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47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47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吾等当初亦是一片好意啊!”陆秀夫听了一愣,心中不禁佩服姜还是老的辣,应节严一眼便看穿了小皇帝的意图。想想也是,吴家本已是江南望族,不论是否有过,皆会对朝廷形成威胁,本应是打压的对象。而当下吴家女儿入宫为后,使其家族更为稳固和强大,形成一股足以左右朝政的外戚集团,威胁到皇权的存在。

    “好意、恶意不过是一线之隔,当下已是覆水难收。”应节严看看众人皱皱眉道,“那吴硕今日口出狂言,也许只是其个人所想,但谁又敢说其他人没有这个心思,一旦他们羽翼丰满,又会不会做出欺君罔上之事。”

    “应知事,那当下我们当如何呢?”文天祥听了心中发冷,帝王的心思永远不是他们所能猜测到的,当下一个不好,不但救不了吴家,自己这些人也得卷了进去,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应节严讨教。

    “顺其自然吧!”应节严沉吟片刻淡淡地道。

    “应知事,陛下正在气头上,还是劝一劝,别做出冲动之事!”文天祥听了一愣,咂摸咂摸嘴言道。

    “怎么劝,难道吾等一起去向陛下为咸平侯求情?老朽担心陛下将吾这把老骨头拆了。”应节严笑呵呵地道。

    “文相,应知事说的在理。吾等若是求情,恐陛下更会怀疑咱们与吴家关系密切,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使得朝局更加混乱。”陆秀夫拦住还要再言的文天祥道。他此刻也已经明白了,小皇帝领军前来并非是要针对皇后一人,而是防备他们的,一旦双方矛盾激化,陛下会不惜动武,彻底清理朝堂,进而实施武人治国。如此相较,牺牲一个吴家总要比搭上整个士大夫集团要好,这非是他无情无义,而是形势所迫,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还是陆相看得远,吴家能否存留就看他们的造化吧!”文天祥恨恨的看了一眼宫城之下示众的咸平侯言道。这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若非其一番妄言也不会让此事变的丝毫没有了回旋余地,并将吴家至于险地,即便吴家能逃过死劫,也再难翻身,重现今日之辉煌。

    “陛下赏灯要回来了,诸位随本官前往宫门恭迎吧!”陆秀夫看小皇帝一行业已回转,向众人拱拱手言道。

    “遵左相吩咐!”众臣随即回礼,重新排班后前往宫门候驾。

    “和父,此事一个处理不妥,便是一场大劫,是否知会太后一声,现下也只有太后能够阻止陛下了。”刘黻故意与前后拉开距离,边走边与应节严道。

    “万万不可,正是因为太后是唯一能制衡陛下之人,才不可擅动,非天下存亡之时不可动用。若是此时寻太后出面,只会让他们母子失和,互生戒心,日后再无人可以约束陛下了。”应节严摆摆手道。

    “和父之言有理,可眼睁睁的看着吴家就此毁灭,吾还是心中有些不忍啊!”刘黻点点头言道。

    “声伯,其实事情还未必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是要看吴家是否懂事了,若是他们抓不住这次机会,没了也就没了吧,并无什么可惜的。”应节严淡淡地答道。

    “和父为何也变的如此冷酷?”听应节严如此说,刘黻有些诧异地道。

    “声伯,陛下已经渐渐长大,吾等也要离开朝堂,不可能时时伴随陛下左右,但是吾一直有些担心。”应节严没有回答,而是略带伤感地道。

    “陛下已经亲政,左右亦有不少亲信之臣,江南业已基本稳定,和父还有何担心的?”刘黻疑惑地问道。

    “吾受太后之托,辅佐教导陛下十年,教导其治国为君之道。陛下也甚是争气,不失为仁义之君,但是也正是陛下太过仁义,而使其行事不免优柔,这也是为君者的大忌。”应节严说道,“此前若是陛下当机立断处决了陈宜中,便可在江南立威,谁又敢再三挑战陛下的威严。而陛下却怯于祖宗家法,又顾及群臣的谏言,迟迟没有动手,这才留下了今日之后患。”

    “和父此言虽偏激,对于君王来说却不失为金玉良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吴家若是做大,便会形成外戚干政之局,一旦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陛下则会处处受其牵制,不得不仰他人之鼻息,断送了今日大好形势。”刘黻点点头又道,“和父以为,陛下此次会狠下心来将吴氏一族灭了吗?”

