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482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482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内那家单位能干这样的事情?

    即使想这样提拔年轻人,也不可能。

    “这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功能。我虽然提出了项目,卖出去了武器装备,那都是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管理干部努力提供后勤……汪叔,郑叔,这里没有外人,咱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整个军工领域的保密单位,很多国宝级的项目带头人,外面几个人知道名字?他们为什么愿意?”谢凯这话完全是发自肺腑,“如果为了荣誉,为了名声,我自己在外面搞,更舒服不是?反正咱们基地,到管理委员会也就到头了。”

    谢凯说的是事实。

    除非他能升到国家级,否则,外界的什么,都不重要。

    “他不愿意,就算了吧。”郑宇成叹了口气,给汪贵林投去了个眼神。

    逼谢凯太厉害,这小子会跑。

    跑出国了,估计要抓回来都不容易。

    “不愿意?”龙耀华以为汪贵林跟郑宇成两人深夜找自己,有什么要紧的事儿,“他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没有这个,领导的支持,也不会少不是?”郑宇成笑着说道,他有些羡慕地看着龙耀华肩膀上的两颗金星,如果当初不选择到404,他也得有两颗金星吧?

    可惜了,郑宇成这辈子,都跟将军没有缘分了。

    只能是两毛四的大校。

    这是他不情愿穿军装的原因。

    “他知道,我们单位属于绝对保密的基地,如果谢凯让太多人知道,国外情报部门盯上他,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活动轨迹推测出我们的一些保密项目……”汪贵林解释着。“甚至还会把一些处于绝密的基地位置暴露。美国跟苏联,都有覆盖全世界的卫星网络。”

    “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李明山点头说道,“看来我们的考虑,还是有欠稳妥。”

    他本来就不是太同意,担心把谢凯现在就捧太高,让这小子膨胀起来。

    谢凯很多时候做事,并不稳重。

    龙耀华点了点头,不说话。

    “对了,首长,大压机搞好后,我们的运十原本采用分段锻造的很多关键部分都改掉了,是不是帮帮忙,给弄点订单?”郑宇成厚着脸皮,笑着问龙耀华跟李明山。

    “运十可是民航客机,你们得找民航总局去。”李明山摇头,“现在军方不会过问其他事情。免得到时候西方国家有拿这个说事儿,而且军政本就该分离……”

    “运十现在哪里还是民航客机,军用项目!比如,空军需要的大型运输机;空降部队也需要……”

    “生产出来了么?”李明山一脸鄙视,“你们手头那么多经费,还盯着这点不多的预算,好意思不?”

    “运十没有订单,这搞着没劲儿不是?要不,订购那么一两架试验试验?”

    “没钱。”

    “可以欠着……”

    “滚!”

    李明山真的怒了。

    郑宇成这脸皮是越来越厚了。

    “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很不错,不过运十不太适合军用,除非他们在宽体客机技术上取得突破,生产出样机。”郑宇成跟汪贵林走后,龙耀华看着李明山,“同样,更多的项目也能取得突破,可部队现在的军费还在不断削减……”

    “唉,等着吧。像404跟海军合作搞航母那样,预研呗,先建立关键配套,提升配套,争取等到过了军队的忍耐期,国家有钱了,咱们直接就开工建造,如同下饺子一样建造军舰,一年建他几十艘!”李明山叹了口气。

    没钱,没技术。

    只能这样慢慢来。

    李明山不知道,几十年后,共和国的军工生产,确实如同他说的这样,052d导弹驱逐舰那样的先进护卫舰,一年好几条;还有现在已经下马的055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同样一年建好几艘,更不说056、054那样的小型护卫舰跟大型海上补给舰。

    航母要建多少数量,谢凯都不知道。

    他重生的时候,辽宁号刚刚形成战斗力;第一艘完全国产的001才下水开始舾装,001航母的升级版002正在建造,据说新的一艘核动力航母已经开始铺设龙骨……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大压机等配套工艺设备建设完成。

    404启动航母预研项目,同样也是为了技术。

    现在即使有钱,有技术建造出来,最终,会因为每年庞大的维护保养开支而用不起。

    航母舰队去南海小池塘溜达一圈,成本都是以亿计数的。

    “那个先不想,需要提升的配套产业太多了。404那边也不可能承担所有开支,他们也承担不起。”龙耀华叹了口气,“如果国内多几个404这样的单位,所有的军工企业都可以自筹研究经费,多好。”

    “那不可能。”李明山摇头,“没有哪家单位的领导有郑宇成这样大的魄力,在基地面临解散,工资都发不起,敢把所有的一切希望堵在一个17岁的孩子身上。”

    “所以404有今天的局面。即使其他单位负责人有这样的魄力,又有谁能支撑?谢凯就只有一个。”龙耀华当初可是亲自经历郑宇成把所有的宝压在谢凯身上。

    那时候,他从来都没有想过,404会走到这样的程度。

    三年时间都不到!

