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478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478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江尚书以为当前大规模扩军,加上复国之役伤亡甚多,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十分短缺,意让他们暂缓退役!”蔡若水回答道。

    “先生所言不错,但是军法如此,必须执行,否则朕的信义何在。”赵昺叹口气道,“这些老兵皆是甲子镇起兵至祥兴元年间入伍的,那是我们最为艰难,也是战事最为频繁的时期,他们都是硕果仅存的老兵,朕亦舍不得他们离开!”

    “是啊,初时我们兵不满三千,至琼州时才有兵三万。有的战死,有的伤残,还有的升了职。但是剩下的这些人,皆是百战余生,或因为伤病、或自身条件所限难以再晋升,不得不离军还乡真是让人惋惜!”蔡若水也跟着叹息道。

    “正是如此,我们要善待他们。告知兵部和户部、吏部,对于这些退役的老兵,不仅要足额发还退役金,还要依据战功优先授予良田。有官职的回乡后可以在地方州县担任县丞、捕头、巡检等武职,有才能着可充任吏员、里长、乡头,多少还有些薪俸养家;有伤病者持退役证明可到当地驻军医药院终生免费医治;不愿退役者也要好生安抚,且不可动粗。”赵昺想了想道。

    “陛下如此仁义,老兵们定会深感圣德的!”蔡若水深施一礼道。

    “若水,你们几个人自甲子镇入帅府也有十年了,却一直在朕身边充任吏员,可与你们同期者虽没有出将入相,可也主政一方了,心中没有怨言吗?”赵昺抬头笑笑对蔡若水道。

    “属下能陪侍在陛下身边,即便做一辈子小吏也绝无怨言,千万不要赶属下走!”蔡若水听了一惊,急忙施礼道。

    “非也,朕同样舍不得你们。但是你们皆是有才能之人,怎能总是窝在这方小天地中,应该到能发挥才能的地方,去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赵昺摆手道。

    “陛下,属下不愿离开,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蔡若水跪倒哀求道。

    “若水,起身!”赵昺上前将其搀起来道,“朕知道你的心情,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可以选择留在朝中在各部做个郎中,也可到地方主政一方,可不管在哪里,朕终会记着你,又何必这么伤感!”

    “陛下”蔡若水抹去眼泪,他知道小皇帝已经下了决心,想想道,“陛下,属下虽然跟随在陛下身前,却自知才识浅薄,不足以担当大任,愿为陛下牧守一县之地!”

    “若水,即便是上等县主官不过从六品,若留在京中当个寺监至少也是五品起,到地方即便是一下等军州的通判也是六品,你不觉吃亏吗?”赵昺皱了下眉问道。

    “陛下,属下从未独自主政一方,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身居高职岂不误国误民,理自当从底层做起,学习治民之道!”蔡若水施礼道。

    “嗯,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赵昺点点头道,“知县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掌一县之政令,平赋役,听治讼,兴教化,励风治,查民间疾苦。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乃是亲民之官。也只有治理好一县,才可管理一州,乃至一省!”

    “属下定谨记陛下教诲!”蔡若水再施一礼道。

    “你在朕身边多年,整理公文奏章,也当知治理一县征收税赋、治听讼狱和教化风治三事,乃是重中之重。朕也相信你能凭自己的才能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富足的!”赵昺言道。

    “嗯,属下记下了!”蔡若水使劲点点头道。

    “你也要做好赴任的准备,待朕与林之武和蔡乔几人谈过,便知会吏部的。”赵昺言道

    赵昺十分清楚朝中自己所依仗的一帮老臣都渐入致仕之年,而自己刚刚年及十四岁,执政的岁月还很漫长,他必须着手培养下一个梯队。而这些自己身边人又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至于有多少人能够脱颖而出还需进一步考察。而他也明白这么大的国家只凭自己几个身边人是远远不够的,也只能希望这次科举能真的选出几个出色的人才。

    不过赵昺知道现在自己‘赋闲’,靠着以往的面子安插几个低级官员还是可以的,想要组建第二梯队尚不能实现,毕竟当下是太后主政。但是他也明白,太后没有提拔年轻官员也是为自己着想,其是为他扫清亲政后的障碍,也是留下调整的空间,以便施恩于那些新晋官员,从而获得他们的忠心。所以赵昺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不过在江璆开了直禀上听的先河之后,从太后处转来的奏章也随之多了起来,不仅有关军国大事的,也有涉及民生的些许小事,可偏偏没有关于陈宜中一案的只言片语。赵昺看着又日渐增高的公文苦笑不已,不知道太后是怕他真的闲出病来,还是担心自己悠闲惯了而疏于政事,反正也只能又接过这件苦差事。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不能离开孤山之外,似乎又恢复了以前的日子,但是唯一让他感到不便的是蔡若水、蔡乔和林之武已经离开御前办前往各处赴任,他们自甲子镇便与自己朝夕相处,这么多年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自己一个眼色便知他的意图。现在身边只剩下陈识时和庄公从两位‘老人’,虽然又选了几个新人,可仍需调教。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在唱歌?”天气日益炎热,赵昺便选择在近湖的蓬莱阁中办公,外边突然传来阵阵歌声,起初以为是护军操练在唱歌,还跟着哼唱几句,可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亢,他觉得有些不对了,放下笔皱皱眉问道。

