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0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40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船只穿过海峡前往占城,朝廷大队则保护太后和陛下移驾雷州东北海域等待消息,然后再决定是去是留。当下众人联名上书将廷议结果上奏太后和陛下,那娘儿俩又能怎样,只能准了各位的奏请。

    想到那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陈宜中哪里睡得着觉,决定明日一早便出发,于是众人在接受琼州的补给后连夜分家,然后各自行事,天亮后便各奔东西。而这可愁坏了柳佥,仓促之间他无法联络事务局的其他人,只能将情况写明揣在怀里希望能在明日辞行时设法转交给帅府的人。但很快发现陈宜中压根就没想向殿下辞行,而是打算偷偷溜走。

    柳佥也不愿意去占城,这时便想一走了之回到帅府,可想到职责所在,此时又没有上级的命令只能放弃,毕竟能熬到这个地步,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帅府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难之际,恰好手下抓到了个与他有同样心思的逃兵,于是在一番威逼利诱之下让其做了信使……

    赵昺从信上所知加上脑补基本还原了事情的真相,他又看了一遍书信觉得没有遗漏什么,顺手将来信投入水盆之中。少顷信纸被水浸透字迹便成一片模糊,他再用手揉搓几下,已然成了一盆墨色的纸浆,即便是神仙也看不出写了些什么。随后他叫进来一个小黄门,将水端出去泼掉,一切便了无痕迹。

    柳佥此事做的已经够冒险的了,匆忙之下连密码都没用,而选择一个逃兵送信虽说是无奈之举,但其若是拆看了,或是没有送到,轻者导致消息无法送达,重者还暴露了身份引来杀身之祸。幸运的是这个逃兵贪图钱财还是送来了,那赵昺就不能再出纰漏,毁掉当然是最保险的方式。

    处理完一切,赵昺重新回到内堂不动声色的坐回去,并没有将消息告诉众人。一者这里人多嘴杂,难免会有人无意间说出他提前得到了消息,而若是经过训练的有心人一听就能分析出帅府在朝廷重臣身边埋有钉子,严查之下难免会暴露;再者,判断情报的准确性,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验证,彼此间进行相互印证,免的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现在要等帅府军派出的哨船回报后才能进行比较,再做出决断。

    “殿下,若是只有陈相一人出走,我们是否要将他截下,劝他回去?毕竟他是朝中百官之首,在这危急之时离开,对军心、民心影响太大。”应节严见殿下回来后神情轻松不少,虽不知道什么原因,但他猜测殿下已然知道了结果,冲他笑笑问道。

    “劝他回来有何用,要走的早晚都要走,留是留不住的。待形势好转,不用请他自己就会回来。”赵昺摆摆手说道。

    “殿下说的倒也是,他留在朝廷中反而会坏事。”应节严说道,“那殿下以为,陈相一走,将来朝中将由何人主政呢?”

    “现在陈相之下,还有右相文天祥、枢密副使张世杰、枢密佥事陆秀夫和参议政事刘黻四人。”赵昺心说这老头儿是在考他,想想说道,“文相和朝中众人不合,大家都对他避之不及,绝不会自找麻烦将他弄回来;而刘参政一向不参与朝中争斗,按说以他主政比较妥当,但其性格耿直,缺乏变通,难以驾驭变幻莫测的局势,稳定当前的混乱局面;而张副使一直主军,实力仅次于陈相。但他是武官,不可能为相,却可左右为相的人选。”

    “那朝中剩下的只有陆佥事一人了。”应节严若有所思道。

    “不错,陆大人此次得以起复都是张副使的功劳,他在朝中根基尚浅也需助力,二人又无大的矛盾,张副使应该支持他主持政事。”赵昺点点头道。

    “禀殿下,前方送回急报,太后和殿下在前往雷州的船队中。陈相率领大小战船二百余艘前往占城,据传是去打探情况,为行朝占城打前站!”说话间赵孟锦冲进来禀告道。

    “也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由他去吧!”情报两相印证,赵昺彻底放下心来,悠然说道……(。)

第287章 善后() 
♂,

    陈宜中走了,赵昺下令任由他自去,各军接触戒备回营。而太后和陛下还是留了下来,他觉的这既然是天意,其这也是顺天而为,自己也没有必要再为此纠结不清,暂且放下了心事。朝廷出走之事算是告一段落,但大战之后赵昺便滞留在朝中,善后之事也拖到了现在。而再有几天便是新年,也该到了封印闭衙的日子,今日难得府中各主官聚的全,正好将些未决之事敲定。

    七洲洋之战,帅府军大获全胜。高应松作为检点军功的提刑首先通报战果,此战帅府军共缴获战船二百一十三艘,其中大型战船就有一百五十艘,当然功劳主要还要记在那些降军身上;按照各军统计,攻击毁、击沉敌大小战船共计四百余艘,歼敌四万余人,其中俘获、收降敌军一万九千余人,这摧锋军又占了五成;缴获兵仗器械无算,金银丝帛合计二百余万贯,这******做出了很大贡献,因为都是抢的他们的。

