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744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744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凯见众人没有再坚决抵制搞民品,只是担心如同国家那样侧重点转移,大量项目下马,心中舒服了很多。

    “之前就说了,搞技术的人,不需要考虑经费问题。经费问题,应该是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经费来源。开源节流,不仅要节约经费的使用,更得开源……”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谢凯考虑的很多。

    基地里面,几乎一直都是他一个人在搞钱,之前还能靠着卖军火把钱挣够。

    现在不行。

    民品才是最大的经费来源,359坦克等武器装备,很难再遇到如同伊拉克这样的客户。

    没有军工系统,但是却又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掌控政权的人还得有想法,疯狂地扩军备战,要不然,这就没有太大的可能卖出大规模的装备。

    “所以,我提议,基地管理方面,必须做出改革,军品跟民品事业部分开。以民品的利润来补充军品技术研发缺乏的经费……”谢凯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基地到了这样的程度,必须做出改革。

    管理更不上不行。

    “国际上最顶级的一些工业公司,就是军品跟民品同时发展,齐头并进的。如同美国通用、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等,哪一个不是民品跟军品同时都在发展?他们在军工科研领域中,谁能说不行?或则说因为偏向民品事业的发展而影响到军品技术的发展了?”谢凯最喜欢的就是举例。

    通用、阿尔斯通、西门子等公司,都是国际军火巨头。

    技术力量都是最为顶端的。

    谢凯对404的定位,其实就是成为那样一家巨头军火研发生产制造公司。

    他知道未来几十年国内军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国内的制造单位中,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向这些国际巨头发起挑战,真正成为世界上的综合巨头。

    404要想实现老一辈的那种想法,就必须涉及到方方面面。

    科研,顶端设计,高级制造等,甚至可以在国际上刚刚起步的智能化领域中走出一条非常不错的路,比如,通讯市场。

    可这么长时间以来,中兴即使已经开发出了技术,甚至在巴基斯坦获得了订单,也没有利用起来,到现在,基本上都没有获得太多的市场发展。

    这些跟军用技术,都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不然谢凯不会这样着急。

    之前他说搞技术的不需要去考虑经费问题,现在同样是这样的想法。

    郑宇成他们就负责后勤,真正搞钱的,一直都是谢凯。

    谢凯就为了让自己轻松,要不然等到以后对资金需求庞大的时候,他就会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去解决。

    提前布局,在未来国内跟国际上赚钱的产业,都提前布局上。

    免得到时候因为资金问题而让整个404陷入绝境。

    发展到那样的程度,上级都不会愿意看到404继续下去,最终等待404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未来,我们需要向管理要效益,向民品要经费,同时,也需要申请国家经费。”谢凯对于基地不愿意申请国家经费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

    有这样的结果,跟他不无关系。

    他原本说的跟其他单位抢国家那点经费,没有有意思,应该从国际市场上搞经费。

    此一时彼一时,那样的方案已经行不通了。

    “国家经费本来就不多,而且还得受到监管,这样合适吗?”郑宇成没有提问,而是让张志同提出来。

    张志同现在的存在感是越来越强。

    这可能跟他手中的权利增长有着很大的关系。

    会议室里面,绝大多数的年龄都是50以上,四十多的都没有。

    唯独谢凯是个特例。

    在这些老家伙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谁在意过谢凯的年龄。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们搞的很多项目,国内都没有搞。如同617那边,一直都是上级拨款,我们虽然属于竞争对手,可目前根本就没有给他们造成任何的压力。”谢凯说这话的时候,透露出很大的不爽。

    其他单位没有压力,在科研方面,并没有那么迫切。

    甚至科研经费被挪用的事情都是层出不穷的。

    谢凯希望通过他们对其他单位形成的压力来促使他们技术进步更快,这样才能促进404得到有效的技术配套。

    “相对来说,我们比别的单位更有优势,上级给的经费即使不足,我们也可以自己填补,有钱用于其他的福利开支,不至于挪用经费什么的。同时也能通过项目来获得我们需要的人才补充,两全齐美,我支持。”汪贵林第一个表示支持。

