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暴风骤雨 >

第27部分

暴风骤雨-第27部分

小说: 暴风骤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闹到了区里,张忠正在清理旁的几个大屯子,闹不清楚他们的首尾,又不调查,简单地答复他们:
“老百姓说了算,你们回去问问老百姓。”
张富英和他的小组长在屯子里联络一帮人,有一些是张富英的亲友,有一些是顺竿爬的,只当这天下就是张富英的了,还有李振江的侄儿李桂荣,新从外头跑回来,暗中帮助张富英,替他联络不少人。布排好了,赶到屯里开大会那天,张富英一呼百应,轻轻巧巧地把个郭全海撵出了农会。往后会里尽是张富英那一大号子人了。
老田头背地里悄悄跟老孙头说道:
“这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老孙头叹口气说:
“唉,别提了,官家的事,咱们还能管得着?咱们老百姓,反正是谁当皇上,给谁纳粮呗。”
郭全海到区上找张忠谈了一次,没有结果。回到屯子里,他只得从农会搬回分给他的西里门的破马架,正逢下雨,屋顶上漏,可炕没有一块干地方。天一放晴,郭全海就借一挂小车,一把镰刀,整一天洋草,再一天工夫,把屋顶补好。他又扒炕,抹墙,掏掉烟筒里的黑烟,三五天工夫,把一个破马架子,修成一个新房子。乍一回来,连锅也没有,他到老孙头家去借锅。这老赶车的知道他啥也没有,忙到一些对心眼的人家一说,锅碗瓢盆,啥都送来了。原来是空荡荡的马架里,一眨眼工夫,啥也不缺了。赵玉林媳妇赵大嫂子,送来一领炕席,小猪倌吴家富拿来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替他用报纸糊在窗户上。人们都上他家来串门,还叫他主任。这事被张富英雇用的一个民兵听见了,就吓唬着说:
“谁再叫他主任,叫谁去蹲笆篱子。”
人们明的不叫了,背地里,还是叫着。郭全海见天去卖零工夫,吃穿不用愁,小日子倒过得舒坦。下晚,他躺下来,点起他留做纪念的赵玉林生前使唤的小蓝玉嘴烟袋,透过窗户上的三角玻璃片,瞅着窗外的星光,想起他在农会时,累不行了,就伏在桌子上打盹,哪能这样躺在炕席上,舒舒坦坦,抽一锅烟呀?“无事一身轻,也好。”他寻思着,合上眼皮,就睡着了。往后,郭全海没有再到区上去反映。
郭全海一下台,张富英就当上了主任。他走马上任,头一桩事是花钱雇五个亲信的民兵,给他瞭哨。又叫人推举他的磕头兄弟唐士元做元茂屯的屯长。这人是唐抓子没出五服的本家,伪满的国兵下士。李振江的侄儿李桂荣当了农会的文书。萧队长在这屯子的时候,这人不在。他在“满洲国”干过防空员,职务是监视天空,看有没有苏联的飞机。“八·一五”后,他老也没在屯子里呆过,成年在外,东跑西颠,也不知干啥。萧队长走后,他回到本屯,参加斗争会,敢打敢骂,一下就当了积极分子。张、唐、李三人,拧成一股绳,掌握会上的大权。斗争地方,三人领头,和他们对心眼的小组长跟上,后尾离离拉拉跟上一些老百姓。富农和中农,也整乱套了。富农李振江,光斗了政治,没有接收他的多余的财产。中农刘德山的牲口倒给牵走了。斗了以后,人散就算完,也不分果实。张富英、李桂荣和唐士元三人,都住在农会上,叫民兵在大门外放哨,三个人在里头喝酒,唱戏,开戏匣子,嗑葵瓜子。他们把斗争果实都卖了,卖出的钱,在公路边开个合作社,尽贩娘们的袜子、香水和香皂。他们也给老百姓放过两回钱,头一回,一人五十元,第二回是一百元。老百姓说:“不顶两个工夫钱。”
