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672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72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是如此,蒙元频频犯边,而我军无所作为,不仅被以为惧敌怯战,徒费粮饷,还会失去民心!”步军司郎中苏刘义看着小皇帝的脸色言道。

    “如此说,大家皆希望与蒙元一战了!”赵昺点点头道。

    “臣等愿与敌一战,为国尽忠!”众将相互对视一眼,齐齐起身施礼道。

    “好,如此朕就给玉昔帖木儿一个开战的理由!”赵昺知道别看众将刚刚为是战,是退相互争论,实际上心中都希望与敌一战,毕竟谋划了这么时间就轻易放弃,无论是谁都不甘心,于是他拍案而起道。

    “吾等谨遵圣命!”众将又是深施一礼齐声道,声音比之刚才的争论也提高八度,虽然强作镇静,但也能看出各个难掩心中的兴奋。

    在刚刚众将争论之时,赵昺也在心中重新审视了此前的作战计划,那是建立在敌军先行进攻,他们防守反击的基础之上。但目前的形势下,显然已经不适用,要想战就必须要对此前的作战计划作出调整。他以为当下蒙元既然有所顾忌,不肯抢先动手,那么自己就先行开战。

    赵昺于是重新调整思路,做了一个粗略的构想,己方兵力部署不变,东线兵团的任务不变,依然在昆山设伏;而西线的第一军则变待机攻扬州为主动发起进攻,依旧实施围城打援的战略。如此一来,各军不会因为战略意图的改变,而使得前期准备工作发生大的变动,可西线兵团面临的压力无疑要增加,不过也给了他御驾亲征的理由……

    。

第1066章 瓜州镇()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赵昺踏上瓜州渡口之时,陆稼轩的这两句诗不由的脱口而出。在做出调整进攻方向的决定后,他很快便召开了廷议说服了几位宰执,又摆平了后宫的后妃们,决定御驾亲征扬州的决意。

    赵昺的战略意图很清楚,他亲率大军攻扬州,做出收复淮东的架势。而玉昔帖木儿对宋军的大行动绝不会坐视不理,他估计其无非会做出两种反应,一是调集各部驰援扬州,阻敌于江北沿线;二是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利用江东兵力空虚之际,发动蓄势已久的南侵,从防守薄弱的昆山渡江,迅速击破留守的各军,直逼临安。

    对敌军可能采取的对策上,赵昺与众将都倾向于玉昔帖木儿会采用第二套方案,因为这符合蒙元一向擅长的利用骑兵快速机动,采用大迂回攻敌后方薄弱的战略。再者这种战略看似冒险,但是获得的利益极大,一旦成功,不但可解扬州之围,还有可能顺势攻下临安,甚至回首设伏歼灭回援之敌,重新控制江南。

    因此赵昺是在玉昔帖木儿迟迟不肯动作的时候,主动推了其一把,至于其如何动作就要看双方将帅如何判断了,但无论其如何,自己已立于不败之地。敌驰援扬州,可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重创敌有生力量;其若选择南侵解围,那边也早已布下陷阱等着他们往里跳,同样可以达到此战的预定目标。

    在做出决定后,赵昺立刻依旧采用不宣而战的方式,他以率军巡边为名出京,而同时向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第一军下达渡江的作战预令。待赵昺率领御前护军大队人马乘船沿运河北上到达丹阳时,一军所部已经在水军的协助下攻取了瓜州镇,并架设起了两座浮桥。

    瓜洲是由于长江泥沙淤积的沙洲演化而来,到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成为长江北岸的渡口。开元年间,齐浣开伊娄河二十五里,连接原有运河,从扬子津南至瓜洲通长江。从此瓜洲作为南北向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交汇点。

    由于瓜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为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控扼南北水上交通的战略要地,也是漕运与盐运要冲,无数客旅经此南来北往,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此后,长江主航道逐渐南移,瓜洲与京口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在此筑城建都巡检营廨,宋军曾在此击败南侵的金主完颜亮,如今也是江防重地。

    “属下恭迎陛下!”见陛下登岸,第一军都统陈凤林率领军部众将已经列队相迎。

    “诸位辛苦了,战事发展如何?”赵昺抬手回礼,没有寒暄直言问道。

    “陛下,还请到营中休息,属下再行禀报!”皇帝不在意,陈凤林可不敢有丝毫怠慢,要知道瓜州镇虽然已经被收复,但是尚有散兵游勇逃散,谁知道躲在哪里,若是骤然袭击,自己可承担不起责任。

    “也好!”赵昺点点头道。眼见渡口上泊满了船只,尚有战船不断进港,而岸上堆满了卸载的辎重物资,刚刚上岸的部队也在整队听候下一步命令,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便同意了。

