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608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608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的,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产能了。如果要加快速度,就必须得扩展生产线……”赵斌看着谢凯,回答到。

    显然,他清楚谢凯说话的分量。

    132厂扩建生产线,自然得404先垫付资金。

    “现在扩建生产线也来不及啊。”郑宇成皱着眉头说到,“之前你们不说,合同上交付期是18个月,你们生产超…7不是挺快吗?”

    跟美国人签订的合同确实是18个月。

    但是郑宇成他们都把尚未开始交货给埃及人的订单忘记了。

    谢凯又没有去看合同。

    当初埃及人给了16亿美元,从中国采购了359坦克的组装线,同时也采购了超…7A的组装线。

    其中,40架在中国组装,40架在埃及组装。

    合同签订后,装备款就打了一大部分,中方的技术人员开始帮着埃及真正与制品部开始建设组装工厂。

    “埃及人的订单,我们必须交付完成,另外,还得跟苏联那边联系,再采购一批RD…33发动机。埃及人现在跟美国走得近,备用发动机他们搞不到。”谢凯愁死了。

    原本还愁着200台发动机用不出去。

    现在却发现,根本不够用。

    苏联人不是傻子,这个时候送上门去要发动机,要么就不提供,要么就是死命加钱。

    就如同当初国内涡扇…10尚未研制成功,歼十的发动机使用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最后涡扇十成功了,老毛子不乐意了,发动机涨价不说,还捆绑卖了一批苏…35给中国……

    他们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忘记了他们已经不再是苏联时代的强悍北极熊,居然还吹嘘有了苏…35,中国的歼…20都可以下马了……

    “涡扇…6甲不是可以用吗?”汪贵林负责生产方面,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涡扇…6虽然说搞出来了,长待机试验到现在尚未完成呢。

    “出口的绝对不能用涡扇…6,这是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出口的,最好是用RD…33。如果老毛子涨价太过分,就不要他的。”

    对于谢凯他们讨论的,熊宏元等人只能听着。

    发动机厂在404手里,进口的发动机也是他们搞来的。

    “实在不行,埃及人的就先拖一拖,先提供零部件给他们,他们自己组装……”郑宇成觉得,美国人才是大客户。

    美国人采购了,先让埃及人等一等,也不算不厚道。

    毕竟埃及人给的价格,一架飞机少200万美元。

    “不对啊,之前赵坤西副厂长管这些事儿的时候,就没有这么慢的产能……”谢凯突然响起。

    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以前跟404合作的生产,是132副厂长赵坤西在安排,这次居然连他们党高官李文正都没有看到。

    “他们忙别的事情呢。”熊宏元脸上的尴尬一闪而逝。

929 十号工程需要开始样机试制了(为跟着风走大大盟加更3/5)() 
谢凯可不相信这事儿。

    想要追问,又觉得是132厂自己的内部事务,最终没有继续。

    “他们想要扩大生产线。”郑宇成很清楚132厂的想法,“歼…7每年空军都有订单,现在外贸虽然不是特别好,每年也有几十架。而我们那边在建厂,他们是知道的,想要把我们捆绑在一起。”

    “如果这样,直接说不就行了?赵副厂长去哪里了?”谢凯很好奇。

    郑宇成他们应该知道的。

    “帮埃及人建厂去了。”汪贵林说到,“当初从我们那边走的,那个时候132厂就想要扩生产线,没法确定我们的战机在哪里生产,加上手中没钱……”

    “难道我们准备在沈飞生产?”谢凯好奇地问道。

    沈飞那边可是有着歼…8的生产任务,小子日虽然不算红火,至少也不会饿着了。

    “都缺订单,沈飞一直在找我们,希望可以合作,当初咱们挖了他们不少人,也没法厚此薄彼……”郑宇成苦笑着说到。

    国内可以生产歼…7、歼…8战机的单位不少。

    而空军订单不多,要想升级设备,研究新的技术,就不能没有订单。

    “沈飞之前给了多少订单?”谢凯问道,“即使我们没有从沈飞挖人,也必须支持他们。”

