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489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489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这并非不可!”陆秀夫点点头,苦笑道,“不过陛下也知,此前江南海商皆由蒙古人把持,我朝回归江南后或杀或流,家产船只皆被抄没了。而那些没有关联的皆是些小海商,他们势单力薄,无力出海远行啊!”

    “哦,原来是朕的缘故了!”赵昺摸摸下巴不好意思的讪笑道。

    “臣绝无怪罪陛下之意!”陆秀夫连忙施礼道。

    “那我们是否给予这些小海商些优惠政策,对他们予以扶持,鼓励他们出海行商呢?”赵昺摆摆手表示无妨,又言道。

    “陛下,只是些许优惠,那些小海商也是有心无力。要知他们本钱甚小,手里也只有一、两艘海舶,行舟海上若有稍许变故便赔尽了家资。且海上不仅风雨难测,还有海盗横行,过去他们可以依附于大海商,不仅可以搭载他们的海船,还可借助他们的势力求得保护。所以尽管海商利润丰厚,除非嗜钱如命者才会冒险行事!”文天祥接过话来说道。

    “嗯,那我们仿效蒙元实施官本船如何?”赵昺又提出自己的建议道。官本船是在元朝海外贸易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的一种贸易形式,即官府提供资本交由商人经营,其做法是由官府建造海船,发给本钱,选人入番贸易诸货,赢利朝廷得七成,经手人得三成,发舟十纲,给牒以往,归则征税如制。

    “陛下,万万不可,此乃是视民如仇,为国敛怨之举,元廷也只年余便废除,我朝更不可食其牙诟!”小皇帝话音港陆,陆秀夫便坚决反对道。

    “陛下,官本船乃是与民争利,切不可妄行。”应节严也反对道,其他两人也皆点头。

    “……”眼见几个宰执都反对,赵昺有些无语了,他以为以卢世荣官本船带动海贸,增加税赋其实是个好政策,但是其只是由于没有看清形势,试图以此办法垄断海贸,可其不仅卷入了蒙汉两派的争执,又损害了蒙元贵族的利益,结果反被批的体无完肤,还成为罪状之一,结果被砍了脑袋,官本船也就无疾而终。

    赵昺以为卢世荣错在过于急功近利,若是许可多种贸易形式的存在,而非垄断整个海贸生意,同时降低关税,鼓励番商来中国贸易,并非不是一桩好政策。但是由于其急于在忽必烈身前表现自己的理财能力,那么也许不会这样匆匆结束,还让人误解了这项政策,以致臭的连自己都没法重新拾起来。

    “陆相,咱们扣押和抄没的海舶有多少?”赵昺琢磨了一会儿又问道。

    “陛下,应该有大小两千左右,具体臣也不大清楚,需要核实!”陆秀夫想了下道,狐疑的看着其,琢磨不透小皇帝为何突然问起此事。

    “那些船如何处置的?”赵昺皱了下眉又问道。

    “禀陛下,那些船初时准备拨给兵部使用,但他们觉得改造起来十分麻烦,反不如重造,于是只挑选了大概百余艘作为辎重船,其余的应该泊在各个港中。”小皇帝一再追问这批船的状况,让陆秀夫警惕起来,谨慎地回禀道。

    “四位皆位居相位,国之重臣,朕有件私事想与各位相商,还请赏个薄面,行个方便!”赵昺听罢向在座的四位拱拱手,脸上堆笑道。

    “陛下有事请讲!”陆秀夫更懵了,他拱手回礼道。

    “陛下的私事既是国事,臣等自然当仁不让!”应节严却清楚小皇帝这幅做派,想要干的绝不是好事,似笑非笑地道。

    “嘻嘻,就是私事,且是小事情,朕是想将这批抄没的海舶全部买下来!”赵昺如何听不出应老头儿话中警告的意味,而刘黻却是笑而不语,文天祥却是一脸严肃,他嬉笑着说道。

    “买船?!陛下要买船做什么?”文天祥惊诧地言道。

    “当然是为诸位分忧了!”赵昺喝口茶悠悠地道。

    “陛下此言怎讲?”应节严却是面色如常地问道。

    “你们看,这么多的船泊在港中没有任何用,且还需有人看管。而船再放上一年半载就会朽烂,若是遇上大风也许会被损毁,那时就是一堆废物,白给都没有人要了。朕买了,你们就不必再操心,而且变成现钱充作国孥了,又何乐而不为呢!”赵昺摊开两手笑着道,一脸都是为你们着想的样子。

    “陛下要这么多的船做什么?”陆秀夫纳闷地道。

    “当然是做点儿小买卖,挣钱啦!”赵昺毫不隐晦地说道。

    “那又与我们何干啊?”陆秀夫不解地道。

    “怎么会没有关系呢?”赵昺放下手中的杯子道,“当下有两件大事要做,一者为皇兄建陵迁葬,二者朕也要娶媳妇,听说彩礼只黄金就要三万两。还有其它哪儿哪儿不需要钱,而内藏库花的已经没几个子儿了。刚才先生也说,朕的家事既是国事,我做个小买卖挣点钱,岂不减轻些朝廷的负担,这怎会与诸位无关啊!”

