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5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5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却实现了。眼前的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数据造出来的一门中型弩炮,但能不能使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未知数,一切都要等试射后才能知道……

    弩炮的制造是一项极为精密的工作,工匠们依据扭力弹簧的尺寸来区分弩炮的规格,而这些又都依赖于扭力弹簧,所有的组件都是围绕着弹簧来设计,而这依赖于工匠们总结出来的两个公式。这两个简单的公式中包含了对扭力弹簧的力学特性和弹道学的精确认识,也是制造弩炮的核心机密,当今赵昺就是掌握这个秘密的唯一,工匠们束手无策也就不稀奇了。

    制造扭力弹簧的材料赵昺选用的是弓弦,而这个时代的弓弦一般是采用牛的肌腱,赵昺令工匠按照自己的要求的粗细编成绳索,然后固定在支架上,再把用硬木制作的弩臂夹在绳索之间上劲,最后就是依此安装拉索和弩机、望山,这些与床弩原理相同,工匠们只稍加指点便能独立完成。

    “可以试试了!”组装完成,天已经黑透了,周围点起火把,赵昺又上上下下的检查了一遍说道。

    “你们两个张弦,快点啊!”倪亮不在可苦了周翔,殿下个子小只能由他充当人肉起重机,抱着举着的上下查看,而王爷份量却不轻,他擦擦脸上的汗指指两名健壮的工匠说道。而两个工匠却有些迟疑,按照以往的经验,两个人绝对无法转动这么大床弩的绞盘,但刚一迟疑,就遭到了训斥,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可当他们试着转动下时,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吃力。

    “好了!”赵昺听着扭力弹簧由于加力而发出的‘咯吱’和滑槽尾端两侧的两只棘爪随滑槽一起向后掠过固定在托架两边的嵌齿发出的‘嗒嗒’声,也是十分紧张,手心都是汗,担心出现炮架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力而散了架,当滑块移动到半数时,他下令停止。

    “装弹,瞄准墙边的那棵树试射。”再次检查,没有发现异样后,赵昺指着约距他们四十步的一颗碗口粗的大树说道。

    “是,殿下!”周翔答应道,这个时候正是表现的好时候,他令人将一支火把插到树前,然后亲自上阵捡了一块有三斤上下的卵石放入弹槽,调整弩炮的角度。

    “殿下,可以了。”若说操练这种有技术含量的武器最熟练的不是使用的士兵,而是制造武器的工匠,而周翔从始至终参与了制造,熟悉每一个部件的功能,操作自然没有问题,他调整完毕向殿下报告说。

    “发射!”

    “是!”周翔让众人散开一些,用一柄短锤猛的一敲,回转式扳机转动,扣住弩弦上绳套的扣钩脱离,只听到弩弦放松发出‘嘣’的一声,根本就没看清石弹是如何飞出去的,就听到石弹发出砸在物体上的闷响声,而作为靶子的大树却好好的矗立在那里,似乎没有命中。

    “殿下,我……”周翔看自己失手了,刚想请罪,准备再试一次,可发现大树突然一歪倒了下去。

    “射中了,我们去看看!”赵昺见状大喜,大喊一声蹦跳着抢先跑过去查看。

    “殿下,慢点,别摔着。”周翔他现在真是糊涂了,说他小,殿下小小年纪就鼓捣出这个复杂的大家伙;说他大,这高兴的样子就是个孩子吗,他苦笑着摇摇头追了上去!

    “禀殿下,这床弩威力不小,只是半弓之力就洞穿了大树,又将墙壁砸了个大窟窿,石弹也化成了齑粉。”众人当然不肯让殿下上前,一个工匠上前检查了一番回禀道。

    “好,好,成功了,今晚煮肉上酒,好好庆祝!”赵昺听了心中最后一点担忧也消散了,他大声对众人说道……

    当晚酒足饭饱之后,赵昺又从已经紧巴巴的口袋中拨出一部分钱重赏了试制弩炮的工匠。然后令周翔将弩炮移到府外山后的一处空场,让他们连夜进行试射,检验武器的适用性并采集数据,以便能尽快投入使用。

第063章 弄假成真() 
♂,

    应节严对刘黻怀有警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刘黻虽然对陈宜中执政以来的相关政策不满,但两人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依然维持着私人间的情义,他能出任新朝廷的也是陈宜中的一力举荐。而陈宜中看着位高权重,身边总是围绕一群人,可在他心中却是十分孤独的,也就更加珍惜与刘黻之间的友谊,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关系便显得暧昧。

