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46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46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水大漫不过堤去,否则就要出事。应节严懂得这个道理,王爷再小也是君,他不能僭越,自己设计好事务局构架和人员配置方案还必须征得殿下的同意。赵�;详细看过,发现应节严设计的方案大体出自于《六韬?王翼》篇,而自己之所以知晓这还是得益于前世为在上充大尾巴狼‘苦读’中外兵书的成果。当然装逼的结局就是尽管能说得头头是道,根儿里却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赵�;还是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此篇讲的将帅出征时指挥机构的配置,囊括了司令部的指挥参谋后勤通信作战和装备宣传敌工民政所需的职能和人员,即便现代军队指挥机构的编制也不过如此,可以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当然也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其中虽与外府原有的机构有重叠的地方,但事务局偏重与战略方面的,而参议局则注重战术方面的,简单的说一个是动脑子的,一个是动手的。

    赵�;看过之后沉思良久,提笔在方案上划掉了侦探一项,又写上了一行字――转入事务二局。随后又在司户筹措粮草军费一项下标注上所有收入收缴后由总计局统一调配支取。这才加盖印章,签上批注,又拨了一千贯作为开办费用,并从匠作局抽调闲杂人员百人充作仆役,负责伺候这帮老爷们。

    事务二局就是原情报部门,赵�;将其剥离当然不只是考虑郑虎臣的感受,而是出于实际需要。他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军队是枪杆子,情报组织是刀把子,一明一暗,都是府中的强力组织,自己立足这个世界的根本。而枪杆子并不好抓,在朝廷投降,******连连失利的情况下,军队变得愈加难以掌控,都统制率部投敌,基层部队哗变,士兵逃亡,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建立情报保卫组织,正是巩固部队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王府在军政两方都处于绝对劣势,就必须避实击虚,争取掌握主动。可如何探得敌对势力的虚实,那就要要靠情报工作。所以,举起枪杆子的赵�;,同时也得抓紧刀把子,且绝不能假于他人之手,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而财权又是控制各方的另一个利器,抓住了粮财的分配权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脖子,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势力,削弱敌对方的实力,使得各方不得不服从自己的领导,想闹独立都没人跟他走。其次在这乱世之中,筹集钱粮不易,只有统一调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避免两方争权出现财政上的混乱,导致钱花了不少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说到花钱,赵�;对应节严真是有点羡慕嫉妒恨。他发现有时人的名望真能当钱花,这老头儿几日来或请或借或荐招募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士人名流,务闲的官员流落江湖的奇人异士避世不出的隐士,也有精通文案军事的刀笔小吏,有的已经入府,有的还在路上。而自己花了大价钱请来不少所谓的能人,与其相比真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尽是些杂七杂八的‘小鱼儿’,根本不入流……

    赵�;想亲自将签署的方案面交给应节严,如此即显得尊重,又能借机解释一下调整的必要性,当然他不会傻的说是想分权。可派人问了几次其都没有在府中,赵�;看着老头儿为了自己四处奔波,是又感到又心疼。应节严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不但要招募人手,还要为开府琼州的事情游说各方大佬,难得有空闲。

    努力总有回报,如今朝廷中的争论渐趋缓和,虽然以张世杰江万载和陆秀夫为首的几位宰执仍然反对避难占城,但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态度不再像从前那样坚决,而是将撤往占城作为备用方案,如果局势持续恶化,没有好转便可选择前往。而陈宜中得了台阶,同意暂时搁置,可提出必须遣得力干臣督抚广南西路,以保持撤离通道的畅通。

    赵�;相信这个结果是应节严私下做了共作的,至于其采用了什么方式他虽然好奇,但并没有多问。由此双方争执的焦点便又转向了派谁督抚广南西路,刘黻提出这是保证朝廷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应遣朝廷重臣前往主持。立即有朝臣推荐枢密副使张世杰,称其不但忠心耿耿,且战功赫赫,定能不负重托。

    张世杰一听就明白了,定是陈宜中从中捣鬼,其是想以此将自己从朝廷中排挤出去,这也是其打击异己惯用的手法,与当年推荐参政陈文龙,右相文天祥出镇地方的手法并无不同。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朝中现在能与陈宜中分庭抗礼的只有自己,如果将他赶出朝廷,那么陈宜中就能独断朝纲,左右太后和皇帝,自己也成了任其摆弄的棋子。

    既然看穿了对手的诡计,张世杰怎么肯就范,不用他多说,自然有一众手下替自己出头,双方当然又是一番唇枪舌剑。而朝臣都清楚张世杰的郢州军是朝廷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也是维护朝廷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大家的安危都系于其一身,于是都众口一词的坚决反对由张世杰出镇广南西路。这样一来出镇广西的人选悬而未决,撤离的事情又陷入停滞。

