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686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86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当年忽必烈在和兄弟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帝国大汗之位时,前者的并不占优绝对优势。

    阿里不哥是蒙古人推选出的首领,也因其拖雷幼子的身份得到了拖雷名下大部分蒙古军户的效忠。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四年战争中,忽必烈仰仗的是京兆、河南等领地军人的支持。他和阿里不哥的战争,本质上是蒙古“草原本位”和“接收融入”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

    忽必烈推行的接受汉化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并没能获得蒙古部众的广泛认同。在战争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忽必烈麾下的部队不愿意与阿里不哥拼死作战的现象,忽必烈只得征召汉人部队应战。而最终忽必烈得以战胜阿里不哥袭承汗位,其中帮助忽必烈获得战争胜利的却是粮食。

    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人口繁衍得很快,来自各个征服地区的粮食供养了远远超过草原游牧经济供给能力的人口。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每天都需要数千辆大车来输送粮食。忽必烈当时控制的地区恰恰是和林等蒙古草原城市粮食供应的要扼。忽必烈果断地对蒙古草原实行了粮食禁运。

    与此同时,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蒙古部众生存极其困难。阿里不哥只好催促名义上向自己效忠的察合台等汗国为蒙古本部供应粮食,结果加剧了自己和盟友的矛盾,闹到最后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就在阿里不哥和盟友大打出手之际,忽必烈的军队杀向和林。

    情急之下,阿里不哥命令自己的守军可以就地投降,但是千万要记得谁才是蒙古人真正的大汗。阿里不哥自信地认为自己的部下会永远忠诚于自己,却忘了权力的基础是共同利益。结果,他的部下都投奔了忽必烈,因为忽必烈能让草原儿女生活得更好。

    忽必烈熟悉汉文化,尤其熟悉中原王朝的屯田政策,十分重视农业和屯田的作用,知道从前游牧民族单一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令他们无力抵挡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就容易出现全盘皆输的结果。所以他积极推广屯田之策,还让其核心宿卫军在各地大规模屯田。

    忽必烈甚至在两次远征日本的计划中就做了屯田的准备,第一次远征日本就动用了屯田军。第二次远征日本部署如下: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率领蒙古人及女真、契丹士兵两万人,金方庆统高丽军万人,乘战舰九百艘,加上高丽水手七千人,携军粮十万石,由高丽出发;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南宋降军十万人,乘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定海出发;两军约定于六月会合,东路军负责作战,江南军则在占领区屯田,生产米粮,以为长久之计。只是因为战败才未能得以实施。

    忽必烈的成功让玉昔帖木儿感触良多,他意识到蒙古人已经成为集农耕、游牧为一身的二元经济体,这种结构有足够的向心力及较稳定的社会结构。有了可以储存的粮食,游牧民族有了可以与其它王朝长期对峙的物质基础,才不会出现‘大汗’遍地的情况发生。

    而有了稳定的粮食出产,在与敌对势力对抗时,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还能援助盟友,这也将本朝和以往的游牧政权区别开来。而屯田收入也成为蒙古军事贵族的一大收入来源。使在失去靠劫掠获得财物局势下,起到稳定国家财政和安抚人心的作用,也为对抗西北反叛的宗王,拉拢倾向自己的宗王。

    当前本朝内部动乱迭起,外部有宗王反叛,在玉昔帖木儿看来正是因为失去了江南后,导致朝廷财政困难,更失去了粮食的重要来源。而钱粮的短缺,使得朝廷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重新夺回江南,也没有办法继续安抚西北的宗王,去征伐反叛的海都,修理两面三刀的宗国们。

    因而玉昔帖木儿觉得真金派遣自己坐镇两淮,不仅仅是守住两淮,巩固江北,还有重新夺取江南之意。可眼前的这些家伙们确是只顾及自己的得失,而看不清大局,还在为扬州一地的得失斤斤计较,岂能不生气……

    

第1089章 计议() 
玉昔帖木儿一番带着火气的大论,却没有引起众将的共鸣,这让他极为失望。但是众将对解扬州之围却是一致的,他们十分清楚扬州的得失不仅涉及各自的经济利益,同时扬州也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若是宋军控制了扬州就等于得到了进攻江北的桥头堡,可以随时沿运河北上,既能威胁沿河州府的安危,进取中原,兵逼大都城。

    “枢帅,当务之急还是要解扬州之围,将南军逐回江南,这样才能保两淮不失,才能为朝廷提供赋税!”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都万户哈土孙喝了口酒道,他所辖各部虽大部驻于淮河以北屯田,但是扬州一失,同样威胁到自己的辖地,所以还是希望能趁南军立足未稳将其赶走,免得殃及自己。

