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213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213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昺本以为当皇帝除了生病或是偷懒才会不上朝,而天天不朝的皇帝都是昏君,却不清楚皇帝真的不用天天上朝的。

    在大宋朝会基本分成三种:大朝会,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皇帝是必须到的,且要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在就是朔望朝会每逢这两日群臣要上殿朝见,皇帝一般也要出席;另外就是常朝,朝廷各司的朝官,每五天一次赴上殿朝见,因此也被人戏称为“六参官”。而常朝是更多是礼仪性质的,可由宰相主持,带头向御座行礼,一般不会处理政务,大事都是在朝会之后执政们一起议事。

    常在古装戏剧中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演的就是开朝会。而这种朝会一般都是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颁布时,皇帝才会开。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相当于今国家领导级别的三公、九卿,即便扩大化最低也得是副厅级的正五品官员,绝不会出现影视剧那种排着大队,依此进殿上朝的场面。而这种情形也只能在此种情况下出现,因为即便是今日的故宫太和殿也装不下这么都人同时进去上朝,更不要说天天如此了。

    其实除‘法定起居日’外,早朝的常态是每天早晨,文武百官须先到待漏院等候,上殿之前先在殿门之外文武东西相向分两行列队,新任命及将辞职的官员站在南边。站好后御史台官员巡检一过,如没发现衣冠不整,位置不对的现象,便与巡使首先登殿,然后文武官员依班序鱼贯而入。殿门打开后,入殿立班,除有旨免常朝及值夜班的官员外,一律不得缺席。

    站班完毕后宰相率领少数大臣前往便殿向皇上奏事,众官仍呆在殿中静候。奏事毕,宰相返回,在引赞官的带领下,走到押班的位置上,西向立定,率百官虚拜前殿庭下;若是宰相议事较多,日头老高仍不见出来,自会有通事舍人一员到合门宣布“奉敕不坐”,众官员心领神会,自动按班位站好,虚拜而出,至此每日的早朝就结束了。

    “阿弥陀佛,陛下是做功课的时候了!”正当赵昺咧着嘴笑的灿烂,为不用天天早朝而高兴的时候,突然有人高宣佛号道,他的脸一下就青了……(。)

第458章 朝参() 
三月初十日,行朝迁琼已经半月,各部司都已妥善安置完毕,已经正常开展工作。赵昺召集众执政议事,其实这才是戏剧中所谓君臣对答的朝会,不过这叫做‘朝参’,实际就是是近代称作的御前会议或是内阁会议,有点类似当今的常委会,一般时间不长,但相对频繁,大多是皇帝提议召开商议当前重大的事件。

    “如今行朝国库将近枯竭,而军费浩繁,税赋不足以应对,因此必须设法筹措!”君臣见礼、赐座的过场走完,赵昺开门见山地说道。

    “陛下,盐场选址已经全面铺开,并在海口附近按照陛下的方案进行了试行,已经获得成功,只待大范围铺开,不出年余便可获得收益,解燃眉之急!”陆秀夫知道陛下仍念念不忘的大泉州,而他从心里并不想动兵,胜了还好,败了行朝真的不保,因此希望缓行。

    “陆相,下官以为盐利虽丰,但琼州人口稀少,消耗有限,终难解决财源匮乏之困。”文天祥言道。

    “那文相以为当如何?”陆秀夫皱皱眉问道。

    “如今只策当然是将盐行销两广和福建、两江,甚至整个江南,而若想做到只有彻底击溃沿海敌水军,才能使海路畅通!”文天祥说道。

    “哦,文相之意仍要动兵,却不知要先打哪里?”陆秀夫看了小皇帝一眼又问道,心中暗自琢磨难不成他们两人已经私下沟通过,却拿自己当凯子。

    “下官以为当先行夺取雷州,获得立足地,进取广南西路,然后依此为跳板将盐行销各地。”文天祥言道。

    “攻取广州,本官以为不妥!”这事张世杰插言道,“如今阿里海牙坐镇钦州,手中握有四万雄兵,两地距离不足二百里,两日便至,以我朝军力实难以获胜。陛下以为呢?”

    “张枢帅所言不错,广西地域广大,敌军势大,我们兵力薄弱,即便打下来也难以守住。且广西并非商贸重地,这仗打起来是要赔本的,而卖盐也并非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只要便宜就会有买卖上门!”赵昺也暗松口气,幸亏文天祥答的差了样,否则陆秀夫怪上自己岂不冤枉,而他选择支持了张世杰。

    “陛下圣明,愿听陛下高见!”张世杰得到了陛下的支持,心中也是略感宽慰,他一直担心小皇帝记仇,处处给自己小鞋穿,今日看来传闻是真,其是偏理不偏亲,略一施礼道。

    “朕以为要想守住琼州,保证买卖兴旺,只能靠打,打败敌水军,切断其商贸通路,以敌财资军!”赵昺悠悠道。

    “嗯,陛下所言甚是!”枢密院佥事刘师勇接言道,“只有败敌水军,琼州才有险可守,有钱才能养兵造船!”