    当天的会议,从早上八点多,一直持续到晚上。

    最终还是谢凯胜出,404基地的军品跟民品领域分开,成立两个事业部。

    具体如何搞,郑宇成他们需要讨论,需要商量,更重要的是,没有适合的民品负责人。

    “爸,我觉得,民品业务这一块,您真的得继续担负起来。”谢凯在晚上回家后,跟老爹两人就着一些食堂买回来的熟食跟花生什么的喝酒,没有外人。

    谢建国先问了莫齐跟孩子的情况,这个年,他一个人在基地的家里,那生活可想而知了。

    “我想搞技术。”谢建国看着儿子,摇了摇头,“之前你可是答应过我的。”

    “我知道。可现在,民品这块,没有合适的人,不可靠的,一旦负责,最终将会害了整个基地。”谢凯坚定地说道。

    对于基地新一届的领导人,除了张志同他不是太了解,对于孙玉成跟岳林等,谢凯都比较熟悉。

    都是跟郑宇成他们差不多,思想保守。

    “你孙叔不错的,人也可靠。”谢建国是真的不想去搞民品什么的,“之前跟你曹叔喝酒的时候,他在说,基地对于民品的科研投入不是很足,原本红旗机械厂最有前途的自动化研究,几乎都没有什么进展……”

    “就是这样的原因,之前重视不足。虽然说民品跟军品之间技术是不同的,但是关联也是非常大的。科研这块,军工研究为了积累技术,而民品是把这些技术转换成产品,回收研发资金……”谢凯对老爹解释着。

    郑宇成他们既然想要让老爹接班,谢凯自然会推动。

    奈何老爹现在自己不愿意了。

    “基地的一把手,最好是能清楚了解民品的重要性,不像老郑他们这样偏执地认为,民品搞起来没用。爸,说句实在的,我这真没有多少把握一直给基地科研提供充足的经费。”谢凯第一次在老爹面前说实话。

    他真的有些无力。

    再宰傻大木,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

    巴基斯坦太穷,阿根廷这些国家同样穷的不行。

    要从他们身上赚钱,首先得投资,然后才能赚到钱,周期太长不说,也没有国内保险。

    “张志同人也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冒头。”谢建国是真不想去当什么管理者。

    他没有郑宇成那样的魄力,同样也没有汪贵林的那种思虑周全,一直都是希望当个技术人员。

    “张志同?”谢凯皱起了眉头,“我觉得他并不合适。”

    在谢凯父子谈张志同的时候,郑宇成跟汪贵林几人,同样也在谈张志同。

    “他并不是合适的人选。如果只是搞军品,倒没有问题。他比你们几个还固执。不要忘记,当年他怎么来基地的。”汪贵林看着郑宇成几人,摇头。

    白彦军跟齐志远都是不停地抽烟,也不发表意见。

    张志同原本是工业部的人,在404建设初期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原因就是觉得工业部搞的那些东西都跟武器什么的没关系。

    这家伙同样是在朝鲜战场上下来的,甚至被美国飞机投放的航弹差点给炸死。

    然后,一直都在琢磨往军工系统转。

    最后到了404,一直以来,郑宇成等人都不是很待见他,主要是这货为了来404,抛家弃子,还离婚了……

    跟郑宇成是一路人。

    可他跟郑宇成不同,在当初404没钱发工资的时候,为了维持一些项目,张志同提出卖404的一些设备,就这样开始坐冷板凳了。

    他是比郑宇成还极端的军工科技狂热支持者。

    所有的一切,都得为军工科技研发而让路。

    就因为这样的原因,郑宇成等人都不待见他,觉得他功利心太重了一些。

    “我觉得,孙玉成不错。他跟谢建国关系本来就好,再加上他闺女跟谢凯那层关系……”突然,汪贵林提出了一个众人意料之外的人选。

    孙玉成!

    “不太合适吧?孙娟干的事情,谢凯并不知情,到时候如果这事儿闹腾起来……”郑宇成吓了一跳。

    孙娟的事情,基地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不包括管理委员会核心成员在内。

    如果不是这样,孙娟也不会在莫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那是郑宇成他们准备的一道保险,一旦莫齐跟孩子出事儿……

    天才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1145 庞大到有些吓人的家底() 
孙娟的事情,基地并没有干涉。

    因为他们没法去干涉这样的事情。

    只要不影响谢凯就好,何况小年轻的心思,他们还真的没法琢磨。

    “事情孙玉成不知道,要是到时候他知道了,因为这样的事情跟谢凯产生了矛盾,对于整个基地的发展,都不是好事情。”郑宇成解释着,“谢建国其实是最好的人选。”

    “他不愿意。”

    谁都知道谢建国不想走管理路线。

    一直以来,嘉峪关那边的工程机械厂,建设什么的都很不错,谢建国只管嘉峪关那边的事情,其他的根本就不问。

    郑宇成他们至少还要了解一下民品业务的情况不是?

