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华娱神话 >

第6部分

重生之华娱神话-第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华娱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星魂点评道:不要以为姜闻的废话如此多、如此油、如此的拐弯抹角,尼玛这年头,办事就得这样!智勇双全,脸皮厚、舌头溜,才行。

    《阳光灿烂》中的许多年轻演员,除了饰演米兰的宁靖之外,其他的如陶鸿、左小晴、夏宇等人,都没有什么演戏经验,也没有经历过文化大国命。和孟星魂一样,都属于白纸一张。姜闻就打算在一张白纸上,随自己的性子造。为了让演员们能进入情境,他索性一股脑把他们打包,送到京郊良乡的一个汽车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封闭训练。

    孟星魂他们穿着过去,部队大院里孩子们穿的军装,剃那样的头发,每天看文化大国命时期的录像,唱语录歌,学样板戏,看70年代的书和报纸,还找了一个杂技团的自行车教练,教他们骑车。甚至逼他们以批判会的形式,展开纠斗、互相揭发、写批判稿、贴大字报、开会检讨,尽可能带他们进入那个时代的情境。

    孟星魂随身带的一把吉他,刚到驻地就被姜闻给没收了。不过姜闻恩准他,没事可以拉拉手风琴,那个乐器还是很有时代特征滴。孟星魂就颠颠地拉着汽车团一部老掉牙的手风琴,没事就自娱自乐一段。

    驻地不少的战友逐渐打听到,他就是刚退伍的孟帅之后,有空就过来撺掇孟星魂,拉个《回娘家》啥的。他也乐乐呵呵的拉个不亦乐乎,就当老兵我劳军了。

第十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 
孟星魂真的是把姜闻当老师了,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刚开拍的时候,姜闻教他的第一课是:目中无人。

    “你丫的不是在表演刘忆苦,我一喊action,你它么就是刘忆苦。你身边没有摄像机,没有剧组,没有我这个导演,你面对的不是没有生命的镜头,是它么活生生的人,人!”

    在姜疯子(孟星魂等人私下取、公开喊的外号)一天天狮子王般的怒吼“卡卡卡”的NG声中,孟星魂、夏宇、陶鸿等人的表演,渐渐磨去了生涩、拘谨和不自然,姜闻傻呵呵的喊“过了”“ok”的次数也逐渐多起来。

    作为一个伟大的演技派巨星,导演姜闻极其重视表演,《阳光》中的演员在他细致入微的指导下,一反中国演员向来的做作、装腔作势和模式化的表演,呈现出的是真实、可信:每个角色都放射光芒,每个人都是热血奔涌的鲜活的生命。

    姜闻给孟星魂上的第二课,是孟星魂自己总结的:钱算个P。

    姜闻拍这部《阳光》,一共烧掉了25万英尺胶片,创造了中国电影导演耗片最高记录,随着今后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姜疯子这个记录,那是绝对的空前绝后。

    片中米兰家里挂有一张照片,马小军一见就丢了魂,但姜闻怎么拍,也拍不出那个味道。于是他足足用了4本胶片(40分钟左右)来拍,等于一共拍了23040张照片,再从中精选出一张,耗片比高达1:23040!!

    这不光因为是他对艺术精益求精,而且这家伙是第一次执导,心里多少有些没底,总是黑格尔三段论的n次方: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之肯定…否定…肯定。。。。。没完没了,让全组的人都十分闹腾。

    孟星魂在旁边倒是乐观其成,他觉得姜闻的反复折腾,不啻于在给他上大课。孟星魂不知不觉,和姜闻和顾长伟等前辈,学会了很多拍电影的知识和门道。

    有一次,姜闻又把一个镜头玩了命的重拍。休息的时候,宁靖上杆子靠了过来:“哎呀,孟啊,你心态真好,NG这么多次,你总是能精神饱满的投入,我们怎么做不到啊?烦死了,教教我们呗?”孟星魂笑笑:“宁姐,你知道《军中绿花》这首歌吗?”

    “当然知道啦,春节晚会听过一次,姜疯子说是你写的,在部队挺红的。”

    孟星魂看着宁靖,他对宁靖没有什么想法。只不过,在孟帅的眼中,此时的宁靖,其实也不静,也不美。在孟帅看来,她是一个没有青春的女子,就没有过什么少女时代。至于她的私生活,干不干净,乱不乱的,孟星魂从不介意,也不在乎。

    风吹皱一池春水,不干我事。风都吹不翻那么多艘买春船,又干我小爷什么事,我又不上船。

    红色娘子军,黄色娘子军,小爷我都避而远之。

    大家一起拍戏的时间,也没多久了,不过是一晃而逝,只要不勾搭我,小爷是不会发飙的。

    孟星魂很客气的回答着宁靖的问题:“你不知道吧,1991年一整年,我下基层演唱这首歌,拢共唱了三百三十七遍。”