    “哈土孙,你可有破敌良策?”玉昔帖木儿平息了下怒气,看向其问道。

    “枢帅,我以为当下南朝过江的军队不过数万,而我军在两淮则有九个万户府及二十余个千户所,兵力远胜于其,自可调动大军将其围困于扬州城外,然后与城中诸部里应外合,将南军聚歼于城下。”哈土孙回答道。

    “不错,南军多为步军,缺少骑军,行动迟缓,我们则多为骑军,朝夕可至,先遣一军突袭截断其江上浮桥,待其发现已经落入包围之中!”万户札忽儿台十分赞赏道。

    “愚钝,南军虽缺少骑军,但是水军强盛,他们沿运河扎营,发现不妥,自会从水上撤离,只截断浮桥又有何用?”瓜步镇千户哈必赤撇撇嘴道,去年宋军突袭自己的驻地,上万军兵乘舟瞬息便到对岸,而后又乘舟从容而去,骑兵再快也不可能涉水渡过大江。

    “哈千户是被南军吓破了胆啦!”札忽儿台却是笑笑道,“南军即便可乘舟撤离,但在众军围困之下必然慌乱,大军自可趁敌登舟之际大举追杀,即使不能将他们全歼,也要杀其大半。”

    “呵呵,札万户真是有勇有谋啊!”哈必赤气极反笑道,“此时的南军早已非是从前闻风而逃的渣滓们了,他们不仅火器犀利,且极为悍勇,数十人面对千百铁骑都死战不退,况且他们数万大军依营而战,只怕到时溃败的不是南军,现下扬州城下的血可能还未干呢!”

    “你……”札忽儿台听了大怒,以手指点着其喝道,可一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脸涨得通红万分尴尬,好一会儿才猛然起身向上施礼道,“枢帅,小将愿领本部兵马突袭南军大营,将南朝伪帝擒杀!”

    “好啊,本帅正缺一位勇士领军解扬州之围,既然札万户自请前往,那便准了!”玉昔帖木儿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道。

    “枢帅,南军已经将扬州围的铁桶相似,只遣札万户一部前往,只怕难以成功啊!”哈土孙本以为玉昔帖木儿会呵斥其狂妄,可没想到却一口应下。而他虽然不以为南军不可战胜,但也没有自信到只凭自己麾下的一个万户就能破敌,大急之下狠狠瞪了札忽儿台一眼起身施礼道。

    “军中无戏言,我正需要一部前往扬州诱敌,既然札万户自告奋勇,就不需假手他人了!”玉昔帖木儿却是轻描淡写地言道。

    “枢帅,札忽儿台只是一时激愤之语,而非其本意,还请枢帅收回成命!”哈土孙能被任命为一地都万户府自然不是庸才,听其意思是要以札忽儿台为饵去诱敌,这活儿基本就是去送人头的,更为焦急地道。

    “本帅也非是让其送死,只是要他能拖住扬州南军数日便是大功一件,我自会为其请功!”玉昔帖木儿压手让其坐下,说话的口气也十分委婉,但谁都听的出命令是不容置疑的。

    “是!”哈土孙也知道事情已经难以有回转余地,面色铁青的施礼后颓然坐下,看看坐在下首的札忽儿台已经仿佛死人一般了。

    “都帅……”札忽儿台此时也回过味儿来,知道自己刚刚过于鲁莽撞进了死路,心里不仅恨死了哈必赤,而肠子也都悔青了,面带乞求之色与其对视道。

    “事情已经难以扭转,还是自求多福吧!”哈土孙重重的拍了拍其肩膀,轻叹口气道。

    “看来枢帅已经有了破敌之策,定然能一战而胜!”塞散纳的辖地与哈土孙相邻,双方自然会有利益之争,见其吃瘪,十分解气,举杯相祝道。

    “本帅在数月前便已谋划讨伐伪朝,解除对我朝的威胁。此时业已成熟,报枢密院提请大汗御准,令本帅统领山东河北及河南淮北两都万户府所部人马讨伐南朝,解扬州之围。”玉昔帖木儿掏出一枚金牌虎符道。

    “谨遵大汗御旨,枢帅将令!”帐中的众将都是识货的,眼见其掏出的比巴掌还大的双虎相向金牌皆赶紧起身施礼道。

    虎头金牌即取古代“虎符”之义,在蒙古起兵后,也仿效中原王朝以此作为将领的身份象征和表明权力的大小。元朝的虎形符牌有三种,分别为“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每种又分上中下三等。“虎头牌”又以牌子上所缀饰宝珠数量不同分为四个等级:三珠、两珠、一珠、无珠,三珠最高,二珠次之,一珠最下。

    除此外还有以材质分“虎头金符”,“虎头银符”等区别等级,纯金最高,金铜合金次之,鎏金最下。而玉昔帖木儿所持的是太师、元帅才有资格佩戴的三珠金牌,带两虎相向的图案,乃是第一等贵巨放能持有的,为大汗亲赐,作用与大宋朝皇帝亲赐‘御笔’相近,有机宜之权。

