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56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56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在君弱臣强的情况下,这个制度就有空子可钻,自己只要控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有可能让一道不利于自己的政令无法形成,双方形成对峙,只能相互调和让步,便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力。不过现在也就是想想,自己在亲政之前只能做这个当家不做主的皇帝……

    赵昺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因而也打定了嘛事不理的主意,每逢朝会、廷议就像天宫守门的‘哼哈’一样,除了哼,就是哈,但面对眼前的事情依然免不了上火。涠洲岛面积不过百里方圆,原住户很少民不过千,根本供养不起如此庞大的队伍,一切全靠外界援助。

    在岛上一住两个月了,日子越发艰难,但这位与陈“惶恐”与陈“不协”的张太傅,也着实有点儿不好共事,尤其在有关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更惯于独断专行,何尝又愿与新进位的陆左丞相“共秉朝政”?如今形势岌岌可危,行朝何处去?陆丞相向杨太后建议南移琼州。张世杰却固执已见欲往雷州发展,为此数次发兵攻打。

    今天刚刚传来消息,三打雷州的大将张应科屡战屡败,战死城下,另一名大将王用见事不可为,但慑于严令不敢回去便投降了蒙古人。这下惹得张世杰大怒,要亲领大军前去征讨,众人苦谏不住,今日清晨点起两万兵马,战船五百艘前往雷州。

    “笨蛋、莽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送死何异!”赵昺说话也不管用,只能回到自己的窝里发脾气。

    “陛下息怒,千万别伤了身子!”王德一看就知道陛下心情不佳,连忙挥手让殿中的闲杂人等尽数退出,只剩下主仆二人,他上前劝道。

    “息怒、息怒?!还会说别的吗?”赵昺转而向王德吼道。

    “陛下,张太傅能打下雷州岂不更好!”王德那汗巾给陛下擦擦脸上的汗珠,陪着笑道。

    “狗屁,雷州驻扎敌军虽然不多,但整个广西驻有鞑子五个万户,他大举去犯,敌军不需旬日便可到来。不仅难以取胜,还会暴露行朝的所在,只怕连这里也难以落脚了。”赵昺依旧怒气不减地道。

    “陛下,他愿意作就作去吧,与咱们又有何相干,大不了咱们还回琼州。”王德又递给陛下杯水说道。王德以为殿下一朝变成了陛下,自己也胜任内侍省都知,起码在后宫自己是说了算的大头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太后宫中的窦兴虽是副的却依然压他一头,其不仅统管着西宫,还要插手东宫之事。可现在陛下都得听太后的,自己也无可奈何。究其缘由还不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的过,若是回了琼州谁敢跟自己瞪眼,因此他倒是希望张世杰还是失败。

    “哼,一个莽夫死不足惜,可那些兵士又有何辜?只因为其意气用事便白白的丢了性命!”赵昺看看王德冷哼一声道。

    “陛下说的对,可太后都同意了,咱们又有什么法子呢!”王德也叹口气道。

    “是啊,我这个皇帝说了不算啊……”赵昺听了这句话一下就泄了气……(。)

第322章 开班() 
♂,

    过去赵昺在帅府时总觉的时间不够用,除了有病那几天几乎都是在王德数次的叫起声才八个不情愿的爬起来,上课、练武、开会,下午要处理公文,多的时候要忙到半夜。那时总想着法偷个懒儿。可从当了皇帝,他每天不等王德叫便早已醒来,没有了元妙的戒尺也能按照其所授完成功课。而后就是到西宫请安,一般太后会留他共用早膳。

    现在除了朔望的大朝会会喊着赵昺去当木偶外,便没有什么事情麻烦他了。反倒是琼州方面会每隔十天送来一次报告,除告知情况外,重要的事情也会与他商议、请示。而邓光荐当了礼部侍郎有自己的公务,且出入宫中也不如从前方便,后边总少了尾巴。因而出于安全考虑,赵昺有事都是派人与他暗中联络,课也就上不成了。

    如此一来赵昺的闲暇时间可以说是大把大把的,但又不能随便离开宫中,只能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转悠。这天他心思烦闷,又闲的的难受,想起临行前应节严为了遮人耳目,也想着给殿下找些玩伴儿,便从老营中选了二十个十来岁,聪明伶俐的孩子跟他一同入朝。而自己来的这些日子除了守灵就是受气倒把他们忘了,转个弯儿便奔东宫前院去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些孩子被安置在前院的排房中,这里住的的都是宫中的杂役,宫中规矩大这些人平时没事儿也不能乱走动的,因此十分安静。赵昺刚走近便听到有人在背《千字文》,在此还有人苦读,真让他诧异。