    “陛下、陛下,快来看!”没人回答,陈墩却在窗边喊道。

    “怎么啦?”赵昺看其兴奋的样子,嘟囔了一句起身来到窗边,只见十余艘游船在湖面上缓缓驶来,上面站满了人,唱歌的正是他们。

    “陛下,这些人好像是退役的军士们!”陈墩放下望远镜不大确定地道。

    “不会吧?他们聚众游湖吗!”赵昺抢过陈墩手中的望远镜看去,只见船上的人皆身着军装,既有步军的,也有水军的,但是都除去了帽徽、军衔、胸章等标志,他纳闷道。

    “不像,他们在湖上乘舟鼓噪而行,倒似想引人注意!”陈墩又看了看摇摇头道。

    “快,集合侍卫营所有军兵,在观湖台列队,朕明白了!”赵昺听了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为什么,扭头对陈墩言道,又吩咐王德马上为自己更衣,换上军装。

    “向后转,立正,向老兵敬礼!”赵昺登上观湖台,向集合完毕的侍卫营官兵亲自下达口令,面向西湖向驶来的那队游船敬礼。

    “陛下威武,大宋威武!”对方很快发现了岸上的动静,他们立刻停止歌唱,在船舷上列队,游船也排成一线纵队,向湖岸方向驶来,船上的人抬手敬礼齐声高呼道。

    “陛下威武,第一师退役官兵拜别陛下!”船只在距湖岸三十步左右的距离,转向东自观湖台前缓缓驶过,头船上的一名老兵站在船头向上敬礼报告道。

    “敬礼!”陈墩此刻也明白了,这是部分退役老兵在向小皇帝告别,他们可能只知道行驾在西湖上,却不知具体在何处,便唱歌以吸引他们的主意,他高声下达口令,改肩枪为持枪礼。

    “老兵走好,一路保重!”赵昺还礼后,放下手高声回应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船上的众军行礼后,游船并没有靠岸,而是径直向前驶去,可他们的目光却恋恋不舍,有的人已经失声痛哭。

    “鸣枪为老兵壮行!”赵昺的眼睛湿润了,这些老兵们奔波数百里,甚至千里心存侥幸的来到西湖上,就是为了与自己告别,这种情义让他难以自禁。而他这里没有鼓乐,却有大家都熟悉的枪声,他高声下令道。

    “步军第二师退役官兵,拜别陛下!”枪声刚息,第二只船驶进,他们敬礼高声吼道。

    “老兵走好,一路保重!”赵昺看着船上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带着哭音高声嘶吼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砰、砰、砰’枪声伴随着侍卫营军兵的欢送声,一阵阵的炸响,不知道是被硝烟熏的,还是为眼前情形所感染,侍卫营的军兵也都是眼泪涟涟。

    “骑兵第一旅、第二旅退役官兵拜别陛下!”

    “炮兵第一团、第二团退役官兵拜别陛下!”

    “水军第一舰队退役官兵拜别陛下!”

    “水军第二舰队退役官兵拜别陛下!”

    “陆战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退役官兵拜别陛下!”

    船一艘艘的从眼前经过,各部退役官兵一一上前拜别,送行的枪声和吼声也越来越大。刚刚响起的枪声立刻惊动了杨世隆,他立刻率军赶到,见此情形也为之所感,令亲卫团官兵沿湖列队,也加入了送别的队伍。而这种大阵仗将附近的游船惊得四散避开,但他们也很快发现岛上正是小皇帝,圣颜难见又纷纷聚拢过来,也很快为依依送别的场面所染,跟随着众军高呼万岁。

    “陛下,他们走远了!”眼见船队已经渐渐消失在浩渺的湖水中,而小皇帝还保持着立正敬礼的姿势望着船队远去的方向,陈墩赶紧言道。

    “唉!”赵昺放下右手,用袖子抹了把眼泪,脸色黯然的长叹口气。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陛下不要太伤感了!”陈墩极少见过陛下悲伤的样子,流泪更是难有,小心地劝道。

