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26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26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屁,你们都是朕的臣属,花朕的钱是应该应分的,如何用得着你们还钱,此后不得再提!”赵昺爆了句粗口道。

    “小的记下了!”王德赶紧回答道。

    “官家,奴婢有些不明白,咱们买的都是些寻常之物,比之宫中的要差之百倍,为何太后还会那么欢喜呢?”可能与陛下出去胡闹了一天,素馨觉得与其亲热了许多,便大着胆子问道。

    “唉,你还小不懂得为人母者的心思。”赵昺叹口气道,“朕也知宫中的奇珍异宝无数,吃穿用度都较外边精细,即便宫中的平常之物也胜民间百倍,但是这些东西却无一出自朕之手,也非朕亲手奉上。”

    “这……这有什么不同吗?太后宫中一应之物也都是陛下令人布置的啊!”素馨听陛下说自己小,好像比他们大多少似的,可想想他的话又不大懂,于是再问道。

    “其实一个母亲无论她的身份是太后,或只是个普通的乡下女子,在乎的不是子女送给自己的是东西值多少钱,在乎只是你是否心中惦记着她。朕买的东西是不值钱,但是在太后看来那些东西确是朕亲手挑选,且费了不少心思的,那么即便只是寻常物品,她心里也是十分高兴的。”赵昺苦笑着道,这个道理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才想明白的,只是再没有机会孝敬前世的父母了。

    “既然是孝敬太后的,官家还要不停的讨价还价,岂不是……”素馨点点头,却又想到陛下的小气劲儿,嘟囔道。

    “呵呵,今天是朕掏钱让你们买东西,不费你一文钱,那么你为何也要还价呢?难道你不知朕不缺钱吗?”赵昺听了反问道。

    “当然要还价了,否则岂不让那些奸商赚了,我绝不会便宜了他们的!”素馨想都没想就回答道。

    “这不就是了,女人天性小气,太后当然也不例外,朕若是不问价钱便买下,太后问起会觉得自己有个傻儿子,被别人糊弄了都不自知,怎么会开心呢!”赵昺笑道。

    “对也不对!”素馨点点头又摇摇头道。

    “何解?”赵昺有些纳闷地问道。

    “今天我看上一个簪子,官家却不停的还价,而倪都统问也不问便替我买下了,我就觉的开心的紧!”素馨十分认真地道。

    “哦,你不提朕倒是忘了。”赵昺想起什么似的,转身对王德道,“王德,那支簪子是倪亮送给素馨的,让他算还给庄主事,朕不当冤大头的!”

    “是,小的记下了!”王德愣了下,见陛下挑了下眼眉立刻明白,大声回禀道。

    “不可、不可,官家早说了,今天所费全部算在官家身上的!”素馨听了大急地道。

    “哈哈,还说不小气,一听花费自家的钱就急了!”赵昺指指素馨大笑着道。

    “官家,不是那个意思的……”素馨听了羞臊之极,搓着衣裙道。

    “不要再说了,你斗嘴斗不过官家的。”苏岚见状拉拉素馨道。

    “王德,你留心下朝中谁家有未嫁的女儿与倪亮岁数相合,再问他是否合意,朕好使人去提亲。这傻小子朕不操心,连个娘子都讨不上!”赵昺摇头叹气道。

    “倪都统年纪轻轻便为护军都统,且尤为官家看重,若是听闻官家为其择婚,还不争相将自己女儿送上!”王德笑着答道。

    “哼,未必,就那么木头一样的傻大个谁家姑娘会看上他!”素馨在一旁却不无酸意地冷哼声道。

    “那有何妨,只要倪亮看上了,管她谁家女子,朕就指婚于他,看谁敢不同意!”赵昺却毫不在意地道。

    “是啊,官家出口成宪,谁敢不从。”素馨嘟着嘴道。

    “当然了,倪都统于朕有救命之恩,就是老天不同意,朕都要将其从天上拉下来打上五十大板,还不行就一百大板!”赵昺冷哼声说道,而眼睛却瞟了素馨一眼,看其憋屈的样子暗笑不已。

