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 >

第214部分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214部分

小说: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今天的这场游戏,这已经足够了。

    霍思宁随意地用右手拿起一只钗子,用高倍放大镜装了装样子,手摸过去,天眼开启,玉钗没有任何紫气,也没有看到其他奇异的景象。

    鉴定出这东西是假,霍思宁微微撇了撇嘴,小心翼翼地将这支玉钗子放到一边。

    顺着钗子往下看,又连着看了好几件玉饰,可惜都是现代工艺,没有半点紫气。

    只看了几眼,冯洋就忍不住偷偷发笑,一旁的李萱冰察觉到冯洋的一样,不禁出声问道:“你在笑什么?”

    。。。

第477章 换一箱() 
冯洋收起脸上的笑容,不屑地瞥了霍思宁那边一眼,对着李萱冰压低了声音道:

    “那个季坤教授十有八|九是在吹牛皮,这会儿怕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你看那个霍思宁分明就是个菜鸟,她连放大镜都不会用呢,一看就是个新手!”

    李萱冰微微一愣,她刚刚一直在忙着看她分到的箱子,没顾得上看霍思宁那边,这会儿听到冯洋这么说,连忙抬头朝着霍思宁那边看去,只是这一看,她也愣住了。

    “周世涛收她当徒弟,真不知道是看重了她什么。你看她辨玉的样子就知道她的实力不怎么样,尤其是她那速度这么快,以为是在挑白菜吗?这么挑挑拣拣的,回头咱们不是还得给她重新筛选一遍?”

    冯洋一边鄙夷霍思宁鉴定玉器的潦草一边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得意模样。

    这回李萱冰没有回应。

    她原本也和冯洋一样抱着看轻霍思宁的心态,可是丁亮的那番话让她警醒,对霍思宁这个女孩她也有些看不明白了。

    一个只用了二十分钟就从百赝箱里挑出仅有的十件真品,而且命中率百分百的人,谁也不敢小瞧了她;

    可是从霍思宁鉴定玉石的架势看起来,她又确实像是个外行,没有手电筒也不用放大镜,怎么看都觉得怪异。

    李萱冰不敢怀疑丁亮说的那番话的真实性,她记得丁亮当时的复杂表情,对于霍思宁他分明是又佩服又嫉妒,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把霍思宁当成了一个挑战的对手。

    能够做丁亮对手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一文不名的草包。

    霍思宁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方法鉴定她面前的箱子,当然没有经历注意冯洋和李萱冰那边的窃窃私语。

    和其他人鉴定的方法不一样,霍思宁箱子里的东西她都挨个儿抓起来检查。

    有过珐琅彩和卵白釉这两次捡漏之后,霍思宁心中已经认定,古玩这东西肉眼所见不一定为实,所以即便是那种一眼就能判断出是假货的东西,她也还是更愿意相信她的天眼。

    因为天眼能明确地告诉她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怕用的是雾隐法隐藏的东西在她面前也无所遁形。

    虽然是这样,怕自己表现得太突出,霍思宁刻意放缓了速度,实在是她怕速度太快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玉器的作假手法不多,要么染色要么做旧,这些东西霍思宁直接无视,拿到手里一验便知。

    整箱玉器都是现代制作的工艺品,没有一件是古董。

    这个时候,那边李萱冰和冯洋已经找出了好几件疑似真品的东西交到了各自的教授那儿。

    眼看着那两人箱子里未鉴定的东西只剩下了两三件,霍思宁这才不紧不慢地将她鉴定过的东西全部敛入箱子里,然后一股脑搬到了季坤的跟前。

    “一个也没有?”

    见霍思宁摇头,季坤诧异地看了霍思宁手中的箱子一眼。

    虽然他对霍思宁的水平有一定的信心,但是玉器鉴定的确不是霍思宁擅长的领域。

    季坤记得很清楚,当初在和田的时候,霍思宁可是请教过他有关和田籽玉的辨别情况,因此对于霍思宁提交给他的这个结果,季坤有些怀疑。

    不过分组之前就已经有过约定,学员们的测试教授们不得插手,所以季坤纵然怀疑,闻言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就点了点头:

    “行,你先把这个箱子放到筛选去,那边还有三口箱子,你挑一个接着看,动作慢点不打紧,重要的是仔细,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马虎地放过。”

    霍思宁点头,因为比李萱冰和冯洋的速度略快,所以第二口箱子她优先选择,这一回霍思宁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装满瓷器的箱子。

