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8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98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奶宀磺冢骞炔环郑赖廊饲椋际且黄瞻住R虼苏庑┤思幢闶诹斯僖材岩栽诙淌奔淠谑と伟才诺闹拔瘢烧詴m现在需要的是能尽快进入角色的熟手,根本没时间培养实习生。

    那些被破格提拔的胥吏却不同,选的都是些经世致用之才,他们皆是从基层做起,在底层打拼多年,熟悉职务职能,明辨人事曲直,为政能力突出,更能快熟悉职务,马上开展工作,远非儒家经典经典教育出来的白面书生可比。现在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已经显现出优势所在,前时难以推动的征募工作已经顺利展开,对帅府的看法也大为改观,起码不再采用敌视的态度。

    赵昺当然不相信帅府只十几日时间便让这些人觉悟了,把他们变成一个个的忠君爱国的义士,转而向自己效忠。其实他更相信一句话——尊严与饥饿无法友好相处,主宰一个人的薪给,即可主宰其意志。这也是生存法则,也是社会的铁则。

    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利,别说独立的政治权利,就是在老婆面前都抬不起头,被人笑话是吃软饭的。因而只有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完整的意志。经济上不独立,靠巴结混饭吃,先道德上就很难守节。而个人一旦失去独立的人格,思想便会听命于他们的核心人物,做出不问是非,党同伐异的事情,根本无法产生忠义之心。

    现在赵昺给了他们能够过上体面生活所需,使得他们不必再靠敲诈勒索百姓,欺蒙上官骗些钱去得到衣食,那么道德水准也随之上升,谁也不会再去做那些伤天害理之事,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吗!这也正应了管仲所言: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

    想到钱,赵昺就愁上心头。他眼前的公文起码有一半都是要钱的,而他从来到这个时代几乎也都是在为钱奔波愁。按说现在他如今也算稍有积蓄,但自己从未觉得这钱是自己的,向来都是左手进右手出,他就是个过路财神。过去赵昺想着自己只要有了地盘便能征收税赋,有了固定收入便能以此养兵。而有了兵就能打下更多的地盘,获得更多的收入,养更多的兵,从而达到良性循环,滚雪球似的逐步壮大。

    但是赵昺终于争取到了一块地盘时,却现琼州这地方的收入不但养不起自己,还得自己往里搭钱填窟窿,且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填满这个吸钱的黑洞。而造成如此灾难性的后果,他也是有责任的,主要是当初选择琼州时主要是出于军事角度考量,对于经济状况了解不深,困难估计不足。可他又觉的这也不能全赖自己。

    琼州穷,赵昺已经想到了,这才有冒险打广州筹饷之事,且也筹集到了足够帅府军维持两年所需,而实际情况却要恶劣的多。先这里的基础设施根本不足承受帅府军的近十万之众,海防工程几乎为零,因此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其次,琼州不仅是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税赋的收入也难以应付财政开支,更不要说与它们要钱了,所以一切都要靠帅府自己;再者,琼州地方已经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帅府要开展工作,稳定后方又离不开地方官员的配合,这就必须重新构建官僚体系,修通驿路,可这也需要财政支持。

    现在帅府到了琼州等于得到一块白地,一切都需要重新梳理重建,这些钱花了也就花了,起码还看见点实在东西。而一些不可预见的开支依然不少,就说江璆闹这一场,不说军费开支,伤亡抚恤,他占领这三州之地也都是穷得揭不开锅的地方,估计也是倒贴钱的买卖。再有复杂的民族关系,在这大敌当前之际,也需出钱安抚,以稳定后方。

    种种开支算下来,赵昺觉得增建仓廪的计划可以砍掉了,这种只出不进,寅吃卯粮的花下去不等新库房建好物资便消耗没了,那时候耗子都不会有一只。可现在整个琼州都眼巴巴的看着帅府,若是哪天没钱可,赵昺不敢想象将是个什么样的场景。但是要彻底解决眼前的困境还需长期规划,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而靠抢致富也并不容易,毕竟像广州那么富的地方也不多……(。)

第193章 ‘商机’() 
♂,

    ‘钱、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说八百遍也变不出钱来。  对于如何解决财政困境,赵昺也不是没有想过,为此也与几位主官专门商议过。办法无外乎劝农开垦,增加耕地面积,以增加秋税;再有便是展贸易,促进出口,可琼州能拿的出手的土特产也不多,只有槟榔、黑糖和吉贝布,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无奈产量都很低,要培养这个产业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益的。

