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第一权臣 >

第27部分

重生第一权臣-第27部分

小说: 重生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亮一惊,道:“可是那篇香山的文章?怎了,不见了么?”

    高展明道:“是啊,我昨日走的时候分明留在这儿的,却遍寻不见。”

    高亮道:“你一来就不见了?我昨晚上离开的时候文章还在那里呢,是不是学里的小厮打扫书房的时候见那张纸被水洇湿,便以为是废稿给丢了?要不你找李教授问问。”

    高展明便推门出去了。

    不一会儿,高展明垂头丧气地回来,高亮忙假装关心地问道:“找到了吗?”

    高展明摇摇头,颓然地跌坐到椅子上:“若是丢了可真惨了,昨天那篇文章全是即兴所作,我还没背下来呢!”

    高亮眼珠转了转,道:“既然写过一遍,再写一遍也没什么难的吧。”

    高展明苦笑道:“骈文不过堆砌辞藻,又没什么主旨,昨日的用字,我哪里还记得起?”

    高亮暗暗松了口气,假惺惺安慰道:“君亮兄弟文采那么好,既然还有时日,再写一篇又有什么难的。”

    高展明摇头叹气道:“罢了,也只有再写一篇了。可惜我昨日那篇文章写得如此顺畅,再写一篇,怕是不如昨日那篇了。”

    高亮心中窃喜,表面上故作同情地安慰几句,高展明便到一旁继续去研究新的文章了。

    过了几日,各方使节来朝,大量珍宝送入皇宫,皇帝大宴宾客,举国欢庆。

    又过了几日,皇帝在香山设宴,宴请皇族亲贵子弟。

    一大清早,高展明、高华崇、高天文以及高亮等人便坐上马车向香山驶去。

    香山在洛阳城南外数里处,与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京城四郊,尤以香山景色出众。官兵们早已将香山及沿途都封了起来,子弟们坐着轿子来到山上,山上早已设好了酒席,众人依次入座。

    皇帝此次设宴,高家在京的嫡系子弟、赵家许家在京嫡系子弟以及皇族子弟都来赴宴,另有几名翰林学士作陪,专为皇帝誊抄编纂文集。共有三四十人赴宴,座位按出身排开,高亮有幸与高家嫡系子弟们坐在一处,殷勤地四处讨好,不过嫡系子弟们都不将他放在眼中,除了高展明外,几乎无人搭理他。

    皇上、太后与安国公等人尚未入席,翰林学士与几家子弟都已到场,苏瑅、李景若亦在位中。

    这还是高展明头一次见到赵家的子弟。他日日在宗学里念书,宗学虽有其他姓氏的子弟,但毕竟是高家宗学,那些异姓子弟们皆是高家姨表、姑表的亲戚,赵家的一些子弟们虽与高家亦有亲缘,可毕竟两家如今立场尴尬,子弟们亦要避嫌,平日甚少来往。

    长辈们还未到,因此这些子弟们便自行交谈起来。许氏子弟显然和赵氏子弟不对付,却和高氏子弟相亲,两边谈笑风生,那里赵氏子弟不理高家、许家的子弟,自成一派,各个春风得意,仿佛对其他人都不怎么瞧得上眼。

    高展明的目光在赵氏子弟和高氏子弟中两相来回,只见那些赵家的子弟们各个金冠玉带,打扮华贵异常,不输高家子弟,两拨人的气质十分相像,这赵家眼看着就要成为一个翻版的高家了。

    听说前几日的国宴上,皇帝十分抬举赵贵妃的父亲平阳郡公,特特表彰了他的功绩,还当着众使臣的面亲自给他敬酒。此事惹得高家和许家十分不满,就连今日子弟们聚在一起,也都在偷偷声讨赵氏的弊病。

    一位名叫许贵的子弟对高华崇道:“高二爷,你瞧那赵永,一双绿豆眼都快长到头顶上去了,也不知他得意什么!你看他的鞋,雀金裘的衣服下面竟配了双赤色缎子的小朝靴,今日可是皇上设宴,他穿得这样不得体,也亏得他不知羞。”

    高华崇蔑视地扫了眼对过坐的赵氏子弟,道:“乡野村夫,又指望他如何得体?”

    许贵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赵永是平阳郡公之子,贵妃赵金燕的亲弟弟,一直在范阳镇长大,这还是他头一次跟着父亲入京,也难怪高华崇说他是乡野村夫了。

    许贵道:“二爷说的可是,一家子上不得台面的人,真不知道皇上抬举他们甚么!”

    高展明听得好笑,却看对面赵氏子弟亦对着高华崇等人指指点点,就不知他们又是如何议论高华崇的了,怕是也比“乡野村夫”好不到哪儿去。

    突然,李景若走了过来,来到高亮面前,上下打量着他,道:“你就是高仲光?”