    虽然对于沈飞谢凯始终没有对于132厂这样喜欢,但是不管怎么说,沈飞是国内航空系统技术实力最雄厚的飞机设计制造单位。

    苏…27跟苏…30,那是必须要买回来的,沈飞在这些战斗机上投入的精力还是非常多的。

    苏…27跟苏…30要是给132厂与611来完成国产化,比沈飞更不容易。

    到了现在,必须得支撑着全国整个系统一起发展,要不然,到时候配套都没有。

    “80架的订单,给了20架零部件制造。”郑宇成说到。

    谢凯听了直摇头,“太少了,这次美国这边的一百架订单,如果落实了,给他们一半吧。反正我们自己又不会搞组装跟生产工厂。”

    “他们那边的生产,质量可不好控制!”汪贵林道明了原因。“运到没多的歼…8,美国人发现,两架战机的零部件都没法互换,公差很大,几乎每架战机的零部件都没法用到别的战机上面。”

    国内对于生产标准化,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的。

    “七专技术协议不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吗?”谢凯疑惑地说到。

    七专技术协议,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从航天系统开始推广,那时候还是7905技术协议,79年颁布的,主要针对航天电子元器件。

    到了八十年代,84年的时候,形成了新的8406技术协议。

    8406技术协议被要求在全国军工领域推广,执行的企业并不是太多。

    谢凯从冒头开始,就要求404按照8406技术协议要求的七专技术协议来执行,特别是大量外协零配件都是由不同的配套单位生产,这种技术标准就变得更加重要。

    所以现在404这边对于七专技术协议的运用,已经得心应手,甚至配套工厂,只要不按照七专技术协议来的,都会失去配套资格。

    国防订单减少,404每年的生产订单比配套企业从上级拿到的生产任务多了不少,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执行,只要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全部报废,退回去,不仅不会结算加工费用,甚至会从加工费用中扣除材料成本。

    这样一来,只要跟404有着业务往来的军工企业,都被迫按照七专技术协议要求来。

    按理,沈飞的112厂,应该也早就推广了。

    “他们那边对于七专技术协议执行的力度,在之前并不是很大,一直到他们在美国学习了什么叫标准化,才开始重视起来,现在也不过刚开始推广……”汪贵林担忧地说到。

    404为了后勤变得更加简单,就要求同系列产品所有的同类型零配件必须保证互换性。

    也就是说,图纸要求的公差,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超差。

    超差就报废。

    “之前他们帮着生产了一批运…10的零件,报废率达到了60%,加工费都不够扣除材料成本,他们那边一直都在纠缠这事儿呢。”郑宇成也是无奈。

    他也想多分一部分给沈飞。

    但是沈飞不按照规则来,这就很要命了。

    出口的东西,要是不能保证零件互换性,到了出现问题需要更换零件,装不上去,就得国内根据尺寸重新加工,这会对出口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132厂这边呢?”谢凯想起歼…7就因为生产质量问题,一直到八十年代才得到有效的解决。

    超…7A到目前为止,一架都没有交付,别到交付后才出现问题。

    “这边很早就在开始执行七专协议了,加上我们基地为了安排闲置人员,培训了数百名有经验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者,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汪贵林介绍着。

    对于汪贵林他们来说,更倾向于跟132厂合作。

    132厂虽然原本是沈飞112厂的备份单位,但是这几年做的工作不少。

    加上双方在设计上的合作,样机生产的合作,404管理层更倾向于跟132厂合作。

    “沈飞那边,如果可以满足我们的质量要求,还是得多给一些。112厂跟132厂,是我们国内技术条件最好的航空设计制造单位,我们没法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得让这两家可以满足我们的配套。”谢凯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能只把经费全部给132厂一家。

    虽然歼…10跟歼…20这两款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的未来主力战机都是132厂搞出来的,但是沈飞在中国国防事业上,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单位。

    没有沈飞,苏…27跟苏…30的国产化无法完成。

    没有沈飞,歼…11、歼…15、歼…16这些双发重型战机都将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国防序列。

    至于歼…31那种不伦不类的隐形战机,谢凯是真的不待见。

    如果没有歼…20,那种或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谢凯不爽沈飞,也就因为歼…31这种战机的出现。

    现在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厚此薄彼,先富的要带动后富的,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不是?

    超…7B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谢凯不知道。

    隐身战机是否能提前出现,谢凯同样心中没有底。

    总不能现在有点成绩,就牛气冲天,要什么都自己研发,那得多长时间?

