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19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19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倦了,请到后宫中歇息吧!”杨太后沉声说道。

    “恭送陛下!”几个人赶紧施礼,而小皇帝显然对朝会也没啥兴趣,只是关心能否去找兄弟玩耍,可没等到结果便被母后给赶走了,难免闷闷不乐,嘟着嘴跟着内侍离座向后走去。

    “这又是怎么回事?”6秀夫已看出殿帅和刘黻是站在一边的,力主前往琼州与卫王会合;陈宜中和张世杰却不愿前往琼州,但两人也有分歧。陈宜中要去占城,而张世杰却想等等,依然想在沿海寻找存身之地。可让他糊涂的是两拨人对琼州的描述大相径庭,不过他却倾向于陈、张的说法,他不相信卫王小小年纪能在不足一年的时间中改变琼州形势,把一支乌合之众打造成精锐之师,眼前这位比殿下还要大上两岁,却还喜怒无常,不喑世事。

    “众卿以为前往占城是否可行?”送陛下离开后,太后又问道,低沉的声音中满满的都是惶恐和无奈,可大家也听出太后如此问已然否决了前往琼州的可能。

    “太后,臣以为前往占城避难乃为上策!”陈宜中再次强调道。

    “太后,臣以为前往实乃不智,朝廷一旦远离兵员无法补充,粮饷也要依靠占城,必然事事被其擎肘!”张世杰立刻反驳道、

    “张大人,占城乃我朝属国,圣驾移于其处,正是他们的荣耀,供养是其本分,其又怎敢放肆!”陈宜中冷笑着道。

    “陈相,前往占城却非圣驾一行,而是二十余万军民,若是你为占城国主会做何想?”刘黻出言反问道。

    “这……刘大人,难道你就忍心看陛下与太后漂流于海上,坐视我大宋亡国吗?我如此也是为保存国脉,待机复国。”刘黻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想想国中一下涌入他国二十万大军,这足以改变其国内形势,弄不好便会被鸩占鹊巢,谁也不会、也不敢接纳的。再有人家本来好好的称王,你等于又多了个太上皇,平白无故多个爹谁高兴啊!不过陈宜中也算机敏,立刻改为以情动人。

    “陈相可想过,鞑子势大,复国岂是一朝一夕可成。朝廷长寄居占城,国内百姓便会以为国已无主,渐忘我朝不死复国。而占城国主定然不喜,其必设法勾结鞑子借其力对付我们,届时岂不将陛下和太后至于死地!”刘黻又言道。

    “刘大人所言一切皆是独自猜度,你未去过占城,又怎知其会背叛我朝,又怎知其不肯出兵助我?”陈宜中也有些急了,诡辩道。

    “陈相饱读经史,应知唐为平安史之乱,借兵回纥致中原动乱不已;石敬瑭为阻后唐借兵于契丹,不惜自降身份称子,为世人所唾弃。而占城对我朝一直有觊觎之心,借其兵怕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之策。”刘黻毫不客气地摘指陈宜中欲移驾占城的不妥之处。

    “刘大人,世人皆知你与卫王有半师之谊,其又救你性命,便一力要朝廷前往琼州,你安的什么心,难道真当本相不知吗?”陈宜中恼羞成怒地道。

    “太后,臣与卫王有旧不假,但请太后和陛下前往琼州乃是出于公心,绝无它意!”刘黻听了大惊,急忙奏道。心中大骂陈宜中真够狠,自己只是阻其前往占城,他便说自己欲勾结卫王谋反,这是往死了整啊……(。)

第239章 扛雷() 
♂,

    关于撤往何处,朝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仍未能吵出个子丑寅卯。  而朝会的内容也很快传到了琼州,赵昺听了是哭笑不得,自己这回是热脸蛋贴到了冷屁股上了,人家还不待见这琼州。不过也让他松口气,起码不用左右为难,担心他们来夺权了。

    “大师,我今天比往日多站了一柱香,还不让歇歇啊?”回到琼州这几天,元妙以他多日未练功为由,将他憋在府中每日操练,累的他浑身跟散了架似的。原本想借着读书的时间歇会儿,可邓光荐那孙子却没了影儿了,一连几天都没露面了,让急欲学文化的赵昺愤恨不已。

    “嗯,再有半支就可以了!”元妙抬了抬眼皮,看看香炉中的线香说道。

    “大师,那午后是不是就不要站桩了。”赵昺撇了撇嘴媚笑着问道。他知道对付元妙硬的不行,耍赖也白搭,除了多挨几戒尺屁用不顶,只能来软的,毕竟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吗!