    那边马立文当然也看到了霍思宁在挑箱子,看到霍思宁选了瓷器,顿时气结,狠狠地瞪了那边磨磨蹭蹭的冯洋一眼,似乎在责备他不该这么慢让人捷足先登。

    冯洋被马立文这么一瞪,心里一阵发慌。

    马立文的性格他十分清楚,极为看重输赢,早上吃饭的时候就一再跟他强调不能让霍思宁出了风头。

    为了打压霍思宁,马立文甚至将第一箱子瓷器抢先分到了冯洋的手中,可是冯洋心中也有些郁闷,霍思宁不擅长玉器,可是他擅长的也未必就是瓷器啊。

    冯洋跟马立文有好几年了,主修的是古画鉴赏,在瓷器上的研究不算深,对于瓷器的鉴定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马立文将一箱子瓷器交给他,不是在刁难霍思宁,而是在为难他。

    面对一整箱子瓷器,冯洋只觉得束手束脚,担心出现纰漏,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仔细观察,因此速度当然比不过霍思宁。

    好在他在鉴定过程中时不时偷瞄几眼霍思宁那边,发现霍思宁连放大镜都不会用。

    冯洋觉得霍思宁只是个菜鸟,箱子交得这么快十有八|九是敷衍了事,心里顿时就有了几分底气,认为他再怎么差也并不至于被一个菜鸟给比下去。

    因为不会使用放大镜,冯洋就给霍思宁打上了菜鸟的标签,所以他注定要输给霍思宁,为他的自负,也为他的轻敌。

    这一回拿到手里的箱子是瓷器,虽然霍思宁对瓷器的了解不比玉器多,但是能让马立文吃瘪着急的事她很乐意去做。

    比起上一箱子玉器仿制品,这一回她手中的这批瓷器的做工显然就要高档得多,里面也不乏工艺精品。

    瓷器所含的紫气浓度代表了它的年代,不过可惜的是,纵然这些瓷器做工精湛,但是霍思宁的鉴定结果依然是仿品。

    看了这么多依然一无所获,霍思宁不免有些怀疑,会不会是顾叙他们搞错了?

    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一排茶碗引起了霍思宁的注意。

    那是一批青瓷茶碗,整整十只,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状,茶碗则为花瓣形。

    这是一批高仿柴窑,仿古瓷器的釉色和釉质虽然进行了做旧处理,但是它的侧面又用墨釉镌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字样,底部戳印为“乾隆年制”。

    。。。

第478章 越窑() 
越窑、唐诗、乾隆三种不同时代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伦不类的作品就算是霍思宁这种外行都能一眼看穿,但是偏偏符合外国友人的爱好。

    外销瓷器为了销路,往往会给产品打上古董标签,老外对于华夏文化一知半解,通常不会追究他们所买的东西究竟是真是假,只要味道在那儿就行。

    所以这种带有古代韵味的工艺品很受国外市场的欢迎,至于工艺品上出现的不同时期的文字,他们并不关心。

    这样的做法,景德镇最为常见,因为景德镇的外销瓷器最多,所以霍思宁也觉得见怪不怪,她抽取了其中的一只,发现天眼并未看到异常,也就将瓷碗放回了原位不准备再看了。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异常让霍思宁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装瓷碗的盒子边缘,一个红色的蹭痕引起了霍思宁的警觉,她伸手过去摸了摸,确定那个蹭痕是油漆印记无疑。

    这让霍思宁感到疑惑,这些瓷器既然是外销工艺品,在装箱的时候就应该保证洁净无污,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与油漆沾边才对。

    可是这盒子里怎么会出现油漆印渍?

    更可疑的是,那个红漆印并未干透,手摸上去甚至感觉还有些黏,似乎是才沾染上去没多久的……

    等等!红色油漆!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刚刚她拿起来的那只碗,碗底的“乾隆年制”四字戳印就是红色,而且是釉下彩!

    霍思宁脑子里灵光一闪,蓦地想到了不久前她在大栅栏买珐琅彩的时候的情形。

    七只碗并排放置在一起,但是在那七只碗里面,只有两只是真正的珐琅彩。

    隐约猜到了什么,霍思宁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一排整整齐齐排列的越窑瓷碗上。

    一只只瓷碗摸过去,果然,在她的手碰触到最里面的那只瓷碗的瞬间,天眼开启,眼前出现了浓厚的紫气,耳畔似乎隐约还听到了钟磬之音。

    将那只瓷碗连同茶托一起拿了出来,翻了个个儿,果然就看到瓷碗底部用红色油漆印着“乾隆年制”等字样,甚至瓷碗外壁的诗句都是临时加印上去的。

    与其他碗的釉下彩绘不同,这只碗上面的油漆还未干透,随便一抠就能抠下一大块油漆。

    这么劣质的做旧手法,却是行之有效的。这批瓷器的数量众多,稍有疏忽就会让海关漏查,而且这碗跟其他碗并无二致,一般人还真难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