    “那陛下准备如何解决当前苦难?”应节严见陛下又开始兜圈子,臭显摆,直言问道。

    “打泉州!”赵昺立刻言道。

    “陛下,泉州确实富庶,但我军刚刚经历大战,兵疲马乏,且雨季将至,此时攻打并非最好的时机吧!”刘黻见半晌没人说话,眼看冷了场,他赶紧补缺道。

    “是啊,陛下,泉州城池坚固,当前唆都又以泉州行知福建,屯有重兵。我们若是发动攻击,敌定会四处来援,只怕功亏一篑。”刘师勇想了想言道。

    “各位臣僚,吾以为应打泉州!”文天祥沉吟片刻道,“一则敌沿海水军除福建水军外皆被重创,泉州水军已是我朝唯一劲敌;二则蒲寿庚乃我朝叛臣,其屠宗室,杀士子,已是人神共愤,攻打泉州实乃大义之举;三则泉州富庶,打下泉州正可解我朝之困。”

    “好,文相之言正合朕心!”赵昺笑着言道。

    “陛下,但臣以为枢帅和几位执政说得有理,此时并非攻打泉州的最好时机,雨季将至若是久攻不下,则会陷我军于死地!”文天祥又言道。

    “咳咳咳……”赵昺听了气结,这说话怎么大喘气,咳嗽几声道,“众卿听朕言,按照历年气象雨季五月才至,我们尚有两个月的时间可用。再者泉州之蒲寿庚一族即拥有海舶超千艘,可轻易组建一支强大水军,若不趁其不备将其歼灭,来日定成我朝大患;另外两广及江西敌水军新败,一旦等其元气恢复,便会威胁琼州,我们将再无力攻打泉州不说,反会受其害。因而机不可失,若是错过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我们此次出兵意在削弱其实力,而非占据城池,速战速决之下不会折损太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本官以为陛下所言有理,出兵泉州宜早不宜迟,即便不能攻陷城池,也能毁其海舶,断其根基!”又是一阵沉默后,文天祥首先言道。

    “嗯,泉州乃是鞑子商贸第一重地,攻下泉州将使其丧失大笔税赋,断其财源。”刘黻也附议道。

    “陛下所言不错,若是待雨季结束,阿里海牙定会再攻琼州,我们将疲于应付,再无力征讨蒲贼,报兵败之耻!”张世杰击掌恨恨道。

    “陆相以为呢?”眼见风向逆转,赵昺看向陆秀夫说道。心中琢磨怪不得当领导的都喜欢独裁,这商量来商量去的真耽误事儿。可他也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神,而是人就谁都会犯错,且思想有局限性,集思广益才能补充不足,尤其是自己这种半生不熟的二杆子皇帝,一旦失策就将是血流成河,所以他尽管心烦,但还是想保留一颗民主之心。

    “陛下,臣以为泉州可战,但尚需仔细谋划,考虑周全。”陆秀夫想想当下打泉州无论是解决财政困难,还是为了琼州消除后患,及争取民心都是有利的,因而还是同意了。

    “好,既然众卿都同意,那么朕打算御驾亲征,再战泉州!”赵昺见自己终于说服众人,点点头说道。

    “陛下,还请三思!”大家一听齐声道,都暗自琢磨这孩子怎么如此不让人省心,弄得大家都不安生……(。)

第459章 私盐() 
打泉州的事情基本上获得了众位宰执的同意,但是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暂时被搁置。不过大家心中都有了谱,可为了稳定人心,赵昺嘱咐秘而不宣,一切暗中准备。他先以加强琼州海防的名义将殿前侍卫亲军的左军和前军调到琼州,而将殿前禁军移至崖州休整、训练。白沙水军接收了一批新船和补入的义勇,已经拥有战船五百余艘,其中大型战船占据了多半,兵额也达到两万。

    与此同时,赵昺又以军机处的名义下旨,将殿前侍卫亲军的中军、前军、后军及白沙水军编成东征军,以张世杰为行军总管,应节严为行营部署,赵孟锦和刘洙分别为步军和水军主将,文天祥总督粮草。现在各军加紧战备,都作院加紧打造攻城器械,调集粮草,派出探子前往泉州刺探军情。而他当然也不会闲着,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作出安排……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郑虎臣应诏进宫,见到小皇帝后紧走两步大礼参拜。

    “坐吧,喝茶!”赵昺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拿着肉干,嘴里还嚼着东西含糊不清地说道。他不知道是因为最近心情好,还是被元妙操练的狠了,反正是食欲大增,刚吃过饭一会儿就又觉得饿了。