    而陈宜中将朝廷的逃亡终点设置于占城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他在撤离福州时就曾提起过,只是因为占城国君态度暧昧,加上众臣以为局势还没有恶劣到需逃往属国的地步而放弃。后因为元军全面发起进攻他也再次提起,但又被议和之念压过,因此刘黻才断定一点议和失败,陈宜中旧事重提便是必然的,而应节严那时远离朝廷才不了解内情。

    “和议失败,声伯以为陈相会将朝廷引向占城?”应节严听罢解释,再次问道。

    “嗯。”刘黻点点头确认。

    “陈相欲往占城,殿下开府是想留下借以实现下一步计划?”应节严考虑到陈宜中挟持朝廷前往占城,那殿下正可用抗元复宋的旗号留下,但因为今天发生了太多的意外,他有些吃不准殿下的想法了,因此扭头相问。

    “呵呵,陈相一时怕还难以成行。”赵昺摇摇头道。

    “这又是为何?”答案果然又出意外,应节严也有免疫力了,又询问道。

    “前次陈相提议前往占城未能成行,是因为众臣认为当年高宗皇帝亦曾在金军的追击之下逃至海上,直到没有水军中金军放弃并折返之后,才再度回到陆上。有此成功之先例为鉴,在两相权衡之下,反对的声音相当多。刘大人可是这么回事?”赵昺转向刘黻问道。他现在总让两人的猜想屡屡落空,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想不知不觉间把两人引入局中,让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成为自己的助力。眼前两人的样子越来越恭谨,完全是一副受教的样子,如同僚之间答对,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孩子,说明离自己的打算又近了一步。

    “殿下所言正是。”刘黻点头承认道。

    “现在时局恶劣看似更甚以往,但也看到了元军北撤的迹象,而众臣之所以赞同议和正是想保留一块陆上之地与敌讨价还价。再者即便和议失败,大家也会以为只要暂避一时,仍能重回陆上;还有如此轻易放弃,我想江大人和张枢密也不会答应,他们会以为南狩占城只会助长元军的气势,且令各地坚持抗敌之同僚气馁,引起大范围的叛国投敌,使国是糜烂至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陈相出走占城之策仍会因为众臣的反对而失败。”赵昺解释道。

    “那殿下出镇地方之策不也落空了吗?”应节严已被殿下绕的有些晕,不知不觉被牵着鼻子跟着走了。

    “当然不会,陈相会支持本王的计划。”赵昺摇摇头道。

    “这……这怎么可能,难道殿下有把握说服陈相?”刘黻诧异地道,朝中卫王和陈相交恶的事情可谓无人不晓,也都知道卫王曾因为陈宜中为报受辱之恨险些害得其丢了性命,两人之间是势同水火,互不相杀已经不错了,怎会可能出手相助呢?

    “万事皆有可能。”赵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过一张地图道,“两位大人请看,前往占城的道路有几条?”

    “如今广西路已经陷入敌手,陆路难通,只有经琼州过海才可到达。”应节严只扫了两眼便看清了形势,但仍不解殿下之意疑惑地道。

    “应大人所言正是。和议失败,避难占城无果,想来陈相也不会轻易放弃,而众臣对重回陆上一举击退鞑子站稳脚跟恐怕也是信心不足,那他们会怎么想?”赵昺看看二人问道。

    “当然希望能留下一条退身之路,在局势无法挽回之时求得生机。”刘黻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虽然前时已经领教过殿下的算无遗策,可他对其的跳跃性思维还是不大适应。

    “唉,老朽明白了,殿下不愧是局中高手,心思之缜密真是令人叹服。”而应节严听罢,再将殿下前后所言串联起来,终于想通了殿下予以何为。而其为了达到目标也可谓煞费苦心,不仅利用了当前的局势,连朝中的几位重臣所想都琢磨进去了,堪称一个大手笔,若不是亲身经历此事的前后,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孩子谋划的。

    “应大人,在下还是不太明了,请直言。”刘黻的思维还是慢半拍,一时想不通其中的关键,转向应节严道。

    “殿下早已怀了脱离朝廷另谋发展的心思,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得知朝廷要与蒙古议和,审时度势之后认定和议根本无法达成,便主动请缨出质蒙古以换得开府设衙,此举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而议和终会无果,可殿下开府已成事实,便可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组建府军;朝廷和议不成,威胁未除,必定会另谋出路,陈相提议移师占城又难以得到支持,殿下即可上奏朝廷镇守两广,守住前往占城的海路。前途未卜之下,朝中谁也不会反对,一力主张前往占城避难的陈相也会鼎力促成,殿下出镇地方的计划亦可实现。”应节严三言两语便将明了的总结出赵昺的意图和计划。

    “应大人,你以为殿下之计可行?”刘黻听罢沉吟片刻,似在消化这诸多的信息,好一会儿抬头转向应节严问道。

    “殿下之计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细想之下只要谋划得当,查余补缺,未必不成。”应节严捋捋胡子说道。

