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

第154部分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第154部分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平时吃饭不用付钱。只做登记就好,月底的时候,由财务将本月的所有菜金累计加起来,除以总餐数。得出每餐的金额,之后,各人的伙食费将在工资中直接扣除。

    总之,办这个食堂,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不会赚一分钱,反倒每个月还要贴钱,不说那些设别的折旧,就新招的那两个厨师的工资,也是公司自己承担。

    冯一平始终觉得,如果一个公司,连自己员工的伙食费也赚,那这个公司,不但小气,也很没有志气。

    门卫的那个老爷子。当然认得这辆车,帮他们开了门不说,还颠颠的跑出来侯在门边,冯一平说了几次这样没必要,他还是这样殷勤,没办法,只能受着。

    食堂建在办公楼旁边,是个小二层,上下一共摆了五十张整体式四人餐桌,厂里自己加工的。桌面和凳面都上蒙着不锈钢,整洁又打扫方便,丁强还说可以把这当作一项产品推向市场。

    餐厅的墙上也没有标语,当然。餐厅是有制度的,但冯一平一贯觉得,把一些制度或者要求,随便贴在墙上或者门上,很不规范,也没什么用。让大家记在心里就好。

    食堂这个时候已经很热闹,在这吃饭的工人不少,帐大家都算的明白,平均下来,在食堂里吃饭,比在家里还划算些,冯一平在门口看到,有些还打了几份带回家里去,感情家里现在也不用开火。

    “今天不错,”冯一平看了看门口板上的菜单,荤菜是红烧大排和蒜苔炒肉,还有炒豆腐泡,炒包菜,西红柿炒鸡蛋,汤是萝卜排骨汤。

    “食堂的大排,比我烧的好吃,我怎么就学不来呢?”黄静萍有些小懊恼。

    “放心,这个和你水平没关系,和火有关系,食堂炉灶的温度,比我们家里差不多高出一倍,烧出来的味道当然不一样。”

    “真的!那就是我在这做的会和她们做的一个味道?”

    “绝对比她们做的要好!”

    “嘻嘻,”虽然知道他这话有些讨她喜欢的成份,黄静萍听了,还是有些开心。

    一进门,“冯老板”,“小冯老板”的招呼声不绝于耳,而且嗓门都不小,冯一平想让他们叫名字,大家还是喜欢叫他老板,还有人叫黄静萍老板娘的,让她好不娇羞。

    这样的场景,冯振昌应该是最享受的,冯一平不反对,但谈不上喜欢,不用对我这么热情,对工作热情就好。

    “一平来啦!”他和黄静萍拿着不锈钢餐盘来到取菜口,负责打菜的厨师热情的招呼他,“来份蒜苔炒肉,”也只有荤菜可以选一样,其它三样素菜没得选,“那我来份大排,”黄静萍跟在后面,不好两个荤菜都要,餐费都平均算的,这样的小事最招意见。

    在大家的招呼声中,他们两个走到楼上,看到便利店的几个人也在这吃饭,以前管不了他们的吃饭问题,现在总算有了条件。

    当然,吃饭的进度还是要抓紧,谁让他还是个高中生,而且是高三的学生呢,就黄静萍,这些日子也跟着他锻炼了出来,速度不慢的同时,还能保持优雅的姿态。

    出厂前,他又拐到卫生间一趟,卫生间也是在他的亲自要求下改建的,论硬件水平,目前不比市委招待所里的差。

    他只是重生,不是全才,他虽然去过不少工厂,但从来没有在车间呆过,虽然看过原来铝制品厂的一些文件和规范,但对如何管理一个工厂,真没有什么经验,他只知道一条,一个工厂的卫生间,能看出一个工厂的管理水平和工人素质。

    在沿海呆过的都知道,那些有订货意向的老外,来工厂考察的时候,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看工厂的卫生间,这个很直接,从卫生状况,以及人均条件,就可以对工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冯一平去过不少工厂里跑销售,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比如,那些卫生间硬件不错,但维护的不好,手纸也没配,卫生也马马虎虎,水龙头脏,而且不是个个都能放出水来的,一般是国企。

    硬件不错,卫生尚可,配的是草纸的,一般是有追求的私企。

    那些硬件不错,卫生很好,里面还点着线香,而且用的是节水笼头的,没的说,肯定是台资企业。

    那些硬件很好,比如卫浴设备用的都是知名大品牌,里面有洗手液,有手纸,还有烘干机的,绝对是财大气粗的知名外企。

    冯一平建的这个,充分结合了实际情况,综合了以上所有的优点,有专人负责卫生,两小时清洁一次,里面也点着线香,卫浴设备用的是省优产品,草纸,有烘干机,也想买节水龙头,但那玩意现在还不好买,对节水这个概念,现在全社会认识的还不够。

