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36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36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吾明白了。”文天祥点点头道,“陛下当年组建帅府军便是以这些义勇为班底,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散兵游勇居然成了朝中的重臣,国之栋梁!”

    “不止如此,陛下当年收留了大量的遗孤和流民,将他们编入了老营之中,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也是不离不弃。而那些流民中有技艺者便是当前御前匠作监的骨干,造出了火枪、火炮和战船。而那些遗孤在陛下亲自的教导下或进入军中,或入学出仕。当下护军骨干,州县的牧守官多是出自老营,可以说遍布于大宋的各处官衙。”陆秀夫言道。

    “嗯,这也难怪,御前护军对陛下忠心不二,禁军各级将领惟命是从,原来还有如此渊源。也可见陛下绝非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之君,已经时隔多年,他还能念念不忘,亲去祭奠告罪。”文天祥颇为感概地道。

    “这也正是陛下即便身不在朝堂,依然能够调动诸军,控制朝政的原因,在他们眼中是只用陛下,没有朝廷的。而那些试图不利于陛下者也正是低估了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生死相依,过命的情义,想离间比之登天还难!”陆秀夫感慨地道。

    “如此也是大宋之福,我等幸哉,吾的性命若非陛下营救也早已丢在崖山,又何来今日班列宰执呢!”文天祥言道。想想当年小皇帝也是力排众议使自己官复原职,且十年来圣宠不衰,自己即便万死也难报君恩。

    “大宋威武,陛下威武!”

    “驱逐鞑虏,复我中原!”

    “大宋威武,陛下威武!”

    “驱逐鞑虏,复我中原!”说话间,外边又传出阵阵的山呼声,在山间激荡回转

    告陵已毕,赵昺在行宫小憩后乘船回返,傍晚至城外行宫,百官迎贺。次日黎明转乘大安辇,从五辂车进发,入城时早有教坊官伎排立,奏念欢呼,后乐声大作,诸军队伍也奏起鼓吹声起,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入城。四方百姓沿途围观,直至进入宫城。而城中亦是教坊排立,又一次欢呼口号,载歌载舞的欢迎。待歌舞毕,赵昺下辇休息片刻,准备登城四赦。

    待赵昺再次临门之时,经过鸣鞭、奏曲等一系列仪式后,朝臣分班站立。由陆秀夫出班叱喝将敕书立于金鸡门下。立刻有官应诺,宣奉敕立金鸡。鸡竿立起后,接着又是一番折腾,敕书才捧出交给参知政事刘黻,其跪受后请旨‘宣付三省’,再将敕书交由宰臣,阁门提点开拆,由承旨宣读,众臣再拜,待读至“咸赦除之”,狱级奏脱枷后,早就等在一边的待赦罪囚应喏,三呼万岁,歌呼而出。

    这几个人在赵昺看来都是排练好的托,是让他们来烘托气氛的,以显示皇恩浩荡。等宣赦讫,门上舍人,枢密及中书令曲贺两拜,门下宣制舍人捧赦制书授宰臣,宰臣授刑部尚书,尚书授刑房录事讫,归班两拜,致词,三舞蹈,三叩头。接着又是一番答对,歌舞撞钟,无外乎是显示隆重、威严,但是繁复的仪式却把赵昺的耐心都快磨没了,这才将敕书颁发出去。

    此刻诸州进奏院各有递铺兵丁在场等候,待宣赦完毕将分赴各地传送诏书。按照以往的惯例应当先发太平州、万州、寿春府,取“太平万寿”之语。但是当前这几州都在敌占区,大宋根本管不着,可也难不到大宋聪明的臣子们,因为此次主要赦免的是琼州府,便先发万安军、吉阳军和昌化军,以取‘万安昌吉’之语。

    待宣敕完毕,围观的百姓并未散去,这时赵昺才发现后头还有高潮,众人等的重头戏似乎正是爬金鸡杆。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新鲜玩意,金鸡竿长五丈五尺,顶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他私下问了才知金鸡竿是指帝王颁赦免诏书时,设立金鸡于竿上,以示吉辰的一种仪式,而以此来代表“天鸡星”,其是古代星官之一,属于二十八宿,北方七宿的斗宿。

    再者天鸡却非鸡,其也称之为瑞鸟,即我们说的凤凰神鸟,乃是古人心目中的仁鸟。可赵昺清楚,不论其是个什么鸟,它和地球上的政治事务毫不相干。可经过加工后巧妙地把它与大赦联系起来,便体现了天授皇权主宰生杀的权力。此外百戏中有缘竿杂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爬杆,在竖立的长竿上表演各种险技。竿可以竖在地上;也可以立在额头上;还可以立在车上。