    再有就是加强缉私,以增加市舶司的收入。这倒是个立竿见影的法子,可要做成也不容易。市舶司贪腐成风,上下截留的积弊先不说,海南四面临海,大小港口众多,若想完全堵住走私渠道是不可能的。而可以作为缉私主力的水军还在整训期间,没有人手和精力去做这件事,且水军是关系到能否守住琼州的关键,现阶段拿着去缉私等于是自杀一般。

    赵昺琢磨过,这些事倒是可以作为长远展目标,但以帅府当前的经济情况恐怕等不到那会儿便会崩溃,他现在需要一个可以快致富的途径。增加税赋是个法儿,但也是饮鸩止渴之策,强征之下民生会愈加困难,引起百姓的逃离和反抗,与作死没啥区别;请求朝廷拨款,即便搭上自己的小脸,最多也只能拨些钱应急,不可能再向从前一样养着你。

    “至元十四年四月,禁江南行用铜钱,亡宋铜钱三贯,准中统钞一贯;会子五十贯,准中统钞一贯……”赵昺在心烦意乱中批阅完公文,又拿起事务局送来的情报翻看着,突然现其中夹杂着这么一段话。

    事务局设立之初,赵昺便将收集经济情报作为其工作之一,凡涉及物价变动、粮食丰欠、税赋多少,甚至工资多少、消费变化等等全部在报告之列。而情报员显然并没有将钞法变动这种公之于众的东西,当做重要信息,只是将其夹杂在这些内容之中一并送来的,而在他看来却是不同。

    在前世的世界中,货币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消除经济失衡现象,在深层次上,是为了控制市场上流通的资本,并监控市场,以重新把整个经济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范畴,称得上重大的经济活动。现在蒙古人的货币改革只是针对原来的大宋统治区,目的是推行本国的货币以取代被占领国的货币,从而达到经济一体化,便于货物的买卖和流通及税赋的收取。

    赵昺虽然对经济不懂,但也知道币改会使汇率生剧烈震荡,物价的强烈波动,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往往会对本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造成影响。但这也往往是货币玩家们的盛宴,他们会利用手中的资金狙击币改中的漏洞,汇率和物价的变化从中获得巨额利润。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能蒙古人推行中统钞之际揩点油,补贴下‘家用’呢?

    现在想法是有了,可赵昺对于古代货币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初始的阶段,只知道交子是宋代出现的,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最后因为滥而引起通货膨胀,丧失了信用而崩溃。如今自己府里还有不少这种花不去的‘废纸’,而其后的元代纸币也难逃同样的命运,变成了统治阶级敛财工具,以致货币导致经济崩溃,被掠夺的一干二净的百姓们揭竿而起,起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终结了蒙古人统治。

    赵昺深知就凭自己肚子里这点货根本无法操作,目前为止连中统钞道长得什么样还不知,更不知道它的信用和购买力如何,行了多少,一问三不知也就无从谈起从中炒作获利了。不过他并不是自负之人,懂得有事问专家的道理,立刻传令让总计局的庄世林立刻前来见自己……

    “殿下,鞑子做的是赔本买卖啊!”庄世林来了后,赵昺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情报员抄录的公告给他看。

    “哦,此话怎讲?”有人赔钱自然有人占便宜,赵昺立刻来了兴趣,往前探探身子问道。

    “殿下,如今我朝的会子已经愈不值钱了,现在市面上兑换已经是百贯而难得一贯所值,我们在广州时都难以花的出去,购买货物皆是以铜钱和银子结算。鞑子以中统钞一贯兑换五十贯我朝会子,肯定是吃亏的。”庄世林答道。

    “嗯,那如此占便宜的事情,如果众人都蜂拥而至进行兑换,必然引起抢兑,鞑子岂不只能让中统钞也变得不值钱了?”政权更迭,夺取政权者出于政治、社会稳定等综合元素,新朝收兑些旧钞也不能说错,但忽必烈开出如此优惠条件,转眼间便也将中统钞贬值了赵昺点点头沉吟片刻又问道。

    “殿下,以属下所知鞑子如此是为了加大收兑力度,以安抚当地人心,为此往往在实施地区设立平准库,储存贮存金银丝帛为保,从而保证中统钞价值不变。”庄世林答道,“不过过去鞑子所占地盘往往不多,只需少量金银便可维持。如今江南以尽落其手,散落各处的会子又何止万千,其若仍勉力维护币值,那代价肯定不小。”

    “哦,他们这次是打肿脸充胖子啊!”赵昺想想庄世林所言很有道理,忽必烈是以金银作为保证金进行兑换,而大宋朝后期为了筹措军费和各项开支,在税赋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印刷纸钞来弥补财政不足,这部分钱大部分都散落民间,他这么搞很快平准库就会被兑空,除非不断动用国库中的金银的补充,那样将危害到整个国家财政体系。