李桂荣个子不大,长挂脸,心眼多,平日不出头露面,招出事来就往张富英身上一推。他知道张富英和东门里的老杨家女人,十分相好。这女人外号小糜子,是元茂屯的有名人物。张富英当上农会主任,她常到农会里走动,嘻嘻哈哈,半夜不走。元茂屯成立妇女会,李桂荣要讨张富英的好,叫人推小糜子当妇女会的会长。妇女会在农会的东屋。农会大门外,挂一块“元茂屯妇女会”的木牌子,比“元茂屯农会”的木牌子,还长一尺。屯子里好样的人家,看到小糜子当了妇女会长,都不让自己的媳妇姑娘再上农会来。赵大嫂子和白大嫂子,也都不来了。小糜子却联络了十来多个人,“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她找的尽是她那一号子人。
小糜子带领这十来多个人,到各家串门,说要“改变妇女旧习惯”,强迫人家剪头发,有不愿意剪的,她们从衣兜子里掏出剪子来,伸到头顶或脑后硬铰。这些在旗的妇女,盘在头顶的疙疸鬏儿给铰了,气得直哭。妇女会又下命令:全屯中年以下的妇女,都得穿白鞋。底儿薄的贫农家妇女,夏秋两季,都是光着脚丫子,命令一下,说要穿白鞋,都没白布,又没工夫做鞋帮,也有逼得淌眼掉泪的。
今年铲地时,全屯男女都下到地里,铲地薅草。张富英跟小糜子像地主查边①似的,在地头地脑,转了几转,就走进榛子树丛里去了。好久才出来。
①农民在地里干活,地主到地边来查
看,叫做“查边”。
小糜子跟张富英胡闹的风声刮到了她掌柜的耳朵里。他跑到农会来吵嚷,给李桂荣揪住,一股劲打了二里地,旁人都看不下去。
李桂荣在农会的房门口,贴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闲人免进”,要是还有人进来,李桂荣就说:“丢了东西找你”,这么一来,人们除了起路条,都不上农会。
李桂荣在农会上屋的门框上,又贴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主任训话处”。十天半月,强迫老百姓集合到农会的院子里,听张主任“训话”。有一回,老孙头也给拖去了。张富英“训”完问道:
“我说的话,都听懂没有?”
大家伙怕找麻烦,耽误下地,随口答应道:
“听懂了。”
张富英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
“你知道我说的啥?”
老孙头仰起脸来说:
“谁知道你说的啥呀?”
大家都哗哗地大笑起来,张富英气得瞪眼粗脖的,使劲往老孙头身上踢一皮鞋。
萧队长这回又回来了。张富英一宿没有合上眼。第二天,小鸡子才叫,他翻身下炕,跑去找人。他说:
“工作队来,要吃要烧,得大家伙供给,可不敢叫他们在这儿呆长。大伙加小心,不能乱说,招出是非,不是好玩的。咱们农会平日就是有些不是,一个屯子里人,有话好说。屯不露是好屯,家不露是好家。他们要问啥,啥也别说呀。”张富英串完门子,回家来时,经过公路,只见屯子里的男女从四面八方,三三五五,说说笑笑,往农会走去。张富英的心蹦跳着,两脚飘飘了。天正下着清雪,雪落在他的脑盖子上,随即化成水,像汗珠子似的,顺着他的发烧的脸庞,一径往下淌。
第02节
屯子里人听说萧队长来了,早起纷纷都上农会来。东方才放亮,看人还不真,农会的院子里,黑鸦鸦的一大片,尽是来看萧队长的人。老孙头和一个精壮小伙子走到前头,迈进里屋,这小伙子是参军去了的张景祥的兄弟张景瑞。他才十八岁,个儿长得高,力气大,干活一个顶个半人。他家是军属,却不要屯子里老百姓优待,自己把地侍弄得好好的,今年的苞米数他家最好,粒儿鼓鼓的,棒子一尺左右长。他戴一顶狗皮帽,打头迈进里屋来。萧队长还躺在炕上。张景瑞笑着说道:
“还没起来呀?可真是睡过站了。”
张景瑞一面说,一面走近炕沿,要去叫醒萧队长。老孙头慌忙阻挡他说道:
“别忙,叫他再躺一会。黎明的觉,半道的妻,羊肉饼子清炖鸡。”
“什么妻呀鸡的?”萧队长翻身起来,一面说,一面把棉袄披上,腿脚还是笼在被子里。这时候,人越来越多,里屋外屋,炕沿地下,挤得满满堂堂的。萧队长穿好棉袄,转过身来穿他那条延安带来的毛裤的时候,他抬眼望望,都是熟人,不用和谁特别打招呼。他坐在炕沿,两脚蹬在凳上穿欤B,冲老孙头笑道:
“你这老家伙,还没有死?”