    “谭统领率侍卫营随扈,余部休整待命!”护军都统倪亮不待皇帝多言,马上转身吩咐道。

    赵昺随即上马,在众将的簇拥下前往大营,沿途看去江防工事已然在强渡时被摧毁,而瓜州镇也已毁于战火,城楼坍塌,城门仆倒,城墙上的战棚皆已被毁,还有数处垮塌下来。他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斗的场景,但也可想象到瓜州城垒在炮火的洗礼下的惨状,而如此猛烈的炮火下城中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以肯定的是已经不适于居住,陈凤林才会邀自己前往大营。

    一军大营在瓜州镇外五里,赵昺来到营外看去这里以拒马和扎枪围成营寨,四周挖有壕沟,寨角竖着瞭望塔。以他看虽然这里具备了一个营寨的所有要素,但是极为简陋,只能算是个临时营地,而其中已有军兵在收拾行装,似乎要随时离开。

    “陛下,营中简陋,不要见怪!”进入帅帐,陈凤林一边请皇帝入座,一边令人上茶。

    “行军在外,这已经不错了,还是说说当下的战局吧!”赵昺并不以为意,帅帐十分宽敞,可以容纳四十来人,里边点着几个火盆,将帐中烘烤的暖洋洋的,他落座后在脚边的火盆上烤着手道。

    “陛下请看,属下所部依照计划在强渡长江,夺取瓜州镇后,水军在陆战一旅的配合下,迅速沿运河夺取各个闸口。随后一师、二师在运河西岸登陆,依计划展开夺占扬州以北的大仪镇、以西的仪征镇,准备阻击高邮军和真州两个方向之地;三师两个团则在骑兵旅一团的配合向东攻击前进,准备夺取弯头镇,阻击泰州方向之地。属下准备率一军直属各旅团及润州军攻取扬州南的杨子镇,常州军、江州军业已过江,配属的第二军二师、三师也已经按计划出发。如此便可完成对扬州之地的合围。”陈凤林知道小皇帝的脾气,没有过多客气,将舆图铺于案上指点着各军的位置言道。

    “嗯,那么护军安排在哪个方向?”赵昺点点头,此次为攻扬州,共动员了五个师的禁军和三个师的州军,加上自己率领的御前护军,兵力可达十万之众。从兵力上看十分充裕,但要担负着围城和打援两项任务,若是蒙元全力救援的话,兵力也并不宽裕。

    “陛下,属下准备请陛下率护军坐镇瓜州,指挥各军作战,并充当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军作战!”陈凤林施礼道。按照先前的作战计划,并没有陛下什么事儿,当然也不会调动护军参战,而即便调整作战计划,他也知陛下亲征更多的是起到诱敌的作用,而非到一线作战,如此安排也并无不妥。

    “充当预备队,看来汝真是将朕当成看戏的了!”赵昺听了以手指磕着案几似笑非笑地言道。

    “陛下可是有言在先的,圣驾必须距战场五十里之外的,可不能违约啊!”这时随扈的王应麟立刻提醒道。当初小皇帝修改作战计划之时,对于亲征之事,众执宰是一力反对,后来其再三解释自己只是充当诱敌之饵,绝非是要亲临战阵,并一再保证之后才得到众臣的应允,但是太后依然不放心,不仅只派王应麟随扈监督,还令倪亮贴身陪护才作罢。

    “陛下,扬州距瓜州镇不足六十里,在此即可统筹全局,又不违背与诸位执宰之约,万万不要让属下为难啊!”陈凤林深施一礼笑道。

    “朕并无违约之意,可你们看扬州位于运河之西,定然是敌救援的主战场,一师、二师兵力相对薄弱,又无主将坐镇指挥,而杨子镇紧邻长江,距江南也只是咫尺之遥,且又水军阻隔,敌军自然不会在此犯险救援。所以朕以为由汝指挥河西诸军作战,吾便在杨子镇守护辎重和退兵的之路,一旦战事危机,朕也能方便的退往江南重组防线啊!”赵昺抬抬手让他们免礼,指着地图和颜悦色地对二人道。

    “不可!”王应麟和陈凤林两人听罢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否决道。

    ‘啪’,赵昺使劲拍了下桌子,对二人厉声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难道还要受你等挟制!”