    “陛下说的不错!”陆秀夫点点头道。他知道皇帝的葬礼一般要花费国家总财赋的三分之一,而大婚同样耗费巨大,若是赶在一起,大家都得喝西北风了。

    “当然不错了,那么你们就将那些无用的破船做个价,便宜些卖给朕得了!”赵昺立刻接茬道。

    “那陛下打算做什么买卖呢?不会是要做海商吧!”应节严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追问道。

    “还是先生知我心,不过朕一定遵守法度,依制缴纳课税,绝不敢忘先生教诲!”赵昺向老头儿施礼道。

    “陛下……”应节严见小皇帝一本正经的样子,也被气乐了,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陛下做事虽然向来不拘小节,却从不玩笑。”刘黻笑笑道,“陛下购买诸多船只出海,一则可将我朝平凡之物化作金银;二则缴纳课税可为国家增加税赋;三则可使得诸多商贾追随陛下的航迹出海行商,为大宋赚取更多的财富;四则一业兴则百业兴,可以促使百姓加紧生产,户有余财;五则就如陛下所言,内藏库满溢就不会动用国孥了。”

    “看看,刘知事目光如炬,一眼便看透了朕为国为民之心啊!”赵昺指着刘黻夸赞道。

    “文相以为可行?”陆秀夫转向文天祥问道。

    “吾以为可行,陛下行事深谋远虑,又一向自律有加,绝不会做出与民争利,有损国家之事。”文天祥点点头言道。

    “陛下……”

    “先生不必多言,朕知道要有约法三章。一则朕绝不准下属之人以权势强买强卖,买卖要公平;二则不能仗势哄抬或打压物价,损害百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三则依制课税,遵守法纪,不行违法之事!”应节严还要说什么,却被赵昺打断,他知道老头儿担心自己胡为,想让自己在众臣面前做个保证……

第842章 同样是大事() 
赵昺觉得自己没有做坏事,可这被再三盘问和质疑不说,他还得给自己立下规矩才勉强通过了朝廷四大员的审查,得到了以私人名义经营海贸的许可。当然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皇帝的船队可以在市舶司统辖的任何一个港口靠岸交易,不受地域的限制;允许船队护卫持械上船,武装商船靠港;自外藩贩运会的货物,除了课税外,可以自由处置等。

    “陛下,可以谈谈船的价格了吧!”终于谈妥了条件,陆秀夫擦擦脸上的汗道。他算是知道了,小皇帝不仅是治国有方,统军有术,做买卖也定是把好手,他真不是对手,想着尽快结束这并不愉快的谈话。

    “可以,是按条卖,还是按堆估?”赵昺让王德给众人斟上新茶道。

    “当然是按条算了!”陆秀夫言道。

    “那朕不要了!”赵昺听了摆摆手道。

    “陛下,这又是为何啊?刚才不是说好了,要组建船队出海,怎么又反悔了。”陆秀夫又不明白了,疑惑地道。

    “陆相你想,若是按条算,抄没的船只分布在广州、泉州和明州三地,船又有新旧、大小之分。你们先要回去派员到各处清点、估价,朕也要派人一一点验接收,再行讨价还价,然后整修船只,配齐帆缆。这一来一往只怕没有三五个月是完不了,那时候信风已过,还出什么海。有这功夫朕直接到各个船场买新船,过了年就可以扬帆出海了。”赵昺喝口水与文天祥解释道。

    “陛下,新船价格高,哪里有这些旧船便宜啊!”文天祥插嘴道。

    “文相啊,新船投入是多些,但是新船一切具备,起码三、两年不需大的修缮,且比之旧船耐用。另外我可以马上备货装船,信风一到就能出海,诸位也知海贸利润丰厚,一次所得便可抵销新旧船之间的差额,算起来还是新船合算的!”赵昺笑笑道。

    “如此算来,还是新船合算些!”文天祥点点头道。

    “那以陛下之意,又如何打包估算呢?”陆秀夫也觉得小皇帝分析的有理,皱皱眉道。

    “当下抄没的船具体有多少、大船有多少、小船有多少,新船、旧船各有多少,我们都不知道,对不对?”赵昺问道。

    “嗯,陛下说的不错!”陆秀夫和文天祥两人都点头称是道,而应节严和刘黻两人却喝着茶看听他们掰扯,并不插言。

    “既然二位都认可,那么咱们就将所有的船放在一起,不论大小、新旧、具体多少,打包作价。若是新船、大船多,朕就赚了;若是小船、旧船多,你们就赚了。也就是咱们的机会均等,都是输赢各一半,亏赚都得认!”赵昺将几上的点心、水果都拢成一堆儿道。