    因为急着运送出境,这些人来不及做更高明的遮掩手法,不过文物贩子深谙海关检测之道,知道海关检查只会抽查其中的一部分,这只碗放置在这牌瓷碗之中毫不起眼,所以即便做得马虎,他们也不担心会被检查出来。

    看来这些非法倒卖古董的文物贩子还挺有智商的,不但把假东西和真东西混淆在一块儿,还特意仿制了一批跟真品一模一样的赝品,以达到鱼目混珠瞒天过海的目的。

    要是鉴定的人稍微松懈一下,说不定就会被那些仿品所迷惑,将真品也当做仿品给处理了。

    霍思宁的嘴角不由得一声冷笑,若非她注意到那盒子边缘的油漆印渍,只怕也要被这劣质的遮掩手法给骗过去了。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深灰色,在前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刻花大为盛行。

    霍思宁手中的这只越窑,釉质腴润光洁,碗壁没有任何多余的花纹图样,青瓷明澈如冰,晶莹温润如玉,青中带绿的色泽更是与茶青色极为相近。

    所以,霍思宁判断这只茶碗极有可能就是唐初的最早期越窑茶具。

    之所以认为这只碗就是越窑,是因为天眼下这只瓷碗的紫气浓度极深,比霍思宁之前所见到的珐琅彩和卵白釉要浓烈得多,这证明这只茶碗的年代绝对比清朝要早得多。

    按照之前几位教授的要求,在发现真品时必须要交到导师那儿进行再次鉴定,但是霍思宁并没有这么做。

    以马立文和冯洋的个性,肯定希望打压她到底,既然这样,这件越窑瓷碗就是最好的反击!

    季坤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下海口,甚至不惜被马立文落了面子,她当然不希望师兄被打脸。

    以她对季坤的了解,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压制住马立文,季坤肯定是求之不得。

    既然这样,她不介意张扬一次,也要让那些等着看她笑话的人心服口服。

    担心会遇到跟这只越窑瓷碗同样的错误,这一回霍思宁不敢再大意,每一件瓷器都认真仔细地检查了一番,确定箱子里再没有古董瓷了,这才放下心来。

    真品难见,赝品太多,那些文物贩子不傻,一只箱子里最多藏匿一件古董,有的箱子例如霍思宁查探的那只玉器箱子里就连一件真品都没有。

    将众多珍贵文物分开藏匿,这样不会引起海关人员的注意,也不容易被查出来。

    霍思宁手中的这件越窑是唐朝产物,十有八|九就是从那个古墓之中流出来的,剩下的东西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跟那个公主墓有关。

    看来顾叙他们还真押对了宝,这辆车若是让他们顺利处境了,后果不堪设想。

    那边李萱冰和冯洋的进展速度也很快,三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尽数检查完毕,接下里就是与教授们交接汇报,两人从各自的箱子里查找到了数件疑似古董的物件,并将鸽子的看法说与教授听。

    霍思宁倒是不急,磨磨蹭蹭地将其他瓷器重新装箱,只留下了那只瓷碗在外头,这才走过去聆听李萱冰和冯洋他们二人的成果。

    李萱冰负责的部分为一箱玉器和一箱文房四宝,玉器之中发现了数件仿古玉斧器型,器上纹饰集仿山东龙乸文化兽面纹、西周皮球涡文,玉色染旧。

    本以为那些玉制品都是工艺品,没想到却从里面发现了一枚真正的古玉,究其年代,正是唐代和田玉。

    除了那枚古玉之外,其他几件物品李萱冰都觉得看不准,极为老教授在看过之后注意否定了,最后的结果她只鉴定出一件真品,这让李萱冰觉得有些沮丧。

    。。。

第479章 狡辩() 
“急功近利,这是鉴定不是捡漏,能找出来一件已经不易,你认为那些文物贩子会傻到将所有古董都放到一个箱子里吗?”

    看出了李萱冰的情绪不对,她的老师石庆云教授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虽然被骂,但是李萱冰却从石教授的眼中看到了欣慰和鼓励,看来对于她的这个成绩还算满意。

    李萱冰心中一喜,这才定下心来看另外两个人的测试结果。

    和李萱冰一样,抱着“宁可错杀一万,绝不放过一个”的想法,冯洋挑出来的东西有七八件。

    本来嘛,真品不多,赝品无数,孰轻孰重当然应该有所权衡,李萱冰和冯洋两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广撒网才不会有漏网之鱼。

    冯洋自以为这个做法很聪明,却不想在看到桌子上的那些东西后,不只是石庆云和季坤,就连马立文都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

    有几件物件只看一眼就能发现问题,有一些甚至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冯洋没有看出来,连马立文都觉得有些丢人。

    他忙朝着剩下的几件物品看去,视线在一只吉州窑玉壶春瓶上停了下来。

    那是一只乳白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