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 >

第1303部分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1303部分

小说: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前面她们已经挖出了兽首,梁山七器,永乐大典这样的顶尖级别的好东西了,再想要更好的,未免太贪心了。

    而且,就算是在霍思宁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物件,真要拿到古玩街去,只怕也能羡煞一大票的人,也就是霍思宁手里面这样的东西多了,所以才觉得不稀罕了,这要是谁家骤然挖出来这么一箱子“普通物件”,那可是天降横财,一夜暴富,只怕一家老小都要乐疯了。

    谢道远这边帮着开箱子,外面忽然就传来了引擎声,听到声响,霍思宁忙跑了出去,不多时,她就领着一个穿着僧侣袈裟的老头就从门外走了进来。

    谢道远忙迎了上去:“好久不见了啊大师父。”

    释善大师笑意爬满眼角:“是有些时日了,看谢老弟你倒是风采依旧啊。”

    两人寒暄了几句,谢道远这才将他刚刚查验过的那些箱子里的竹简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释善大师原本还笑着的脸顿时收敛了下来,一张脸变得严肃而又认真,忙疾步往那些装着竹简的箱子走去。

    竹简被再次打开,老方丈目光灼灼地盯着手中的经卷尺牍,却迟迟未语,他神情肃穆,气场全开,旁边的人也没敢打扰,就连他那后面跟着的那位小弟子,也是远远地站在距离老方丈两米开外的地方,静静伫立着,没有问一句话。

    打破宁静的,是老方丈自己。

    这位老先生在将十几口箱子里的经卷都随即抽取并展开查阅过后,忽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幽幽地念了一句:

    “阿弥陀佛。”

    众人这才微微一松,谢道远凑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

    “如何?你看出这些是什么来历了吗,写的是什么?”

    释善大师偏头看了谢道远一眼,这才看着那边的霍思宁,慢慢道:

    “梵语修多罗,摄佛说一切因果大义,霍施主,若老衲还未眼拙的话,这些箱子里装的,应该是小乘经典阿含部。”

第2856章 失传() 
霍思宁这几个都是入世之人,哪里懂什么佛法,因此,他们对于释善大师所说的阿含部,都表现出一脸茫然的状态。

    但在一旁一直默默观察着老和尚的那位小师弟,却是身形骤僵,倏地就抬起头来,似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

    苏青青还在小声嘀咕:“原来不是《四十二章经》啊,真可惜,阿含部?好奇怪的名字,也不知道值不值钱?不过《四十二章经》这么有名,这个阿含部肯定是比不过《四十二章经》了。”

    苏青青自以为声音很小,谁知道那边站着的那位释善大师的小弟子耳朵很尖,一偏头正好就听到了她的这番话,顿时面色扭曲,破有些压抑不住心中的怒气:

    “你知道什么?!跟《阿含部》比,《四十二章经》算什么!”

    苏青青被这位小和尚骤然提高的音调给吓了一跳。

    那边释善大师忍不住皱眉,轻轻斥道:“弘元!”

    弘元大约是那位小和尚的法号,听到释善大师出声,哪怕老方丈的音调并不高,这位小和尚也是一脸的敬畏,忙收敛神色,重新站定,再不多嘴半句。

    但很显然,包括苏青青在内的几个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霍思宁更是一脸的虚心求教的表情:

    “大师,我们都是与佛法无甚缘分之人,对佛学着实了解不多,能否请您说说《阿含部》的来历?”

    老和尚点了点头:

    “《阿含部》是对大藏经内小乘部经典的统称,南北传佛教说法各异,北传佛教谓长、中、杂、增一为四阿含,总称阿含部;南传佛教于四阿含之外,称杂部为为五阿含。”

    “刚刚这位小施主提到的《四十二章经》,其实就是从《阿含部》之中提炼出来的,因北传佛教四部阿含篇幅很长,后传入华国西域,由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而成。”

    “因此,可以说,《阿含部》乃是母本,《四十二章经》不过是基于其基础上做的一些经文摘抄。”

    “《阿含部》分四分四诵,是记载原始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其梵本属法藏部,原本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失传,只在近代曾经有人在中亚发现了部分梵本残片,目前存世的各经多是拼凑的残卷,完整的经文早已无可稽考。”

    老和尚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依然是十分淡定自若,看起来并没有过于激动的情绪。

    但霍思宁却已经从刚刚释善大师的话里面听出了意思:

    “失传?您是说,这些箱子里面的经文,就是早已经失传的梵文原本《阿含部》?”