    谢建国这么长时间,从来都不曾问过691厂以及基地投入到家电这块的事儿,知道的清楚他是不去管自己职责之外的事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故意的。

    404的下属的各家民品单位,几乎都是没有管理的。

    除了一开始给钱外,每年各个单位负责人在年底的时候做一次汇报,利润多就上交一部分,利润不够的,按照年底的福利什么的,404还会给补偿一部分的经费……

    所以,整个404的民品业务方面,完全就是一盘散沙。

    原本没有谁在意,没有人提出来,都觉得是正常的。

    谢凯提出来了,甚至担心影响到未来基地发展,郑宇成等人开始正视这样的问题,这就必须迫切解决。

    有事就尽快解决,绝对不拖,这就是整个404的行事作风。

    有错就改,绝对不会为了面子而不承认错误,这是郑宇成他们的特点。

    可要发展民品,按照谢凯的意思,民品事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军品的重要性,就必须得有合适的人选,同时这个人,基本上也是下一任基地最高权力的接班人。

    谢建国是原本内定的接班人,现在谢建国显然是准备放弃,不愿意继续了。

    这样不行。

    谢建国不接任,最后谢凯上位就不容易。

    “那怎么办?岳林更不合适,他根本就不了解民品业务。”白彦军问道。

    几人都是为这人选发愁,只有确定了人选,才能去商量具体的操作方案,要不然,他们搞出方案来,负责的人只是按照方案执行,容易出问题。

    “最好跟谢建国好好谈谈。不说为了国防,为了他儿子,他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无奈之下,郑宇成觉得,还是由谢建国来最好。

    只有谢建国在这个位置上,谢凯才不会远离基地。

    没法强行让谢凯接班,就只能采用这样的手段,谢建国掌管基地,哪怕谢凯不愿意,都没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老爹掌管的基地出问题。

    “我真的不适合。我一直都只想做个技术人员。”谢建国看着儿子,很无奈地说道,眼前的儿子,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需要自己提意见,究竟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的小子了。

    谢建国反而需要儿子给提意见。

    “爸,其实呢,民品这块,比较容易管理,一些重大的投资决策,群策群力就是了……我知道您担心是会出现上次买发动机那样的事儿……”

    都说知子莫如父,何尝又不是知父莫如子?

    谢建国是怕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

    技术人员,都是这样的心思。

    谢凯一开始何尝不是那样?

    “你明天去老莫家一趟吧,不管怎么说,那是莫齐的娘家,孩子都有了,你也成了一名父亲,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少。”谢建国知道儿子跟莫齐母亲的矛盾。

    莫齐母亲在基地里面,跟不少人都不对付。

    “叩叩叩……”

    正在谢凯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郑宇成几人居然联袂而来,看到他们,谢凯直翻白眼,这帮子老家伙精力真旺盛!

    他本来不想接待他们,郑宇成这几人一点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当即就坐在了桌子两边,谢凯不得不去给他们拿筷子什么的。

    “建国,我们商量了一晚上,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民品业务这块,还是你负责比较合适。张志同负责军品业务还行;孙玉成对于民品业务也不是很了解。”郑宇成开门见山。

    谢建国没想到他们这么晚来找自己是为了这事儿,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是摇着头喃喃地说道,“我对民品业务也不了解啊。”

    “至少比其他人了解多了。我们目前所有的民品业务中,众多的人,都不是太合适,廖卓林倒是合适,不过他不是咱们系统的人……”汪贵林说道。

    这时候谢凯才想起,他把廖卓林给漏掉了。

    廖卓林确实是比较合适的。

    如同郑宇成他们说的,不是系统内的人,不适合。

    404属于绝对保密单位,民品负责人同样需要了解到一些军品项目的进度。以后不少军品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