    “臣(属下)不敢!”两人见小皇帝发怒,被吓了一跳,尤其是挟制更是担当不起,赶紧施礼道。

    “陈都统,汝即刻率领第一军直属队和常州军渡河与一师、二师会合,统一指挥河西作战,若有差池,军法处置!”赵昺指着陈凤林的鼻子厉声道。

    “是,属下遵令!”陈凤林追随小皇帝已经十多年了,早就养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听后下意识的立正敬礼高声回答道。

    “陛下……”王应麟却是急了,刚想施礼劝说,却被打断了。

    “传令倪都统,告诉其朕要夜宿扬子镇!”赵昺又扭脸对身边的侍卫朗声言道。

    “王知事,这可如何是好啊!”眼见着侍卫前去传令,陈凤林就有些慌了,倪亮那货谁都知道,小皇帝要其干啥都不会违拗,别说攻打区区座小镇,眼下就是让其杀向大都都不会皱下眉。而他其实也早有预感,只要陛下来到战场,想要其远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凭自己根本无法阻拦,当下见皇帝一意孤行,只能无奈地向王应麟求助道。

    “还能如何,遵命吧!”王应麟此时也是无奈,在朝中之时众臣都苦劝不住,自己又如何拦得住,只能相对苦笑着道……

    。

第1067章 欲擒故纵() 
此战可以说是不宣而战,蒙元方面虽然在沿江做了防御准备,但也是常规部署以应对宋军方面小规模的袭扰,并不具备抵御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因此在宋朝数万大军的突击下,沿江的寨堡纷纷失守。而宋军各部在得手后稍作休整便沿运河两岸向前突进,将清剿的任务交给后续登岸的部队,一昼夜之间便占领了扬州周边的四个外围城镇,在形势上完成了对扬州的合围。

    “陛下,各部已经夺取预定目标,就地扎营组织防御,江州军已经接手瓜州镇的防御,陆战一旅配合水军完成对运河各渡口的防御,但是各军之间尚有缺口,尚不能对扬州城完成彻底的合围!”御前办一室主事应熙将最新的战报禀告给皇帝,并在沙盘上做出了标记。

    “嗯,现在敌方情况如何?”赵昺点点头问道。昨日倪亮攻占扬子镇后,行营也随之前移到此,部队随即在离城十里外展开,修建营寨,组织防御,由六辆战车拼组而成的车阵也就成了他的临时营帐,虽然有些狭促,但也够用了。

    “禀陛下,根据各方传来的情报,拔都万户府镇守扬州城,平日驻有三个千人队,在我军骤然发起的进攻下,屯驻周边的几个千人队不敌,也退入城中。情报显示,在扬州主持和议的河南江北行省尚书右丞马绍也被堵在城中。”应熙言道。

    “另据事务局方面的消息,在我军发动进攻后,玉昔帖木儿已下令两个都万户府即刻点集兵力备战,并命临近驻泰州的左手万户府和真州的都哥万户府增援扬州,按照蒙元的点集和行军速度,最迟也应在后日到达。”

    “蒙元各万户府按照惯例在秋后便会点集,进行训练,而玉昔帖木儿一直有南侵之意,这两个万户府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出援的速度应该更快一些。传令各军加紧构筑营寨,接收辎重,勿要擅自向扬州城发起进攻!”赵昺思索片刻道。

    “陛下,此时我军不应该趁敌援军未至夺取扬州城吗?如此让敌援军进入城中,岂不使敌实力增加,再攻城就要困难许多。”对于小皇帝的安排,应熙十分诧异,按照常规此刻就应该攻城,待取得立足之地后再行打援,因而提醒道。

    “我们的任务是歼灭敌有生力量,只有更多的敌军入城,则其压力倍增,吸引敌援军不断的到来。而我军若是当前夺取、固守城池,则易被敌困在一地,还丧失了机动性,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性。”由于此次调整部署,变诱敌深入为主动出击,可以说从战略上推翻了此前的安排,以致这些身边人都不能充分了解,赵昺知道若是不加说明,会影响他们以后对战事的判断,便详加解说道。

    “陛下,若我军只是围而不攻,且任敌援兵入城,岂不面临两面受敌之困呢?”应熙依然觉得不妥,再次问道。

    “朕当下最为担心的是城中之敌突围,而非援兵入城。”赵昺没有解释,而是笑笑卖了个关子道。

    “陛下用兵玄妙,属下愚钝,还请明示!”应熙仍不得要领,施礼问询道。

    “很简单!”赵昺点点地图道,“如今我军深入敌腹里,包围圈也尚未形成,敌军若是感到威胁,定然会弃城而去,我们即便随后追击,战果不丰,且只得到一座空城,便失去了此战的意义。而敌援军入城,起码能够让他们觉得暂无城破之危,但是扬州城池狭小……”

    “属下明白了!”听到此,应熙连声道,“扬州城池狭小,存储的物资有限,如此徒增数万人,定然很快面临缺粮之虞。而如此又可起到诱敌之效,陛下真是妙算!”

    “敌情瞬息万变,我们不仅要把握机会,且要设法将敌诱入我们的圈套,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以达成我们设定的战役企图,而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赵昺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其说法,只是颔首道。

    其实此时的赵昺心中颇为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