    老和尚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只能通过内容来判断,这上面的经文,确实是《阿含部》的内容,因为残本我在其他藏经阁看到过,但我不能肯定,这就是原本。但如果谢老弟能够确认这些竹简的确是来自东汉的尺牍的话,那我有九成的把握,这就是目前佛学界正苦心孤诣地寻找并希望复原的《阿含部》原本经文。”

    霍思宁:……

    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谁知道就这么十几箱不起眼的竹简,居然来历这么夸张。

    哪怕这释善和尚没有给她百分百肯定的答复,但霍思宁心里已经有底了。

    印度也是经历过很多朝代变迁,佛教历经几千年演变,衍生出来的佛学经文和艺术数不胜数,但霍思宁心里却很清楚,原本经文就像是一种起源,是佛教无法撇开和摒弃的东西,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不亚于华国历代传承下来的传国玉玺。

    但现在,就连印度这个佛教大本营,都没有《阿含部》原本经文的完整版,结果她的手上却无端端弄回来了十几箱,这让霍思宁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会儿的心情了。

    不过,这些竹简虽然多,能记录出来的文字其实也没有多少,霍思宁有些怀疑,这十几箱竹简,到底能不能完整的记载下《阿含部》的全套经文,这里面,又是否有缺损的部分。

    “大师,那依您看,这些尺牍,能够将整套《阿含部》经文记载下来吗?”

    霍思宁有些好奇。

    释善大师皱眉:“事实上,我只知道完整的《阿含部》经文有22卷,共收30部经,但具体有多少内容,我却并不清楚,这些箱子里是否能连贯,有没有残缺,这需要全部查阅统计过之后,才能确定。”

    霍思宁点了点头,这里面工程不小,释善大师会这么说,她也不觉得奇怪。

    但弄清楚这个问题,耗费时间肯定很长,老方丈日理万机,又是避世之人,自然不可能耽搁太长时间,因此霍思宁不可能让释善大师来帮忙整理这些竹简资料。

    因此,想了想,她就决定暂时先别麻烦这位老和尚了,有没有残缺的,回头她只要去学校找几个学习印度语的学生来兼职,把这些竹简翻译过来就知道了。

    但霍思宁没主动开口,这位老和尚却先主动提了出来:

    “寻常人不懂梵文,佛语梵文与普通印度语有很大差异,非专业人士是弄不明白这些经文的。”

    老和尚像是看透了霍思宁的打算一般,看到霍思宁面露怔忪之色后,又接着道:

    “我座下有十几个懂古梵语的弟子,想来如果让他们整理《阿含部》原本梵文经书,他们是极为乐意做这件事的。”

    “所以霍施主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事儿交给我那些弟子来做就是了。也不需要将这批竹简带走,只需要将这些竹简上的文字仔细地拍下来,回头我带回山上,让我那些弟子去整理就行。”

    “霍施主,您看如何?”

    老和尚的这个提议,霍思宁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一事不烦二主,有人主动帮忙,霍思宁哪里有不乐意的。

    “好是好,只是大师您这酬金该怎么算,您这出家人,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跟您谈这酬金的问题,直接给钱好像有些……”

第2857章 三面佛像() 
霍思宁有些纠结,出家人对黄白之物应该是最不看重的,霍思宁有些担心,直接给钱会不会惹恼了面前的这位大师。

    释善大师倒是笑了:“我们出家人也是要用钱的,寺庙需要定期维护,还有庙里每天要烧的香油,和尚每天的膳食,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我答应帮霍施主这个忙,确实不是为了酬金,而是想跟霍施主提一个要求。”

    霍思宁忙点头,这位大师一听说她这儿有事儿需要他帮忙,二话不说就赶来了,现在人家想要提一个要求,霍思宁当然没有异议:

    “大师您请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释善大师笑道:

    “我是想跟你说,不管这些箱子里的经文是不是完整的,回头等整理出来了之后,我希望霍施主能够将拍下来的照片底片留给我,我会找人将这些经文誊抄下来,留在五台山寺庙藏经阁内,以供庙里的弟子阅读学习。”

    霍思宁一愣:“就这?”