    “殿下聪慧,正是这个道理!”庄世林听殿下说的有趣,笑着道。

    “粗俗俚语,让你见笑了。”赵昺不好意思地搔搔头皮道,“听你的意思,鞑子早在以前便行过此法,详细的说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既然有空子可钻当然也要了解清楚窟窿有多大……(。)

第194章 漏洞() 
♂,

    商人逐利,自然对作为流通凭证的货币十分也了解,也清楚彼此间的汇率。?   壹 ??? ?看书 且大宋和蒙古之间虽然打打停停几十年,但贸易往来从未停止,因而殿下所问还是难不住庄世林的,他略一思索便娓娓道来。而赵昺也从中了解了中统钞的来龙去脉。

    蒙古初无货币,只以羊马及其他畜产品进行物物交换。征服中原、西域后,获得大量金银,遂主要以银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征收中原差发、税课亦以银为主。但纸币在中原行用已久,成为主要货币,虽弊病不绝,仍便于贸易流通,不可缺少。便沿袭金的钞法立银钞相权法,发行纸钞,但此时仍属于地方性货币,只能在一地流通。

    大规模的使用纸钞是在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他进一步完善金代钞法,诏令不在铸造铜钱并禁止行用前代铜钱,钞是唯一通用的法定货币,以银为本由朝廷统一发行。因为此时年号为中统,发行的纸钞便称中统钞,其钞法大略为:

    发行的纸钞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不堪行用的昏烂钞可持赴官库倒换新钞,每贯收工墨费三十文;料钞发到各钞库,随同发下相应数目的钞本银以为权衡,诸人持银易钞或持钞易银,即便依数支发,除收取工墨费外不得克扣迟滞;各钞库换到白银立簿登记,即储库作为钞本;一切科差、课税皆以钞为准,并行收受;街市买卖金银丝绢粮斛等一切诸物亦皆用钞,按法定银、钞比价行用;各钞库倒下昏钞,当即盖上毁钞印、点数记录封存,每季一次解赴中书省或各行省的烧钞库,由省官、监察官监督烧毁。?   ?

    此后,中统钞流通的地域范围,随着蒙军征战的推进已有所扩大。夺取四川部分地区后,便开始使用纸钞。至元五年蒙元军队在江淮地区全面发起攻势时,原宋的辖区还广泛流通铜钱,元军统帅伯颜为了减小灭宋的阻力,在招降宋将时,允许继续流通宋旧币。此外元廷也采取了确定中统钞兑换铜钱的比价、以钞收兑铜钱的政策……

    “哼,如今鞑子以为大局已定,便要在我大宋之地广施钞法,他也不怕噎着!”赵昺翘着二郎腿,抖了几下说道。

    “殿下说得是,属下听闻前时鞑子印钞每载加印不过十万锭,但开始大规模对我朝用兵后便增加了二十四万锭,景炎元年竟猛增为一百四十万锭,如此一来难免导致国库空虚啊!”庄世林说道。?   ?

    “锭,说了半天这一锭合多少白银啊?”赵昺还从未听说过这个计量单位,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都怪属下没有说清楚。”庄世林一直以为殿下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却忽略了其还是个足不出户的皇子,赶紧请罪道,“殿下,鞑子的钞法仍依我朝与金旧制以钱数,贯、文计数,故官私皆习惯以银称钞一贯为一两,百文为一钱,十文为一分,五十贯为一锭。法定银、钞比价为中统钞两贯同白银一两。而金价更贵,一两金可兑换伪钞二十贯。”

    “原来如此,那以伪钞一贯兑换会子五十贯,他倒是慷慨。”赵昺以为增印是由于其攻宋兵兴,军费增加,以及在新占领的宋旧境内推行钞法的需要,倒也正常,他点点头道,“那伪钞如今可稳定?”

    “殿下,伪钞在江北通行已有二十余年,期间物价平稳,币值稳定,民众视钞如金,远胜于我朝的会子。”郝云通面带羡慕地说道,“在江北及四川以钞易物,一贯可买绢一匹,钞五六十文买丝一两,米石钞六、七百文,麦石钞五、六百文,布一端也只用钞四、五百文。”

    “嗯,其价值业已超过我朝铜钱,看来实施必然少有阻力。”别说郝云通羡慕,他都有些妒忌,同样一两银子人家就能够一个士兵的吃喝,而自己则要费两到三倍才可,如此一来取代会子便会轻松许多。

    “殿下,并非如此,其如此推行却是万难!”郝云通摆手道。

    “那又是为何啊?”赵昺听不明白了,纳闷地问道。

    “殿下有所不知,鞑子兴起灭金前,货物流通业已成形,大致分成三块。分别是以黄淮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长江下游为中心的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