    “官家可不要浑说,大过年的要多说吉利话!”王德赶紧向老天拜了两拜说道。

    “好了,今天大家都辛苦了,你们将买来的东西分分便休息吧,朕买的东西余下的就赏给小黄门们吧,他们一年也够辛苦的!”到了东宫赵昺指指还剩下一车的东西吩咐道。

    “官家今夜还宿在淡泊阁?”王德听了吩咐迎上来的刘灵先将车上的东西收好,躬身问陛下道。

    “嗯,还在那里吧!”赵昺点点头道,最近一段时间他每日制定各项规划,淡泊阁中存着大量的图书和资料便于查找,因此这一段时间都在那里留宿。

    “苏姑娘便辛苦些,我将闲事处理了再过去值夜。”临近新年宫中杂事也很多,需要王德这个大总管安排督促,今天出去一天,而明日便是除夕,尚有更多的事务需要处理,而素馨毛手毛脚的,只有苏岚让他放心。

    “是,大官!”苏岚施礼道。然后便招呼几个宫女前去收拾、布置。

    “这孩子不错,做事谨慎、有条理,年后给她安排个职司吧!”赵昺看着苏岚的背影对王德道。

    “是,小的看苏姑娘也不错!”王德若有所思地笑笑道……

    淡泊阁并不大,在赵昺看来也就相当于现代一座三层的独栋别墅大小,底层面积有四百平米左右被他当做工作室和书房;二层小一些,分成数间,最大的一间作为自己的寝室,其它的作为洗漱、储物的功能房及轮值内侍和宫女的值房;三层则被辟为藏书阁,放置着他收集来的各类图书,及事务局和各省的公文;各层之间由两条楼梯相连。

    寝室南北通透,足有百平米,按照他的意思做了分割,一张宽大的床榻是必备的,可以用屏风和帷幔隔开,形成独立的空间。南边靠窗放着一圈矮榻,中间放置着一张宽大的矮几,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副镇尺,靠墙一侧还有一个小书架,他可以在此或坐或卧的读书、批阅公文,但这里绝对是私密空间,即便是近臣也不能进来的。

    赵昺洗澡更衣后,听更鼓声不过才是酉时,离自己平日就寝的时间尚早,便窝在矮榻上摆弄着从庄世林那里得到的几张盐引。说实话他觉得今天出宫最大的收获不是痛快的玩了一天,而是拿到了这几张盐引,并知晓其在市场上作为信用凭证流通起来。

    盐钞早在宋朝初期便已经出现,作为政府规定盐商凭钞运销食盐的凭证,由政府行,令商人付现,按钱领券。券多少,视盐场产量而定。券中载明盐量及价格,商人持券至产地交验,领盐运销,一身兼具有债券与仓单的性质与相关的交易特征,也可以看做一种有价证券。

    赵昺知道现代的研究成果证明盐钞之所以会出现货币化趋势,根本原因乃是‘盐钞可代表实钱’,有了稳定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和储藏手段。而交引铺的出现和官府买钞场的设置对盐钞货币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买钞场对盐钞的收买为盐钞储备了大笔准备金,当然比之于私营的交引铺,官营的买钞场的信誉就更好。

    盐钞的原始功能是用钞请盐,而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做背书,又使盐钞又具有了‘便换’或‘飞钱’的功能。有宋一代盐钞的货币化趋势总是不断加强的,而在商业贸易以外的其他领域盐钞的支付职能也得以广泛应用,到了南宋时期朝廷官兵赡给、籴买、犒赏、赐予之类的支付全是用盐钞,使得盐钞在诸多场合均起到一种名符其实的信用货币的作用,从而也推动了盐钞在商业上的应用。

    在赵昺看来纸币若是以金属货币为本位的一种货币,那么盐钞就可以认为是以盐为本位的一种有价证券。当然也知道要实现这种功能,要的前提就是要确保盐钞数量与盐产量之间的平衡。他的列祖列祖也不是傻子,很快就现只要控制盐钞的行就能谋取利益。然而他们没有能有效的控制这种生财的手段,而是将盐钞给玩儿坏了。

    宋朝的实际情况常常是朝廷不顾盐产数量的多少,大批地虚额即盐钞,只把盐钞当成了朝廷攫取财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不顾客观规律的任性为之,是盐钞成了废纸,不仅丧失了国家信用,还最终将大宋的财政玩儿崩溃了,也将大宋朝玩的奔崩离析,让赵昺来给他们买单……

