果没有火,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办。坦克使用的柴油变成了膏状,里面的机油也是很难运行起来。

    所以,行程很慢。

    一开始,后勤保障车队还能保障,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59坦克改装的工程车,使用起来也是困难重重,359坦克则是成了救援车。

    不想59坦克,启动需要加热半个小时,除了一开始的一些电子部件在低温条件下性能很差,在经过改进后,359坦克反而越来越强悍,虽然依然不时出毛病,影响行程,但是却成为整个测试车队的救援坦克了。

    出发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各种物质补充困难,无奈之下,基地只能派出第二架依然在进行试飞工作的运十样机对整个测试车队空投各种补给物质以及零部件。

    到目前为止,已经空投了两次。

    百十来号人,各种消耗都不小。

    粮食跟御寒物质,倒是可以在附近的地方补给,坦克需要的零配件,汽车甚至工程车需要的,都很难得到保障。

    “车队已经到了天山吧?”谢凯不时地到总部询问测试车队的情况。

    一个月前,伊拉克的11辆用于作战的样车就到了伊拉克。

    使用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而测试车队通过随队携带的电报机跟基地联系,不断汇报情况。

    “如果行程没有问题,今天晚上就会到达。”汪贵林也是有些担心,“三天前下了一场大雪,后勤补给车队反而拖后腿了。好不容易能发动吧,结果在那些道路上却又不好行驶……”

    “汪主任,车队的电报。”这时,一名中年人拿着厚厚的一叠电报纸进来。

    一般电报,都是几十个字。

    但是车队跟基地联系,没法电话联系,只能通过电报。

    “又什么情况?”汪贵林已经习惯了,每天电报纸的多少,能判断出车队当天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后勤车队需要一些零配件,测试的同志们询问,能否空投点土豆白菜。在那边,天天都是罐头跟压缩饼干,维生素匮乏……”汇报的人有些尴尬。

    “又要空投?”谢凯皱眉问道。

    “测试车队,距离最近的库车县得三天时间,来回六天……”

    “这成本有些高啊。土豆白菜,这不是咱基地最不受欢迎的?”刚进来的郑宇成诧异地问道,“反正运十也必须得继续测试。空投一趟吧。”

    土豆白菜,这些年,几乎都是基地冬天主要蔬菜供应。

    “土豆炖牛肉,不错。”谢凯笑嘻嘻地说道。

    心中却是苦楚不已。

    西北地区偏远,各种物资供应远没有内地丰富,即使想要从内地向着西北运输,成本也是高得离谱,在塑料大棚种植尚未推广开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吃饱了撑的!”汪贵林显然是不乐意。

    空投物资补给,那可是不便宜的。

    哪怕是飞行测试,那也得要钱加油不是?

    “给他们投运一点吧。反正运输的配件啥的也不会占据所有的机舱空间。”谢凯比较支持,“那边酷寒,冬天几乎很难见到蔬菜。土豆那边能买到,白菜,海鱼等给他们空投一点。马上要过年了不是?”

    “……”郑宇成没法反驳。

    汪贵林向汇报的人吩咐,“按照他们的要求准备各种配件等物资,如果有空余的,就多给他们空投点能存放的蔬菜。那边不容易买的,价格高昂的肉类,也给空投一点。”

    “领导,真投?”

    “难道我说的话没有听到?”汪贵林不满。

    “听到了。多空投一顿的物质,可得多消耗不少的燃油,那也是成本啊。”

    “同志们放弃温暖的房子,轻松的环境去为我们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如果不是实在受不了,难道他们不知道?”汪贵林厉声问道,“一吨蔬菜,能多消耗多少的燃油?”

    手下尴尬地离开前去安排。

    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看着外面,叹了口气。

    这样的测试工作,单调,艰苦,更要命的是随时都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章总说,通过这两个多月的测试,对于整个359坦克的情况有了详细的掌握。很多的试验数据,都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谢凯对汪贵林这样的态度,很是欣慰。“如果没有测试车队的吃苦受罪,怎么可能?”

    “617那边希望能获得我们的数据。”郑宇成说道。

    “他们这是来摘果子?”汪贵林脸色变化了,“之前寻求他们帮助,如何对待的?”

    359坦克项目本来就是截胡了617基地的业务,谢凯跟郑宇成干的。

    这样的情况下,人家自然是不会给404基地很好的支持了。

    “要么掏钱买,要么就用我们需要的技术来换。”谢凯说道。“给数据,咱们也不吃亏,反正能多换到一些需要的,那也是对成本的降低!”

    “我的意思是不给。”郑宇成不愿意,“他们经费充足,买了两千多辆69坦克给伊拉克,十多亿美元呢。”

    郑宇成完全是嫉妒617坦克基地。

    404的坦克,还是忽悠带着各种条件才让伊拉克接收了11辆。

    “不能。617的主要用户是咱们的部队,南方冬天不冷还没有问题。北方草原,西北跟东北,冬天那都是最冷的。这些数据给他们,才能为咱们国内部队提供性能更好的装备……”谢凯坚决反对郑宇成的这种保守行为。

    617坦克基地,可是国内坦克的主要生产厂家。

    一直都没有做过极限严寒测试。

    国内的很多测试都不是太完善。

    现如今,装备部队的塔克,在冬天严寒的时候,都需要不短的准备时间,要是打仗,人家的坦克都开到家门口了,国内的坦克部队却还在等待给坦克油路及变速箱加热……

    “咱们的数据那是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咱们的同志们吃了多少苦?让他们付些钱,也没啥。我觉得谢凯说的不错。”汪贵林支持着谢凯的说法。

    “你们两私下有什么交易?好像现在……”郑宇成一脸疑惑。

    谢凯跟自己都是相互看不顺眼,汪贵林却对谢凯越来越支持,作为基地最高负责人,自然对两人这种越来越好的关系有所怀疑。

    莫不成私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PY交易?