    “陛下,是陈墩在叫孩子们识字呢!”王德见殿下满脸问号,俯身轻声道。

    “哦,这小子还能为人师了!”赵昺有些好笑道,过去府中就数他闹腾了。

    “陛下,陈公子自从入朝后懂事了许多,他告诫那些孩子如此陛下已非前时,一定要守规矩,不要给陛下丢脸。而宫中又没有什么事情,他是担心孩子们惹出事情来,便教他们温习功课呢!”王德十分欣慰地说道。

    “呵呵,这真有意思!”赵昺翘着脚通过窗棂的缝隙向屋里看,只见那些孩子们跪坐于蒲团之上摇头晃脑的捧着书诵读,而陈墩则坐于众人之前领读如同老师一般。

    书声琅琅,又是童音别有番韵味。赵昺到了这个时代才弄明白什么叫朗诵,与现代课堂中的朗读完全是两码事儿,古人读书类似于吟唱,又有些像僧人诵经的韵调,开始听着有些别扭,但仔细听却另有番滋味。

    “陛下,要不要进去看看?”王德见陛下扒窗根儿总是有些鬼祟的意思,让他人看见总是不雅,小声问道。

    “嘘……”赵昺让其噤声,又拉着王德远走了几步才道,边走边吩咐,“明日你让人将前殿收拾出来,再给我准备些东西……”

    “陛下,那前殿是与宰执们议事之所,如此变动不好吧?”王德听了有些为难地道。

    “狗屁,谁会找我议事,那就是个摆设。那么大的地方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废物利用了。”赵昺冷笑着道。

    “陛下……”

    “不要啰嗦了,有人找你的麻烦,便让他问我,要不痛快大家就都不要痛快!”赵昺有些生气了,在琼州自己别说重新布置个房间,即便想拆了它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这么点事儿谁再敢找事便不要怪他发飙了……

    回到后院赵昺便进了书房,吩咐轮值的小黄门谁也不要来打扰自己,不过又想也没人会搭理他,这么做有点多此一举了。不过他这会儿心思不在这上面,他想要干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先教他们点儿什么呢?”赵昺翘着腿斜倚在榻上,手里拿着根毛笔比划着。他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领先于这个时代数百年,极为平常的知识拿到这个时候都会被捧为天知,或被视为异类邪说,因而必须妥为选择。

    赵昺想着既然到了这个世界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点痕迹表明曾经来过,给后人们留下点值得骄傲的东西,甚至是一些难解之谜。想着后人们对宋末发生的跨时代进步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候网络上定会为此争论不休,自己能在千年后依然成为网红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高深的他们也听不懂,那就从基础开始吧!”突然找到了这么件有意思的事情,让赵昺十分兴奋,傻乐了一会儿喃喃道。这个时代二元方程还是极为高深的学问,那些孩子们虽然入府后经过一年的教育,也就是能认识几百字,两位加减法的水平,相当于现代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否则以陈墩那点道行怎么能在他们面前装大个儿。

    “那就先从加减乘除开始吧!”赵昺考虑了现实情况,自己能交给他们的东西很多,可也得循序渐进,他打算先试试然后再逐步添加内容,至于语文就让陈墩先教着,等有了合适的人再替换。这样两个孩子办教育,在外人眼中不过是在玩儿过家家,不会引起他人的疑心,还能遮掩自己的企图。

    赵昺前世从幼儿园算起到穿越前可以说上了多半辈子学,教小学二年级还不跟玩儿似的,但想到自己在做件前无古人,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大事,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教案’。他首先打算从认识1、2、3、4……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教起,用以替换掉现在常用的汉字,这样既便于书写,也便于用笔计算。然后在进入演算阶段,当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但将这些知识尽快用于实践还是要仔细琢磨琢磨。

    可是这些东西对于赵昺太简单了些,一夜之间便将整个小学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麻烦的是暂时没有办法雕版印刷,只能让他们手抄了。第二天,他又实地检查了王德的准备工作,稍加指点一个教室便布置好了,只待明日开班办学了……(。)

第323章 煞费苦心() 
♂,

    布置好学堂的次日,赵昺执教的宫学便开张了,学生就是那些与自己相仿的二十名少年。开学当日,陈墩领着人来到前殿,他们都有些战战兢兢,想那宫中大殿是做什么的,那可是殿试的地方,出来的不是状元便是进士,如今陛下居然要在这里给大家授课能不激动吗?