    “呵呵,难啊!”应节严听了却是苦笑道,“声伯不要忘了,陛下不仅心软,还精于算计,比之奸商还要恶上几分。只要吴家醒事,多半其会与吴家达成协议,最终以握手言欢结局,不会出现血流成河的场面!”……

第914章 怀璧其罪() 
    “伯父,伯父……”许国公府匆匆闯进一行人,他们匆匆穿过正堂,还未进入后堂一人便急吼吼地喊道。

    “慌什么?”堂中一中年男子正捧着本书看的入神,被突然打扰不悦地道。其正是吴潜的长子吴璞,皇后的父亲。其在沦陷前累官至吏部尚书,亡国后隐居在乡教导子弟,女儿被立为皇后后,被封为许国公,袭承了先父的爵位。

    “伯父,出事了?”那人连忙整了整衣襟,缓了口气,躬身施礼道。

    “三郎,什么事情,慌成这个样子?”吴璞放下书坐直身子道。

    “禀伯父,七郎出事了!”吴宝儒乃是吴潜次子吴琳的长子,族中兄弟行三。此次堂妹被立为皇后,这是举族的大事,于是族中上下全部聚于京中操办,因为时至年底,全家人聚在一起也是不易,便打算一起过年后在各自返乡,机会难得今日兄弟几人同去御街赏灯,却出了事情,他们急忙回来禀告。

    “出什么事情了?是不是又与人争斗,打伤了人。”吴璞皱皱眉问道。

    “伯父,这次七郎惹了大事,据传其拦截回宫的圣驾,且当众口出狂言,被陛下的护军当场拿下,现在被枷于宫前示众,节后便要处斩!”吴宝儒轻叹口气言道。

    “这个逆子,居然敢拦截圣驾,这岂不是自己作死!”吴璞听了大惊,拍案吼道。

    “伯父息怒,还是设法将七郎保出来才是,七郎自幼未受过苦,其身披重枷跪于宫前,只怕熬不过今夜啊!”吴玠的长子宝观上前施礼道。

    “你们兄弟不是一同出去的吗?他拦圣驾汝等怎么不劝阻,让其犯下这大错。”吴璞指点着眼见几个人道。

    “伯父,非是吾等未加拦阻,而是七郎一出府门便与一帮人先行去了,根本未在一起,直到听到百姓喧哗,才得知是七郎惹了事情,待吾兄弟赶到时,七郎已经被押送到宫前示众,有临安府衙役和御前护军看管,根本靠不到近前。”吴琳的次子宝传苦笑着道。

    “这逆子向来不走正途,顽劣异常,此次受些教训却也是好的,就让他在宫前跪着吧!”吴璞听了恨恨地道,“二郎呢,他怎么没有回来?”

    “伯父,二哥儿闻讯后,便去寻相熟的打探情况。”吴宝观赶紧回答道。

    “伯父,吾有些奇怪,若七郎仅仅误冲撞了圣驾,陛下也必会知道其身份,却仍将七郎带枷示众,这似是针对我们吴家而来的。”吴宝儒若有所思地道。

    “不会吧,小妹刚刚入宫为后,陛下为何要针对我们吴家呢?也许只是想杀鸡儆猴,想摆出副明君的样子,灭灯之后就会将七郎放还!”吴宝传摆摆手道。

    “若陛下仅仅想要立威,又怎么会要斩杀七郎呢?吾听宫中有传言陛下似是对立小妹为后甚为不喜,也许就是要借此寻事。”吴宝儒摇摇头道。

    “七郎向来是口无遮拦,吾担心的是其在陛下面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因而恼了陛下,才会下此狠手。”吴宝观言道。

    “伯父,是否向宫中传个信儿,让皇后向陛下求个情,赦免了七郎!”吴宝传向吴璞施礼道。

    “稍安勿躁,待二郎回来后再议,当下谁也不要妄动,免得无端生事。”吴璞此刻也静下心来,他虽不明原委,但是也知此事并非表面上看来的那么简单,让众人坐下道。

    府中出了事情,时间不长各房的人皆前来问询,但是谁也说不清究竟。不是想着托人打探,便是欲传信宫中请托,或是想着作保先将人弄回来。但是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称人家听说是吴家的人来访,皆闭门不见,即便是有目睹者亦是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一个字。

    要知道吴家从前也是官宦大族,任谁也不敢轻视,如今又成了皇亲,更是炙手可热,不知多少人上门求见,希望能攀附上吴家。可当下这些人竟然变得如此冷漠,唯恐避之不及,显然是欲与他们撇清关系。这不能不让他们警觉起来,意识到吴硕犯下的事情大了,小皇帝已然恼了。

    “二郎,可打探到了什么?”直到二更十分,吴宝礼才回到府中,不待其喘口气,大朗吴宝谦便急问道。

    “父亲、两位叔父,大事不好啊!”吴宝礼向上施礼道。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吴琳起身问道。他知道吴宝礼曾任淮西路转运使,行朝还朝后起复为礼部主事,在朝中有些人脉的。

    “唉,得知七郎出事后,吾便向几位同僚打探,但他们皆不知详情,或不肯多言。后来几经辗转才从左相府中的一个管事口中得到了些消息。”吴宝礼叹口气道,“正月初三,陛下便以射箭为名率各军主将前往武学校场射箭,但是一去十余日未归。上元节将近,左相便前去请陛下回宫赏灯,与民同乐,没想到却出了事情。”