    高亮受宠若惊,忙起身向李景若行礼:“正是在下。”

    李景若笑道:“最近你可是个红人,你的文章人人都在看,我和兄弟们吃酒,都听见他们讨论你的文章呢。我亦看了几篇,你的文采着实不错。若有机会,我可要向你讨教讨教诗文了。”

    高亮忙道:“李兄谬赞,谬赞。”

    旁桌一位许氏子弟笑道:“我父亲亦看了你的文章,赞不绝口,还将我训斥了一顿,说我不思上进,同样年纪,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却一首像样的诗词都做不来,都是你害得我挨了一顿训,一会儿我可得罚你三杯酒。”

    高展明的文章被高梅雍以及高亮的父亲四处散发,高家的长辈见文章写得极好,亦交给旁人看,短短一月的功夫,文章已被数人传看,高亮在这些亲贵之中一时名声大噪。

    高亮出身低,又削减了脑袋想往出身高的人群里凑,因此他惯来被权贵子弟们看不起,何曾像今日这样受人抬举?他不由得意极了,嘴上的笑容已敛不住,迭声应道:“一定,一定。”

    李景若悄声道:“仲光兄一会儿的文章,想必也已胸有成竹了?”与会的子弟们都已知道一会儿要写文章,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毕竟不好公之于众,因此李景若问得小声,只有四周几人听见。

    高亮早已将他偷来的文章背熟,此时心中笃定,道:“略有构思罢了。”

    李景若笑道:“那我一会儿可一定要欣赏仲光兄的大作。”

    李景若与高亮说完话,又来到高展明身边,拱手道:“君亮兄弟。”

    高展明回礼:“李兄。”

    李景若一双眸子溜溜在高展明身上转了一圈,微微一笑,转身回位置去了。

    不一会儿,安国公、平阳郡公等人到来,众子弟行礼后正襟危坐,不敢再说笑。

    又过了一会儿,皇上和太后的轿子也终于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水水、兔美酱lm、sunnia的地雷

    老规矩有加更,看在小生生的勤劳的份上你们忍心不点个赞吗?

第三十三章() 
又过了一会儿;皇上和太后的轿子也终于到了。

    众子弟纷纷跪安行礼:“皇上万岁,太后千岁。”

    皇帝先从轿子上下来,然后和郭玉莲一起搀扶着高嫱下轿;高嫱望着跪了一地的子弟们,笑道:“今日只是一场家宴;你们不必如此拘束;都起来吧。”

    子弟们这才从地上爬起来;重新入席。

    这是高展明重生之后第一次见到皇帝李长治和太后高嫱。高嫱年已近五十了;可她保养的极好,看来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和李长治站在一起,不像是母子;更像是姐弟。高嫱一下轿;高展明便被她的气势所震慑。她神情自若、举止大气,一看便有天下之主的风范,而天子李长治站在他身边,反倒显得唯唯诺诺,十分拘束。若仅此倒也罢了,偏生李长治眉间又有一股郁结不忿之气,半屈的脊梁想要挺直了却又挺不起来。

    李长治扶着高嫱入座,安国公在高嫱下首坐定,平阳郡公在天子下首坐定,翰林学士在两侧入座。

    宴席开始,高嫱和李长治先说了一番致辞,李长治率先敬酒,歌姬舞女们开始表演,酒过三巡,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就如李绾所言,待一众子弟们不再拘束,太后高嫱朗声道:“今日风和日丽,天气晴好,山河美景竟收眼底。你们一辈皆是我大周朝未来的栋梁之才,饱读诗书,想来此刻已有吟诗作赋之情了。难得今日众人齐聚一堂,不如每人写一篇文章或诗词,就写今日的盛宴之景,皇上也作一篇《香山集序》,恰好今日几位翰林学士在此,就由翰林整理编纂文章,制成《香山集》收入库中,待他日你们有机会重看文集,记起今日盛景,不失为一桩趣事。”

    众人纷纷应和。

    于是随行的太监宫女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散发下去。

    众子弟们早已将文章背熟了,有人提笔就写,有人装模作样地构思片刻,有人已将自己预备的文章忘了而抓耳挠腮,有人偷偷抽出袖中藏好的文章开始誊抄……

    过了两柱香的时间,众人的文章都已写成,太监宫女们开始收缴文章,交给翰林学士整理。

    翰林学士们将收上来的文章按照子弟们的家族整理,他们心知肚明这些文章是如何写成的,不过形式总是要过的,歌姬舞女们又开始表演,子弟们又开始喝酒作乐,翰林们审阅这些文章。

    苏瑅手里拿了几篇高氏子弟的文章,他匆匆翻阅。经过前几次的事,他已对高展明上了心,因此看到高展明的文章时放慢了速度认真看了看。其他子弟的文章写得十分漂亮,油滑老成,都是长辈们请朝中文采出众之辈代笔写成,那些代笔之人的文章他也看过,粗略看看风格就能猜出是谁代笔,因此文章写得再漂亮,他心里也不屑。可高展明的文章,文骨自然天成,虽是骈文,却不用生僻晦涩之词,只用朴实平易之词就描绘出香山动人景色,功力确实可见一斑。

    看完高展明的文章,他默默点了点头,将高展明的文章放到一旁,又开始看其他的文章。

    突然,苏瑅翻到一篇文章时停了下来,看了两行,将手中其他卷都放下,捧起那篇文章仔细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脸色也渐渐变了。

    李长治见苏瑅神色不对,不由放下手中的酒盏,问道:“苏翰林,怎么了?”