    食堂和卫生间,冯一平今天都体验了一把,感觉比较满意。

    这两样设施,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这两个方面抓的好,却是能直接影响员工的凝聚力,并且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促进良好素质的养成,小觑不得。(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明晰面馆股权() 
管理,当然是一门科学,然而它又和其它的科学有很大区别,其它的科学,大多都很理性,但管理不一样,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些管理方式甚至是完全相悖的,但是,这完全相悖的两种管理方式,又恰恰都在自己的行业取得了成功。 ↘↙

    比如美国的it业和日本的产业工人,比较一下就知道,一方所竭力坚持的,正是另一方所竭力摒弃的,然而,他们各自都很成功。

    一个不懂管理的人,去书店找答案,看了不少书之后,结果却很可能是,他发现,自己比以前还糊涂。

    在现阶段,并将持续到it和电子商务崛起之前,管理和营销的书,都被摆在各家书店的黄金位置,和it大佬们功成名就之后,喜欢和年轻人谈人生谈理想一样,现在的书店也不乏成功的商界大佬们谈管理的书。

    比如有洛克菲勒谈管理,松下幸之助谈管理,现在很火的是杰克韦尔奇谈管理,都是那种精装的大部头,理论结合实际,很翔实很有说服力,并各自形成了体系,然并卵,要从那复杂的体系里找出适合自己的,那这件事的难度比他们的那套体系还复杂。

    其实,客观的说,他们在工作的时候,绝不会遵循如此繁复的理论,那样多半自己就会把自己拖累死。

    就像周星驰有一次去电影学院旁听,听那些教授们分析他的一部电影,这里怎么拍的好,为什么要这么拍,为他列了一大堆理由和好处,他听了后自己都说,“哇,我拍的时候,要是知道有这么复杂,估计都吓得不敢拍了。”

    他其实就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是有厘头还是无厘头。只要能逗你笑就好。

    企业管理也一样,你的理念越是简单,成功的几率越大,冯一平就觉得。做好两点就好,一是发现需求,二是解决需求,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两点进行,然后你就会成功。

    所以。他现在也买管理的书籍看,却只看那些基础的,比如罗宾斯的管理学原理,还有书店能买到的一些国内高校的管理学教材,先把原理摸透,再自己结合实际慢慢摸索。

    比如,他现在的管理方式就是,管好一大一小,大是指确定一个大方向,中间具体怎么做。由各经理负责,他平时就去从一些小的地方进行督促。

    比如金属制品厂,他确定主要的方向是货架和轻钢结构这两个方向之后,具体的事,由丁强负责,他只管厨房和卫生间这样的小事。

    诸葛亮那么逆天的人物,因为事必躬亲,结果自己活活累死不说,效果也不咋地。

    因此,虽然他现在经常去厂里。却很少插手具体的业务,了解工作进度有各项报表和工作总结,对各级主管有定期不定期的财务审计,也不用担心会出大的疏漏。

    到现在。丁强也知道他的脾气,虽然每次他来厂里,只要他也在厂里,肯定要过来露面一下,却不会像以前一样缠着请示工作。

    黄静萍从后视镜里看着丁强在厂门口目视着他们离开,说了一句。“这个丁总,和周总差别好大。”

    是差别好大,周新宇是那种谦谦有礼,风度翩翩型的,丁强则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那种,但两个人,都很契合自己的岗位。

    “对了,这个周末我要去省里,下个月我爸爸他们会回老家呆一阵子,有些事我想和他们说说。”

    “你去吧,我一个人在家里也没事。”

    冯振昌下个月必须得回家里去住些日子,县级两会即将开幕,已经是政协委员的他,要回去履行职责,而且镇上的两家厂已经正式投产,村里的勘察和规划都在准备进行,这些事都离不开他。

    按照冯玉萱的提议,面馆买下了一个大的操作间,集中制作麦饼和糯米鸡,同时把买来的菜洗干净,梅秋萍现在主要就负责这个操作间,不像之前在店里一样,一刻也离不开。

    冯玉萱呢,虽然大部分的时间,也还是在车站旁的那家旗舰店,却也慢慢的准备脱产,把所有的分店都管理起来,同时,她这两个月还要抽时间去驾校。

    总之,周六的下午冯一平回家后,爸妈和姐姐,都能抽身回来,不像以前那样,要差不多晚上十点钟才会聚在一起。

    晚饭很丰盛,梅秋萍还秉持老家秋冬进补的观念,不但烧了牛肉,还烧了羊肉,现在终于不再是为了一只几十块的羊腿而斤斤计较的时候,冯玉萱则烧了一道鱼,在几个人里面,她的鱼烧的最好。