    “这又与我吴家有何关系呢?”吴玠听了是一头雾水,疑惑地问道。

    “三叔有所不知,此次因陛下未在宫中,太后便命皇后主持上元灯会。但早在琼州之时,陛下已有明旨国难之时,一切从简。上元灯会已经停办多年,可皇后不明就里,下懿旨令宫中各司制灯,又命平江府呈贡灯,京中衙门和商户皆要挂灯。陛下闻知后大怒,便欲回宫问罪。”

    “皇后行事怎生如此莽撞,为何不问清缘由啊!”吴璞听了大吃一惊道。

    “若只是此事,皇后被训斥也就罢了,可偏偏回宫的途中,七郎又以随扈的护军碰坏了其头上的花灯,烧了头发为由,阻断了御街,拦截圣驾,又口出大不敬之言,激怒了陛下。”吴宝礼摊开手沮丧地道。

    “七郎说了些什么不敬之语?”吴璞即便当官多年,此刻也沉不住气了,他清楚因言获罪的人多了去啦,而自己那不着调的儿子不知道有说了什么,急问道。

    “七郎……七郎拦阻了圣驾不说,还口出狂言,要御前护军都统倪亮给他磕头赔罪。而那倪都统朝野皆知,其曾救过陛下性命,又极其忠心,陛下待其若兄弟一般,他如此做将陛下置于何地?”吴宝礼越说越激动地道,“陛下见前方被阻,亲上前查问,七郎竟然不识龙颜,又大放厥词,不仅羞辱陛下,还称自己乃是当朝国舅,而陛下是依靠吴家才得了江南,又是吴家为其求情才能够得到太后的恩准亲政。”

    “这……这逆子是要毁了我吴家啊!”吴璞听了颓唐的坐下,捶胸叹道。

    “七郎的话可谓是戳中了陛下的痛处,岂能就如此善罢甘休,如此一来,不仅害了他自己,也必然牵连了皇后。”吴玠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其所说的这些话可谓是句句诛心,这已经不是口出狂言,而是大逆不道了。

    “他这是将天捅了个窟窿,小皇帝正欲寻皇后的错处,七郎又惹下了大祸,谁又能救下他!”吴琳也眉头紧皱道。

    “两位叔叔说的不错,陛下当然大怒,不仅痛殴了七郎,还命人要将其当街处斩。后来还是陆相求情,又顾及到正值上元佳节,才暂免其死,却被枷于宫门示众,待年后处斩。”吴宝礼又言道。

    “那皇后现在如何?”大家这时都明白了问题所在,吴琳转而问道。

    “不清楚,陛下赏灯回宫后,便以防火为名敕令护军加强警戒,宫城各处皆有护军驻守,着令无关人等皆不得靠近,违者格杀勿论。因而宫中消息皆已断绝,其中情况更是不明!”吴宝礼言道。

    “如此说来,陛下这是有意隔断内外消息,防备走露宫中消息,恐怕皇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吴玠倒吸口凉气道。

    “何止皇后,吾回府时发现街口的铺兵也比往常多了不少,府门前也有不明身份的人在窥探!”吴宝礼叹口气道。

    “陛下这是欲迁怒于吴家,不会要对我们动手吧!”吴宝儒听了倒吸口凉气道。他已然意识到情况要比他们预想的要严重,小皇帝若是借题发挥株连整个吴家也并非不能。

    “大哥,事情已经基本明了,七郎此次触怒龙威,性命只怕难保,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吴玠想了想觉得事情再无回旋的余地,叹口气道。

    “三弟勿要说丧气话,想我吴家也不是毫无根基的乡民小户,朝野上下有多少故旧,明日联名上奏,再有皇后在旁求情,难道还保不小七郎吗?”吴琳摆手道。

    “二叔之言有失妥当,从陛下的布置看已非是针对七郎一人,而是我们整个吴家一族,否则便不会知道七郎身份后坚持要将其问斩了。”吴宝礼略一施礼道。

    “二郎,你在朝中任职,消息灵通,说说看为何是针对我们吴家而来的。”吴玠听了觉得不无道理,追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吾在礼部听闻同僚言,陛下对于立后之事十分抵触,若非太后一力坚持,众臣多番劝谏,只怕小妹是难以被立为皇后。而陛下又因婚礼花费浩繁,私下中多次抱怨,甚至欲取消婚礼,因而陛下对小妹为后并不满意。”吴宝礼叹口气道。

    “陛下还不满意此桩婚事?小妹贤良淑德,又精通诗词歌赋,而我吴家五世为官,三朝入相,门第家世当今何人可比,在江南也无人可出左右了。”吴宝儒不忿的道。

    “三郎稍安勿躁,听吾将话说完。”吴宝礼言道,“在王师收复江南,行朝迁回临安后,朝中出了两件大事:一为逆贼陈宜中行刺谋反;二为前时参奏陛下浪费国孥案。这两件事似是朝中更变引发的,却又都有江南士人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