    “嗯,午后不必站桩了。”元妙手捻佛珠道。

    “阿弥陀佛,本王终于脱离苦海了。”赵昺听罢长舒口气道。

    “哼,下午开始练拳。”元妙鼻子喷气道。

    “大……大师,本王长于深宫,年幼身子骨又弱,天天这么折腾实在是吃不消了。”赵昺听了一愣,张嘴就想骂街,可想到后果舔舔嘴唇挤出点笑,可怜兮兮地说道。

    “殿下自从跟随老衲习武,哪日都喊吃不消,不也过来了吗!”元妙对王爷的哀求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

    “这……这还不是大师教导有方吗?”这老和尚油盐不进,饶是他机灵也没办法,不过赵昺觉的这每日站桩还是有些用的。初练时自己半根香都蹲不了便哆嗦成一团了,现在这三根儿香都快烧完了,自己还能聊天呢!

    “殿下天资不错,只要肯吃苦,肯用心必有所成,想我家太祖凭着一根蟠龙棍白手起家打下了天下,殿下也要效仿太祖复我家江山。”元妙说道。

    “真的吗?!”赵昺惊诧不已,转而心中不禁窃喜,原来这幅身板还继承了赵匡胤的优良基因,自己还有成为大侠的潜质。

    “但殿下心思太重,不能专心于武道,难有大成!”元妙看香已燃尽,抬手让他起身道。

    “唉,白欢喜了,可大师我是俗事缠身,大事小事都要操心。不比太祖二十多岁才功成出山从军,也不比大师能弃家修行。”赵昺有些沮丧地道,但也不免给自己找个理由。

    “非也,你看应老施主,文可定国,武可安邦,文武之道皆能入心。殿下资质不亚于其,又有何不能。”元妙摇摇头道。

    “是吗?”赵昺搓搓手,暗道这老和尚难道法力通神,这也看的出来,自己别漏了陷,“大师,你和应大人相比,谁的武功更高一些?”

    “若是老衲十年前遇到应施主可与其战成平手,若是二十年前遇到绝非其敌手。”元妙悠悠说道。

    “老头儿也是个高手,这太让人难以相信!”赵昺听了目瞪口呆,今年应节严六十有七,元妙年纪五十上下。十年前老头五十七,二十年前四十七。而练武有拳怕少壮之说,二十年前的元妙无论体力,还是体悟都达到了巅峰,可仍不能战胜知天命之年的应节严,其功夫的厉害可想而知。但老头这还是中了文进士之后才开始习武的,其天资之高足以气死人了。

    “你身边那个傻小子武功也算小成了,但此时他在应施主手下走不过二十招儿!”元妙瞥了眼在一边玩儿石锁的倪亮说道。

    “这老头儿居然藏的这么深!”赵昺摸摸下巴道,他没看过元妙和应节严动手,可见过倪亮杀人,其背着自己还能杀透重围,不说以一敌百,打个十个八个好手一点问题没有,却还不是应节严的对手。

    “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老衲的境界便已逊于应施主,成就更难以再上层楼。”元妙却想的明白,叹口气说道。

    “哦,不对!”赵昺听到此猛然想到了什么,惊异地道,“将本王关在这里习武,是不是大师与应老头串通好的,他想做什么?”

    “阿弥陀佛,应施主做的乃是天大的善事,老衲修行数十载仍不及也!”元妙没想到殿下居然窥破了其中的关节,宣了声佛号道,算是默认了。可其此后任赵昺再怎么问都不再开口,只是在那里默声颂佛,入定了一般,而他拿这尊佛一点办法没有……

    一下午赵昺都在琢磨应节严这几天将自己留在府中是想做什么?以致练拳不专心挨了几板子依然不能释怀。他想想前几日生的事情,虽然早已知晓朝廷不肯行朝琼州,但自己还是再次派人前往井澳诚邀陛下和太后移驾到此。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小皇帝担心自己吃不上肉哭了一场,他也要设法保证其安全,改变其命运。

    而应节严似乎没有反对自己再三相邀朝廷来琼,反而亲自手书一份奏章,与各司官联名上书请朝廷移至此避难,并着手抽调水步两军组成勤王军,一旦朝廷应允便出海迎候。此外还在府州城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在城外扩建军营以便安置随朝廷前来的军民。再就是将来琼的难民转送吉阳军屯垦,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其他便无什么大事了。

    “老头儿想干啥呢?”赵昺想不出来,但能确定肯定是对自己有利的,否则元妙那关都过不了,更不要说配合其了。

    “可既然对自己是好事,为何又不让自己知晓呢?”赵昺想不通了,可又像抓住了点儿什么。老头又不会跟自己藏猫猫逗他玩儿,那玩儿神秘肯定是不便自己出面,但又需有人背黑锅的事情了。

    “坏了,一定是朝廷向琼州来了!”赵昺顺着这个思路琢磨了片刻终于抓住了重点,一定是在昌化军避风的时候自己说过的话让老头走心了,其是想替自己扛雷啊……(。)