    能少走弯路,自然没有必要非得去浪费时间跟精力。

    谢凯一行人商量的时候,熊宏元等人同样聚在一起,不过是在接受龙耀华的批评。

    “……要扩建生产线,可以直接跟他们商量,非得这样搞事情,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影响的都是整个国防事业!就盯着国内这点,学学人家404的,在国际上找订单,不仅解决自身发展资金问题,也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不是龙耀华想发火。

    而是132厂干的事情太过不利于团结了。

    熊宏元低着头,不敢说话。

    其他132厂的人同样也是如此。

    “首长,这不是我们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要升级技术体系,要提高技术实力,还得支撑企业的发展……”李文正倒没有那种尴尬,“首长,要不也给我们项目自主权,我们自筹经费呗……”

    “给你们项目自主权?歼…7你们引进了不少技术,改了不少型号,到现在卖出去了多少?还不是整天跑到空军那边缠着要订单?”李明山厉声问着李文正。

    本来他不打算吭声的。

    “首长,十号工程,现在需要大量经费,即使有着超…7验证技术,十号工程的原型机也必须开始生产了……”赵斌见领导发火,继续下去,他们谁都不敢吭声了。

    说到底,不都是为了提前让十号工程从图纸走向实物么?

    要是有404那样疯狂的资金砸入,他们早就已经开始生产原型机来验证技术了。

    “十号工程的技术论证工作完成了?”龙耀华愣了。

    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一直都是边论证边设计,有超…7工程验证技术,速度很快。”负责十号工程的宋总点头说到,“目前无论是航电系统还是雷达系统,基本上都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需要更多的经费来进入试制阶段。”

    “发动机呢?”龙耀华刚知道就连超…7都面临发动机的问题。

    十号工程性能指标远比超…7A高很多,当初在84年启动项目的时候,就明确要求必须具备世界第三代战机发展潮流的整体设计思想与气动布局。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使用,是必须的。

    国内恰好没有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先用涡扇…6G,目前我们得到的试验数据,东风动力厂那边涡扇…6G的最大加力推力达到了138。3千牛,中间推力超过101千牛。虽然推重比只有0。785,单发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可以达到17吨左右……”宋总介绍着。

    十号工程本来就是以歼…9跟国内其他工程的技术预研为基础的。

    而涡扇…6本来就是给歼…9配套的。

    “17吨?这不是跟超…7B的技术指标差不多?”龙耀华觉得头大了。

930 寿命不足100小时的涡扇…6G(为跟着风走大大盟加更4/5)() 
谁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十号工程至少还得等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进入原型机试制环节。

    84年启动到现在,才过去三年啊!

    而现在,超…7b刚展开样机试制工作,甚至尚未开始首飞,十号工程又得开始样机试制了。

    “技术方面都没有问题吗?”李明山跟着问道,“如果技术没有问题,该进入试制环节,就必须进入试制环节中。”

    他担心的是132跟611被404的这种模式给刺激到了。

    在技术设计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先开始样机试制,一边设计一边生产,边生产边改进。

    十号工程那是重点国防项目,买单的是空军。

    404那边不同,本来就是走的中外联合研制项目,研发资金有国外承担部分,甚至设计生产出来就会有订单。404手中握着的经费比整个国家一年的军费预算都还多,用钱砸,根本就不是问题。

    “首长,歼…9在75年对原本的性能指标下调后,在下马时,基本上就已经接近成功……当初下马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难度太大,配套系统跟不上,目前,不管是操控系统还是雷达系统,都已经能够满足条件。而且随着用途的变更,原本研制过程中的一些设计就可以符合使用……”

    宋文骢作为歼十的总设计师,对于整个项目自然有则会非常高的发言权。

    歼九原本的设计指标,在很多方面甚至优于十号工程,唯独比十号工程差的就是用途方面。

    毕竟那个时代,高空高速是世界主流发展方向。

    现在全世界的战机,都不再追求高空高速,而是转而追求多任务模式的综合性能。

    加上谢凯提出的一些气动布局本来就是歼十原有的设计,在超…7a跟超…7b的设计研发过程中,一开始本来就是以611为主,后来404不断从601跟国内其他的战机设计单位挖人,还都是技术骨干,才慢慢变成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