    到了宋代,极富娱乐精神的大宋人民将赦免仪式与缘竿百戏结合了起来,如此除了有旧时威武、庄严外,还伴有了喜庆的气氛,也真应了严肃活泼那句话。而最后的高潮就是由立于金鸡竿四方的四名杂技演员同时顺着垂下的四条绳索爬杆,谓之‘抱金鸡’。当然这头名也不是白爬的,先行攀到竿顶者高呼‘万岁’,而赵昺就要赏赐利物,除了缬罗袄子一领,绢十匹外,还有一只重三两的银碗

    该告诉的都告诉了,该祭拜的也祭拜了,赵昺的婚期也就到了。可在迎娶之前,还要有一次大征礼。除了鞍、马之外,尚需加黄金百两、白银万两、缎千匹、金银茶具和银盆等实惠的财物。更重要的是确立“名份”,这就是册立皇后礼。

    皇帝在大庆殿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册立某女为皇后,并将颁给皇后的金印、金册交给由左相和枢密使领班的专使队伍,奉命护送皇后金印、金册至皇后娘家,向皇后父、兄宣示,再由随行宫女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准国丈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仪卫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内侍抬到后院的闺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新娘着皇后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而这些天来自从告期之后国丈府早已是全府总动员,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整修宅院,大搞环境卫生。虽然不能僭越,搞得像皇宫一般辉煌,但是,也得光彩夺目,尽量让人看着有门当户对的感慨。单是阖府上下、全家老小,置办里外三新的行头,就忙得够呛,何况还得张灯结彩,张罗喜筵,广泛散发“喜帖”呢!

    新娘子也是不得闲,在宫中女官的教导下学习礼仪,到了迎娶之日,自然也要梳洗打扮。在沐浴之后,还要反复地用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护肤剂、西域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朝廷大臣都难得一见的高级纸膜,轻轻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脸上扑香粉,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再在两个脸蛋子上,鼓捣出两块颊红来。

    至于发式,当然要按规定的几种样子,选择处理。那是有“级别”的,整得像妃子那就糟了。不管是浪漫的“飞天髻”,还是新颖的“朝天髻”,既要考虑带凤冠的方便,又要适合新娘的脸型。两绺鬓发,无论如何也要“自然下垂”,有如飘逸的蝉翼,让皇帝女婿一见,就两眼发光。

    吉时一到,内省都知王德奏请皇后梳妆打扮,并请皇后披上盖头,恭送皇后上轿。皇后喜轿为十六人抬轿,内侍宫女们手执藏香提炉在前,四十位红衣护军把灯,百十名军官执杆灯四十对,提灯四十对,文武大臣前引后扈,轰轰烈烈地向皇城开进。

    早在奉迎前一天,皇宫紫禁城内外已然布置的一片喜气洋洋。宫中前、后都用大红绸带搭起彩架,大红双喜字、吉祥联语、吉祥图案、剪纸处处可见。御道上都要铺满红地毯,御道两侧路灯数百对,各式彩灯无数,布置得仿佛天上鹊桥一般。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进宫,此时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宫门正中门洞进入皇城,皇后入门,鸣钟鼓,班迎官退,乃降车入,次升舆入端礼门、文德殿、东上阁门,出文德殿后门,入至内东门内降舆。

    到后宫门后,皇后仪仗入后,内侍、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殿中。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去拜天地,行大礼。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被选中的妃嫔也被迎入宫中,但是这仪式与她们却毫无关系,分别从后门或是东西门被抬进后宫,进入各自的清冷的殿舍,与前边的轰轰烈烈相比不免让人倍感凄凉。而赵昺长舒了口气,自己总算熬到头了

第901章 开启新时代() 
    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赵昺也以为走完了所有的程序,自己可以安安生生的睡上一觉了。这些日子每日不是在祭祀,就是在祭祀的路上,连续十多天下来已经是疲惫不堪,比之一场大战也不轻松。可谁知道入了洞房还有一系列的礼节等待自己,想**也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

    在大殿上的举行完册封仪式后,赵昺在刘灵的引导下前往寝殿,皇后则由尚宫引导分别从不同的门进殿。而在洞房早已摆上了餐桌,桌前列有像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这意思与民间“以后吃一锅饭”是一个意思。但饭也不能先吃,入洞房的第一项任务要先要祭拜神灵,向天、地、祖宗表达敬意。