    “属下等,拜见陛下!”见皇帝已经站在门口相迎,众人急忙施礼。昨晚陈墩可是对大家进行了番课前培训,称他们这可是真正的天子门生,比之国子监的那些人地位都要崇高,万不可给陛下丢人,更不能有失礼之举。

    “嗯,免礼!”赵昺看看自己的这班‘弟子’,这些多是自己在甲子镇收留的孤儿,虽然谈不上百里挑一,但也是身体强壮,面目清秀,聪明伶俐,只要善加培养定能从自己这里学些东西的。

    大家随着陛下进了殿,这里可以说是宫内最大的一件屋子,宽敞明亮,就是住进百十人都能翻跟头。人数不多,课堂便安置在大殿的东侧一隅,以屏风隔出了一片地方,正中悬着一方墨黑的木板,之上挂着横幅,上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看稚嫩的笔迹便知是陛下的御笔亲书。赵昺想着前世的教室中墙上多会写些励志的言语,他琢磨了半天还是这几个字最为贴切,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其下是以木板搭起的一尺高台,上面摆放着长几和一把椅子。而堂上摆放着四排矮几,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外,还有一方尺把大小的石板和一盒用于书写的石笔,当然还少不了一个蒲团当板凳,其它再无长物。

    “现在开始上课!”赵昺按照大小个儿给众人分配了座位,交待了些规矩,无非是坐的要正,提问要举手,上课不准说话之类的东西,而这些孩子们在府中住了一年哪里会不懂,因此赵昺并未多浪费时间,便开课了。

    “此种符号源于天竺,由大食人传至世界各地用于表示数字,计算和书写都极为方便,但在我朝并不通行……”因为中国古代皆以汉字表示数字,现代人都知道那是十分别扭的,不如阿拉伯数字方便,因而赵昺便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

    “1像笔一支,2像鸭浮水,3同人耳朵……”赵昺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而过去授课的方式一个是背,一个是写,老师授课的方式也极为古板坐在那里领读。他这种方法新奇,又有趣一下便将底下的人吸引过来。

    这些孩子多少都有基础,对数字也已有概念因而学的并不吃力,很快便记住了各个数字的模样,分得清1、2、3、4、5了,但是书写却费了劲。因为赵昺要求他们用石笔在石板上练习书写,而过去他们用的都是毛笔,软笔和硬笔着力不同,所以写的歪歪扭扭不成样子。赵昺也只能一遍的检查纠正。

    赵昺的教学方式虽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快让这些‘学生’感到了陛下的‘发明’书写简单,稍加学习便可掌握。而其教授运算方法也比从前便捷,无需借用算筹只用纸笔便能完成运算,因此只用了五天的功夫大家已然完全掌握了一百以内的计算。

    赵昺对文言和诗词中的对仗和韵脚是无能为力,一直无法顺利的完成一篇文章,甚至最简单的一首五言诗,经过邓光荐这么长时间的培养,还处于天对地,上对下,乌龟对王八的水平。可他还是‘发明’了一套符号解决了大家困难的问题。

    过去人们都以识文断句作为文化人的标准,为啥呢?因为古人不使用标点符号,而中国的文字又是博大精深,一个字就能包涵众多的含义,一句话多读一个字或少读一个字意思便完全不同。所以即便识字也要费很大精力去判断一句话在该哪里断句,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但现在有了陛下的这些符号,大家只需标记好便能顺畅的读书了……

    办教育当然要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赵昺知道当下礼崩乐坏,忠义廉耻已成明日黄花,而自己最需要的是一批能忠于自己的事业,可以贯彻自己决策的部属。当下这些孩子是指不上,但十年、二十年后就可能成为自己忠实的拥趸者,命令的执行者,因此道德的培养绝不能放松。‘天天讲,天天读’的洗脑式灌输是有必要,可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同样必不可少。

    作为过来人赵昺知道寓教于乐最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可选择什么形式他还是犯了愁,搞这些他还真不在行,过去上学他记得就是爱国教育日也就是听听报告,挂几条横幅,要不就是看场电影,但现在能最方便做到的就是听报告。可找谁,讲什么都成问题,他担心人没教育好,再给带沟里去。他琢磨了会儿想那作报告就是讲故事,自己作为好学生这活儿没少干,那就是它了。

    可讲什么赵昺还有些犯愁,故事既要符合这个时代,还得从始至终贯穿忠义这个主题。《三侠五义》江湖气太重,《水浒传》是教人造反的万万不能;《岳飞传》、《杨家将》倒是发生在这个时代,却又太过夸张,而发生的年代离此时并不遥远,一听就漏洞百出。

    最后想想还是《三国演义》靠谱,这部书虽以描写战争为主,但反映的是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