第644章 合适便好() 
赵昺作为一个‘过来人’,当然清楚在中国历史上盐曾对整个社会起过极其重要的影响,而盐钞所起的作用就是盐对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折射。 而当盐钞突破了它的原始功能,便对社会信用业务的展以及封建政府的财政金融均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可成也萧何败萧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王朝的盛衰存亡。

    在宋代之后各个朝代根据其盐引制形成了各自的制度,但无外乎都需要商人花钱购买盐引。明代由于边关缺粮,执行‘开中法……盐引代币’,即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而清代,盐业成了民营产业,但仍是朝廷套取财富敛财的手段。

    但是赵昺也知道盐引的行开始都是应对危机的非常手段,当取得良好的效果后便不顾后果的大肆推广,然后弊端显现,最后一不可收拾,就如条抛物线一般由胜及衰,走向末路。而这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盐引有了货币的信用职能,此也可以说是积极的方面,但也想只笼中的猛兽,一旦让其冲破牢笼就会反噬自身。

    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政府换取盐引。此例以后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商屯的建立使得边防得到极大的充实。

    到了明成化年间,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宪宗下令停止各边开中法,令盐商于户部、运司纳粮换取盐引,但也严重影响了大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

    孝宗弘治年间,时户部尚书叶淇改旧制,实施“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纲,缴纳引钱和税金后便可在划定的地区内专卖。而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当时盐税收入达到九百万两白银之多,这还不算私盐的交易额。要知道,明王朝每年全国的税收总额平均不过一千万两,盐引“一本万利”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不过新法的实施也导致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穆宗不得不重新规划在边地推行屯田开中,但因此制败坏日久,已难收得实效。

    到了清代,盐引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全国各地的盐商数不甚数,户部却以大量印盐引来补充国库,到康熙年间盐引已泛滥成灾。雍正继位后严令禁止户部盐引,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在乾隆登基后盐引制也扭转了颓势,并早就了大量富甲天下的盐商,仅在扬州一地,徽州盐商的资本就相当于当时国库存银的一大半。

    大量的盐商们捐纳赈灾,使得国内的灾民屡屡得到安抚,帮助乾隆渡过难关,也成就了其的康乾盛世。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仅过了三十年盐政的官吏们私自盐引,从中侵吞巨额引银,引了‘两淮盐引案’,导致纲盐盐引制度没落。

    道光年间清政府为了消除盐业“引商”们的暴利进而改革《盐法》,改纲盐制为票盐制,对持有盐引窝本的庄家与大户课以重税,价格随行就市,以此打破盐业的垄断与专营。票盐制的利害之处并不是取消了盐引和引商对盐引的垄断,而是取消了行盐地界,限制显见的效果是打压盐价,作为庄家的大户盐商纷纷崩盘。而随着票盐改革成功,清政府在淮北大量溢销盐引,并从中获取巨额税收。

    这种市场经济的苗头若是得以实施下去,本是于官于民两利的好事,但大厦将倾之时外敌入侵、起义不断,使得曾国藩重改盐制。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虽然主张票商请引不受限制,但他以五百引起票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中小商人运盐的权利,此外他对盐的价格也做了具体的规定,不准越过规定的范围之外,这就改变了票盐在销区内自由出售、降价竞争的办法,破坏了票盐制的精神,走向历史的倒退……

    “陛下,休息吧!”

    “哦,再等会儿吧!”赵昺觉的自己手中拿的不仅仅是可以给他带来财富的盐引,还是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因而心情比较沉重,正在此时苏岚也洗漱完毕换了衣裙走过来催促他就寝,他抬头看看愣了下道。

    “嗯!”苏岚顺从的点点头,取下灯罩剪去多余的烛芯,又为陛下换上杯热水。

    “苏姐姐歇歇吧!”苏岚长得本来就漂亮,眼下洗去铅华,素面之下更觉清纯脱俗,花蝴蝶一般的在他面前转来转去,竟让赵昺一时无法集中精神,他指指软榻让其坐下道。

    “嗯!”苏岚听了搬了个绣墩规矩的坐下。

    “素馨又偷懒了吧,只见你一个人忙来忙去,她倒会躲清闲!”赵昺放下手中的盐引说道。

    “官家是不是对素馨多有不满啊?”苏岚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是啊,她做事喜欢偷奸耍滑,且做事缺乏条理,又毛手毛脚。入宫半年有余,几经调教仍然没有长进,朕看她已然没有就要了!”赵昺叹口气说道。

    “官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