    继续发展下去,能到什么程度,不仅是龙耀华期待的,也是很多军方领导期待的。

    现在国家没钱,所有的钱都用到经济基础建设上面。

    军工科技方面的投入都很少,除非一些特别核心的国家会投入不多的经费,保持研究的持续,很多领域,都只能靠着少得不能再少的经费慢慢发展。

    “可以推广,不放项目自主权,他们可以学404这边,在民用领域方面扩大自主经营权,利用民品的利润,来发展军工……”李明山突然说道。

    龙耀华看着他,“我也在琢磨这个事儿,下来后,我们可以跟老郑他们沟通沟通,让他们多带着其他兄弟单位一起,跟他们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小日子都过得不错。”

    “确实应该跟他们商量。等明天试机成功,再跟他们聊聊吧。”龙耀华点头说道。

    把404模式在全国军工单位内推广,利用军工企业现在拥有的技术优势,转为为生产力。

    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能通过产品市场化,技术转换成产品,得到利润,以此提高这些单位的技术实力……

    可惜,这太难了。

    改革开放开始,军工系统大量订单取消,上级号召各个单位自力更生,真正能有利润的不多。

    大家很不适应市场化。

    “他们同意了?”谢凯见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回来,开口问道,“刚才沈部长来找我,询问关于6。5万吨项目的事情,你们一直躲着他?”

    “一重二重或者华清大学的人,我们都得罪得起,但是他,咱们得罪不起啊。”郑宇成无奈,“很多项目,需要他帮忙给调度不是?毕竟国企跟军工系统不一样。”

    “他问什么了?”两人没有回答谢凯的问题,而是关心沈鸿部长找谢凯干什么。

    “就是我们基地是否要继续搞的问题。”谢凯把沈鸿部长刚刚找他说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其实也就是404在6。5万吨大压机项目上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态度,人家设计单位可是着急了。

    “你怎么说的?”汪贵林问谢凯。“没想到沈部长都亲自过问这个了。”

    “大压机对国家工业技术发展有多大的作用,谁都知道,之前国内几套重型的设备,都是由他主持设计的……6。5万吨大压机一旦成功,很多核心设备的核心零部件都需要这个,4。5万吨不够……”谢凯说道。

744 一锤定型() 
“这么说来,咱们这不搞那个项目都不行?”郑宇成问着。。。

    谢凯愕然。

    基地的预算,不是有。5万吨大压机项目的钱?

    为什么郑宇成会这样问!

    “原本考虑,如果4。5万吨能满足使用,就先让。5万吨等等。优先把超七跟运十的改型整出来……”汪贵林解释着,“这两个项目,需要的经费,将会超过我们的预算很多。还有发动机……”

    谢凯听得直翻白眼。

    真特么的挪用了。

    “当初我们一开始可就是要。5万吨大压机,技术储备不足,时间太长,我们才选择了先建造4。5万吨,要是没有。5万吨大压机,我们的很多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到时候再开始搞这个,时间就又得浪费掉。”谢凯严肃地说道,“即使停掉航母预研项目,也不能挪用这个的经费。”

    “挪用经费的事,不能成为习惯!”谢凯脸上坚决无比。

    到目前为止,基地没有出现过挪用经费的事情,不过郑宇成他们越来越习惯直接从小金库掏钱开支,现在资金监管变得严厉,就没有这样容易了。

    居然开始挪用项目经费。

    “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收不住。如同大压机项目,一旦挪用,挪用的这点经费可以建造一台大压机,能研究出航母吗?不能,为了不让之前投的钱打水漂,只能投更多钱进去,然后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航母搞出来,建造不出来……”

    “行了,行了,这不还没挪用么!”郑宇成老脸有些挂不住,打断了谢凯的话。

    旁边的汪贵林偷笑不已。

    早就给郑宇成说了那样不可行,他非不信也没办法。

    “早点休息吧,明天上午大压机就试机,只要试机成功,下午三点就开始试生产涡扇发动机的涡轮盘……”汪贵林见时间已经很晚了,提醒休息。

    关于交换机厂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这里完事儿,马上又得弄那边。

    谢凯疑惑地看着汪贵林,“黄道吉日的吉时?”