    “陛下好胃口!”郑虎臣有些拘谨的半坐下笑着道,他总觉得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孩子给了自己无形的压力,每次会见都感到紧张,可时间长了不见又想得慌,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也很苦恼。

    “饿啊!你看朕是不是瘦了?”赵昺抬起胳膊,坐直身子展示给他看。

    “陛下瘦却没有,不过高了一些!”郑虎臣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摇摇头说道。

    “呵呵,他们都说瘦吾身而肥天下,朕可能都肥了自己吧,所以一点也不瘦!”赵昺听了又咬了口点心笑着说道。他也觉的奇怪,在崖山时自己是殚心竭力的思考破敌之策,设法平衡各种关系,却丝毫没有瘦下去的迹象,看来自己抗压能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陛下就是天下,肥了自己当然也是肥了天下!”郑虎臣陪着笑说道。

    “哈哈,你说的话我爱听!”赵昺大笑道,“现在我当了皇帝,已经让人撤销了对你的通缉,还准备对你为国除奸的行为进行褒奖,说说你想要个什么官,朕一并办了!”

    “谢陛下隆恩,属下能活到今日全仗陛下维护,现在又为属下正名,实是无以为报,不敢再讨要官职,只愿留在陛下身边鞍前马后尽些薄力!”郑虎臣起身深施一礼道。他也是暗自庆幸,当初自己是押对了宝,不仅攀上了高枝,且深受重用,以后只要抱紧皇上的大腿,要什么没有,即便给个宰相他都不想换,他更愿意为陛下打理那个黑暗帝国。

    “既然你不愿入朝,那就罢了,正好咱们有笔大买卖要做!”赵昺放下点心喝了口茶说道。

    “陛下是指泉州之事?”郑虎臣问道。

    “泉州虽然油水不少,但此次作战主要是解决行朝财政困难,咱们不能从中捞油水。”赵昺摆摆手说道,“但咱们这买卖做好了,所获利润绝不比抢了蒲寿庚差多少!”

    “陛下请讲,属下定将尽力完成!”郑虎臣想了想道。他没有琢磨出陛下所指的大买卖是什么,而自己上至执政,下至贩夫走卒,整个行朝,乃至江南他可以说是消息最为灵通的人,但还是想不到有什么买**抢蒲寿庚还要挣钱的。

    “好,朝廷准备建立盐场的事情想必你已经知晓!”赵昺拍拍粘在手上的点心渣儿说道。

    “属下知道!”郑虎臣点点头道,这件事可以说是行朝上下当前最为要紧的事情,无数人在为此奔忙,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却想不出与自己的事务局有何关系。

    “现在东南沿海皆进入战备,海岸被封锁,来往琼州的不论民船,还是商船皆被禁止通行。而东西生产出来要卖出去才能换来钱的,因而朕想动用咱们事务局外围组织的渠道来卖盐!”赵昺看着郑虎臣言道。

    “陛下的意思是贩卖私盐?”郑虎臣眼睛一亮惊讶道。他清楚贩卖私盐绝对称得上是大买卖,谁要是能掌握了源头上的盐,那钱就像流水式的滚滚而来。

    “对鞑子来说是私盐,可我们卖的却是官盐啊!”赵昺笑笑说道。

    “对、对,咱们卖的是官盐,同样是要卖给大宋百姓的。”郑虎臣愣了下赶紧改口道。他知道贩卖私盐那是大罪,禁地私自煮盐三斤、私贩十斤处于死刑的,在其它地方贩卖百斤以上都要处以流刑的。而现在是皇帝要卖私盐岂不是知法犯法,且传出去对皇帝的声誉也不好啊!

    “对吗,这一点千万不能含糊,即便是也不能承认,否则你掉脑袋,朕也跟着吃瓜落。只要咱们是官价卖盐就好,但出了琼州地界卖多少钱咱们就管不着了。”赵昺见郑虎臣如此机灵,笑着说道。

    “属下记住了。可咱们事务局卖盐,朝中之人恐怕会说三道四吧?”郑虎臣这下彻底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这盐不能在琼州卖,要拉到外地去卖,其实还是卖私盐。这就让他有些担心了。

    “哼,他们怪朕?!将来他们恐怕谢朕都来及!”赵昺冷哼声说道,“只要建成万亩盐场,一年就要产盐三千万斤。每人每年食盐不过六斤,足够五百万人吃了,单凭琼州一地消耗,大家都不必吃饭了!”

    “嗯,属下明白了。”郑虎臣使劲点点头道,“只要我们将盐贩卖到东南地区,那么就可让鞑子收不到一文盐税,进一步摧垮鞑子的经济,让他们财政枯竭!”

    “嗯,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咱们要在几年内将琼州产的盐行销大江两岸,让鞑子颗粒无收,另一方面要将盐变成武器,为复国做准备!”赵昺认真地说道……(。)

第460章 私盐贩子() 
一粒盐,从海水日晒蒸发到自然结晶,快则四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