“要是我死了,我老伴早哭到你那儿去了。”老孙头说,还是那样地笑眯着左眼。
萧队长一面绑欤B绕子①,一面跟老孙头闲唠。赵大嫂子也站在头里,她笑笑说:
“一听到萧队长来,咱们小猪倌心都亮了半截了。”男男女女都七嘴八舌地说出他们的惦记和盼念:
“吃青②的时候,就盼你来呀。”
“盼星星,盼月亮,也盼不来你。咱们寻思,萧队长才进了城,就忘了咱们元茂屯的老百姓了。”
①一头垫在欤B里,一头绕在脚踝周围的白布。
②吃青苞米。
萧队长笑着说道:
“那哪能呢?多咱也忘不了呀。”
欤B穿好了,他从角落里提溜出一个脸盆正要上外屋舀水,在门口碰到白大嫂子。她站在门坎上,倚着左边的门框,疙疸鬏儿剪掉了,像黑老鸹的羽毛似的两撇漆黑的眉毛的下边,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瞅着萧队长,露出想要问啥的样子,萧队长却先张口了:
“大嫂子你好,白大哥调双城公安局工作去了。他老惦念你呀。”
白大嫂子噘着嘴巴子说道:
“他才不会呢,他老是一迈出门,就把人忘了。”
萧队长笑着,正要往下说,听见院子里车轱辘响动,他随着众人,走到外屋的敞开的门口,往外望去,老田头赶一挂铁轱辘大车,拉一车木柈子来了。他喝住马,往正屋走来,把手里鞭子搁在房檐下,跟萧队长招呼,一面进屋,一面说道:
“怕你乍一来,缺柈子烧,给你拉一车来。你先烧着,烧完再去拉。咱们这靠山屯子,没啥好玩艺,柈子有的是。”屋里出来好几十个人,拥到车旁,动手卸柈子。他们把这干榆木柈子码在房檐下,像一列墙似的。雪下着,一会在柈子上盖上菲薄一层鹅的绒毛似的白花花的雪。
人们就用老田头送来的干柈子,生起火墙来。屋里暖暖和和的。人们都不走,也忘了吃饭。火墙旁的桌子边,炕沿上,到处坐着人。他们有的在试穿萧队长的大氅,有的在摆弄他的手枪。老孙头也挤在里头,瞅着萧队长的漆黑崭新的枪牌撸子,发表评论道:
“撸子这玩艺也是按天书造的。”
张景瑞接口说道:
“你还是这迷信脑瓜,有啥天书?还不都是人琢磨出来的。”
“你说没天书?我问问你,诸葛借风,是不是从天书上学来?”老孙头坐在八仙桌子的旁边,歪着头说道,“还有薛丁山的媳妇樊梨花,能移山倒海,可不也是找着了天书?”张景瑞说他不过,不再答理他,低下头来翻看桌上的书报,翻到《中国土地法大纲》。萧祥从旁边插嘴,指着《中国土地法大纲》笑着说道:
“这比天书还灵验,这叫地书,是毛主席批下来的平分土地的书,凭着这书,大伙日子管保都能过得好。”接着萧队长和他们解说《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声明:
“咱们这一回,坚决按照土地法来做,彻底把封建打垮。封建斗彻底,翻身就能翻好。你们翻身都翻好了吗?”