    而这些财物并不包括刘深的座船上所藏,由于是殿下亲自领兵夺下的,大家商议便留给他处置,赵昺想想觉得不妥,自己这不是带头违反军纪吗?以后还怎么御下。于是商定船修复后调归自己使用,上面的财物作为战利品归公。如此皆大欢喜,高应松初步计算这些缴获除分赏众军,抚恤伤亡外,结余下来的可供帅府军一年的薪饷有余。

    打仗就难免有伤亡,而帅府军又不像摧锋军都有那么变态的防御,取得战果巨大却只有百十人的伤亡,战殁者还主要集中在战斗的最后独战刘深中军的阶段。经统计参战各军及义勇共伤亡两千余人,其中阵亡七百四十三人,重伤致残者五百余人,余者经治疗后可重新归队。

    赵昺仔细询问,帅府军的伤亡主要出现在接舷战中。而敌军的伤亡主要是因为战船被击沉、击毁溺死在海中的;其次是被弩炮和火箭这些武器击中及附加伤害造成的。这表明他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宋军的近身作战能力不如元军,发展远程武器的选择是对的。

    如何赏赐、抚恤,帅府军已有定制,据此发放就可。但赵昺提议在琼州城外选一处风水俱佳的地点作为埋葬阵亡者的陵园,修建忠烈祠供奉灵位,以供四时祭拜。同时修建荣军院以供伤残士兵疗养和居住,有家属的可提供住宿,补贴生活费用;没有家眷的要由帅府出资雇佣专人照顾他们的生活,绝不能让他们流落街头,困顿而死。大家对殿下的提议十分赞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伤残军兵的后顾之忧,还可稳定军心,提高士气……

    “陈判官,此事就由你负责实施,所需钱粮报与总计局。”赵昺见大家并无异议,当下拍板道,“庄主事,你们总计局要密切配合,不得故意拖延。”

    “属下遵命!”

    “下官遵命!”两人齐声领令。

    “殿下,年后便是春耕时节,征发民夫恐怕要耽误农时,是否可延迟至春耕之后?”陈则翁迟疑了下询问道。

    “嗯,这倒是本王疏忽了。”赵昺点点头道,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诶,高大人,那些俘获的敌兵可否安置了?”

    “禀殿下,俘获的敌军依然关在摧锋军驻地,并未做处置。”高应松答道。

    “那我朝过去对俘虏如何处置呢?”赵昺又问道。

    “俘虏不比降军,他们一般编入各军组成罪军,充当死士。也有送到各军州编管服苦役的,更有甚者直接杀掉。”高应松回答道。

    “哦,那可否将这些降军编成一军,担负筑城、架桥,开河修渠、输送辎重的任务呢?”赵昺觉的这些俘虏不加整训就编入各军,将成为不稳定因素,若是战场倒戈更加坏事。可关着他们还得白白供给衣食,放了弄不好又占山为王当强盗为害地方,若是单独组成一军白干活还不用发饷。

    “殿下的方法并非不可,老夫以为可从中选出些精壮补入军中,大部编成辎重军,承担劳役,也可使地方百姓免除征发之苦。”应节严表示可行。

    “嗯,现在驿路需要疏通,各处也要开渠拓荒,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些俘虏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江璆也认同了。

    “好,那就将这些俘虏选出一批后划归转运司管理,承担日常劳役。待编组完毕后报知总计局拨付所需。”赵昺又定下一件事。

    “属下遵命,我们尽快制定出章程报与殿下。”江璆领命道,这对于转运司也是个好事,他当然乐意了。

    “蔡大人,逃难到此的百姓可否安置好了,寻找联络军兵家眷的事情进展如何?”赵昺又转向蔡完义道。因为帅府军泉州人占据多数,而其曾在那里当官人头又熟,便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禀殿下,此事已经在进行中。近几个月从琼州登陆的难民已有三万余人,自广西随后军撤至岛上的也有万余人,现大部分已经分批迁到吉阳军安置,发放了粮食和安家费用,并筹措耕牛、种子、农具一批,以便年后开垦荒地。”蔡完义答道。

    “寻找联络军兵家眷之事现在颇为困难,由于担心鞑子报复,在撤离泉州后许多人逃散四处藏匿。百般寻找也只联络上二千余户,可有些人并愿来琼,因而只有部分人在帅府的动员和协助下偷渡来岛。”

    “做的不错,难民安置点不止要建房立屋,还要设立学堂教养子弟,建立医药院诊治病患,同时设立保甲,组织乡兵。”赵昺夸奖道,“另外在各军主要驻地州县设立营地,以便安排家眷入住,方便探看相聚。”