    也就是所谓的‘合卺礼’,接下来就是祭神、祭祖宗,赵昺和皇后每祭拜一次,则由尚食进一次饭,饮一次酒,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卺即瓢,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是“合卺”古时,把一只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其一,喝交杯酒,取合二而一之意。

    合卺宴开,赵昺与吴曦相对而坐。新娘斟酒一杯,递给新郎;新郎抿一口,交给新娘,新娘一饮而尽。新郎斟一杯酒,交给新娘;新娘抿一口,还给新郎,新郎一口喝干。这样的好处是到了**前肚子也饱了,不至于食色两饥了。因为饮了点酒,还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前的一种**手段。

    **也要讲秩序。行合卺礼后,就是喝了交杯酒后,下面该**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也就是要讲秩序。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的:皇帝被侍寝的宫人带到房间,脱下冕服,换上便衣;而皇后先被宫人引入帐内,宫人先将她的礼服脱了,这才把着便衣的皇帝引入内,与皇后睡到一张床上,共度花烛良宵。

    但是大婚礼成,余波仍未尽。次日,赵昺与皇后吴曦以礼前往坤宁宫朝见皇太后,而后还要携皇后祭拜列祖列宗。他便拜便暗自庆幸幸亏宫中只有太后一个老人,先帝的其他嫔妃全都被蒙古人‘请’走了,否则以他爹的好色之名,自己今天脑袋都磕破了也不一定能完成。

    要知道他爹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后还是这样。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内侍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其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三十余名。想想有了名号的‘小妈’就知会有多少?

    可有利就有弊,给太后请安后,赵昺御驾前往垂拱殿诏告天下大婚礼成,吴曦则以皇后的身份率领众妃子叩拜皇帝,然后再次前往太后寝宫拜见,太后则会向新婚夫妇赠礼,设宴祝贺,小妈们少了,收到的赠礼自然就少了许多。而此时赵昺到大庆殿接受王公大臣祝贺,最后设宴款待皇后家人,并赐礼物,这才算是告一段落。

    不过当天赵昺便以后日便是元旦大朝会,自己需要好好休息,并进行准备为由从寝宫搬会了致远堂,而吴曦自然也不能再住下去,随之搬到自己的宁福宫中。也就是说两人别说蜜月了,连三天都每到,只同居一夜便分居了,也算是破了项纪录。

    “官家怎生这么快就匆匆搬了回来?”小皇帝回来,最高兴的莫过于苏岚了,作为皇帝的女人之一,昨日热热闹闹的场面却与自己无关,可以想见她心情如何了。当下高兴又疑惑地问道。

    “朕多日未曾休息好,实在是有些累了,而那几个随皇后陪嫁过来的侍女笨手笨脚的,什么也做不好,连杯茶都不会泡,想想还是自己的窝里自在舒服,便找个理由搬回来了!”赵昺进屋后在苏岚的帮助下,更衣洗漱后,躺在软榻上伸个懒腰言道。

    “官家只住了一夜便匆匆而归,皇后怕要不高兴了。那里住着不舒服,也可去陈姑娘,或是李姑娘那里啊!”苏岚收拾着小皇帝换下的衣物道。

    “那岂不是自找麻烦,我若是离开寝宫便到那几位宫里去,皇后的醋坛子还不打翻了,引起些事端来还得朕去收拾烂摊子。这里是朕的常住之地,回来谁也不会多说什么的。”赵昺翻个身言道。

    “既然官家清楚的很,那回到这里岂不将几位娘娘都得罪了,以后的日子将更难过。”苏岚听了一愣,接着轻笑道。

    “朕这些日子烦都烦死了了,哪里还会去想那么多,先安生几天再说吧!”赵昺摆摆手道。

    “官家,大喜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怎么会烦呢?且皇后温贤淑良,又善解人意,怎会让官家心烦呢?”苏岚莞尔一笑道。

    “唉,朕连续几天起了大早,又折腾了大半天,还喝了几杯酒,一**就睡着了,大早晨起的又去请安忙了一天。其有什么温贤淑良,朕还真没看出来!”赵昺轻叹口气道。

    “官家,这是哪里来的香薰球,奴婢记得陛下从来不戴这些东西的。”正收拾衣物的苏岚,忽然发现小皇帝的衣物中多了个物件,十分奇怪的问道。

    “嘘,小点声,这是朕从皇后那里偷来的!”赵昺听了一把抢了过来,心虚地道。

    “偷的……”苏岚听了愣住了,小皇帝从前没有佩戴香囊之类的习惯,更没有‘偷’女人东西的爱好,今日怎么刚大婚便将皇后的香薰球偷了。

    “不许跟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