    霍思宁还以为这位大和尚要提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呢,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这位老和尚真想要这些经文的话,她就吃点亏,等这批竹简在她那收藏馆展览过之后,就将这些竹简直接捐赠给五台山好了。

    哪里知道,这位老和尚却是根本没提,只要这些经文的照片底片,这让霍思宁不免有些诧异。

    释善大师像是看明白了霍思宁心中的困惑一般,笑着解释道:

    “对,就这个要求。我知道你肯定感觉奇怪,为什么我不要这些竹简。”

    “这些东西在你们看来是古董,但于我们佛家来说,真正贵重的,是这批竹简上的文字,而不是这批竹简。”

    “说句实话,对于古董如何维护保存,我们佛门之人恐怕没几个懂的,这些东西若是落到了我们的手中,其实也留存不了多久,很有可能用不了几年就要损毁大半,倒不如交给你们这些懂行的人。”

    释善大师倒是挺看得开的,反倒是他那个小弟子一脸的遗憾和失落,很显然,他是希望师父能开口讨要这些竹简经文的,毕竟,如果有这些经文,对整个五台山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只要将《阿含部》原本梵文在五台山的消息放出去,恐怕全世界都要震惊,五台山扬名指日可待,到时候来五台山参拜修佛的人会络绎不绝,于他们寺庙的发展和壮大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么好的机会,释善大师却根本不提,这让他那小弟子如何不失望?

    大概也是看出了这位小和尚的心思,霍思宁觉得释善大师提的这个要求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她想了想,忽然抬起头来,对着释善大师说道:

    “大师,您看这样如何?这经文的照片底片,回头我还是留给您,另外,我认识一个非常懂做旧的人,做出来的仿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回头我找我那朋友帮忙,帮你们就按照这个竹简的样式,也做一套原本的竹简经文送您,到时候你们寺庙是拿给弟子们学习,或者是拿出来给香客们参观,绝对都是独一份,这对您寺庙肯定也是有好处的,您看如何?”

    《阿含部》原版经文,哪怕不是古董真品,就是一个仿品,肯定也是有很多佛学爱好者趋之若鹜,这对五台山来说,肯定也是一个宣传热点。

    释善大师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霍思宁的用意所在,想着只是仿品,那就不用担心其太过贵重,当然也就不可能推辞。

    看老方丈终于点头同意了,霍思宁这才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让宫佑回来先把这几个人接走,然后她再想办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些竹简运出去,不料还没来得及开口,那边苏青青忽然用古怪的声音“咦”了一声,然后开口问道:

    “这个盒子里是什么?”

    众人一愣,忙侧过身朝着苏青青那边看了过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姑娘就蹿到了那边装满竹简的箱子那儿,已经将其中的一只箱子里面的竹简给翻开,并且从竹简下面掏出了一只奇怪的盒子。

    几个人顿时怔住,因为箱子里的竹简很多,之前大伙儿也都只是随意的翻开了一番,就认定其他的箱子里也装的都是竹简,所以并未仔细查看。

    这会儿被苏青青翻了出来,才知道原来那边有一只箱子,在竹简压制的最底部,居然藏着一只盒子。

    看到那只盒子,霍思宁几人还没有反应,那边原本一直表现十分淡定,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的释善方丈,却是浑身一颤,再也维持不住之前他那世外高人的表象,猛地就蹿到了苏青青的跟前,一把就将苏青青手里的那只盒子给抢到了手里。

    “我看看!”老和尚的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意。

    那盒子是上了锁的,但因为年代已久,加上曾经在海底贮藏,这锁头早已经生了锈,这老方丈十分粗鲁地一拽,那锁头直接就开了。

    盒子打开,里面的东西就露了出来。

    这是一尊三面金身佛像。

    三面代表菩萨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意味着圆满菩提果位的成就者。

    这尊三面金身佛像,三张菩萨的脸型都雕刻地非常圆润精致,一看就是工艺十分到位。

    霍思宁虽然没有见过三面金身佛像,但这尊佛像除了是金子制作而成的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可是那老和尚拿在手中,却是激动得连手握着佛像都开始抖了起来,这就让霍思宁感到十分不解了。

    难道这佛像,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她正想开口询问那边瞪大了眼睛的那位小和尚,结果下一秒,这位释善大师的动作,就为她解开了疑惑。

    只见这位大师父,也不知道是扣动了哪个地方,居然直接将那佛像其中一面给抠开了。

    然后,那三面佛像内,直接就吐出了一颗圆润的带着几分灰白的像是珠子一样的东西。

    这位大师父一看到那颗“珠子”,面上表情再也兜不住了,一张满是褶皱的脸上涨得通红,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霍思宁就算再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