    “属下遵命,即刻着手安排!”蔡完义施礼听命道。

    “潘副使,各军年节所需一应之物是否都已发放?”赵昺看向潘方道。

    “殿下,各军过节所用的肉、粮、酒水和菜蔬正逐批分发到各军,保证在两日内完成。”潘方答道。

    “赵都统,各军休假一定要安排好轮值,并加派巡逻队巡视,防止出营军兵生事。”赵昺吩咐道,“邓记室,廉访司在这期间也要到各州县、各军巡视,防止有人借过年的机会敛财!”……(。)

第288章 忙() 
♂,

    次日便已经是腊月二十七,赵昺自掏腰包买了一批物品在各司主官的陪同下前往医药院看望受伤的军将。此次伤者上千,战争又来的突然,让医药院有些措手不及,不仅床位不够,所有的医士都上手也忙不过来,只能将府城中所有的伤科大夫全部征调以补充不足,前期经过培训的卫生兵也能搭把手,算是把前边最困难的几天应付过去,没有出什么乱子。

    即使这样当赵昺进了病房后看到一间病房中却要住着十几个人,吃喝拉撒都挤在其中,环境可想而知,不说养病,就是住在里边都是难以忍受的。他也知道情况如此,主要是事发突然以致应对不足,可还是忍不住发了火。现在这只是战争的开始,以后频繁的战斗将成为常态,而比这伤亡大的还在后头,总是这样必将影响到军心。

    发了顿脾气后,赵昺当场宣布立刻将侍卫营的营房腾出来,作为临时医疗所对此进行分流。然后带队到每个病室向伤员表示歉意,并亲手分发了慰问品。同时又对医护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检查了药品的准备,操作规范的执行,以及伤员伙食。应节严也适时宣布殿下已经批准建立荣军院,解决伤残士兵以后的安置问题。而他这一打一拉之间,不仅让伤兵们感动,也让众军安心。

    接下来赵昺又看望了前来协助工作的外来医生,给他们发放了补贴,承诺对因为帮助帅府工作而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让他们安心在此,勿要分心。这使得那些帮忙的人们心暖不已,过去征调别说给发补贴,补偿损失,还得搭上人和物,哪位大爷一个不高兴小命都丢了……

    腊月二十八日上午,赵昺在抚帅应节严和都统赵孟锦的陪同下前往阵亡将士埋骨之地主持了祭奠仪式,并为忠烈祠奠基,诏令修建护国寺用以超度为国牺牲的将士。下午,赵昺又在常平使蔡完义和琼州知州赵与珞的陪同下访贫问苦,探望孤寡,送去过年所需。然后马不停蹄的前往城外的难民安置点送温暖,告知他们年假之后将陆续出台政策,一定会保证难民的生活,给予妥善的安置,鼓励他们扎根琼州。

    腊月二十九日赵昺同样不得闲,由转运使江璆陪同到中军和后军及白沙水军驻地慰问,同时宣布对七洲洋海战中有功者以与加官提职,并颁发奖金,以资鼓励。在后军用过午餐后,他又赶回城会合了应节严和琼州招讨使马发赶到琼台驿馆,看望前来述职各州县主官及上贡的俚硐首领,又与他们共进晚餐后才回府。

    腊月三十日上午赵昺没有出府,但也没有闲着,在临时设置的家庙中遥祭列祖列宗,仪式由俞如圭主持,陪祭的有元妙大师、赵孟锦及已经除服的宗室赵与珞等人。想到大宋开国三百年,先失中原,再失江南,现在皇帝漂泊海上,他们也只能困守海外一隅之地,当然是不胜唏嘘。赵昺在灵前誓言恢复江山,三人表示誓死追随殿下,共赴国难。

    除夕是举家团圆,除旧迎新之日,可赵昺想想就想哭,前世的自己就还几年没能回家过年,独守空船寂寞潦倒,每日靠电视和电脑打发时间。这一世也好不来哪里去,去年依然是在船上渡过,天天战战兢兢担心被蒙古人发现。今年同样如此,后妈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不赏脸,祭完祖那仨远房亲戚走了俩,剩个跳出红尘的老和尚陪自己过年听着就不靠谱。

    赵昺琢磨着大过节的也不好让那帮属下们来陪自己,有家眷都打发回家过节去了。而邓光荐和江璆都是家属随军,就剩下应节严个孤老头。其家眷都在老家,相隔千里连书信都难通,更不要说来了,只能跟着殿下一起混了。可师徒一老一幼孤灯对影也太过凄凉了,他便将老营那些孤儿寡母全部召进府里一同守岁……

    人多了也热闹了,尤其是几百个孩子涌进来,让一向清净的王府充满了生气,而赵昺却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过年了,在现代过年一般就是放鞭炮、吃年夜饭,围着电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