    宁靖掰着手指头也算不过来,孟星魂说:“最多的一次,我一天唱过七遍。”

    NG有啥烦的,小爷我早锻炼出来了。

    等拍到老莫餐厅一场戏,本来一伙人扯着荤段子,进行得很欢乐,后边马小军和刘忆苦就开始抽耳光了。

    这场戏拍摄之前,姜闻找到了小夏宇,骗他说:“待会儿,你孟哥会使了劲儿的真抽你,你要是不想吃亏,你它么对他,也甭客气。”

    姜闻转身又找到了孟星魂:“我告诉小夏了,为了影片表现的更真实,让他待会儿,玩了命的抽你丫的。我看夏宇那小子,平时不太服你,也有段日子了吧?反正是拍戏,你比他大,就让着他一点。你下手的时候轻一点,就当是让你弟弟,出出气。”

    姜闻很成功的晃点了两个大男孩,结果两人在镜头前,“噼里啪啦”,卯足了劲的互抽大嘴巴子,谁都不想吃这个哑巴亏。姜闻看着镜头,非常残忍的偷笑不止。

    这场戏拍完以后,在场的剧组成员们,热烈鼓掌。醒过味来的孟星魂,揉着腮帮子大骂:“姜疯子,你丫的变态!”

    夏宇也揉着腮帮子叫疼,没忘了问一句:“孟哥,变态?啥意思啊?”

    变态啥意思?夏宇的体会是越来越深刻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居然是冬天在拍夏天的戏,有三分之二的戏份,都是在燕京的深秋寒冬里拍摄完成的。

    孟星魂是个东北人,也被冻了个够呛,更不用说其他的演员了。

    在展览馆门口等退票的一场戏,大伙儿穿着单衣,冻得直哆嗦。但姜闻这个戏疯子,为了不让演员们呼出的冷气穿帮,在开拍之前,愣是逼着他们,每个人都含一根冰棍,把嘴里的热气给吸干。

    姜闻这一手堪与得国法西斯、倭国小鬼子比比酷的酷刑,给第一次拍电影的孟星魂,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自此之后,孟星魂这一生,除了凉水饮料和冰啤酒,再也没碰过冰棍雪糕和冰淇淋。

    夏宇最辛苦,大冬天还要跳昆明湖,还沾了一头一脸的玻璃钢丝,回去以后,只能用大力胶一点点往下粘。

    看着17岁的小老弟龇牙咧嘴的痛苦状,再看看片场称王称霸说一不二的姜闻,孟星魂忽然觉得,做一个不成功的小导演,也比当一个成功的大演员,舒服多了。

    当然,夏宇的玩命演出,那绝对是有丰厚回报的,足以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玩命也可以。孟帅可是记得,明年,1994年,马小军同学将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殊荣,等到1996年,还将拿下我国宝岛的金马奖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举世公认的杰作,米国《时代周刊》在1995年底,将其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97年又评之为“九六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渴望观看的七部影片”之一。

    姜闻执导的这部电影处女作,肆意挥洒着他的才气和野心,自信得近乎狂妄。摄影大胆流利,色彩青春明艳。

    故事的背景是文化大国命中的七十年代。但是,这里没有我们在别的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批斗,没有漫天的大字报,没有苦难和创伤,有的却是灿烂的阳光,萌动的爱情,失控的欲望,游戏一般的暴力。。。。。。这是姜闻记忆中的少男少女时代,讲述着一个大男孩儿在大时代中成长的故事。

    “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

    孟星魂觉得《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一部青春片,是姜闻和他们那一代人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能和姜闻偶遇于万里长城之上,继而加入这部电影的拍摄,他真觉得是上天刻意的安排。

    在这个剧组,孟星魂结下了许多善缘。在孟星魂未来的演艺道路上,这其中,会有不少的人,和他有着一个个不同的合作机会。

    他们之间的故事,还很漫长。

    监制文骏,以后会重逢于香港吧?

    另一个监制刘小庆,这个中国演艺界的传奇女人,姜疯子的曾经爱、依然爱——因为成功引诱大姜告别了初哥,后来的老姜,还在她进监狱的时候,四处奔走求人。

    还有冯小钢,王硕,王学奇老师,斯勤高娃,还有他叫一声姐的宁靖,管他叫哥的夏宇、左小晴,和那个从不分尊卑,两个人都互叫名字的陶鸿。

    这个剧组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第一次拍戏的年轻人,在六月份出版发行的小说《兵王》,单单第三季度就销售了45万多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赚得是盆满钵满,孟星魂的爱存不存储蓄户头上,十月份的时候,一共打入了33万多元,这是完税后的净收入。

    可以说,他已经算是这个时代的有钱人了。

    至于孟星魂这部戏的片酬,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日后少有人会提及,因为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不是毛毛雨啦,只能算几滴雨。

    孟星魂曾当面埋汰姜闻说:摄影机烧了两千万,活人就它么的包吃包住,给两个零花钱。你丫的和央视一样,都尼玛是吸血鬼!