    “陛下,这怎么行?还是一一点验的好!”陆秀夫看着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堆在一起摇着头道。

    “是啊,还是陆相说得对,买卖要公平,谁吃了亏都不好。”文天祥点头说道。

    “你们二位也是大宋堂堂宰相,说来说去又兜回来了,落不啰嗦,行不行一句话,朕没有功夫磨嘴皮子!”赵昺一脸不耐烦地说道

    “声伯,夕阳湖景如画,咱们上这边走走!”应节严见三人争执不休,拉拉刘黻的衣袖说道。

    “这也好,想想上次游湖已是十余年前的事情了!”刘黻愣了下,立刻明白了应节严的意思笑笑起身离座,可还在讨价还价的三个人似乎都没发现。

    “和父,陛下与两位宰相为了几艘船的价格争执,如此市侩传了出去总是不好吧!”两人走出一段距离,刘黻言道。

    “呵呵,陛下哪里是在讨价还价,他是在消遣陆、文二位,并非真是在谈买卖。陛下若是真的一意白要那些船,咱们又如何阻止的了。”应节严捋捋胡须笑着道。

    “消遣他们?陛下真有兴致,居然拿两位当朝宰相消遣。”刘黻想想也是,不禁莞尔道。心里却是暗自庆幸,亏了自己没有多嘴,否则也成了陛下消遣的对象,不过还是老头机灵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陛下终归还是个孩子,被太后禁足在这孤山之上近三个月了,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估计早就闷坏了。”应节严轻笑着道。

    “呵呵,确实如此,陛下见惯了大江、大海,这西湖在他眼中只怕还不如脚盆大。”刘黻听了也笑了,小皇帝只怕还没有在一个地方蹲了这么长时间,而他又不能拿那些手下撒气,今天他们前来算是正撞到枪口上了。

    “唉,陛下只怕也有怪罪之意在其中!”应节严叹口气道。

    “和父之意是说陛下已经看出太后突然临朝之事,与你我有关!”刘黻皱皱眉道。

    “以陛下之睿智,如何看不出其中的意味。”应节严苦笑着道。

    “我们如此也是善意,是为陛下扫清亲政之前的障碍,维护陛下的声誉啊!”刘黻有些着急地道。

    “陛下是仁孝之君,也正因为如此才觉得有愧于太后,且明白吾与声伯一片苦心,否则汝以为太后一道懿旨就能在这孤山能关的住真龙,因而也非真的迁怒于你我,只是心中不快罢了!”应节严说道。

    “和父言之有理。”刘黻点头称是道,“如今临安上下皆是由御前护军驻守,若是陛下以为吾等篡权,只怕在这孤山之上的就是吾等了。”

    “唉,这也是吾忧心之处,陛下最重情义,行事难以放开手脚,以致误了国事!”应节严摇摇头道。

    “吾也觉得陛下此次突然收购海舶,转而痴心于经商,荒废了国政。”刘黻听了也担忧地道。

    “陛下是聪明人,他知道分寸。当下赋税入不敷出,其也是心忧。不过能成也非坏事,若是能开通海上商路,必会重现万商齐聚我朝的盛况,解决当前之困。”应节严摆手道。

    “和父还需多多开导陛下,吾还是担心陛下远离朝堂日久,再生出事情来。”刘黻却仍然心中不安地道,“陛下戾气日重,前时将洞霄宫提点郎如山和江南名士邓牧当众羞辱一番,迫使二人皆退隐山林。而那郎如山执掌江浙道宗多年,在道众之中甚有威望;邓牧在江南士林间有些名声,且与众多名士交好,其若是到处宣扬,也有损陛下声誉。”

    “此事吾也晓得一些,是郎如山为了一己之私玩弄诡计追踪御船,在陛下面前故弄玄虚,结果被一一拆穿。而邓牧全无名士风范,在陛下面前出口不逊,被教训了一番后居然撒起泼来。当时就是陛下下令将他们当场杖死也不为过,两人岂敢在外宣扬,退隐也算他们聪明。”应节严冷笑道。

    “和父真是老了,越来越护犊子,处处维护你的高徒!”刘黻听了,苦笑着道。

    “哈哈,教导出一明君,吾平生足矣!”应节严听了大笑道,一副得意的样子真是能气死人。

    “好啦,陛下那边好像谈妥了,咱们再不告退,城门都该关喽!”刘黻回头看看,亭中的三人已经停止了争执,但是两位宰相却垂头丧气,想是又被小皇帝算计了

    陆秀夫和文天祥坐船行,但是对于船的了解比之赵昺差远了,他能连续说个三天三夜都不重样的,忽悠他们还不是闹着玩儿。最终如愿以偿的以二百万贯拿下被抄没的海舶,这些钱听着是不少,不过要知道一艘二千石的海船的出厂价就在万贯以上,一艘千石的也要数千贯,而三千石以上的大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