    苏瑅看了看文章的署名,问道:“高亮是谁?”

    李长治见苏瑅神色极为严肃,便抬手示意,他身边的太监得了指示,立刻命歌姬舞女停止了表演。热闹的环境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苏瑅身上。李长治道:“高亮?”

    高亮听见自己的名字被点出,十分吃惊,心中忐忑不安,忙放下手中的酒盏出席,在李长治面前跪下:“草民便是高亮。”

    李长治问苏瑅:“苏翰林,他的文章怎么了?”

    苏瑅将手中卷章提起,问高亮道:“这篇文章,是你所写?”

    高亮剽窃了高展明的文章,他自觉那篇骈文是写得极工整出色的,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但这三四十个子弟都做了文章,他自知被点名出列定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最好的缘故,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因此此时冷汗已下来了。可不管怎样,文章都是他刚才当众写的,又当着皇帝、太后以及安国公等人的面,他只好硬着头皮道:“是草民所写。”

    苏瑅眉头皱得越发紧了:“这文中语句,皆是你的构思?”

    高亮吞了口唾沫,偷眼打量着苏瑅的脸色,颤声道:“是……是草民构思。”

    高嫱已不悦,冷声道:“苏翰林,他的文章,到底有什么问题?”

    苏瑅神色古怪地牵着嘴角笑了:“那便奇了。三年前臣曾上香山到香山寺上香,因见香山景色出众,回去后便写了一篇骈文描绘香山景色,那篇文章虽未公之于众,但曾在翰林院和政事堂的同僚之间传看。高亮所写的这篇文章,竟有数段与臣当年所写的文章字字相同,难道他与臣心有灵犀到了这个地步?”

    此言一出,一时间席上鸦雀无声。

    今日众子弟写的文章是要编纂成香山集收入宫廷内院并在官僚之间传看的,因此子弟们的文章虽有请人代笔,但定然是新成的文章,谁也不敢拿出过去的文章来充数,若不然等到文集制成之时,被查出剽窃抄袭,就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苏瑅的那篇骈文并未广泛流传,但被李绾编纂成册,后来又被李绾赠与高展明。高展明那日便故意背出苏瑅的文章令高亮窃走,他知道今日包括苏瑅在内的翰林学士都会与会,苏瑅会负责编纂,也算准了苏瑅必然会当众揭穿高亮,一来是苏瑅为人向来刚正不阿,二则他若不当场点出,高亮“写”的这篇文章收入文集后被人发现,苏瑅作为编纂亦会有不可推卸之责。

    高亮一听此话,顿时吓蒙了。他明明剽窃的是高展明的文章,又怎会成了苏瑅三年前写的文章?!若是高展明敢指责他剽窃文章,他和高展明毕竟同为年轻无名的子弟,因他已四处散发高展明的文集称是自己所作,如今他的文名更甚于高展明,倒打一耙并非难事,可苏瑅却是名动天下三元及第的翰林大学士,他若敢反诬苏瑅,岂不是成了笑话?!

    李长治和高嫱亦没想到好好的一场宴席竟会闹出这样的事,高亮毕竟是高家子弟,高嫱的脸色顿时十分难看,寒声道:“高亮,这是怎么回事?!”

    高亮吓得脸色铁青,支支吾吾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此时已猜到自己是中了高展明的圈套了,可文章是他主动剽窃的,他又能说什么?

    安国公高元照亦坐不住了。高亮原本并没有资格参与今日的盛宴,全是宗正高梅雍再三向他举荐,他又看了高亮的文章,认为此人文章写得极好,若能收入香山集中,兴许能给他高家子弟长脸,这才开恩将高亮带来此处。他缓声道:“高亮,你可曾看过苏翰林的文章?”

    高亮立刻明白了安国公的意思,事已至此,他只得战战兢兢地承认道:“草民……草民的确看过苏翰林的文章!苏翰林的骈文写得实在工整动人,方才圣上命我们临时写作,草民一见这香山美景,闭上眼苏翰林的字字句句就浮现在草民眼前,草民一时糊涂,竟然就将那些词句写了下来……这,这……实在是草民一时糊涂了!”

    高嫱和高元照的脸色稍许缓和了一些,高嫱正待说几句场面话玩笑苏瑅的文章将高亮的魂儿给勾走了,然后便将此闹剧揭过,却听那里李景若突然出声道:“臣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