    冯振昌现在每天晚上定量,喝一盅白酒,不是买的,而是老家里土法蒸出来的谷酒,纯天然无掺加,大多数时候是他自斟自饮,有时冯玉萱也会陪着他喝一杯,她酒量也不错。

    冯一平还是保持了后来的习惯,对再好的烟和酒,他都提不起兴趣,后来他应酬的时候,除了一些迫不得已的场合,他一般都是喝凉茶。

    今天菜不错,那边父女两小酌,这边母子俩吃饭,都有伴,氛围不错。

    看来爸妈也都商量过,饭后,他们把冯一平和姐姐叫在一起,进行了一场比较正式的谈话。

    “我和你妈决定了,从下个月开始,就在老家和省里,两边换着住。

    现在生意上的好多事,我们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一直在城里呆着,有时还挺想老家的,况且现在老家事也不少, 镇上已经有了两家厂,按一平说的,以后还会开办新工厂,大舅他们有个手工面作坊,大伯他们有个养鸡场,是要有人帮着看着。

    面馆现在发展的不错,一平的那一摊子,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看来发展的也很好,我们两个现在已经不年轻,能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很知足。

    一平去年说的话,我和你妈也反复考虑过,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取多活些年。多享些年的福,所以我们也想接下来,活的轻松点。”

    “爸,你说这个干什么?你们还这么年轻。”冯玉萱知道接下来肯定是要把面馆这一块交给她。心里当然高兴和期待,所以更要这样说一句。

    “听你爸说完,”梅秋萍说。

    “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想把有些话说明白。面馆这一块,以后就由玉萱你具体负责,一平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自从面馆走上正轨以后,冯一平除了适时的提供一些帮助,就几乎没有参与进去,对这样的安排当然没有意见。

    “那就好,接下来,我要说的是面馆利润分配的事,我和你妈也商量过,我们两个先占一半。一平占三成,玉萱你占两成,你们同意吗?”

    “我没意见,”冯一平说。

    “玉萱你呢,有话就今天说出来,不要在心里留下什么疙瘩,让一家人因为钱的事伤了感情。”

    “那我就说了,爸,妈,我是有些意见。这两年,弟弟他很少过问面馆这边的事,我是一直忙前忙后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为什么他占的比我还多?你们这不又是重男轻女吗?”

    “是不是我们偏心,是不是我们重男轻女,我说说你就明白,起先的那几年,你一直在外面,有些事你现在可能还不太清楚。我再说一遍。

    一平上初一的那一年,出了个让我们来省里卖糖炒板栗的主意,那一年,他自己写了小说,一共拿了几千块的稿费,不是帮我们买了板栗,就是替家里还了债,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家里的日子开始好过一些。

    在一平初三的那一年,你也到了省城,跟我们在一起,也是一平见我们太辛苦,出主意说开个面馆,面馆开在哪里,怎么开,大部分也都是他出的注意,他当初写的那一大摞纸,我现在还留着,后来所有的店,基本都是按他的那个模子来的。

    而且,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我们钱不够,还是一平去羊城卖了几首歌,给了我们三万五,没有那三万五,学苑路的那家店能不能开起来,能不能开成那样的档次还两说呢,那也不会有现在的这么多家店。

    这两年,他对面馆这边的事过问的是不多,但是,他做的事也不少,比如说那套系统,你现在知道它的好处了吧,那能帮你省多少事?还有加盟的事,也是他帮着张罗,还有招人,不是他,我们这样的面馆,能招到大学生?

    细说起来,现在家里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是靠你弟弟,我们都觉得他拿三成太少,应该是他拿五成,我们拿三成

    不过我们做父母的,总要有些脸面,况且一平现在对这一块也不太看的上,所以我和你妈最后才定下来这样分。

    听了这些,玉萱你还觉得你弟弟不应该比你拿的多,还是我们偏心,重男轻女吗?”

    冯振昌和梅秋萍选择今天说这些话,也是想了好久,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有难处的事不少,现在富了起来,有些事如果不处理好,也很麻烦,搞不好会让他们姐弟反目成仇。

    女儿虽然现在连对象都没有,但过几年总要成家,儿子大学毕业以后,成家的事肯定也要提上日程,这些话,现在不说清楚,等冯玉萱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