    “不错,楚河三分阔,从未有稳操胜券之说,只要事情一日未成,便难谈成功。”赵昺深以为是地说道,他也知道计划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实施又是另一回事,其中出现什么变故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谁也不是神仙。

    “余以为此事有天助,必能成功!”赵昺和应节严都保留看法,而处事一向谨慎的刘黻却突然语出惊人地说道。

    “声伯此话怎讲?”应节严诧异地看向刘黻问道。

    “殿下可还曾记得船上之事?”刘黻却没有回答,转向王爷问道。

    “刘大人所说何事?”赵昺此刻也被突然变得信心满满的刘黻弄的莫名其妙,一时也不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事。

    “风雨之夜,桌上偈语。”刘黻提醒道。

    “哦……千里独行险,逢柳花又明;七星拱斗日,穷途也有路;管鲍亦分马,江断水自流;蚯蚓降龙时,华夏满朝日。”一经提示,赵昺立刻想起自己那晚为了掩饰自己的‘特异功能’而编出来的梦中遇仙之事,而偈语不过是他为应四个残局的名字顺嘴编出来糊弄刘黻的,不知他提这个做什么。

    “殿下不觉这些日子所遇之事正以这偈语暗合吗?”刘黻看着还茫然不明的王爷反问道。

    “此话怎讲?”赵昺正糊涂着呢,一时间也联系不上,只能请教了。

    “第一句乃是:千里独行险,逢柳花又明。当日殿下误上疫船在海上漂流千里,那本就是九死一生之地,而殿下身边仅有一人护卫,正与‘千里独行险’一句暗合。其后,殿下制成神药治好了疫病,又在与大队失散与敌军遭遇之时借助风雨毁敌于海上,最后有惊无险的回到潮州,也以‘逢柳花又明’想合。”

    “听刘大人一说似有其意。”赵昺琢磨琢磨好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点点头道。

    “第二句是:七星拱斗日,穷途也有路。殿下来的此处后收拢义勇,设亲卫、事务、总计、参议、护军、医药、匠作等七局管理府中之事,而殿下之名中正有个‘日’字,岂不与‘七星拱斗日’相符;如今局势恶化,殿下却因势利导化弊为利,以实现抗元复宋之宏志,可谓穷途有路。这事事都与九重先生和睡仙所留之语想和,所以在下以为此乃天意,定能如殿下所愿!”刘黻如是解说道。

    “声伯这偈语何来,又是哪位高人指点?”听刘黻说得头头是道,又言辞凿凿,应节严却是一头雾水,他出言相询道。

    “殿下……”刘黻听了并没有立刻应答,而是转向赵昺。

    “唉,这几句话也困扰本王多时,今天即已揭开,就请应大人参详下吧。”赵昺面露无奈地说道。他明白刘黻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他心里明镜似的,这都是虚无缥缈之事,而现在被刘黻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释倒有弄假成真的趋势,只是说出来不知道应节严是否肯信。若是其相信,自己完成计划就多了些砝码;不信,这不过是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梦呓而已,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权衡之下,赵昺没有理由不试试。

    “此几句偈语还是颇有来历的……”得到了殿下的允许,刘黻便将疫船上发生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当然与应节严所知的两个版本是截然不同……

第064章 管鲍分马() 
♂,

    赵昺在一边听着刘黻的讲述,说实在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古人虽然敬畏天地,但也有‘不语鬼神乱力’之说。应节严自幼熟读经史,堪称儒学大家,而以赵昺所知书读多了自然明事理,对于鬼神之说一般持保留态度,甚至是嗤之以鼻,断然不信的。自己的谎言若是被其当面揭穿,得找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遮掩过去呢?

    “上天垂怜,大宋复兴有望!”刘黻刚刚将殿下‘梦中遇仙’之事说完,应节严便向天施礼,激动万分地说道。

    “应大人也以为这是上天之意,将复兴大宋的重任交予殿下?”刘黻看其兴奋的样子询问道。

    “太祖定是不忍见自己创下的基业毁于鞑子之手,才借棋局指点殿下保我大宋江山社稷。而陈抟老祖也是不世高人,传闻其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且有治世之才,精通兵法战策,奇门之术,殿下经其点化必能成就大业。”应节严说道。

    “不会吧……”赵昺打了个冷战心中暗道。他没想到结局大出自己意料,听这老头之语不仅是信了,而且是深信不疑,自己胡诌一番都能让他们解释的滴水不漏,弄得他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定有天意之说,看来自己以后不能再随便抱怨老天爷了,免的真遭了雷劈。

    “应大人以为这偈语所言乃是老祖所留,为殿下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