    现在形势如火,大家都想赶紧撤离惠州,哪怕是飘在海上,但又谁也不愿意前往广西。因为不仅广西大部已经沦陷,且那里畲族势力强大,民风强悍,叛服无常,此刻朝廷势衰更不会听从诏令。而那地方依旧贫苦,征缴税赋,补充兵员都相当困难。再加上朝廷派遣出镇地方的大员基本没有好下场,不是投降,就是战死,现在就剩下文天祥一人还在苦苦支撑,看样子也是朝不保夕,否则也不会三番五次要求返回朝廷,所以大家都是嘴上喊得响,却没人主动请缨。

    这事殿前军都统制江钲出列请求前往广南西路保护通路。好不容易主动出来一个肯自愿前往的人,却遭到了众臣们一边倒的反对,可这次却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实在不忍江家再失一子。因为自江氏一族举家亲王以来,上百位宗亲子弟战死,江万载也是痛失两位爱子。太后怜江家忠义,为保其血脉不绝,在文天祥的建议下恩赦江家子弟回乡隐居。

    泉州之变中江万载的三子江铭为保护帝后大队登船战死,现在仅有一子江钲在身边任殿前禁军统制,协助父亲处理军政事务。而江万载已是七旬老人,心肠再硬的人也不忍看其再失一子。而殿前禁军也是朝廷唯一能倚重的中央军,杨太后也不能放他去出镇地方,因而江钲的请求实难通过。赵�;听闻后也是感慨万分,这表明即使再自私的人也会良心发现,在心怀大义之人面前感到羞愧,而至于他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了……

    几次廷议后,又有朝臣上书称既然广西关系到朝廷的命脉,就应派宗室亲王前往,不仅不会有二心,而且能够镇服宵小。大家对这个提议都觉好笑,从临安逃出来的宗室王亲本来就没几个,嗣秀王赵与择已经战死,赵时赏在文天祥军中,泉州外藩宗室又几乎被蒲寿庚杀了个干净,在朝的只剩下卫王赵�;了,可其过了年才六岁,怎么能胜任?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荒唐的提议却得到了张世杰的支持,他以为卫王年纪虽小,却也是皇室血脉,在朝廷危难之时理应为国分忧。此前其曾主动要求前往蒙古为质,只是因为和议失败而未能成行,可这也就说明其有超人胆魄。且其到甲子后府中聚起一班‘身经百战’的义勇,战斗力‘超强’,出镇广西定能胜任。

    大家都知道左相陈宜中和枢密副使张世杰这一文一武向来不合,两人时常唱反调,你赞成的我必然反对,你反对的我一定要同意。此时张世杰支持卫王出镇广西,大家都以为陈相必然会反对,正准备看二人撕逼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是陈宜中却附议上奏,表示同意此请。大家惊愕之余,都觉人心难测。

    但朝中也有精明的人,一经提点便明白了。这卫王为了争船曾命人将陈相抛入大海,陈相随后设计报复,却没想到误中卫王,险些要了其小命,两人自此结下梁子。虽然卫王实力薄弱难以威胁到他,可卫王终有长大的一天,陈相这是要借刀杀人;而卫王与张世杰为何结仇,大家所知不详,只是传闻其欲强要卫王府的粮食,却被卫王摆了一道,吃了哑巴亏。

    如此一琢磨便说得通了,两人这是联手算计卫王呢!知道是知道了,可大家也清楚他们二位一同出手,卫王肯定是凶多吉少,除了太后和皇帝没有人能阻止两人的行动了……

第081章 软肋() 
♂,

    朝堂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看似是一场混战,毫无头绪,但赵昺却明白在背后舞弄风云的却是应节严,且对其搅浑水的本事佩服的五体投地。﹏﹍吧  .‘老头真是没白活一大把年纪,没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没白混了几十年的官场,其对人性的了解真是入木三分。此事说起来是应节严说服了几位重臣加好友从中周旋,不如说是张世杰和陈宜中帮了忙。他们二人素有矛盾在朝廷中也不是什么秘密,而根源说白了也就是利益。

    陈宜中少年家贫,也没有当领导的亲戚,在朝中没有根基,凭着一股狠劲儿苦读诗书通过科举而入仕。但一个没钱没背景的穷书生要想在朝中混出名堂有多大的困难可想而知,因而他是费劲了心思,不择手段的向上爬,甚至不惜废了自己的‘恩人’贾似道,从而登上了顶峰。