    “有什么?他说的本来没错!咱们得到数据了,投入的成本,难道就不回收了?回收回来,在改进后的坦克中,完全不需要把这笔成本算进去不是?”汪贵林面不改色地说道。

    “你们聊,我得回去上课了。现在高三了,复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啊!我还指望年后考个好学校呢。”谢凯赶紧开溜。

    郑宇成在这里,他也没法问廖东他们的情况。

    按照之前的计划,一个月前,廖东跟他的团队已经到了巴基斯坦,甚至进入了阿富汗。

    这么长的时间,一直都不知道消息,他自然想要弄清楚情况。

    “别急。正要找你说说去伊拉克的事儿。”郑宇成见谢凯要溜,急忙喊道。

    谢凯一听说去伊拉克,也不说他复习繁忙了。

    基地跟苏联人之间,通过伊拉克中转传话后,一直都有联系。

    双方通过特备渠道的联系,并没有办法达成协议,很多东西,都需要面谈。

    如同谢凯知道的那样,十月的时候,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公开讲话的时候,表达了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国内同样也如此希望,却要求苏联人正视他们的错误。

    表面上,两国关系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不过404基地跟苏联的战机发动机引进项目,却被苏联人认为是中方的行动。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事情只是404基地自己的行为。

    “上面同意了?”谢凯问道。

    “不支持,不反对,依然按照原本的计划,你们通过别的国家转道伊拉克,在那边跟他们谈判。”郑宇成严肃地说道。

    “这没有问题,原来不就是这样计划的?只要有了发动机,巴基斯坦人的钱,就会进入基地账户了。”要想打动郑宇成,这得用利益。

    谢凯问道,“我爸带队?”

    “对。先说说,如果你不守规矩,就别去。”

    “我能不守规矩?”谢凯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请领导放心,绝对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让苏联人老老实实地给我们提供发动机。”

    “你早就辜负了组织对你的信任,辜负了组织对你的栽培!”郑宇成冷冷地说道。“组织培养不出来你这样觉悟低下,无组织纪律性的人。”

    “……”谢凯在这事情上,一向都是无力的。

    汪贵林看着谢凯吃瘪,主动开口,“老郑,你叫他留下,不会就是为了挖苦几句吧?”

    郑宇成看了一眼他,冷哼了一声,“这次出去,我想让运十出国门飞一趟,在外界露露脸。”

    “你疯了吧?上面怎么能同意!”谢凯当即就跳了起来。

    运十,第一架样机仅仅只飞了两百多个小时呢。

    老爹跟他都在飞机上,郑宇成居然想要让自己去坐运十出国!

377 运十第一次国际航线() 
    “这不是挺好的事?现在第二架样机试飞也不过才飞七十多个小时,状态正好。出国去在全世界露露脸,也不错嘛。”汪贵林觉得此事可行。

    按他了解,谢凯应该支持才对,怎么会反对呢?

    不由疑惑地看着谢凯。

    “你会在意上面同意不同意?咱们这是试飞,只要去的地方没问题,就自然不是问题。路线我都想好了,通过巴基斯坦中转,飞向埃及,然后中转进入约旦,从而进入转道伊拉克。”郑宇成看着谢凯。“中东那些国家,都是运十的潜在用户。”

    “即使有了订单,发动机问题没有解决,大压机没有制造出来,大梁无法整天锻压成形,解决不了疲劳强度问题,如何交付给客户?”谢凯反驳着。

    在国内一两个小时的航程,坐在运十上面,他都极其担心,时刻提醒吊胆。

    现在从中国飞向伊拉克,按照郑宇成的计划,航程很长,运十还没有经过如此远距离的飞行。

    谢凯最担心的还是自己跟父亲的小命。

    “机会难得。平时运十很少有机会出国去试飞国际航线。”汪贵林说道。“郑主任,你要跟他说的就是这事儿?”

    郑宇成点了点头。

    运十出国飞行,之前从来都没有过。

    在国内的试飞,也都并不是非常频繁,必须等到下一架样机制造出来,否者运十会因为机身使用寿命过短而出现很长时间的空白时间。

    “从秦飞的机场起飞,到巴基斯坦首都,也只有2000多公里,飞行时间也不到三个小时,中转一下,再到埃及,同样航程不会太长。但是这样却能引起整个世界的注意。给麦道一个下马威!”郑宇成说道,“这事情没得商量,我知道你不愿意坐这飞机,要么你不去,要么”

    谢凯看着郑宇成,这老家伙!

    这是要让自己去送小命。

    去还是不去?

    一时间,谢凯踌躇起来了。

    对运十的命运,谢凯是希望改变的。

    一次国际大航程的飞行,对整个项目的好处,那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大飞机,在国际上露脸,将会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国拥有这样的大飞机,能执行洲际战略任务,甚至逼着国内的一些用户重新评估运十。

    好处很多。

    当然,坏处不是没有,安全没有保障。

    “管他呢,老子先出去了再说。即使真的出事儿了,怕个屁啊,不是还有降落伞?”谢凯横下了心。

    “没意见了?”郑宇成问谢凯。

    后者不说话,却点了点头,随后就转身走了。

    “你非得逼他干什么?他对运十的飞行安全性一直都怕。在国内,每次上运十,都是背着降落伞,这次如此长的航程,还没有之前那样带着随行技术人员检查,他自然更害怕。”谢凯担心什么,汪贵林自然了解。

    郑宇成看着他,撇嘴,“这小子吃瘪,我心中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