第240章 必有大事() 
♂,

    赵昺的四位师傅,元妙是个和尚,虽然性子刚烈,但经过多年在佛前修行,性情已经温和许多。 但他毕竟在清规戒律中生活,因而说话行事不免刻板,可也算是个好和尚,不仅对自己极力维护,且依然红尘难了一心不忘恢复祖宗江山;邓光荐为人古板、清高、认死理,很招人烦。但他肚子里有东西,做事认真、负责,却是个可托付之人。

    江璆自身高贵不必多说,身上自带有种官二代的优越感,做事想当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说权力欲很强。不过其也有才,做事敢作敢为、有担当、敢负责,更重要的家教甚严,忠君为国的思想深入骨髓。可其却缺乏历练,做事难免顾此失彼,甚至有些莽撞,不顾后果。但经过曾渊子一事,他也接受了教训,做事沉稳了许多。

    应节严在赵昺看来与自己是师似友,也是陪在他身边最多的人。其岁数最大将到古稀之年,阅历自然也最为丰富,对世事看得更为清楚。且品德高尚,为人沉稳,做事有章法,组织能力强,在帅府中有极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帅府的大管家,也是赵昺最为倚重的人。而其在他面前很少端着师傅的架子,更难得火,遇事总是谆谆教导,也不像其他三位师傅将自己当小孩子看待,总是平等相待,听的进他的意见。

    应节严还有个好处,他将自己与的关系处理的很好,让赵昺感到亲近,可以信任,却又从不冲破君臣和师徒的界限,这让二人都觉得舒服。而赵昺自然对其也愈加敬重,凡有难解之事都会求教,其也会尽力谋划,查遗补缺,并协调各个部门办好。其有事情也会知会赵昺,禀明缘由以及处理方案,从不隐瞒和藏私。

    也正是因为这种默契和信任,使得赵昺并未觉察出应节严几日未来有什么不妥,若不是偶然和元妙聊起,他也不会联想到两人在作局蒙自己。可阻止朝廷来琼以维护帅府的利益,确切的将是为了保护自己,这颗雷太大了,若是炸了定会将其轰得粉身碎骨不说,一世清明也将毁于一旦。其也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做,因而在制造自己不再现场证据的同时,索性将一切都对他隐瞒了,可事情一旦败露,责任也将归于他一人……

    既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赵昺先要了解的便是应节严采取的是什么办法来避免朝廷迁琼。于是睡意全无的他悄悄起床命郑虎臣来见自己,他知道应节严能调动帅府军,指挥地方政府,却无法调动事务局。可负责传令的亲卫很快回来报告说,郑虎臣不在,其离岛前往广州了。再细问才知元旦将至,他去为府中采购年货去了。

    “王德,是不是你的事情?”赵昺扭脸问道。他知道事务局各处传来的情报都需郑虎臣审核后,才会汇集成册呈给自己,怪不的这几天自己没有看到最新的情报,而他白天让元妙累的跟死狗似的,巴不得什么事儿没有早点休息,因此也忽略了这些事情。而事务局除了自己,也只有王德能支使的动,毕竟事务局还在内府的名下。

    “殿下,小的确实向郑主事的说过年终将至,去年殿下漂流海上没有好好过年,而今年终于安定下来了,要多备下些东西准备过年。可有些东西琼州买不到,我想府中左右无事,便想让事务局帮着从岛外采购些。”王德被吓了一跳,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赶紧一五一十地说了。

    “你听谁说的府中没有大事?”赵昺生气地道。事务局虽说挂着为内府帮闲的名号,但自己除了需要搜罗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动用他们外,从未动用过事务局的力量。而王德是内府总管,说话办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意思,因此郑虎臣觉的殿下好不容易为自己开回口,为了表示忠心,也为了讨好自己便亲自去办了。

    “殿下,抚帅前些日子来,小的与他闲聊说起过年的事情,他说今年殿下最是辛苦,而这也是头一次在琼州过年,近来左右没什么大事,要我好好准备搞得热闹些,让殿下高兴免的想太后。因而……”王德赶紧答道。

    “原来如此。”赵昺不禁佩服老头儿手段高明,其知道事务局是自己的耳目,亦熟悉办事流程,因此只要将郑虎臣支开,别切断了这条线。而各司呈报的公文都需经过制司,就先要邓光荐这个记室整理分类才能放在自己的案上,只要老头儿略施手段便能将邓光荐糊弄过去,使得一些东西让自己看不到。再加上元妙的配合,自己也难现其中的变化,这样一来他不动声色便将自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马上去抚司!”赵昺断定近日必定生了大事,他一定要阻止应节严的‘错’下去。

    “抚帅前往雷州处理后军善后事宜了。”王德回答道。

    “去雷州了?!那我们去都统司。”赵昺愣了下道。

    “赵都统也随抚帅去了!”王德低声道。

    “他们都走了?!那怎么不告诉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