    “哪里那么多废话,加热炉里面的整体涡轮盘,要等试机成功才会开始点火加热,九点试机,十点点火,温度达到得下午三点了。”汪贵林白了谢凯一眼。

    听了这话,谢凯才稍微放下心。

    要真靠着黄道吉日,怎么想怎么不对头。

    在新越厂招待所,谢凯翻来覆去睡不着,这台大压机实在是太过重要,后续很多项目计划,都得大压机成功。

    另外,国内的几台万吨以上大压机,由于当初技术不成熟,工艺不成熟,已经开始进入寿命后期,这台大压机承担着太多的工程项目关键零部件了。

    睡不着,索性跑到大压机车间去,那边还有技术人员,褚国荣等人放着招待所不住,天天都呆在那个车间,就为了确保大压机试机一次成功。

    夜晚的大压机车间,灯火通明,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被灯光照耀得明亮无比。

    庞大机身的4。5万吨大压机,在灯光照耀下,更是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钢铁制造的巨大零部件,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结实。

    “你小子怎么来了?”见谢凯过来,沈鸿部长主动开口问道,老人双眼通红,脸上却精神奕奕。

    “领导,您这不休息?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谢凯没有说自己为什么来了。

    “不看着这台大压机试生产成功,哪里睡得着。这是锻压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却是我们国家整体制造实力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领导,一万吨压力的提升,已经不是一小步了。”谢凯无法理解,在这样的大佬眼中,一万吨的锻造压力提升,只是一小步。

    国家整体制造实力一大步,确实如此。

    沈鸿看着谢凯,笑笑,没说话。

    “咦,郑叔跟汪叔也来了?”谢凯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聊下去,扭头一看,不远处的车间大门口,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也来了。

    “大压机的事情,他们怎么说?”沈鸿突然问道。

    “明年预算。5亿经费,我们在嘉峪关那边的铸造基地在正月结束就奠基开工。”谢凯看着沈鸿,“部长,有什么大项目?”

    “没有大项目就不能搞?搞工业的人,总希望国家制造实力越强越好不是?咱们是大国,却不是制造大国,更不是制造强国。”老人的语气有些落寞。

    “会的,按照目前的速度,等个二三十年,咱们国家就会开始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谢凯肯定地告诉老人,“别的国家,哪家不是发展了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不到40年,咱们国家已经有了这样的工业规模,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不满国内工业技术现状,但是谢凯也清楚,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甚至,等到苏联解体,全世界,就剩下中国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年苏联的发展速度可比我们快。”

    “没办法啊,人家赶上了好时机,世界经济危机,他们几乎搬空了整个美国;再后来吧,又赶上了二战,德国人一半以上的兵力都用来逼着他们发展工业,再然后,跟美国人扳手腕,争当大哥,国家一切都为军事工业服务……”谢凯知道老人清楚,还是安慰了他。

    如果没有沈鸿,国家的工业,指不定到不了这样的程度。

    2000吨自由锻压机建造时,国内根本就没有大型机器生产的经验跟技术,特别是4根立柱,完全是在沈鸿主持下,调集全国所有技术大牛一起公关,利用刚出现的电渣焊技术,拼焊出长达8米,重达80吨的四根立柱,然后2000吨自由锻压机建造成功。

    同时,其他高压容器、高压缸等的制造工艺都得到了解决。

    不仅郑宇成跟汪贵林来了,就连龙耀华跟李明山,也在凌晨三点进了车间。

    “所有的大佬都来了,要是来一发导弹,把所有人全都端了,中国工业会受到多大的影响?”闲来无聊,见一帮子大佬在大压机边上讨论着,一群技术人员在做试机前的最后检查,谢凯胡思乱想着。

    一直到天慢慢亮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谢凯趴在大压机车间旁边的办公室里睡着了,等到醒来,车间里面已经有了很多人。

    “开始了?”谢凯急忙跑出去。

    大压机上面的行车,已经开始移动了起来。

    整个车间所有的部分,都将进行全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