    “话虽如此,但是十年生死与共,一朝离别却天涯相隔,再难相见,朕心中难过啊!”赵昺再叹口气,又看了一眼船队消失的方向,喃喃地道。

    “陛下”陈墩见此也不知如何相劝了,他却是十分理解小皇帝的,当年帅府之中其虽贵为亲王,却是年纪最小,每日与众人厮混在一起,通吃一锅饭,共住一处破院。与其说是上下级关系,不若说更似亲人,大家都视其为自己的小兄弟,处处维护着他,爱护他,为其舍命相争,这种共患难同生死的感情是未经历过的人难以体会到的。

    “自古人生伤别离,其中悲欢有谁知?”赵昺嗓音沙哑地道。他虽然清楚人生中不知道要有多少离别,也经历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但是每逢送别的场面还是让他难以自抑的感到悲伤,感叹人生的凄苦。尽管知道这会让人感到自己的软弱,可他以为是其不懂军旅袍泽生死之谊,大家每一次的分别都可能是最后的相见,再见也许就是阴阳两隔

第828章 游湖遇‘仙’() 
转眼进入了盛夏,天气日趋炎热。而退役官兵湖上拜别之事也迅速传开,使得人人皆知小皇帝在孤山延祥园休养,也自然吸引了诸多好事者日日乘坐游船在孤山附近游荡一度圣颜,其中也少不了想制造偶遇进行叛附之徒。而亲卫团也随之加强了警戒,调御前水军遣战船入湖巡逻,凡是游船都不得靠近孤山百步之内。

    据城中的传来的消息称,在对陈宜中议罪久议不绝的情况下,太后突然颁下懿旨将其赐死在天牢中。但也念其曾有拥立之功,并没有牵连到其家人,赐棺一口由家人送回原籍,可是也命地方官员严加约束其家眷,不得擅离籍地。随后刑部将其同谋论罪,尽数处斩于郊外,曝尸三人才令其家人收尸归葬。

    而赵孟启则被以冒认宗亲之罪将其全家流放两千里之外,其虽逃得了性命,可流放的滋味却也不好受,只怕也难以熬到遇赦回家的那一天了。不过赵昺也从中也可看出,太后业已明白其真实身份不假,所以才没下死手,只是将其流放任其自生自灭了。

    赐死了陈宜中,处置了赵孟启后,赵昺以为自己也可以结束‘休养’,准备回宫了。但是他这次却猜错了,太后虽然放松了‘监管’却并没有让自己回京的意思,这让他十分纳闷。可又别无它法,只能继续过着半退休、半隐居的生活。

    闷热潮湿的夏季最为难熬,而连日的阴雨也让赵昺心情烦躁,他在凉堂中看着笼罩在雨雾中的西湖,此刻也是难得的平静,若是平日湖中早已是游船如织。其中既有手划木桨船、小脚船、脚踏车船,还有依赖风力行驶的风船,瓜皮船等,不过这也分作仨六九等的。

    瓜皮船是西湖中数量最多的游船,这种船,船底形状似瓜,上张布篷,中放圆桌与藤椅,游人一边可以在船中品茗、下棋与谈天等,一边览西湖四周的山水风景,通过游湖达到观光、休闲的目的;脚踏车船就属于比较高档的船只了,往往是皇亲贵戚、豪家富第自造的船只,专为在湖中游嬉,用青布幕撑起,容一二客坐,装饰尤其精致。

    西湖的优点,一年四季都适合人们游赏。只是观赏的内容与方式不同而已。正所谓: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京城的市民,学会充分利用西湖的旅游资源,举行各种岁时节日的庆祝活动,达到游览西湖的长效。

    当然有需求便会有人提供,而西湖游船早已形成了产业,修建船舫供诱人使用。赵昺看过其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大的有一千料者,约长二十余丈,可容百人。五百料者,长约十余丈,亦可容三五十人。即便二三百料的,亦长数丈,可容三二十人。船舫皆修造的极为精巧、雕栏画栱,装饰的富丽堂皇,加上船只较大在湖行如平地一般,就像现代的江上游艇一样,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不过游湖的并非都是大富大贵,对这种高消费的船舫都能承受的起,而那些小型游船又不会提供饮食,于是便又诞生了一种叫做‘搬载小船’的流动商船。它们就是指西湖之中货卖食物、供应茶酒的各种小船。不仅卖买羹汤、时果,还可提供菜蔬、鸡、海蜇、螺头等下酒菜,甚至可以附于游船之后提供酒席。可以说只需花几个小钱就能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可赵昺在西湖边上住了这么长时间还无缘享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