    张世杰的出身也好不了哪去,他原是北人,连大宋的公民都不是,因为在军中获罪逃到了宋境,加入淮军,靠着自己的勇敢一刀一枪的升了上来,可以说每上一个台阶都是拿命拿血换来的。要不是机缘巧合赶上宋朝灭亡,他还真不一定能升到如此高位。也正是因为自己今日的地位来之不易,所以俩人都十分‘珍惜’,不容他人触犯到自己的利益。

    所以当他们威胁到各自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两人之间的冲突就转为对抗;可威胁到俩人的共同利益时,说不得俩人也会暂时放弃恩怨,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御敌。而老奸巨猾的应节严正是利用了这点,有矛盾利用矛盾,没矛盾也给他们制造点矛盾,将一池清水搅得浑浊不堪,使他人看不出自己的真正目的所在,从而乱中取胜。

    至于大臣们怀疑是俩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才一致要求由其出镇广西,赵昺却不认同。两个人都是朝廷宰执,还不至于跟一个小孩子过不去。﹎>  >;吧﹎  .=即使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那也得是自己成年之后的事情了,不会因为这么点事情对自己下死手。而他们都清楚一旦自己被对方排挤出朝,那就是死路一条,因而只能找个替罪羊了,偏偏自己是当朝亲王,又无力反抗,当然就当软柿子捏了。

    现在出镇广西的人选朝臣们基本已经形成统一,其实就看杨太后的是否点头了,而皇帝谁都清楚那就是庙里的神龛,中看不中用,他的意见还不如放屁有味儿,顶多因为少了个玩儿伴哭闹一番罢了。此刻赵昺的计划成与不成就看临门一脚能否攻破太后的球门了,因而这主罚点球的应节严派出最有分量的大将——江万载。

    江万载为官清廉公正,刚正不阿,此时又受谢太后的重托保护赵氏后裔,想要说服其允许自己开府广西,赵昺以为凭借自己的那些小聪明和年龄上先天缺陷很难给其信心。应节严虽说与江万载私交不错,也有悻悻相惜之意,但其一向公私分明,想要说服其支持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杨太后当前最信任的又是江万载,这似乎便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而赵昺却不这么看,前世的经验告诉他是人就有弱点,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

    江氏一族满门忠烈,世人称为‘三古十二斋’。三古是指江万里、江万载和江万顷以‘古’为号的三兄弟,江氏三兄弟都先后科举高中,登仕南宋朝庭高官。江万里官至南宋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载官至礼部尚书,江万顷则官至户部尚书。十二斋是指江万里以‘斋’为号的十二个子侄。

    蒙元兵灭南宋时,江万里与子江镐率一百八十余名家人投止水池殉国;江万顷与其子江铎被蒙元俘获,父子皆不屈骂贼而死;江万载则与其子江钲率家族男人自组义军抗元,他们节节抵抗蒙元,千里转战临安、婺州、温州、福州、泉州、惠州等地,其中有多人战死沙场,由此可见江氏一族忠烈之名是用族人的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_8  .…

    族人罹难,兄弟惨死,儿子牺牲,无论是谁都不会无动于衷。长兄江万里在元军破城之时率满门以极其惨烈的方式自杀成仁,就足以让他悲愤欲绝。弟弟江万顷被俘后大骂不降,被元军残忍肢解而死,给他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赵昺相信江万载在闻知的时候,肯定是悲痛欲绝,宁愿死的是自己,而不是骨肉至亲。

    但惨事并为停止,短时间内噩耗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赵昺相信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有所动,确定江万载在一次次的打击后而不会不为所动,其心中除了伤心肯定还充满了愧疚,为自己不能救他们于危难而自责。此刻所想定是希望能够尽量保全兄弟的子嗣,让他们能够传承香火,安然度过余生。

    也就是说亲情当是其现今唯一的软肋,至于说赵昺如何看出来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文天祥奏请太后遣散江氏族人,以保忠烈之家血脉不绝之时,江万载兄弟仍在军中的子嗣被尽数放归,偏偏其只让长子归家,余下诸子皆留军中效力。这就表露出了江万载欲以自己和儿子们的性命保江氏忠义之名,且又能全了兄弟之情的心迹。

    虽然赵昺找到了突破口,一时却又无从下手。不过这次那个不着调的老天爷也许是想帮他一下,把一个人又送到了他的眼前,就是卫王府翊善——江璆。其另一个身份是江万里的长子,尽管家中遭受大变,他依然奋战在抗元的前线,让江万载很不省心。

    江璆在家族中是长子长孙,在以嫡长子为正统的封建社会里江璆的家族地位可想而知;于江万载来说,江璆自幼跟随自己习文尚武,学习操演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