十一章 相识非偶然() 
姜闻和冯小钢一正一丑两位,抽时间都读过书市上最火的小说《兵王》,不过评价并不高。

    这两位,骨子里都是狂人,孟星魂拿他们也没辙。

    他在剧组也没有什么书友同盟,看这本小说最兴奋的,是个十七岁的夏宇,看着看着,都会把哈喇子流到书上。孟星魂总算知道姜闻为什么,找夏宇演马小军了。这孩子,现在还真尼玛是个小傻缺啊。

    孟星魂不记得周先生的原文了。

    反正鲁迅先生对中国人,鞭挞的怎么深,怎么刻,他都没意见,但也未必苟同。

    孟星魂只会赞叹大师们的文章里,他能产生同感的部分,其他我没有同感的地方,你就算把鲁郭茅巴老曹,吹到天上去,我就是不鸟,——孟帅就是这么帅。

    孟帅就服鲁大师说的,他记不得原文的那一段,大意是:中国人看戏看到入迷时,会傻傻的张着下巴。

    孟帅打从十四岁看到这句话起,就以此作为自己交友的冰鉴手段。看个电影、看个马戏、看个比基尼,就能张着大嘴、下巴都快掉下来的人,你丫就是个傻缺!

    孟星魂虽然是个小祸祸,他刚十四岁的时候,四大名著,就已经通读两遍了。

    他姐姐孟星雨,大他三岁,却是和他同一年,才完成老妈布置的任务。

    为此,普老师一向认为,女儿不如儿子。

    不过,姜闻和冯小钢都承认,这本《兵王》的故事性挺强的,很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他们俩自然无从晓得,《兵王》这本小说,描述的“捣蛋三人组”的传奇故事,在潜历史的影响力,会有多么深远,它是后来各类军事小说滥觞之起源。

    这本小说,在日渐萎靡的图书市场,销售量更是一鸣惊人。自然而然,会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与热评,一时间,在文艺界卷起一阵狂潮。

    让孟星魂印象深刻的评论,来自一个叫刘萌的。

    他的文章登在《解放军文艺》上:

    这本小说的作者一定是当过兵的,所以能够准确反映士兵的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

    小说讲述了一个18岁的战士鸿飞,从一个调皮捣蛋、桀骜不逊的大男孩,经过军营的熏陶洗礼,成长为一个兵王的过程。

    《兵王》成功塑造了一个部队文艺题材中前所未见的“捣蛋三人组”,精灵古怪又坚韧不屈的鸿飞,胆大心粗的司马,爱哭鼻子的小武,都给人深刻印象。

    尤其精彩的是主人公鸿飞在“炼狱营”的描写,还有大演习中,鸿飞、司马用苦肉计端掉红军团指挥所的一段,我从未在同类军事题材小说中看到过,真过瘾!

    孟星魂腹诽着,后来在你的小说和电视剧里,多的是。你丫也是个大抄,不过我抄别人,你它么抄自己。

    不少高大上的批评则指出:这部作品在思想性方面,亮点阙如,并没有多少能够震撼人心的东西。行文流于浮躁,文笔不够精美。

    无论褒贬双方,一个相同的共识是,这本《兵王》,确实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在时下的小说创作中,是少之又少的,绝不亚于时下流行的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但是全书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远远过之。这是它能热销数十万册的主要原因,也因此受到了一般读者的追捧推崇。

    反过来说,一般的读者喜欢读的,不一般的读者,往往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

    比如在告别《阳光》剧组时,孟星魂有点小虚荣的告诉姜闻,这本小说《兵王》,是他这个军中孟帅写的。

    姜闻听说了,确实很惊诧。他意外的是,这小老弟居然还能写小说,还卖得这么火。

    不过对于这本书本身嘛,哼哼,姜闻拍拍小老弟的肩膀说:“孩子,你还需要继续深造啊,离经典,差太远了。”

    好吧,孟星魂很鄙视地把这个疯子,留在他自己的象牙塔里,转身潇洒离开。

    经典?你丫有病吧?能写出经典的人,没有一位,能活到二十一世纪的。转念一想,我擦!还真有一位,在香港,金老。

    孟星魂的戏份彻底杀青的时候,已经离一九九四年的春节,也就不远了。

    孟帅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他人生第一个剧组的伙伴们,踏上了回老家的列车。

    一九九四年刚过完大年,孟星魂就和姐姐,坐火车一起来到了魔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