听他这一问,大伙都稀里哗啦地吵嚷着,有的诉苦,有的光笑,有的尽骂。谁说了啥,也分不清楚,闹了一会,靠在火墙边的老田头说道:
“咱们屯子闹翻身,翻肥了流氓。早先,咱们穷人扛把锄头,给地主拉套,如今换棵扎枪,给流氓拉套。”
老孙头插嘴:
“咱们算是打个兔子喂鹰了。”
张景瑞也说:
“翻身,头年翻了一身棉裤袄,上山打柴火,早挂破了。今年下雪了,连咱们军属的棉裤袄,也不知在哪?地主是长袍短褂,跟早先一样。”
萧队长问:
“他们还吃租子吗?”
老田头说:“可不吃咋的!他们献几垧坏地,留大片好地。还是租出去,自己是锹镐不动,锄镰不入手。”
白大嫂子也挤上来说道:
“你说的还是他们留的地呢。要是萧队长还不来呀,分劈了的房子地,他们也要往回收。”
“可不是咋的!”这回答话的,是双目失明的老田太太。听说萧队长来了,她拄一根拐杖,摸进农会。这会子她说:“八月前,韩老六的小点子①江秀英来这大院,站在当院,威威势势叫我们老头好好给她看院子,别弄埋汰了。又说:她家屋顶上,开朵红花,大门外,榆树开白花。世道又兴变,他们还能往回搬。”
张景瑞说道:
“听她瞎造模②!哪有屋顶开红花,榆树开白花的道理?”
①小老婆。
②造谣。
“榆树开白花,我没见着,”老孙头说,“屋顶开红花,倒是亲眼瞅着了,通红通红,像洋粉莲似的。也真是怪事。光绪二十年,老唐家屋顶,也开过红花。”
萧队长寻思一会,解释道:
“也并不怪,风把花籽刮上草屋顶,长出苗来,到时候,就开花了。”
萧祥说到这,望着瞎老太太,问道:“你怎么搬出去了,老田太太?”
老孙头代她回答道:
“撵大院了。”
“谁敢撵他们?”
“屯子里说了算的人。”
萧队长不往下问,他知道他们说的是谁了。他问杜善人唐抓子如今在哪里?他们的地都分完了没有?回答不一样,有说分利索了的,也有说没有分完的。老出头坐在炕沿上,跷起右脚,在破欤B头上敲一敲他的烟袋锅子,叹一口气说道:“唉,咱们这位主任一上台,屯子就变了样了。他是心向着地主,背冲着穷哥。斗地主他不上劲,罚个百儿八十的,就挡了灾。斗小闷头①,他就起劲。刘德山是中农,本人出担架去了,家里给踢蹬光了。”
萧队长问道:
“你们这位张主任,算是什么农?”
“什么农也不是,是个二八月庄稼人②。”
“他连二八月庄稼人也够不上。”
①小家伙,指中农。
②二月八月农村较闲,二八月庄稼人是半二流子。
萧队长说:
“那你们为啥选他呢?”
老田头说:
“斗争东门老崔家,他立了点功。”
萧队长问:
“立了啥功?”
“起出两个金镏子,六个包拢。”
“你这么说,开初他还是个积极分子,往后怎么坏了呢?”大伙回答这问题,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说:他开首露一两手,是胡弄大伙的;有的说:李桂荣把他引上了歪道;也有的说:他家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这人原来就坏,他的外号叫张二坏。老孙头半晌没张嘴,这会子他说:
“我早知道他不是一个好玩艺,不早对你们说过:决不能选他当小组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