    “好,我的计划是固守扬州,吸引南军的兵力,同时以两都万户府主力渡过大江,直入江南……”玉昔帖木儿对众将臣服的态度十分欣慰,铺开地图向他们说明自己的作战计划。

    其的计划是严令在扬州的三个万户府的兵将不惜代价固守扬州,牢牢的将宋朝大军拖在此。同时命行省左丞马绍主持扬州政务,其间可以与南朝展开和议,并适当答应其所提出的条件。总之就是不惜代价的将南朝大军留在城下,为南侵的主力赢得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将集结与高邮附近的两个都万户府所辖七个万户府及部分千户府兵力作为南渡主力,自通州崇明渡江,避开宋朝江防要地奔袭昆山和常州,夺取苏州,获得补给后根据局势发展,或是直取临安,或是迂回到敌后歼灭回军救援的北侵南军。

    为了防止攻打扬州的宋军发现破绽而现行退回江南,导致作战计划失败。大军要摆出救援扬州的姿态,但是在半途分兵,以一部兵力打着他的旗号前往扬州,迷惑宋军,而主力却暗中快速前往通州,偷渡长江。待其发现主力南侵之意时,一切皆已晚了。倒霉的札忽儿台所部就是冒充主力的佯军,在发现宋军后撤回援之时,还要配合守扬州的诸部衔尾追杀之。

    “枢帅妙计,以侵入江南迫使敌军退兵,但小将还是有些担心!”玉昔帖木儿言罢,众将面面相觑无不倒吸口凉气,好一会儿塞散纳勉强挤出点儿笑容道,“枢帅,南朝在沿江布有重兵,且有御前水师和第一水军两支水军屯驻在江口,我们如何能够渡过长江。即便偷渡成功,他们也可迅速控制渡口,将我们的退路截断,那岂不陷入了前有强兵,后无退路的窘境了。”

    “嗯,你所虑极是,但并非如此!”玉昔帖木儿举杯相邀众将同饮一碗酒后,以手指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笑笑言道,“此次南军北渡攻打扬州,不仅动用了其最为精锐的御前护军,还抽调了沿江诸军主力及部分州军,丹徒以东沿江兵力空虚。而其御前水军以随南朝伪帝出征护航,第一水师主力则依照旧例出航为北返的商船护航。因此江东一带南朝兵力空虚,江防形同虚设,我也数次派兵南渡袭扰试探,敌军各部只能严守堡寨,无力出兵围剿,来去自由,迫使他们开始将沿江居民内迁至州城之中。”

    “枢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小将还是觉得不妥!”塞散纳听了其解释,却还是心中不安地道,“枢帅,朝廷设置山东河南都万户府和河南淮北都万户府,意在拱卫京畿。若如枢帅的计划,两都万户府主力南渡讨伐伪朝,一旦渡江后攻击不顺,又无法迅速北返。那么在江北的南军只要攻克扬州,就能够沿运河北上,而我朝在两淮地区只余些卫军防守,只怕无力阻敌,其便会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入中原,威胁京畿!”

    “枢帅,小将以为塞都帅所言不错!”哈土孙也插言道,“小将听闻南朝小皇帝诡计多端,最擅故布疑阵,声东击西之计。而前日的扬州之战太过诡异,以他们展现的战斗力攻取扬州城虽非探囊取物般的容易,却也不无可能一战而下。而眼前他们如此拖拖拉拉,与深入敌腹里速战速决的战法不合,倒是有故露破绽,引我军南渡深入之意!”

    “那以你们之意便是以大军在扬州城下与南军决战喽,但以你们之力能否攻破南军大营,又能剩下多少人?”玉昔帖木儿听了冷笑着道。

    “小将不是此意,而是想可否请朝廷调动侍卫亲军协助攻掠江南,或是防守两淮也是好的!”塞散纳听其语气不善,连连摆手道。

    “小将也非有质疑枢帅之意,而是觉得小心为上,大军勿要轻动,还是如哈都帅之意做些准备的好!”哈土孙也赶紧附和道。

    “侍卫亲军?!那岂是我们能用的起的,可是来了又有多大用啊!”玉昔帖木儿听了两位都万户的建议,端起碗喝了口酒,叹口气苦笑道。

    众将看其一副有苦说不出的样子十分不解,觉得侍卫亲军也算是本朝的一大战力,非是那么不堪吧!说起侍卫亲军也是大汗忽必烈组建的一支强军,在蒙哥大汗率大军进攻四川合州战死,各路蒙古大军停止征服行动,奔向蒙古高原争夺汗位,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是汗位最有力的争夺者。

    彼时忽必烈麾下大军由自己的怯薛、蒙古军(五投下军中的扎剌儿部,后有弘吉剌部支持)、汉军(河北、河南、山东汉人世侯军),蒙古诸王中只有塔察儿部支持他,显然缺乏蒙古诸王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